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共 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A居民区的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有3户用电45度,5户用电50度,6户用电42度,则平均用电( )度。
A:41
B:42
C:45.5
D:46
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3、教育( )是对教育性、等级化和化的否定。
A:全民化
B:民主化
C:现代化
D:终身化
4、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是德育基本原则中的____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教育者要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方式,全面分析、了解并理解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这一要求的原则是____
A:知行统一原则
B: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D:学生自主选择与教育者灌输引导有机结合原则
6、You may use the room as you like____ you clean it up afterwards.
A:so far as
B:so long as
C:in case
D:even if
7、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____、保持和再认。
A:编码
B:识记
C:遗忘
D:回忆
8、学生做好事时想起了雷锋同志,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道德情感
9、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__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学校
D.实科教育
10、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
A:提高学生成绩
B:走向素质教育
C:改变教师教育思想
D:加大教育投入
11、诊断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主要依据是
A.关节动度减低或消失
B.关节临近区域炎症史
C.X线证实关节内呈致密骨性团块影
D.张口受限
E.下颌畸形
12、ABC理论中B指的是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
13、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__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内部知、情、意、行诸因素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跟德育内容及方法之间的矛盾
14、心理健康的非指示性原则的提出者是( )
A:潘菽
B:罗杰斯
C:维果斯基
D:马斯洛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16、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体现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重视个别差异
17、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__。
A.漫无目的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18、双轨制形成于()。
A.欧洲
B.美洲
C.亚洲
D.非洲
19、某人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结果或与自身的厉害关系。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水平
20、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__。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21、德育的形式有( )
A:家庭德育
B:学校德育
C:区域德育
D:社会德育
E:民族德育
22、张仲景、华佗在医学上的成就十分突出,他们都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A:战国时期
B:三国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东汉时期
23、《爱弥儿》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代表作,集中阐述了他的。
A:“自然教育理论”
B:“活教育”理论
C:绅士教育思想
D:和谐教育思想
24、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我国社会发展现状
B.教育的方针和
C.教育学相关理论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5、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的现代翻版。
A:关系转换说
B:经验内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26、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成形式是__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二、多项选择题(共 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2、比奈--西蒙量表和斯坦福--比奈量表都可以用来测量__。
A.意志
B.情绪
C.智力
D.行为
3、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4、课上,某幼儿想喝水,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A:立即让幼儿离开座位去饮水
B:停止教育活动,敦促所有幼儿喝水
C:批评后再让其喝水
D:让幼儿坚持到下课
5、1903年美国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此书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该书作者是__。
A.杜威
B.斯金纳
C.霍尔
D.桑代克
6、(2008年)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叫。
A:教学策略
B:学习策略
C:教学计划
D:教学目标
7、Windows中利用“查找”窗口不能按。
A:文件中所包含的文字查找
B:文件创建日期查找
C:文件所属类型查找
D:文件属性查找
8、的学制类型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A:分支学制
B:多轨学制
C:壬寅学制
D:双轨学制
9、坚决反对以教师为中心和儿童中心主义的倾向,提出“活教育”理论的是____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杜威
10、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下列典型学制类型__。
A.双轨制学制
B.六三三学制
C.单轨制学制
D.分支制学制
E.壬寅学制
11、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式
D:课堂教学
12、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13、研究表明,儿童能比较概括、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的年龄大约在____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持性
14、教育目标是( )
A:每个教师头脑中形成的课程目标体系
B: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C:课程目标
D:学生的学习目标
15、儿童在知道“芹菜”“萝卜”和“土豆”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16、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__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式原则
1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做好辅导
18、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____(广州市番禺区)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C: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理解问题——检查假设
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
19、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
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
20、对一个玩具,儿童既可按颜色归类,也可按形状归类,还可以按大小归类,说明这时儿童的认知水平已达到____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1、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 )发生的标志。
A:最初诱发性微笑
B:最初社会性微笑
C:最初生理性微笑
D:最初自发性微笑
22、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
A.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B.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灵魂
C.衡量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D.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E.贯穿职业道德的一根红线
23、提出教育具有相对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因素的影响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24、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 【 】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25、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__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26、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成形式是__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