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桩位复核:1每条桩施工前对桩位进行一次复核,确保桩位准确,施工过程中应最少再复测一次(一般在冲孔至2-3m深时复测);2复测应做到专人复测签字确认;3埋设护筒应使护筒中心线与桩中心重合,施工时随时检查平面偏差,及时纠正(放出桩心后应在护筒四周十字对称不受冲桩影响的位置打入长钢筋以用于随时纠正桩心);4安排好冲孔桩施工的顺序,以免施工时相互影响。
2、桩机就位、护筒埋设:1冲孔桩机就位,安装要稳固,冲孔桩机架面用水平尺按纵横方向调至水平后,机架主滑轮槽缘、冲击锤中心不大于20mm;2拉出十字线引出桩中后埋设护筒。筒身竖直后,四周即用粘土回填压实,护筒中心与桩心应重合,偏差不大于50mm;3护筒埋设深度:在粘土中不得小于1m,在沙土中不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m以上。
3、泥浆的制备和循环:1在粘性土中成孔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循环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1.3;2在沙土和较厚的砂层中成孔时,应制备泥浆,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2-1.3;3泥浆的控制指标: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8%;胶体率不大于90%;4泥浆池的容积,一般不宜小于8-10m3。
4、成孔:1在淤泥和淤泥质土中,应根据泥浆的补给情况,严格控制冲进速度,一般不大于1m/h;在松散砂层中,冲进速度不超过3m/h;开孔时应低锤密击,锤高0.4-0.6,如表土为淤泥、松散回填砂等软弱土层,可加粘土块类小片石,反复冲击使孔壁挤压密实,直至孔深达护筒底以下3-4m后,才可加快速度,将锤提高至1.5-2m上转入正常冲击,并随时测定和控制泥浆比重;2在熔岩和斜岩面冲进时,必须低锤密击,锤高0.4-0.6m。冲击过程中,遇到斜岩钢丝绳偏摆严重,应立即停止冲击,回填片石到斜岩顶面以上0.5-1m后再重新冲孔,使桩锤保持水平,钢丝绳保持竖直,浅程缓进,并采用低程密击的方法冲击修整。若因基岩岩面起伏变化很大,若一次纠偏不成功,应进行多次回填,确保成孔质量。3施工发生漏浆时要及时补浆,维持孔内水头,防止桩孔内外产生过大的水位差,并迅速投放泥粉、粘土,漏浆严重时,迅速用勾机大量投放粘土或袋装泥粉。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孔内泥浆质量,利用泥浆堵塞微小裂隙,尽量减少泥浆漏失量。4入岩后每钻进200mm捞取一次岩样,并注明桩号、取样序号、时间及深度后装入塑料袋妥善保管,以便终孔验证。终孔后应及时将岩样袋上交基础施工项目部保存;5泥浆比重的检测次数:开孔后检测一次,第二次清孔后检测一次,中途每班检测1-2次或每个土层检测1-2次;并将检测数据填写在成孔记录表中;6冲进过程中若发现桩锤倾斜、塌孔、护筒周边冒浆、发现地面塌陷、机架晃动等异常情况应停止冲进,经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5、标高测定:1成孔过程中,需标定钢丝绳的长度(或通过钢尺测量),根据设计要求换算出预计冲孔深度、孔底距护筒面的深度;2入岩及终孔时须通知相关人员现场查看岩样方可决定是否属于入岩或终孔。
6、清孔:1当桩达到设计深度终孔验收后,进行第一次清孔,清孔采用换浆法,即桩机停止冲进,冲锤提高100-200mm后,让冲锤停在孔底,使用循环泥浆把孔内的岩屑及砂浆换排出孔外,调整泥浆比重至1.15-1.25;2第二次清孔应在安放钢筋笼及放入导管后进行;要求控制泥浆比重在1.1左右、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8%,以利于浇灌桩心砼。清孔后复测孔深不得小于设计桩长,清孔后的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3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必须复测沉渣厚度,沉渣超过规定者,必须重新洗孔,合格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当然泥浆也不能清得过稀,免于塌孔。
7、安放导管:1根据成孔深度确定安放导管长度,以导管总长度大于成孔深度0.3-0.8m,以利于浇筑水下混凝土;2导管要求内管光滑,使用前应试拼,安放导管之前,必须认真检查每节导管有无破损;3拼接好导管后,用水浇湿混凝土料斗,再把触底后的导管上提约500mm,保证第一罐车混凝土能把导管口覆盖1m以上。
8、浇筑水下混凝土:1开灌前混凝土料斗内必须有足以将导管的底端一次性埋入混凝土中1m以上深度的混凝土储存量;2开始灌注时,预制混凝土隔水塞吊放的位置应接近水面,导管底端到孔底的距离应为300-500mm,排塞后不得将导管插回孔底;3开始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测量导管底埋置于混凝土内的含管深度,随着混凝土的提升,要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一般应保持在2-4m不宜大于6m或小于1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升出混凝土面。4灌注应连续,每根桩的灌注时间:灌注量在10-20m3时小于3h;20-30m3时小于4h;30-40m3时小于5h;灌注量大于到40m3时不得超过6h;应控制好最后一次混凝土的灌注量,不使桩顶超高或偏低;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5在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应有专人测量埋深。现场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塌落度测定;每条桩必须按规范要求留置混凝土试件。6桩孔内混凝土的探测,采用合适锤重的圆柱体探测锤探测,桩径大于1m时,每根桩测定位置的测点要不少于3处,并取最深值。
9、施工记录:1成孔过程中机长应认真,及时,准确和详细的填写冲孔桩成孔施工记录,交时,交代冲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入岩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验证,签名;浇筑混凝土前将成孔施工记录上交项目部;2泥浆比重开孔后检测一次,第一次清孔后测定一次,浇灌混凝土前测定一次;中途每个土层测定1-2次;并及时将数据填写在成孔记录中;
10、成品保护:1浇筑桩混凝土后24h内不得在该桩的影响范围内进行冲桩,如有需停下施工,达到24h方可开始施工。
11、防治质量通病保障措施:1预防塌孔:在松散沙土或流沙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选用较大比重、粘度大的优质泥浆,或投入粘土掺片石低锤冲击,使粘土块、片石挤入孔壁;冲孔时应严格控制冲孔高度。2预防梅花孔:经常检查转向装置是否灵活;选用适当粘度和比重泥浆,适时掏渣;用低冲程时,隔一段时间要更换冲程,使冲击钻头有足够的转动时间。3预防偏孔:遇到基岩时采用低冲程,并使钻头充分转动,加快冲击频率,进入基岩后采用高冲程钻进,若发现斜孔,应回填片石重新冲进;经常检查桩机底座是否安置水平或产生不均衡沉降,若有应及时调整。
12、施工注意事项:1在冲击钻头锥顶和提钢丝绳之间,必须设自行转向装置,以保证自动转动,防止形成梅花孔;2冲孔桩一般采用十字冲击钻头,冲击钻头必须设置打捞环;3必须准确控制松绳长度,勤放少放,防止钢丝绳放松过多减少冲程,放松过少则不能有效冲击,形成打空锤,损坏冲击机具;4一般不宜用高冲程,以免扰动孔壁,引起塌孔、扩孔、卡钻等事故;5当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停锤:a产生斜孔、梅花孔时,应停钻并填粘土夹片石至偏孔以上0.5-1m,重新钻进,不得用钻头修孔,防止卡钻;b如遇塌孔,应立即停钻,回填夹片石的粘土块,加大泥浆比重,反复冲击造壁及钻进;c沿护筒周围冒浆,造成孔口坍塌地表沉陷时,应立即停钻防止钻机倾倒,及时在护筒外围填粘土,并加以夯实,必要时压上一层泥、沙包后方可继续钻进;d掉锤时应立即打捞,用打捞钩钩住钻头预设打捞环,把钻头提起来;e冲孔过程中发现孔内漏浆,一般情况下在回填的粘土内掺片石,反复冲击增强护壁。若漏浆严重,要及时报技术主管部门。
13、冲击成孔施工要点:
| 适用土层 | 施工要点 | 目的 |
| 在护筒中及刃脚以下2m | 小冲程1m左右,泥浆比重1.2-1.5,软弱层投小石块和粘土块 | 造成坚实孔壁 |
| 粘土或粉质粘土层 | 中、小冲程1-2m,加清水或稀泥浆,经常清洗钻头上的泥块 | 防粘钻、吸钻、提高钻进效率 |
| 砂、细砂或中粗砂层 | 中冲程2-3m,泥浆比重1.2-1.5,投入粘土块,勤冲、勤掏渣 | 反复冲击造成坚实孔壁,防止塌孔 |
| 砂、卵石层 | 中高冲程3-4m,泥浆比重1.3左右,多投入粘土块,勤掏渣 | 加大冲击能量提高钻进效率 |
| 基岩 | 高冲程3-4m,加快冲击频率8-12次/min,泥浆比重1.3左右,勤掏渣 | 加大冲击能量提高钻进效率 |
| 软弱土层或塌孔回填重钻 | 低冲程反复冲击,加粘土块夹小片石,泥浆比重1.3-1.5 | 造成坚实孔壁 |
| 淤泥层 | 低冲程0.75-1.5m,增加碎石和粘土投入量,边冲边投入 | 碎石和粘土挤入孔壁,增加孔壁稳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