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序号 | 采购风险项目 | 风险管理部门 | 风险等级 | 风险分析 | 应对措施 |
| 1 | 采购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风险 | 技术 部门 品保部 | 一级 | 供应商由于自身生产能力上的局限或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择手段,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所提供的物资没有按原材料验收标准及相关标准供货,造成生产延误。 | 1、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将不合格报告在第一时间内传递给供应商,在最短时间拿出整改方案及供货计划,必要时另选择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合格供应商供货。 2、建立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的履约能力进行全面评价,从质量、服务、技术、价格、信誉、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考核,培育优质供应商,建立较为稳定的采购渠道; 3、制定严密、可追溯、切实可行的《检验规程》,明确质量职责,加大考核力度。 4、严格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所有采购的原材料严格按相关规定要求做好入库前的质量检验工作,做到入库原材料检验验收合格率100%,杜绝不合格原材料流入各生产单位。 |
| 2 | 合同风险 | 物资供应处 | 一级 | 企业采购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由于合同条款考虑不当,或供应商违反合同条款,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 采取组织采购人员学习《合同法》,在采购活动过程中必须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力、义务及违约责任,定期进行合同追踪调查,加强监控力度 |
| 3 | 供应商延迟交货风险 | 物资供应处 | 二级 | 供应商在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或决策失误,使交货日期迟于采购合同所要求的日期,从而使物资供应部不能及时采购到所需的原材料,给采购工作带来延期交货的风险。 | 1、明确不同类别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并建立多级供应商体系,要求供应商准备储备库存。 2、及时将影响生产进度的信息上报生产部门,经与客户沟通同意延迟交货期限,生产部门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安排。 |
| 4 | 材料短缺 | 物资供应处 | 三级 | 有时因产品试制,采购量少或因市场产品已更新而无法采购 | 采购人员和供应商及时沟通,对材料采购存在困难的应与技术部门联系能否采用其它材料代用 |
| 5 | 顾客退货 | 物资供应处 品保部 | 三级 | 因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造成分公司退货,而影响生产进度 | 将“不合格项”传真给供应商,在最短时间内确保供货,要求供应商对产生的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将相关整改材料返回品保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