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东西方文化开始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当我们在讨论研究西方美术对中国艺术发展的影响时,西方也在探讨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对西方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刺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刺绣是一种在织物上用各种线料织出种种图案的工艺。根据各种古墓出土的帛画和刺绣等实物可知,远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中国就已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刺绣。目前在河南发现的商代刺绣实物,是中国最早的刺绣工艺品。这种刺绣花纹为菱形纹和折角波浪纹,在花纹线条的边缘使用加绞拈的丝线,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西周的刺绣印痕发现于陕西省宝鸡茹家庄的西周墓中。这种刺绣采用今天还在使用的辫子股绣的针法,运用了双线条,线条舒卷自如,针脚也相当均匀齐整,说明刺绣技巧是很熟练的。 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西方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到了秦汉时期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绣品也成为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清代时各地的民间绣品皆有传统的风味,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后,中国将油画、中国画、照片等艺术形式运用于刺绣,使之达到远看是画、近看地绣的绝妙效果。刺绣品的用途也进一步扩大,从戏剧服装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台布、屏风、壁挂及生活服装等。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 例如法国学者纽霍夫对中国刺绣艺术的精湛大为赞赏,“中国艺术家精于花鸟,他们以绣花针为笔,用笔写生,无法与之
匹敌”(注:Newhof,L'Ambassade versl'Emperur de la Chine,1665,Belevitch-Stankevitch,La Chine enFrance au temps de Louis ⅪⅤ,Paris,1910,p.177.)。
还有如今国际著名的设计师蔡美月小姐就说过: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背景,中国的刺绣工艺远远胜过西方国家。在蔡美月的设计作品中,她大胆地将中国戏曲服饰中的凤冠引入到婚纱的设计中,将有着精美刺绣的中式旗袍与西式婚纱原创性地结合,运用了中国多种强烈、明快的民族色彩。 她注重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设计作品能运用中国传统工艺,与西方的文化相结合,所设计的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青睐。由她创立的“蔡美月国际婚纱”已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知名品牌。
而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设计图像是与每个中国人日常生活共融的一种极为普遍的艺术,普通得甚至让人熟视无睹。但就是这小小的图像中却蕴含着国人
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标准、民众智慧、信仰模式等深层内涵。
中国传统设计图像是世界美术的重要组成,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已向世界各地传播,影响深广,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之大,以及其在世界文化中所占比重之最也就决定了将中华文化融入现代产品设计的价值前景是无限的,潜力是无穷的。 如《众神聚宴》,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威尼斯派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的乔凡尼·贝利尼 所作,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的理想世界的写照。画中值得一提的是,诸神所用的器皿均是中国宋代烧制的青花瓷,17世纪,中国青花瓷器在欧洲已成风尚,后来更取代银器,成为正式宴会的餐具。至18世纪,中国艺术品已成为欧洲宫廷非常流行的收藏品。欧洲皇室丰富的中国艺术收藏,使欧洲上层社会争相仿效,推动了欧洲的中国艺术热,同时,也给欧洲各国艺术家提供了众多的接触中国艺术的机会。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丢勒,记录了1520年夏天他在布鲁塞尔参观皇家海外艺术藏品的感受,“我一生中从来没见过像这些使我心醉神迷的东西,因为我发现这些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那些居住在遥远异方的民族的天才,使我惊叹不已”(注:W.M.Conway(trans.),The Writings of AlfrechtDurer,London,1911,pp.101-2.)。他被中国瓷器迷住了,在安特卫普期间,就亲自“收藏了一个精美的中国瓷器”(注:J.A.Symonds(tran
s.),The Autobiography of Benevenuto Cellini,New York,1910.p.62.)。中国瓷器上的图案在设计上启发了丢勒。丢勒在他画稿中就有两张画有中国瓷器的象征性立柱。他摹仿中国宋代或明代瓷器,在花瓶式柱身上的荷花图案以及类似中国龙的瓶耳,都清楚地显示丢勒这两幅画中的中国影响(注:R.Schmidt,"China bei Durer
这种做法,把传统图案运用到设计中去,不但改善了人们的审美眼光,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足见,中国的设计图像对西方的影响之大。
中国传统工艺及设计图像历经时代的沧桑,在无数先辈努力下,经过数千年实践的锤炼,才有了今天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同时也是新时代的艺术设计人员,我想我们有责任也完全可以借鉴传统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遗产,借助各种素材的启迪,运用现代设计观念和手法,结合西方文化的特点,创作出切合时代需求的作品,为我们的产品增添彩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