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学经典》作业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6:28:30
文档

《国学经典》作业

成绩: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册专业:会计学本科学号:151********09姓名:梁玉轩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说明1、《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分平时作业和综合表现两部分,各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50%。2、平时作业为两次书面作业,分别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3、综合表现包括辅导课出勤率、上网学习率、学习小组活动参加率、教学资源利用率等。4、形成性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加终结性考核。《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一1、默写《易经》乾卦爻辞。(1
推荐度:
导读成绩: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册专业:会计学本科学号:151********09姓名:梁玉轩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说明1、《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分平时作业和综合表现两部分,各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50%。2、平时作业为两次书面作业,分别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3、综合表现包括辅导课出勤率、上网学习率、学习小组活动参加率、教学资源利用率等。4、形成性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加终结性考核。《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一1、默写《易经》乾卦爻辞。(1
                                   成绩:

国学经典选读

形 成 性 考 核 册

专业:  会计学本科                        

学号:  151********09                    

姓名:  梁玉轩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说明

1、《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分平时作业和综合表现两部分,各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50%。

2、平时作业为两次书面作业,分别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

3、综合表现包括辅导课出勤率、上网学习率、学习小组活动参加率、教学资源利用率等。

4、形成性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加终结性考核。

《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一

1、默写《易经》乾卦爻辞。(15分)

答:(乾上乾下)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2、默写《老子》“上善若水”一段。(15分)

答: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尢。

3、论述孔子的修身理论。(30分)

答: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养的文明人。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众,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修身为第一要。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而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要努力观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获取高深的知识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学问和智慧,就能心诚意实,言行一致,即使无人在时,也照常遵守道德准则,保持情绪平稳,平常心,没有忧患,很好地修身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当这些情绪未发泄时,人的情绪就处于心平气静,中庸平稳;但有时因发生了事故,我们会有上述情绪的发泄,只要是适当、有节制,不过度与激烈的发泄,就是温和、平和。中庸是天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平和是获得事物客观规律、道德和行为标准的道路。追求实现中庸平和,能使天和地处于融洽的位置,阴阳能调和,天下万物就能生育成长。    “随遇而安”是较好的修身方法。孔子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穷,行乎贫穷;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焉!”君子是根据他所处在的地位和环境泰然生活行事,不愿有非分的额外的要求和行为。当你富贵时,就要多行善事。取之于社会,用诸于社会。当你贫穷时,也不能挺而走险,做非法害人的事。当你处在未开发的部落时,就要入乡随俗。当你处于患难的境地时,要泰然忍受患难。这样的君子,没有人会生活的不自我满足和快乐。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学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学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础。好学的人是不讲究吃和穿的。孔子要求他的弟子都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帮别人出谋和做事都要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老师的传授要时常温习。这样才能很好地修身养性。     孔子说的修身是以仁为本,以“于已所不欲,勿施之于人”为最高原则。孔子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论是皇帝还是普通老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的要求。孔子说,“其本乱,而末治否矣”。其意是说,人都不修身,没有教养、涵养。没有做好社会德行教育,社会就不能很好地安治。只有全社会都重视道德教育,有教无类,以修身为教育之本来达到国家的治安和强盛。 

4、评价庄子所追求的绝对自由。(40分)

答:庄子所追求的自由通过他的《逍遥游》来表达,那是一种无限的、超越性的精神之游。庄子他构想鲲化为鹏后的展翅高飞、自由翱翔天际。他不要“留骨而贵”的厚禄而愿做只“曳尾涂中”自由自在的乌龟,他愿把参天大树放在“无何有之乡”而自己寝卧其下任逍遥。他的逍遥游是精神完全没有倚待、不受束缚的绝对自由的状态,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绝对自由观,即不受任何客观条件制约的自由,不要理会世俗的一切,你按照自己的理性去生活。不要被礼义廉耻,仁爱道德所束缚,平淡,无欲无求,过完一生。

从唯物主义哲学上来看庄子的所追求的无所待绝对的逍遥游思想是绝对不存在的,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既有自由就会有束缚。自由是相对束缚而存在的,无束缚就不会有自由。但是庄子这个思想的出现,也是依据一定的社会现实。 庄子出生在春秋时的奴隶制瓦解时期,作为奴隶主贵族的他想要尽一切的努力来挽回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只是历史的步伐是无人能阻挡的。

《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二

1、默写《礼记》“大学之道”一段。(15分)

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2、默写《三字经》从“凡训蒙,须讲究”至“号六经,当讲求”一段。(15分)

答: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辨王霸,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易诗书,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3、描述《礼记》中的“大同”和“小康”。 (30分)

答: 大同时代是尧舜禹上古三代;小康时代是自夏启开始到孔子时代 ;大同时代 是上三代 禅让制 是天下为公有德者居之 ,小康时代亲缘传承制 ,天下为家 ,父业子承 。在当时代 是历史的进步 是生产力的飞跃在政治上的表现但在人类的进步史上 也可看成是一种退步 历史重是在画园 现在各国标榜民主

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这个大同世界不是纯理念化的,而是具体化了的,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2.选贤与能的管理。 3.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4.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5.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6.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大同世界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可谓是思之深刻而虑之长远的,除了所有制的问题提得不够明确外,与当代的社会主义社会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小康思想和反王权的大同思想相反,小康思想则是歌颂王权的,也惟其有歌颂王权的小康思想的掩护,反王权的大同思想才得以存在;作为思想才不致被历代王权所取缔。儒家的小康思想与大同思想同时出现在《礼记·礼运》编。文章在以“是谓大同”总结了上文之后笔锋一转,用完全与大同思想相对立的语言开篇:“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作为社会制度和社会景象,小康与大同几乎全是对立的。在这里,天下为公的大道没有了,“天下为公”的响亮口号改成了“天下为家”。在天下为家的总原则下,一切社会现象都与大同世界相反。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为己藏,力为己出,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没有了,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没有了。所有这些,来自权力的私有:“大人世及以为礼。”大人世及也就是君主世袭。为了说明这种世袭的合理性,于是产生了为其服务的观念形态。

4、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是怎样解剖中国这个“老大帝国”的?(40分)

答: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酣畅淋漓,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多用比喻、对比,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少年中国说》此文以主要篇幅用于对中国这个“老大帝国”逐层进行解剖,其中心扣住一个“老”字。而在备述“老大帝国”的种种“老大”现象之后,特别去着力揭示当时那些手握“国权”的“老朽之人”的卑微的人格,空虚的灵魂,尸位护权的自私心理。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老”“少”,主要表现在灵魂、精神的“老”“少”,而国家精神的“老”“少”,又主要取决于“握国权者”其人如何。他说,西欧、日本之所以称中国为“老大帝国”,首先“则以握国者,皆老朽之人也。”而这些人本来就无德,“自其少壮之时”,就不知亚洲、欧洲为何地,汉祖、唐宗为何人,再加上封建伦理、官场倾轧的“搓磨”“陶冶”,“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其肉体已非盲则聋,非跛则瘫,“步履”须左右扶捉,“言语”更“不能自了”,而将“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交于其手,国家精神怎能不老,民族气血怎能不衰!更严重的是那些所谓“老后、老臣、老将、老吏”们,在极端自私心理的支配下干出来的坑害民族、贻误国家的种种行为。在中国古代的散文作家中,很少有人以冷静、客观的心理分析见长,而梁启超在这里几乎是借用了欧洲小说家描摹人物心理的手法,对那些手握国柄而又老朽不堪的人的心理状态作了无情的解剖。他说这些人,“积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喏、磕头、请安、千辛万苦”,才弄到“红顶花翎”,“中堂名号”,自然要“出其全副精神”“以保持之”。这些人,“既七十矣,八十矣”,“今日且过”,管它明日;“今年且过”,管它明年!为自己能够“快活”地了结余生,自然甘愿“割三头两省之地”,“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人民”、“赎我一条老命”!“以此为国,安得不老且死”!这真是入木三分的精彩刻画!梁启超以“老”为中心,对清帝国所作的系统批判,确实抓住了封建政体的痼疾。但是,他对于“少年中国”的本质、特点、精神、追求的描述却是朦胧的、肤浅的,而把一切希望不加分析地寄托于中国新起的一代少年,也是片面的进化论观点。他对于少年中国的未来,于字里行间,虽然充满了炽热的情感,但他到底也没能指出一条奔赴未来的可行之路。

文档

《国学经典》作业

成绩: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册专业:会计学本科学号:151********09姓名:梁玉轩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说明1、《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分平时作业和综合表现两部分,各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50%。2、平时作业为两次书面作业,分别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3、综合表现包括辅导课出勤率、上网学习率、学习小组活动参加率、教学资源利用率等。4、形成性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加终结性考核。《国学经典选读》平时作业一1、默写《易经》乾卦爻辞。(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