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试行)
1.总则
1.1为加强输变电设备的缺陷管理,规范缺陷的定性与分类,保障电网和设备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所属企业输变电设备的缺陷管理。
2.缺陷分类原则
2.1 凡运用中电气设备及其相应的辅助设备有异常情况和威胁安全运行的都列为缺陷,设备缺陷根据威胁安全的程度,可分为三类。
2.2 Ⅰ类缺陷:系指任何设备发生威胁人身或设备安全运行,有可能立即或短时间内发生事故的缺陷。
2.3 Ⅱ类缺陷:系指对安全运行或出力有一定影响,但在短时期内不致发生事故的缺陷。
2.4 Ⅲ类缺陷:系指对安全运行或处理影响不大,在较长时期内不会导致事故,但不符合运行规定的缺陷。
2.5 各级职能部门和工区接到缺陷汇报后,应根据缺陷类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尽快安排消缺工作。I类缺陷应立即处理,II类缺陷应结合月度计划消除,III类缺陷应结合季度计划消除。未及时消除的缺陷应注明原因。
3.管理要求
3.1 设备缺陷管理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要及时发现,及时消除。
3.2 按三级管理要求,各运行班组、工区和生技部门均应建立设备缺陷记录,并应有专人负责。
3.3 运行人员发现缺陷应及时分析、鉴定、分类,记入缺陷记录簿。
3.4 发现I类缺陷时,应立即向当值调度、工区和生技部门汇报,生技部门应及时向分管生产领导汇报,并会同工区制定消缺方案,I类缺陷应立即安排处理。
3.5 运行班组及工区要掌握所辖范围内的全部设备缺陷,及时联系、安排、督促消除,并进行验收,确保电网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3.6 基层单位生技部门应按掌握管辖范围内全部设备的各类缺陷,并及时督促消除。
3.7 缺陷未消除前,运行人员应加强检查,监视设备缺陷的发展趋势,各有关人员有相互督促、协助消缺的责任。重大缺陷因故不能按规定期限消缺,应及时逐级汇报,其中一类缺陷应得到本单位总工程师同意,二类缺陷得到生技科同意后,方可延期处理。
3.8 220kv及以上输变电设备I类缺陷不能及时消除的,应上报省公司生产运营部备案。
3.9 运行工区应于每月底和运行班组核对一次缺陷情况,生技部门每季末和运行工区核对缺陷情况和消缺进展,以便按轻、重、缓、急督促安排下月度的检修计划,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3.10 凡因设备缺陷管理不善而造成事故、障碍和事故未遂者,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 输变电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4.1 变电设备
| 设备名称 | 一类缺陷 | 二类缺陷 | 三类缺陷 | |||||
| 一、通则 | ||||||||
| (一)套管(油位)、支柱瓷瓶 | 1.有断裂、裂纹或严重破损;2.闪络放电;3.套管冒胶;4.油位无指示;5.油位计破碎 | 1.套管有损伤;2.油位过高或过低;3.油位计裂纹渗油严重;4.严重积污,雨雾天放电严重。 | 1.积灰较严重;2.套管轻微损伤;3.油位计外观模糊不清 | |||||
| (二)绝缘油(气) | 1.漏油、漏气(SF6) | 1.渗油严重(挂油珠) | 1.一般渗油(可见油迹) | |||||
| (三)导线、接线桩头等 | 1. 过热严重; 2 .线夹松脱损坏 | 1. 过热、温度偏高;2.断股、松股面积达7%,但小于25%;3.有异物悬挂;4.线夹与导线不配套 | 1.电晕严重;2.振动或摆动幅度大;3.断股或松股面积低于7% | |||||
| (四)接地 | 1.接地线(扁铁)断裂;2.设备未接地;3.接地电阻超标达50% | 1.接地引下线严重锈蚀;2.接地电阻不合格;3.地网腐蚀严重;4.无明接地 | 1.截面偏小 | |||||
| (五)设备构架、基础 | 1.断裂、塌落、损坏严重; 2.构架开裂、倾斜严重,有倒塌危险 | 1.基础下沉移位严重;2.构架风化露筋,锈蚀严重;3.水泥构架顶部封堵不严或未封堵; | 1.有裂纹;2.锈蚀较严重;3.有异物;4.构架倾斜; | |||||
| (六)端子箱、机构箱 | 1.端子排老化严重、爬电;2.接线桩头松动、发热或脱落;3.熔丝座损坏; | 1.锈蚀破烂,脏污严重; | 1.箱门关闭不严;2.电缆孔洞未封堵或封堵不严;3.加热器失灵; | |||||
| (七)防误装置 | 1.装置不能正常操作;2.闭锁销失灵;3.开关翻牌脱落;4.程序锁脱落; | 1.装置卡涩不灵活; 2.锈蚀严重; | ||||||
| (八)修试周期、项目 | 1.设备修试、保护定校超周期半年以上;2.主要试验项目不合格; | 1.超周期不过半年;2.仪表检验超周期过半年;3.试验项目超标,但不影响运行 | 1.超周期不过三个月 | |||||
| (九)生产厂房、土建等 | 1.厂房漏雨、屋面粉尘脱落,直接影响设备运行 | 1.电缆沟塌落;2.盖板大量破损;3.电缆沟积水严重;4.电缆出入孔封堵不严、损坏 | 1.厂房渗雨;2.下水系统排水不畅;3.道路严重高低洼不平;4.门窗破损 | |||||
| (十)其它 | 1.设备锈蚀严重 | 1.设备锈蚀较严重; 2.有鸟窝等异物; | ||||||
| 二、变压器类 | ||||||||
| (一)油枕(油位计) | 1.假油位 | 1.油位指示与温度严重不对应 | 1.油过高或过低 | |||||
| (二)防爆管、压力释放 | 1.喷油;2.释放阀渗油 | 1.保护膜破裂 | ||||||
| (三)呼吸器 | 1.堵塞 | 1矽胶饱和全变色;2.矽胶桶破裂 | 1矽胶变色达3/4上 | |||||
| (四)瓦斯继电器 | 1.监视孔破裂 | 1无防雨罩或脱落 | 1.监视孔模糊不清 | |||||
| (五)冷却器 | 1.风扇故障全停;2.潜油泵、冷却器故障停运一半及以上;3.散热器管破裂;4.散热器阀门打不开或未打开; | 1.有一组冷却器故障;2.潜油泵内部有异常声响或故障;3.冷却器二组工作电源不能自动切换; | 1.风扇振动异音很响;2.散热器管变形影响散热效果; | |||||
| (六)测温装置 | 1.测温装置全失灵 | 1.误发信号 | 1.远方测温失灵;2.外壳破损。 | |||||
| (七)有载调压开关 | 1.油耐压不合格;2.操作次数超过规定值;3.分头位置指示错误。 | 1.开关不能调节操作;2.远方分头指示错误。 | 1.计数器计数不正常;2.分头位置指示偏位。 | |||||
| (八)无载调压装置 | 1.接触不良 | 1.卡死不能调节 | ||||||
| (九)本体外壳 | 1.局部温度异常升高 | 1.铁芯多点接地 | ||||||
| 三、高压开关 | ||||||||
| (一)通则 | 1.开关拒(误)分合;2.位置指示失灵;3.开关容量小于实际短路容量;4.操作机构失灵;5.软连接片断片达20%以上;6.拐臂、连杆、拉杆松脱、断裂;7.断口满油位或无油位;8.开关辅助接点动作不正确或接触不良;9.分合闸线圈断线失灵;10.跳闸次数达规定值。 | 1.软连接断片达5%,但小于20%;2.无防雨罩或脱落;3.操作次数达规定值。 | 1.油位过高或过低;2.位置指示偏位;3.机构箱加热器失灵;4.防雨帽严重歪斜;5.软连接断片小于5%。 | |||||
| (二)并联电阻、均压电容 | 1.闪络放电;2.破损严重;3.电容漏油;4.主要试验项目不合格。 | 1.电容渗油。 | ||||||
| (三)DW类开关 | 1.箱体破裂 | |||||||
| (四)SW4型开关 | 1.呼吸器(反措)矽胶饱和全变色。 | |||||||
| (五)SF6开关 | 1.漏气;2.管道破裂;3.压力降低闭锁。 | 1.管道机械性损伤,严重变形;2.压力降低发信号。 | 1.管道一定程度受伤。 | |||||
| (六)真空开关 | 1.真空泄漏、破坏 | |||||||
| (七)电磁机构 | 1.铁芯不启动等造成拒分合 | |||||||
| (八)弹簧机构 | 1.弹簧断裂;2.电机烧坏;3.弹簧不储能 | |||||||
| (九)液压机构 | 1.压力异常闭锁开关;2.漏油喷油;3.油泵烧坏;4.漏氮;5.打压不停泵;6.电机空转不建压。 | 1.渗油引起压力下降;2.油泵建压时间太长;3.压力表指示失灵或损坏。 | 1.频繁启泵 | |||||
| (十)空压机构 | 1.压力异常闭锁;2.管道破裂;3.漏压严重;4.压缩机故障(单泵);5.打压不停机。 | 1.启泵频繁;2.管道损伤变形严重;3.两台互为备用的压缩机有一台故障。 | 1.轻微泄漏 |
| 四、高压闸刀、高压熔丝 | 1.分合闸操作失灵;2.三相不同期超标;3.辅助接点动作失灵;4.动静触头严重接触不良,过热发红;5.闸刀自行误分合;6.熔丝具损坏。 | 1.电动操作失灵(电动闸刀);2.机械转动严重卡涩;3.动静出头接触不良。 | 1.操作不灵活;2.定位销坏或不到位 |
| 五、互感器、耦合电容器 | 1.一、二次桩头松动严重过热;2.外壳发热;3.耦合电容器、CVT电容渗漏油。 | 1.微正压浮标管断裂;2.无防雨帽;3.呼吸器矽胶饱和全变色;4.消谐器损坏;5.装微正压或膨胀器的互感器原油位计不满;6.微正压失压到零。 | 1.微正压泄漏、指示偏低;2.防雨帽歪斜;3.熔丝配合不当。 |
| 六、避雷器 | 1.瓷瓶破损严重;2.放电闪络;3.拉线松脱;4.泄漏电流异常增高。 | 1.计数器失灵;2.电导电流表失灵。 | 1.均压环锈蚀严重;2.计数器内进水、有水雾;3.计数器外壳模糊不清 |
| 七、避雷针 | 1.倒塌或倾斜严重(有倒塌危险) | 1.倾斜较严重2.严重锈蚀 | |
| 八、电力电容器 | 1.小瓷套破裂、放电闪络;2.箱体破裂、漏液;3.严重鼓肚;4.壳温过热,温度大于55℃; | 1.渗液; 2.鼓肚; | 1.排风扇损坏、失灵。 |
| 九、高压串补电容器 | 1.装置底座基础塌陷,平台支持瓷瓶断裂,平台支持瓷瓶击穿对地放电;2.多只电容器击穿或内熔丝熔断,不平衡电流达到0.8A;3.电容器严重漏油或着火;4.放电间隙严重,间隙进水,间隙对平台放电;5.阻尼电抗器严重变形,电阻器开路或击穿;6.旁路开关瓷瓶闪络,构支架塌陷倾斜,本体或操作机构严重漏气漏油,操作机构卡死;7.MOV击穿放电、爆炸;平台上元件对平台放电,元件接头断股、发热、烧红;主要试验不合格。 | 1.平台支持瓷瓶损伤较严重;2.个别电容器击穿或内熔丝熔断,不平衡电流未达到0.8;3.电容器漏油;放电间隙锈蚀,间隙进水;4.阻尼电抗器有变形或油漆脱落,电阻器值不合格;5.旁路开关支架锈蚀较严重,本体漏气或操作机构漏油频繁打压,尚未达到开关闭锁;6.MOV有效电痕迹,爬裙有损伤。 | 1.平台支持瓷瓶有损伤,平台有锈蚀;2.个别电容器击穿或熔丝熔断,不平衡电流较小,电容器微渗;3.阻尼电抗器、电阻器震动声较大,油漆有脱落现象;4.旁路开关支架有锈蚀,操作机构渗漏油,打压次数较多;5.各元件外表脏污,有异物飘落。 |
| 十、母线 | 1.过热严重;2.线夹金具松脱、损脱、损坏;3.一串瓷瓶中零值达到:35KV/2片、110KV/4片、220KV/6片、550KV/7片;4.安全距离不够;5.瓷瓶炸裂、闪络放电;6.绝缘子串销子脱落严重或绝缘子串脱落;7.棒式绝缘子断裂缝 | 1.有过热现象;2.有异物悬挂;3.严重积污雨雾天放电严重;4.在一串瓷瓶中零值瓷瓶数达到:35KV/1片、110kv/2-3片、220KV/3-5片、500KV/4-6片;5.绝缘子球头、碗头严重锈蚀或瓷轴龟裂;6.棒式 严重倾斜。 | 1.电晕严重;2.振动或摆动 幅度太大;3.一串瓷瓶中零值瓷瓶数达到:35KV/1片、110KV/1-2片、220KV/1-3片、500KV/4-6片;4.瓷瓶积灰较严重;5.铁件锈蚀。 |
| 十一、电力电缆 | 1.套管闪络放电、破碎;2.漏油;3.接头进水受潮;4.绝缘老化严重;5.绝缘击穿;6.绝缘胶灌装不良,内部有气隙;7.外包装绝缘严重破损;8.接头发热。 | 1.油变质;2.套管积污严重 | 1.外力损伤电缆护层;2.小套管积灰较严重 |
| 十一、消弧线圈及接地变压器 | 1.漏油;2.分接开关损坏会调节失灵;3.引线桩头过热(接地变);4.线圈表面绝缘过热变色(干式);5.有强烈不均匀噪声及放电声;6.套管严重破损。 | 1.渗油;2.吸湿器矽胶变色。 | 1.油位偏低或偏高 |
| 十二、变流所用电 | 1.回路故障影响主设备运行(如主变冷却系统、开关储能机构、闸刀操作电源等);2.所用电屏内有焦臭等异味;3.低压回路开关、闸刀失灵,不能操作 | 1.所用电自动切换装置失灵;2.事故照明切换装置失灵 | 1.低压闸刀操作不灵活;2.指示灯损坏 |
| 十三、直流系统 | |||
| (一)蓄电池 | 1.电池炸裂;2.缸体漏液;3.端电压严重降低,不可恢复;4.极板短路、弯曲、断裂;5.液面低于极板上缘;6.绝缘严重降低,引起接地;7.容量小于80%放电容量 | 1.极板硫化严重;2.有大量沉淀物;3.液面超过上限或低于下限;4.端电压降低,不可恢复;5.比重超标准;6.桩头接触不良。 | 1.绝缘降低;2.桩头氧化锈蚀;3.外部脏污;4.加热通风设备损坏;5.桩头无防氧化剂。 |
| (二)硅整流装置 | 1.装置内部冒烟、有焦臭味;2.装置故障停运;3.引起接地‘4.装置不能稳流稳压(自动、手动)’ | 1.输出电压偏高或偏低 | 1.指示灯损坏;2.自动稳流、稳压失灵。 |
| (三)电容储能 | 1.回路短路;2.电容器开焊、接触不良、老化严重、端电压严重降低;3.电容器漏液、外壳破裂;4.内部有焦臭味;5.接地; | 1.电容老化,端电压(容量)降低 | 1.指示灯损坏 |
| (四)其它 | 1.直流接地;2.闸刀操作失灵;3.接线桩头严重过热;4.闪光电源失灵 | 1.指示灯损坏;2.闸刀操作不灵活; | |
| 十四、表计 | 1.内部冒烟、有异味;2.表计失灵无指示;3.电度表倒转或停转。 | 1.电度表走速偏快或偏慢;2.表计指示误差大。 | 1.表计外壳破裂;2.表计指示有偏差。 |
| 十五、保护及自动装置 | |||
| (一)通则 | 1.设备主保护、重合闸装置因故障停用;2.装置内部冒烟、有焦臭味;3.保护误动或拒动;4.回路断线、短路;5.压板松脱或投切压板时压板两端电压异常;6.端子排老化脏污严重,绝缘下降引起爬电;7.继电器线圈烧坏、常励继电器接地抖动剧烈,发热溶化;8.控制开关(KK)失灵;9.保护装置逆变电源故障或直流消失;10.保护装置故障告警。 | 1.信号继电器不掉牌;2.后备保护故障停用;3.故障录波器故障,不能录波。 | 1.指示灯损坏;2.外壳破裂;3.常励继电器接点抖动打毛;4.端子排积灰较严重;5.端子箱、控制箱锈蚀严重。 |
| (二)差动保护 | 1.差动继电器面板接线松动;2.大电流端子断裂 松脱开路;3.回路断线;4.母差不平衡电流超标准。 | 1.母差不平衡电流测试按钮失灵;2.表计指示失灵 | 1.表计指示有误差 |
| (三)距离保护 | 1.电压回路断线;2.交流电压消失;3.总闭锁动作不能复归;4.助磁电流超标 | 1.助磁电流表失灵 | |
| (四)高频保护 | 1.不能发信;2.发信不停信;3.通道测试数据超标;5.收不到对侧信号。 | 1.测试按钮失灵;2.表计指示失灵。 | 1.表计指示有误差 |
| (五)重合闸 | 1.试验不正常;2.充电监视灯不亮。 | ||
| 十六、信号 | 1.音响、光字信号均失灵;2.灯光位置指示失灵。 | 1.音响失灵;2.重要光字指示失灵 | 1.指示灯坏;2.光字信号模糊不清; |
| 十七、控制电缆 | 1.有接地或短路;2.外包层破损、芯线外露。 | 1.外包层有压伤、擦伤等痕迹 | 1.绝缘较低 |
| 设备名称 | 一类缺陷 | 二类缺陷 | 三类缺陷 |
| 一、导线及架空地线 | 1.搭头线连接有严重发热、发红现象;2.导线相间距离、对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不符规程要求危及安全的;3.导线上杂物能造成相间或对地短路;4.导线接头电阻不合格大于2倍;5.导线断股严重(指超过规程修补范围);6.地线放电间隙严重移位,能造成间隙灼伤;7.压接管修补管开裂。 | 1.地极严重锈蚀、断裂及接地电阻接地极截面不符规程要求;2.导线接头电阻达1.5-2.0倍;3.间隔棒严重移位、掉爪、连接处磨损或放电灼伤;4.导线断股或磨损严重;5.导线振动严重;6.导、地线电晕严重。 | 1.压接管、修补管弯曲严重;2.子导线松紧不平衡超过±60㎜者;3.防震锤跑出、重锤脱落;4.导线接头电阻达1.2-1.5倍;5.导线断股或有松股现象;6.均压环有锈蚀或严重偏斜等。 |
| 二、绝缘子 | 1.绝缘子串严重放电现象;2.绝缘子串被金属短路;3.绝缘子串销子脱落严重或绝缘子串脱落;4.绝缘子串测量零值、低值严重大于运行标准;5.针式绝缘子掉落 | 1.绝缘子串有异常响声;2.绝缘子串严重积污,雨雾天放电严重,每片绝缘子硬伤超过规范要求;3.绝缘子串测量有二片零值或瓷釉龟裂或球头、碗头严重锈蚀;4.绝缘子表面飞闪严重;5.针式绝缘子严重倾斜;6.绝缘子开口销,不开口。 | 1.绝缘子串有积灰,但雨雾天火花不严重;2.绝缘子串歪斜;3.鉄帽、铁脚、铁件金具锈蚀;4.绝缘子串测量有一片零值。 |
| 三、杆塔 | 1.杆塔缺材严重;2.杆塔歪斜超标准严重;3.锈蚀严重及主材螺栓短缺严重。 | 1.杆塔倾斜严重;2.杆塔锈蚀及登塔须加强措施者;3.基础裂缝剥落塌方。 | 1.缺少螺栓严重;2.基础根部缺土或长期浸于水田(沟)中。 |
| 四、板线 | 1.板线组中有一根板线断落;2.板线断股超过截面的三分之一。 | 1.板线松弛有影响电杆倾斜;2.板线严重锈蚀及金具螺栓短缺。 | 1.板线明显生锈;2.板线互碰严重;3.固定板线的部件不全;4.板线基础缺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