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代码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D | B | C | B | C | B | A | A | A | D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B | C | D | A | A | A | B | B | D | D |
A.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C.鈞是人也,或爲大人,或爲小人。
D.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2.下列句子中,用介词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
A.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
B.萬嘗與莊公戰,獲乎莊公。
C.百里奚舉於市。
D.厚者爲戮,薄者見疑。
3.下列句子中,含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
A.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
B.止子路宿,殺鷄爲黍而食之。
C.鄂侯争之急,辯之疾,故脯鄂侯。
D.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
4.下列句子中,含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
A.(令尹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B.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C.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D.益烈山澤而焚之。
5.下列句子中,含有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态度的一句是( )
A.友風而子雨。
B.孟嘗君客我。
C.爾三人當父事丞相。
D.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6.下列句子中,“之”作介词,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使之成为表示时间状语的一句是( )
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C.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D.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
7.下列句子中,含有及物动词用作使动词的一句是( )
A.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B.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C.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
D.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8.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肯定性无定代词的是( )
A.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B.诸將皆莫信。
C.彼一時也,此一時也。
D.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9.下列句中“與”作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一句是( )
A.吾與女弗如也。
B.來!予與爾言。
C.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
D.孙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
10.下列判断句中,用了系词的一句是( )
A.是炎帝之少女。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D.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
11.下列句中“王”的词性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
B.珠玉不睹乎外,則王公不以爲寶。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12.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
A.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
B.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D.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13.下列句子,含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
A.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B.俗潔其身,而亂大倫。
C.閒静少言,不慕榮利
D.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14.下列句子中,介词“爲”用来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
A. 然则今有美堯、舜、鲧、禹、湯、武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爲新聖笑矣。
B. 寡君使群臣爲魯、衛請,日無令與師陷入君地。
C. 淮陰人爲余言,韓信雖爲布衣時,其志與衆異。
D. 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5.下列句中“與”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参与者的一句是( )
A.孫臏嘗與涓俱學兵法。
B.蜩與學鳩笑之。
C.吾與女弗如也。
D.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16.下列句中的“以”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的一句是( )
A.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B.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C.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
D.夫夷以近,則游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
17.下列句子,含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
A.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C.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D.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8.下列句子,含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 )
A.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B.夫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衆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C.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
D.宣子言兑 ,乃輕幣。
19.下列句子,含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
A.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
B.乃幽武,置大窖,絕不飲食。
C.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D.石聞堅在壽陽,甚懼 ,欲不戰以老秦師。
20.下列句子,含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 )
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洞庭波兮木葉下。
C.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D.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AC | ABC | AB | ABD | BD | ACDE | ABCD | ADE |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 AB | BDE | CE | ABD | ABD | ADE | BDE |
A.今欲并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内,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B.齊恒任戰而伯天下。
C.約從散横,以抑强秦。
D.夫徒處而致利,……雖古五帝、三王、五伯,常欲坐而致之。
E.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盡。
2.下列句子中,有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的依据的句子有( )
A.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B.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C.將軍身被堅執銳,誅暴秦,……功宜爲王。
D.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E.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有( )
A.范宣子爲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宣子说,乃輕幣。
B.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C.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
D.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
E.其達士,絜其居,美其服,飽其食。
4.下列句子中,“乎”用作介词的有( )
A.志乎古,必遺乎今。
B.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
C.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D.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
E.然后知吾嚮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
5.下列句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处所的有( )
A.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B.横歴天下,廷說諸侯之王。
C.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D.澤居苦水者,買庸而决竇。
E.顺流而東行,至于北海。
6.下列句中,“其”用作语气词的是( )
A.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B.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
C.《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D.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E.安陵君其許寡人!
7.下列各句含宾语前置现象的是( )
A.姜氏何厌之有
B.楚君之惠,末之敢忘
C.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8、下列判断句中,“是”不用作系词而是指示代词的是( )
A、夫颛臾,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此必是豫让也。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日月星辰瑞历,是禹荣之所同也。
E、夫国亦有(社鼠)焉,人主左右是也。
9、下列各句中,介词“为”用于被动句的是( )
A、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B、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E、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0、《苏武传》:“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其中,使动用法的动词是( )
A、胁 B、降 C、置 D、饮 E、食
11、《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其中,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
A、小 B、寡 C、重 D、远 E、甘、美、安、乐
12、下列各句中,加·的“以”用作连词的是( )
A、(形天)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B、古之民朴以厚,分之民巧以伪。
C、斧斤以时入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
D、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E、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3、《许行》:“《鲁颂》日:‘戎认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于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其中前置的宾语是( )
A、戎狄 B、荆舒 C、子 D、是 E、之
14、下列各句中,有“之”用作前置宾语的语句是( )
A、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B、姜氏何厌之有?
C、奉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D、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E、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
15.下列各句,属于被动句式(有被动形式标志)的是( )
A.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及赋《离骚》。
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宽宠弟乎?
D.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E.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说明下列各句中加·号连词的用法(10分)
示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史记·项羽本纪)
说明;“及”连词,连接两个作宾语的名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
1.[狼]性贪而狠,党豺为虐。 (马中锡:中山狼传)
2.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
3.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4.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 (史记·项羽本纪)
5.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不告。” (论语·宪问)
6.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史记·乐毅列传)
7.战则请从。 (左传·庄公十年)
8.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韩愈·师说)
9.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10.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 (史记·晋世家)
四、说明下加·号介词“以”、“于”的用法 (注意古今汉语介词结构位置的异同,5分。)
示例:请勾践女女于大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国语·越语上)
说明:“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在”或“到”。
1.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 (后汉书·张衡传)
2.此天以君授孤也。 (同上)
3.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杜牧:阿房宫赋)
5.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三国志·诸葛亮传)
五、举例说明介词“以”与连词“以”的区别。
六、说明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示例:今臣之刀十九年矣。(庄子·养生主)
说明:介词,放在定语和名词之间,把定语介绍给名词,相当于“的”。
1.永州之野产异蛇。 (柳宗元:捕蛇者说)
2.夫衣之于寒,不待轻煖。 (晃错:论贵粟硫)
3.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同上)
七、分析下列句中带·号各词的构成,并说明它在句中的用法:
示例:举欣欣然有喜色。 (孟子·梁惠王上)
欣欣然——形容词。然——形容词词尾。 “欣欣然”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语“有”。
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2.禹攻有扈。 (庄子·人间世)
3.邹忌脩八尺有余。 (战国策·齐策)
4.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
5.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诗经·邶风·静女)
7.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诗经·豳风·七月)
8.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诗经·卫风·氓)
9.闻之,欣然规往。 (陶潜:桃花源记)
10.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韩、白满朝,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资治通鉴·淝水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