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跨文化交际 论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6:29:53
文档

跨文化交际 论文

淮阴工学院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论文题目: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交际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任课老师:姓名:班级:学号: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摘要中西方的存在着巨大差异,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和其渊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跨越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这里从关注重点、烹调准则和文化特征等三个方面阐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增进了解,促进交流关键词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饮食文化;差异;正文1模板化与随意化的不同西
推荐度:
导读淮阴工学院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论文题目: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交际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任课老师:姓名:班级:学号: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摘要中西方的存在着巨大差异,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和其渊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跨越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这里从关注重点、烹调准则和文化特征等三个方面阐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增进了解,促进交流关键词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饮食文化;差异;正文1模板化与随意化的不同西
淮 阴 工 学 院

课程论文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交际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
任课老师: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摘要    中西方的存在着巨大差异,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和其渊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跨越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这里从关注重点、烹调准则和文化特征等三个方面阐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增进了解,促进交流

关键词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饮食文化;差异;

正文

1  模板化与随意化的不同

西方烹调遵守的是规范化与科学化。中西烹饪中处处显示的“模板化”与“随意化”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其饮食文化的不同。西方人非常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厨房就相当于工厂,按照流水线生产出一道道菜,都是千篇一律的味道。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实。西方菜谱中计量都以“克”计算,表面上看,菜谱似乎是科学的,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制作菜肴,但这是非常机械性的,在复杂的具体情况面前往往是为力。而这种一致性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千篇一律。模板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预备、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这在中国的厨师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如此做出来的菜,那还是菜么?深受卡尔文教派影响的荷兰人连自己都说过“假如说法国人是为吃而活着,我们荷兰人则是为活着而吃”。可是当烹饪变成一个精确而艰巨的实验时,哪里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模板化,使得烹调成为一种机械性的工作,毫无创造性。牛排、炸鸡、色拉,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花样,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他有如自动化装配线上的一名工人,甚至可由一机器人来代行其职。

中国烹调推崇的是随意与特色。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的菜谱,经常发现原料的预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一汤匙”、“半碗”、“少许”比比皆是,可究竟汤匙、碗有多大,“少许”是多少,谁也不知道具体是多少。而且中国烹调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而西方的餐桌上,即使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都是同一味道,毫无变化。哪怕是高档的宴席,也不过是餐具更考究,布置更华贵而已,菜仍然一个样。同时对食品加工的随意性,无限扩大了中国菜谱。原料的多样,刀工的多样,调料的多样,烹调方法的多样,交叉组合后使得一种原料便可做成数种以至十数种、数十种菜肴。最著名的就是那“满汉全席”了。也就是这样的随意性创造出了中国烹饪中琳琅满目的菜式。

2 健康和味道的侧重点不同

西方人对于饮食更多的关注是营养。在西方国家,“吃”很多时候只是作为生存手段和交际方式。西方饮食是一种理性观念。不论食物的样子如何,香味如何还是味道如何,反正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坚固,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在不足道中。即便口味千篇一律,甚至比起中国的美味佳肴来,简直单调得如同嚼蜡,但理智告诉他们: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西方人非常讲求和关心的是食物的营养成分是否搭配合理,以及这些营养成分能否被人体充分吸收,有没有副作用什么的。而菜肴的色、香、味,则是次一等的要求。享受“吃”,在他们眼里不重要,故而不去过分追求食物的味道。即使是在饮食文化与我们比较相似的法国,涉及到营养问题,他们肯定偏向营养而不是口味。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侧重点不同,就是这“健康”和“味道”的不同问题。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均衡而忽视味道如何,牛肉还带有血,蔬菜也喜欢生吃,让我们看了恶心难以下咽,可是他们却认为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存食物的营养不流失;因而他们的食物有如一盘饲料,在我们看来简直就不是人吃的。虽然现在的中国人也讲究营养保健,也知道蔬菜爆炒加热后会丢失一部分维生素,生吃就可以避免丢失,可还是宁愿选择味道好的,这就是差别

中国人追求的是食物的美味。是为了享受食物。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那是为了吃而吃。中国人非常重视味道,不太想到营养,在中国人的眼里,“吃”远不单纯是为了饱,也不是为了营养,有时吃饱了,还要吃,这是因为受不了“美味”的诱惑而尽情进行味觉享受。但在西方的理性饮食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暴饮暴食有害健康。中国对于饮食保健也有很深的研究,如中医的“把病吃好”。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认为损失一部分而已,不碍事。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总的来说,西方人是为了生存而吃,中国是为了吃而吃。

3分与合的文化背景不同

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影响了各自的饮食文化。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合”与“分”的文化特征。自由的西方人奉行的是分餐制。首先是各点各的菜,想吃什么点什么,这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上菜后,人各一盘各吃各的,各自随意添加调料,一道菜吃完后再吃第二道菜,前后两道菜绝不混吃。以上种种都体现了“西方重分别”的社会文化。

向往和谐的中国人重团圆和集体。中国人一向以“和”与“合”为最美妙的境界,这种“和合”的思想体现在烹饪上就反映为“五味调和”。就是说,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即便是家常菜,一般也是荤素搭配来调和烹制的,中国人把做菜称之为“烹调”,这意味着我们将烹与调合为一体,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中国,集体活动肯定会有吃。大家团团围坐合吃一桌菜,东吃一筷西吃一勺,几道菜同时下肚。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供一桌人欣赏、品尝。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酒劝菜,体现了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同时也借此交流感情。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这些都体现了“分”与“合”的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4  结语

中西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只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将使人们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享受不同的饮食带来的不同感受,增进文化间的交流、互补与融合。外语学习者假如对所学目的语国家的语言与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功能缺乏了解,就会出现不恰当的言行,从而产生交际障碍,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以致造成交际失误。通过对其的研究,也可以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让我们注意到西方的礼仪规范,从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参考文献

胡文仲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萨姆瓦 《跨文化传通》,1988.

多晓萍 《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200.

李明英 《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199.

卞浩宇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200.

文档

跨文化交际 论文

淮阴工学院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论文题目: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交际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任课老师:姓名:班级:学号: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摘要中西方的存在着巨大差异,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和其渊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跨越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这里从关注重点、烹调准则和文化特征等三个方面阐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增进了解,促进交流关键词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饮食文化;差异;正文1模板化与随意化的不同西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