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6:18:18
文档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
推荐度:
导读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
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

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

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0个点以上。取样点的分布最好采用S型采样法或十字交叉法。(见图一)

采来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一部分保留1斤土样即可(见图二)。其方法是:把采来的土样倒在干净的木板或塑料布上,用手将土块捏碎,用镊子夹去土样中的作物根系、昆虫、石块等杂物,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及火烤,以免发生氧化反应。把风干后的土样用木棍或玻璃瓶碾碎(不可用金属制品),然后用1—2毫米筛子筛一遍。把筛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如数量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般用50克土样即可,完成土样处理后,请填写土壤登记表。

注:如一户有几个土样或几户各有一个土样可将土壤登记表分别填好,并在土样包装上做上与登记表同样内容的标记,以免搞错。

避免在粪堆底上和同一垄上以及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采样时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样样品,每个样品点采取的土壤厚、薄、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有机肥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堆肥、厩肥、沤肥、草塘肥、沼气肥、牲畜粪尿以及人粪尿等都是有机肥,这些肥料大都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注意多点取样,一般应在翻堆混匀后,选择10—20个采样点,大块和散碎的肥料比例相近,把采到的若干样品放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送入室中风干,摊开晾干,再把样品弄碎、剪细、混匀,再用四分法缩分至500克左右,磨细并全部通过1毫米孔径筛子,装入样品瓶中。

如果有机肥样品中夹有较多石块,应捡出另外称重,并计算其占原有样品的百分数,如需测定有机肥料中的NH4和NO3,则需用新鲜样品,即不经风干立即进行测定。

粪尿和沼气肥是液体和固体混合肥,可先混匀在未分层前取出500毫升左右放入密闭容器中,用玻璃棒将固体充分捣碎,在分析称样前应反复振摇容器充分混匀。

四分法:

Ⅱ-土壤养份测试方法

一、土壤铵态氮

     (靛酚兰法)

(一)土壤浸提液氯化钾溶液配制:从试剂箱中取出一袋氯化钾溶于200毫升的蒸馏水中。

(二)测定步骤:

   1:称取5克通过2毫米孔径的风干土样放入三角瓶或塑料瓶中,加入土壤浸提剂氯化钾溶液25毫升,用手震荡20分钟,用过滤纸过滤于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此液为待测液。

   2:吸取土壤浸提剂氯化钾溶液5毫升放入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作空白液。

   3:吸取土壤待测液5毫升放入另一清洁的小烧杯中。

   4:吸取4ppm的铵态氮标准液5毫升再放入另外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

   5:向上述各烧杯中分别加入5毫升酚液和10毫升次氯酸钠,20毫升蒸馏水,摇匀停放30分钟。

   6:上仪器比色测定:详见使用说明书中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结果计算:

土壤铵态氮(ppm)=测得待测液含量值(C值)×浸提时的液土比(液土比为5)                             

二、土壤有效磷

    (钼兰法)

(一)1:土壤浸提剂碳酸氢钠溶液的配制:从试剂箱中取出一袋碳酸氢钠溶于200毫升蒸馏水中。

      2:硫酸钼锑抗显色剂配制:1.5克抗坏血酸溶于100毫升硫酸钼锑液中。

                             (注:此液不易保存,使用时当天配制。)

(二)测定步骤:

1:称取2克通过2毫米孔径的风干土样放入三角瓶或塑料瓶中,加入土壤浸提剂碳酸氢钠溶液40毫升,在25±1摄氏度下用手震荡30分钟,用过滤纸过滤于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此过滤液为待测液。

2:吸取土壤浸提剂碳酸氢钠溶液5毫升放入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作空白液。 

3:吸取土壤待测液5毫升放入另一清洁的小烧杯中。

4:吸取1ppm的有效磷标准液5毫升再放入另外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

5:向上述各烧杯中分别加入5毫升硫酸钼锑抗显色剂,排出气体,再各加40毫升蒸馏水摇匀停放30分钟。

6:上仪器比色测定::详见使用说明书中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结果计算:

土壤有效鳞(ppm)=待测液含量值(C值)×浸提时液土比 (液土比为20)                          

三、土壤速效钾

   (比浊法)

(一)土壤浸提剂钠溶液配制:从试剂箱中取出一袋钠溶于200毫升的蒸馏水中。

(二)测定步骤:    

1:称取6克通过2毫米孔径的风干土样放入三角瓶或塑料瓶中,加入土壤浸提剂钠溶液30毫升,用手间接震荡30分钟,用滤纸过滤于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此过滤液为待测液。

2:吸取土壤浸提剂10毫升放入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作空白液。

3:吸取土壤待测液10毫升放入另一清洁的小烧杯中。

4:吸取20ppm的速效钾标准液10毫升再放入另外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

5:向上述各烧杯中分别加入EDTA二钠溶液10滴、甲醛溶液2毫升、百里酚酞指示剂2滴,然后再向各烧杯中分别加入2毫升四苯硼钠溶液和40毫升蒸馏水,摇匀停放5—10分钟。

6:上仪器比色测定:详见使用说明书中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结果计算:

土壤速效钾(ppm)=待测液含量值(C值)×浸提时的液土比(液土比为10)       

四、土壤有机质比色法

     (水合热—氧化反应法)

(一)测定步骤:

 1:吸取蒸馏水3.0毫升放入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作空白液。

 2:称取通过0.5毫米孔径的风干土样1克(精确至0.001克)放入另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再加入3毫升的蒸馏水,充分将土样摇散。

 3:吸取土壤有机质标准液2毫升再放入另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补加1毫升的蒸馏水,其含量为10毫克。

 4:向上述各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毫升重铬酸钾溶液和10毫升浓硫酸,不断摇动,停放20分钟后再各加10毫升的蒸馏水摇匀,再静放沉淀(注:有条件的用户可将有土样的小烧杯中的混合液离心)。

 5:分别吸取上述各小烧杯中的溶液(有土样的小烧杯须吸取澄清液)各10毫升,分别放入50毫升的容量瓶中,再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6:上仪器比色测定:详见使用说明书中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结果计算:

         土壤有机质含量以百分数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土壤有机质(%)=[(C×1.724)/(m×10 )]×100×1.32

                      =(C/m)×0.23

         式 中:C——待测液含量       m——土壤质量(1克)

Ⅲ-化学肥料测试方法

一、复合肥料测试方法

复合肥料氮的测试:

(一)请用户自己准备浓硫酸(分析纯 98%)。

(二)测定步骤:

1:称取和均研碎的复合肥料1.000克放入50毫升的小三角瓶中,加入20毫升蒸馏水将肥料溶解湿润,再加入3毫升的浓硫酸用小火加热(不停摇动),待溶液减少到大约一半即可。将三角瓶从火上拿下,冷却,然后将溶液转移到100毫升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从定容液中吸取1毫升放入另一个100毫升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再次定容。此液为待测液。

2:吸取蒸馏水5毫升放于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作空白液。

3:吸取待测液5毫升放于另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

4:吸取8ppm铵态氮标液5毫升再放入另外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

5:向上述各烧杯中分别加入5毫升酚液和10毫升次氯酸钠,20毫升蒸馏水,摇匀停放30分钟。

6:上仪器比色测定:详见使用说明书中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结果计算:

          肥料氮(%)=仪器测试值×100/1×100/1×100/106

 

               式 中: 前两100—为样品前处理稀释倍数

                           前1—称取样品的质量

                           后1—为取样品体积

                        100/106—ppm转变为 % 的含量

复合肥料磷的测试:

(一)1:浸提剂柠檬酸溶液的配制:从箱中取出一袋柠檬酸溶于200毫升蒸馏水中。

      2:硫酸钼锑抗显色剂配制:1.5克抗坏血酸溶于100毫升硫酸钼锑液中。

       (注:此液不易保存,使用时当天配制。)

(二)测试步骤:

1:称取和均研碎的复合肥料0.200克,放入三角瓶或塑料瓶中,加入浸提剂柠檬酸溶液30毫升,加塞震荡30分钟,用中速无磷过滤纸过滤。吸取滤液1毫升放入100毫升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此液为待测液。

2:吸取5毫升蒸馏水放入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作空白液。    

3:吸取5毫升待测液放入另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

4:吸取2ppm有效磷标液5毫升再放入另外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

5:向上述各烧杯中分别加入5毫升硫酸钼锑抗显色剂,排出气体,再各加40毫升蒸馏水摇匀停放30分钟。

6:上仪器比色测定::详见使用说明书中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结果计算:

 肥料磷含量(P2O5%)=测得待测液含量×30/0.2×100/1×100/106×2.2913

 

                   式 中:30、100 —为样品前处理稀释倍数

                               0.2—称取样品的质量

                                 1—吸取样品的体积

                           100/106—ppm转变为 % 的含量

                            2.2913—纯磷转变为 P2O5转变系数

复合肥料钾的测试:

(一)测定步骤:

1:称取和均研碎的复合肥料0.500克,放入三角瓶或塑料瓶中,加入蒸馏水30毫升,加塞震荡30分钟,用中速过滤纸过滤。吸取滤液1毫升放入100毫升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一半,再加入1—2滴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5分钟,待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此为待测液。

2:吸取蒸馏水10毫升放入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作空白液。

3:吸取待测液10毫升放入另一清洁的小烧杯中。

4:吸取20ppm的速效钾标准液10毫升再放入另外一个清洁的小烧杯中。

5:向上述各烧杯中分别加入EDTA二钠溶液10滴、甲醛溶液2毫升,然后再向各烧杯中分别加入2毫升四苯硼钠溶液和40毫升蒸馏水,摇匀停放5—10分钟。

6:上仪器比色测定:详见使用说明书中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结果计算:

 肥料钾含量(K2O%)=测得待测液含量×30/0.5×100/1×100/106×1.2046

                     式 中:30、100—稀释倍数

                                0.5—称取样品质量

                                  1—吸取样品体积

                            100/106—ppm转变为 % 的含量

                             1.2046—将纯钾转变为 K2O的系数

二、单质化肥测试方法

氮肥的测试:

(一)尿素的测试:

    尿素的测试方法和过程与复合肥料中氮的测试完全一样,只是在称样品的时候将1克变为0.2克即可。

(二)其它一些单质氮肥的测试:

1:单质氮肥待测液的制备:称取样品1.000克,放入100毫升的容量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将肥料充分溶解,然后补加水稀释至刻度。从定容液中再吸取1毫升放入另一个100毫升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再次稀释定容。此液为待测液。

2:以下的测试过程和结果计算与复合肥料氮的测试过程完全一样。

磷肥的测试:

    磷肥的测定方法和过程及结果计算与复合肥料磷的测试完全一样。

钾肥的测试:

1:单质钾肥待测液的制备:称取样品1.000克,放入塑料瓶中,加入50毫升的蒸馏水将肥料充分溶解,然后吸取1毫升溶液。放入一个100毫升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定容。此液为待测液。

2:以下的测试过程和结果计算与复合肥料钾的测试过程完全一样。

Ⅳ-腐质酸总量的测定

(焦磷酸钠浸提--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本方法仅供参考)

一.试剂的配置:

1:浓硫酸:(分析纯 98% )。

2:0.8mol/L 1/6重铬酸钾溶液配制:重铬酸钾40g溶于一升水。

3:焦磷酸钠浸提剂配制:15g焦磷酸钠和7g氢氧化钠溶于一升水。

4:0.5%--C标准液配制:称1.370g葡萄糖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二.操作步骤:

1:待测液的制备:称取风干样品(过0.25mm筛)0.5000g(精确至0.0002g)放入300ml三角瓶中,加入焦磷酸钠浸提剂150ml摇匀瓶口插一小漏斗,放在沸水浴中加热浸提2小时,在加热过程中经常摇动,浸提结束后取出三角瓶,冷却,全部转入2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后静置澄清。

2:测定:吸取浸提液5.00ml于1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 0.8mol/L 重铬酸钾溶液5ml和浓硫酸15ml(慢慢加),在沸水浴中加热氧化30分钟取下,冷却至室温,加水至刻度摇匀比色。

3:与上述操作相同做标准液和空白液:吸取5.00ml 标准液于100ml容量瓶中在加5ml浸提剂。另一空白瓶中只加5ml水 和5ml浸提剂,二者都加入与前述样品瓶同样的氧化剂,并与样品瓶一同在沸水浴中加热,冷却,再加水定容。

4:上仪器比色测定。

三.结果计算:

                       比色测出被测液含碳量/5×200ml

  总腐植酸(%)=  ------------------——————————— × 100

                      称样量(g)×1000×腐质酸含碳系数

                    泥炭腐质酸为:  0.58   褐煤腐质酸为:0.

                    风化煤腐质酸为:0.67

Ⅴ-植株性饲料或植株样品

全氮、磷、钾比色测定(速测法、供参考)

(参考国标:GB32-86;GB37-86)

一、待测液制备:

称取均匀磨细(0.5mm)样品0.5000克,放入100毫升消煮管中,加5毫升浓硫酸摇匀后再慢慢加入2毫升双氧水,并充分摇动,放在电炉上小火加热消煮至发白烟(剧烈反应停止),取下自然冷却后再加2毫升双氧水,加热消煮,冷却后再加2毫升双氧水,如此反复直至样液成无色透明(若冷却后呈浅黄或棕色,仍需加双氧水消煮),冷却后加水至100毫升,摇匀。

二、待测液中氮、磷、钾的比色测定:

1:测氮:吸取消煮待测样液5.0毫升放入5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再吸取5毫升放入烧杯中,加入测铵态氮的试剂显色后比色,操作同土壤铵态氮测定。

2:测磷:吸取消煮待测样液1.0毫升于5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测磷的试剂显色后比色,操作同土壤有效磷测定。

3:测钾:吸取消煮待测样液1.0毫升于小烧杯中,加水5毫升,加百里酚酞指示剂2滴,摇动中滴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呈浅兰色,加热煮沸2分钟冷却,转入50毫升容量瓶中,操作同土壤有效钾。

三、结果计算:

1:样品粗蛋白含量%=显色液mg/ml数×50ml/5ml×100ml/0.5g×100/106×6.25

2:P%=显色液mg/ml数×50/1×100ml/0.5g×100/106

        =显色液mg/ml数

3:K%=同上=显浊液mg/ml数

注:饲料中P、K含量结果表示为元素P或K,而不是用P2O5或K2O表示,因此比色时所用标准溶液浓度单位也应以单元素P或K表示。

另:若实验室有条件采用国标法测定,请按GB32-86凯氏定氮法测N;按GB37-86钒钼酸铵法(显黄色)比色测P,饲料一般不测钾,因此还没有测钾的饲料国标法。

  

  以上仅供参考:中国农科院土肥研究所,全国农业分析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朱海舟编。

Ⅵ-试剂箱中试剂配制方法

(本试剂箱中的试剂配制完全来自于国家标准“土壤农化分析方法”)

01:酚液:称取13.5克氢氧化钠、1.5克EDTA二钠盐、2.5克醋酸钠,放入约200毫升蒸馏水中溶解,加入22.5克苯酚,溶解后加蒸馏水定容至500毫升,用棕色瓶于阴凉处保存。

02:次氯酸钠溶液:用量筒取100毫升含5.25的次氯酸钠,加400毫升蒸馏水混合,用棕色瓶装阴凉处保存。

03:4ppm、8ppm铵态氮标液:(1)称取0.4717克无水硫酸铵溶于蒸馏水,加2毫升浓硫酸,加水定容至1000毫升,此液为100ppm标液。(2)用刻度吸管分别吸取100ppm标准液2毫升、4毫升分别放入50毫升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其相应含量即为4ppm、8ppm。

04:硫酸钼锑液:浓硫酸126毫升缓缓加入盛有400毫升蒸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的搅拌,冷却;另取钼酸铵10克溶于盛有300毫升蒸馏水的烧杯中,冷却;称取0.5克酒石酸锑钾溶于盛有100毫升蒸馏水的烧杯中;将硫酸溶液缓缓倒入钼酸铵溶液中,再将酒石酸锑钾溶液倒入并定容为1升,存放于棕色瓶中。

05:1ppm有效磷标液:(1)称取0.4390克优质纯磷酸二氢钾溶于蒸馏水,加2毫升浓硫酸,加水定容至1000毫升,此液为100ppm标液。(2)用刻度吸管吸取100ppm标准液1毫升放入100毫升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其含量即为1ppm。

06:百里酚酞溶液:称取0.05克百里酚酞溶于50毫升95%的乙醇中。

07:EDTA溶液:称取10克EDTA二钠盐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加5滴百里酚酞溶液,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制成浅兰色,放在棕色瓶中保存。

08:四苯硼钠溶液:称取6克磷酸氢二钠、6克四苯硼钠,溶于200毫升蒸馏水中,放置过夜,第二天过滤于棕色瓶中。

09:甲醛溶液:量取100毫升含有37%的甲醛试剂,加5滴百里酚酞溶液,用8%氢氧化钠溶液调至浅蓝色,放于棕色瓶中保存。

10:20ppm速效钾标液:(1)称取0.1907克优质纯氯化钾溶于蒸馏水,加2毫升浓硫酸,加水定容至1000毫升,此液为100ppm标液。(2)用刻度吸管吸取100ppm标准液20毫升放入100毫升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其含量即为20ppm。

11:浓硫酸: 98%(分析纯)。(请用户自备)

12:重铬酸钾溶液:称取39.23克重铬酸钾(分析纯),溶于600毫升水中,溶解后再用蒸馏水定容1升。

13:0.5%-C标液:称取1.376克葡萄糖(化学纯)于100毫升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后,再加1毫升浓硫酸,加水定容,摇匀,此标准液含碳为5毫克/毫升。

14:氯化钾:15克(分析纯)。

15:碳酸氢钠:8.4克(分析纯)。

16:钠:17克(分析纯)。

17:抗坏血酸:8克(分析纯)。

18:柠檬酸:4克(分析纯)。

Ⅶ-便携式精密组合套箱内装物品清单

(一)试剂单

序 号试 剂 名 称数   量单  位   备       注
01酚液4100ml/瓶
02次氯酸钠8100ml/瓶
03铵态氮标液(4ppm)2100ml/瓶
04铵态氮标液(8ppm)1100ml/瓶
05硫酸钼锑液4100ml/瓶
06有效磷标液(1ppm)2100ml/瓶
07有效磷标液(2ppm)1100ml/瓶
08EDTA溶液1100ml/瓶
09四苯硼钠溶液2100ml/瓶
10 甲醛溶液1100ml/瓶
11速效钾标液(20ppm)3100ml/瓶
12重铬酸钾溶液4100ml/瓶
13有机质标液1100ml/瓶
14氯化钾1515g/袋
15碳酸氢钠208.4g/袋
162017g/袋
17柠檬酸104g/袋
18抗坏血酸110g/袋
注:(1)此试剂箱中缺少浓硫酸(主要是测试土壤有机质时使用)请自购。

   (2)本试剂箱中的药液使用完后可在当地化学商店自行购买,如个别试剂一时无货可与强盛仪器中心联系代购。

(二)器具单

序 号器 具 名 称规   格数   量备     注
01天平1/101台天平只能测土,如测肥需用1/100以上的天平。
02白塑料瓶4个
03移液管5ml1只
04移液管10ml1只
05烧杯100ml6个
06三角瓶50ml2个
07量筒100ml1个
08容量瓶50ml2个
09容量瓶100ml2个
10容量瓶200ml1个
11洗瓶1个
12吸球1个
13滴管3只
14滤纸1盒
15小勺1只
注:一些器皿的使用和维护方法:1、对新的玻璃器皿首先用水冲洗,然后用热的重铬酸钾洗液进行浸泡,以除去不纯物质,再用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洗数遍。2、对有油垢的玻璃器皿,可以用热肥皂水或碱性酒精洗液洗涤,最后用蒸馏水洗数遍。3、对塑料制品的器皿用1+3洗涤,再用蒸馏水冲洗。4、在实验中使用移液管、容量瓶、量筒等器皿时,应使液体凹底面与器皿的刻度平行。5、使用天平时,将天平平稳的放于工作台上,使天平两侧指针稳定在刻度线上,如指针向两侧不断摆动,可调天平,使指针两侧摆动距离相等。6、特别注意,在实验中使用浓硫酸和水时,浓硫酸应往水中慢慢注入,不可把水往浓硫酸中注入。

Ⅷ-配方施肥方法

当前,主要应用配方施肥技术来制定施肥方案,但没有一个施肥配方是万能的,不可能在任何条件下都可应用。一个配方,只能在一个时期内适用于比较固定的土壤、作物、气候和耕作条件。因此,掌握制订配方的方法至关重要。国内用的较多的是以养分平衡法制订施肥配方。先确定纯养分用量,再折算成化肥和有机肥用量。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化肥与有机肥的配施。

  一、目标产量法:

1、养分平衡法:养分平衡法计算施肥量的根据是肥料养分供应量及土壤养分供应量之差等于目标产量所需吸收的养分量。其肥料用量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校正系数]

 施肥量 = ─────────────────────────────────                        (Kg/亩)            [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式中各项参数如果能科学地加以确定,那么由上式求得的施肥量就比较切合实际,因而在生产中就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反之,如果各项参数订得不科学,那么,求得的施肥量就比较粗放,甚至有时无法实施。这一点在运用此法确定施肥配方时应特别注意。

    参数的确定:

(1)目标产量——目标产量即计划产量,是决定肥料需要量的原始依据。因为土壤肥力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基础,所以,目标产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通常以空白田的产量(即无肥区产量)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但在推广配方施肥时,常常不能预先获得空白田产量,为此,可以以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的产量作为目标产量,较为方便和切合实际。如果提出的目标产量无法实现,那么就失去了应用这一方法的实际意义。

(2)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是指作物每生产一个单位(如公斤或百公斤等)经济产量从土壤中所吸收的养分量。一般可用下式计算:

    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作物地上部吸收养分总量/作物经济产量×应用单位

    作物地上部吸收养分总量,可分别测定茎、叶、籽实和的重量及其养分含量,分别计算,累加获得。由于作物对养分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同时作物组织的化学结构较稳定,所以,在工作中可以引用当地现成的科学资料或借鉴肥料手册中所列数据(表1)作为计算依据。

  (3)土壤供应养分量——确定土壤供应养分量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空白田产量—作物在不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所得产量称为空白田产量或地方产量。空白田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该土壤的供应养分能力。不过,空白田产量受最小养分的制约,产量水平很低,因此,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上,用它估计出来的肥料量往往容易偏高。而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上,由于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率较大,即作物一生中吸自土壤的养分比例较大,因此,据此估算出来的获得一定产量的施肥量则较低,这时可能出现剥削地力的情况而不易及时察觉,必须引起注意。

    ②缺素区产量—为了使土壤供应养分量能够接近实际,有时不采用空白田产量,而改用缺素区产量来表示土壤供应养分量。因为缺素区产量是在保证除缺乏元素外其它主要养分正常供应的条件下获得的,所以产量水平比空白田产量要高。因此,用缺素区产量表示土壤供应养分量,并以此估算出来的施肥量自然就比较合理。

    ③土壤养分测定值—可先选用经研究证明作物产量与土壤养分测定值相关性很好的化学测试方法,并用该方法获得的土壤养分测定值(用ppm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中当季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养分含量,因而可以更好地用来表示土壤供应养分量。

应当强调指出,任何一种化学测试方法所得到的土壤养分测定值,只是土壤养分的相对含量,而不能代表土壤养分的绝对含量,因此,习惯上将土壤测定值(ppm)乘以0.15系数(每亩20厘米耕层土壤重量约为15万公斤)换算成每亩土壤供应养分的公斤数,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为使土壤测定值具有实用价值,必须在此基础上乘以一个校正系数。校正系数可按下式求得:

               空白区(或缺素区)产量×单位产量的该元素吸收量

    校正系数=—————————————————————————

土壤养分测定值(ppm)×0.15

        (注:校正系数因各地区不同,可到当地农业局、土肥站去查询)

    校正系数可以小于100%,也可以大于100%,校正系数是一个变数。在估算施肥量时,可以根据实际的土壤养份测定值,选择相应的校正系数进行校正。一般来说,在贫瘠的田块上,土壤磷的测定值很低,校正系数可能取大于1的数值,反之,在肥沃的土壤上,土壤磷的测定值则很高,校正系数往往取小于1的数值。

    ④肥料中养份含量—为了把实现目标产量所需投入的养分量换算成具体肥料的施用量,准确地了解所施肥料的养份含量是必要的。对氮肥来说,凡是由化工厂生产的固体氮肥如尿素含氮46%,铵含氮34%,碳酸氢铵含氮17%,磷肥中过磷酸钙一般根据养份含量的高低分为不同等级,如一级品含五氧化二磷18%,二极品为16%,三极品为14%,四极品为12%。

⑤肥料利用率—肥料利用率是把作物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营养元素换算成肥料实物量的重要参数。它对肥料定量的准确性影响很大。影响肥料利用率的因素很多,如作物品种、施肥量和养分配比、土壤肥力、肥料品种、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灌溉以及气候条件等,往往使肥料利用率出现较大变幅。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肥料的投入量。在田间条件下,肥料利用率可以用单施某一营养元素肥料(经济施肥量区)和不施肥(空白区)两个小区,分别收割作物地上部分的生物学产量,分析其中该营养元素的含量,累计算出该养分的总量,然后按下式计算肥料利用率:

 某元素的    (施肥区作物地上部分含该元素量)-(空白区作物地上部分含该元素量)

 利用率(%)= ─────────────────────────────────×100

                              所施肥料中含该元素总量

    据现有资料报道,氮肥在水田中的利用率20-50%,旱田中为40-60%,磷肥利用率10-25%,钾肥利用率为50-65%,厩肥中氮的利用率决定于肥料的腐熟程度,一般在10-30%之间;堆、沤肥为10-20%;豆科绿肥20-30%,同一肥料在不同作物上表现的利用率各不相同,水稻对磷肥的利用率在8-22%之间,平均为14%;小麦在6-26%之间,平均为10%;玉米在10-23%之间,平均为18%;棉花在4-25%之间,平均为6%,从总的方面比较,磷肥的当季利用率最低,氮、钾肥料利用率几乎相当。

2、地力差减法:作物在不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所得的产量,称空白田产量或地力产量,它所吸收的养分全部来自土壤。从目标产量中减去空白田产量。此法虽简单但存在很多缺点一是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二是空白田产量能代表的面难以确定,三是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分析出各种养分的具体丰缺情况。所以在应用时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二、地力分区(级)配方法: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是将土壤按肥力高低分成若干等级,或划出一个肥力基本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应用土壤普查资料和肥料田间试验成果,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估算出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施用量。所谓地力是指土壤具有生产作物的能力,但作物的生长发育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样在不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当气象条件、栽培技术和作物品种不同,其产量亦是不同的。所以,应把地力与作物品种及其栽培环境(气象条件和栽培法)综合形成的能力称为土壤生产力,从现实来说,就是表示为产量的多少。

    通常以空白田(即不施任何肥料)的产量来表示地力的高低,但不同土壤肥力的空白田产量需要通过多点试验才能取得,故一般以常年产量水平作为分级标准比较方便,比如把水稻亩产350斤或400斤以上的田块划为高肥田;或300-400公斤划为中肥田;250公斤或300公斤以下的划为低肥田。

    地力分级确定后,参考过去肥料试验资料和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经验进行定肥定量。比如高、中、低肥田每亩稻田以施用氮肥(纯量,以下同)分别为10公斤、8公斤、7公斤;磷肥3公斤、2.5公斤、2公斤;钾肥6公斤、4.5公斤、3公斤比较适宜。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具有针对性,肥料的定量接近当地的经验,方法简便,容易为群众所接受,推广阻力小,容易大面积普及。缺点是方法比较粗放,带有半定量性质,依赖于经验较多;同时有地区性局限,执行中容易回到习惯,所以这一方法属于初级配方法。改进办法应逐步扩大测试,加强试验和理论指导。

三、田间试验配方法:

1、养分丰缺指标法:利用土壤养分和作物吸收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对不同作物进行田间试验,把土壤测定值划分若干等级,制定养分丰缺及应施肥料数量检索表。取得土壤测定值后,就可对照检索表确定施肥量。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直观性强,定肥较方便简捷,缺点是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大,土测值精确度较差,特别是当土测值与作物产量之间没有相关性时,数据就失去了应用价值。故一般只适用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用量的测定,不适宜测定氮肥用量。因为土壤速效氮的测定大多不够稳定,测定值和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常常很差,不易取得精确可靠的数据。

    氮、磷、钾比例法:通过对一种养分的定量,然后按作物所需吸收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来确定其它养分的用量,如以氮定磷、钾,或以磷定氮、钾等。

    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按照作物营养比例来确定施肥量,比如根据已有实验资料得知水稻氮、磷、钾营养比例为:1:0.5:1.2,当地水稻每亩施用氮肥(N)10公斤的经济效益最佳,这样,就可按水稻营养比例,计算出每亩水稻氮(N)、磷(P2O5)、钾(K2O)用量分别为10公斤、5公斤、12公斤。另一种是通过田间试验,查明氮、磷、钾最适用量,计算出三者之间的比例,这样,只要通过对一种养分的定量,就可按比例,计算出其它养分的用量。

2、肥料效应函数法:设计一元或多元肥料的施肥量或配比方案进行田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产量)与响应的施肥量配置出肥料效应函数式(即肥料效应回归式),即可计算出各种肥料的最高施肥量,最佳施肥量和最大利润率施肥量。如果是多元肥料试验,还可算出肥料间的最佳配比组合。这种方法我们称它为肥料田间试验效应函数法,简称效应函数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①从田间直接“问询”于农作物,其结果有很明显的直观性和可靠性;②试验设计已考虑到肥料间的交互作用,并可在效应函数的回归系数中反映出来,决定施肥量也就更符合实际; ③经济因子已作为计算施肥量的基础,有助于人们从经济效益上决策;④无需借助于化学测试手段;⑤所建立的农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计算机应用于施肥提供了基本程序;⑥为地区间、作物间的肥料最佳分配提供了依据,具有更好的宏观效果。

四、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换算法:

    以上各法所计算出来的肥料施用量,主要是指纯养分。而配方施肥必须以有机肥为基础,得出肥料总量以后,有以下几种方法可用来分配化肥和有机肥料的用量。

1、同效当量法:

由于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当季利用率不同,通过试验,先计算出某钟有机肥料所含的养分,相当于几个单位的化肥所含的养分的肥效,这个系数,就称为“同效当量”。例如,测定氮的有机无机同效当量在施用等量磷、钾(满足需要,一般可以氮肥用量的一半)的基础上,用等量的有机氮和无机氮两个处理,并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得出产量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同效当量:

       有机氮处理-无氮处理

同效当量=─────────────

       化学氮处理-无氮处理

2、产量差减法: 

    先通过试验,取得某一种有机肥料单位施用量能增产多少产品,然后从目标产量中减去有机肥能增产部分,减去后的产量,就是应施肥才能得到的产量。

3、养分差减法:

在掌握各种有机肥料利用率的情况下,可先计算有机肥料中的养分含量,同时计算出当季能利用多少,然后从需肥总量中减去有机肥能利用部分,留下的就是无机肥应施的量:

                 总需肥量-有机肥用量×养分含量×该有机肥当季利用率

   无机肥施用量=——————————————————————————

                            化肥养分含量×化肥当季利用率  

百公斤经济作物所需养分量

  序  号

作    物

收获物N(公斤)P(公斤)K(公斤)
01水  稻稻谷2.11.253.13
02冬小麦籽粒3.001.252.50
03大  麦籽粒2.700.902.20
04玉  米籽粒2.570.862.14
05谷  子籽粒2.501.251.75
06高  粱籽粒2.601.303.00
07马铃薯块茎0.500.201.06
08大  豆豆粒7.201.804.00
09花  生荚果6.801.303.80
10棉  花籽棉5.001.804.00
11烟  草鲜叶4.100.701.10
12甜  菜块根0.400.150.60
13黄  瓜果实0.400.350.55
14番  茄果实0.450.500.50
15萝  卜块根0.600.310.50
16芹  菜全株0.160.080.42
17菠  菜全株0.360.180.52
18大  葱全株0.300.120.40
19果实0.470.230.48
20葡  萄果实0.600.300.72
21苹  果果实0.300.080.32
22果实0.480.200.76

文档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