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世界肉类消费结构对比
世界肉类消费总量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官方数据整理,正享投资
从数据上看,近10年世界肉类消费有所提升,其中鸡肉增速最快,猪肉次之,而牛肉增速相对最慢。肉类消费结构中,牛肉占比由2002年的25.7%减少至23.2%。
原因有几点:
1、消费理念上白肉健康,“白肉”概念减少了猪肉和牛肉的需求,而牛肉的低脂肪酸和高蛋白特性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2、适合生产方便的食品
3、饲料转化率鸡肉最高(1.75:1,3:1,7-8:1),猪肉其次,牛肉最低
4、增值深加工产品中鸡肉最多
二、世界各国牛肉需求对比
各国牛肉消费量
表二、数据来源: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从上表中分析可以发现:
1、表一,同等人均GDP条件下,各国牛肉需求量逐年上升。亚洲国家需求发展快于欧美发达国家,其中日本需求上升速度最快达到142%,澳大利亚第二达%,巴西第三达63%,中国第四达62%,而相比美国25%,德国14%的低增长率反应出发展中国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往的消费习惯在逐步的改变。
2、亚洲国家除澳大利亚外对牛肉的需求量相比欧美国家要低很多,这主要是亚洲国家的素食习惯和膳食结构造成的。
3、 表二,对比亚洲国家内部,中国和相关地区对牛肉的需求上升速度比较明显,而日韩发达国家对牛肉需求达到人均每年10公斤的均衡状态。目前我国人均GDP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预计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中国牛肉未来需求量还有将近一倍的提升。
三、国内牛肉消费结构分析
07年中国牛肉产品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数据整理,正享投资
分析国内肉类市场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国内人均牛羊肉消费上看,近30年从每人1公斤不到涨至每人每年5公斤以上,涨幅近5倍。相比欧美国家差距较大,相比日韩平均10公斤的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居民人均GDP不断提高有关,还因为国内肉类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2、城镇居民牛肉消费量和增长速度远高于农村居民的,反映出高收入带来高消费。随着国内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牛肉的消费需求将逐渐上升。
3、从近20年国内肉类生产结构上看, 鸡肉和牛肉占比逐渐扩大,猪肉消费市场逐渐被挤压缩小。对比国外牛肉消费25%左右的占比来看,国内牛肉10%的占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市场概况和未来预测
全球牛肉的生产和消费分布较为平均。2010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牛肉生产国和牛肉消费国。近年来,全球牛肉产业发展总体平稳,牛肉产量和需求量略有下降。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11年全球牛肉产量和消费量与2010年相比有小幅下降,将分别达到5,684.8万吨和5,583.4万吨。农业部在《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牛肉产量将实现持续增长,至2015年牛肉产量达到700万吨,2010至2015年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4%。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牛肉消费量在此期间也将持续增长。
2010年,中国是世界第三牛肉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由于近年来牛肉存栏量的下降以及牛肉价格的持续提高,预计2011年中国牛肉产量和牛肉表观消费量将略有下降,分别达到638.7万吨和0.3万吨。尽管中国牛肉总体消费水平较高,然而目前中国牛肉人均消费量仅为4.1千克/人,远低于发达国家牛肉年平均消费50千克/人以及世界牛肉年平均消费10千克/人的水平。
2006年以来,中国牛肉进口量增速远超过出口量增速,反映了我国肉类消费市场对高档牛肉的强劲需求。2010年,我国进口牛肉2.37万吨,出口牛肉2.21万吨,首次成为牛肉净进口国。预计2011年我国进口牛肉将持续上升,达到3.39万吨,出口牛肉持续下降,约为1.77万吨。
中国牛肉的消费以户外餐饮消费为主。2010年,户外消费、家庭消费和加工业消费分别为占牛肉消费总量653.2万吨的60.0%、32.0%和8.0%。
中国牛肉价格自2006年以来持续上涨,至2011年12月,全国牛肉平均价格已达39.78元/公斤,较2006年1月的18.90元/公斤上涨两倍多。
五、市场推动力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牛肉消费市场增长
中国传统肉食以猪肉、鸡肉为主,由于牛肉价格较高,人均牛肉消费量较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肉类的消费也有所升级,营养结构有所改善。在未来,牛肉消费量的提升将有很大的前景。
2.膳食结构更趋合理,牛肉的替代作用日趋显著
目前,人民的饮食观念、膳食结构正向价值高、营养丰富等方向发展。从食用的营养性角度看,牛肉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高,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等特点,更符合人们注重合理饮食结构的趋势。因此在未来,牛肉有望取代国内猪肉、鸡肉等传统肉类消费的部分市场份额。
3.行业进一步规范将使牛源更加充足,促进牛肉行业发展和消费。
国家对肉牛养殖的一系列扶持,将从源头上保证牛源充足,改善牛肉品质和口感,从而使更健康更安全的牛肉产品获得消费者认可。中国的牛肉消费水平在未来5年内,将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六、市场竞争格局
牛肉产业的利润主要集中在屠宰、加工和销售等下游环节。目前,中国的牛肉产业还缺少数十亿元及规模以上的领军企业。未来产业整合机会主要在牛源控制和牛肉加工行业中出现。长春皓月、内蒙古科尔沁、大连雪龙、福成五丰和大元牛业是中国牛肉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
1.长春皓月
长春皓月目前是中国牛肉行业最大的制造商,每年可屠宰肉牛50万头,生产饲料30万吨、皮革加工50万标张、各类清真熟食制品10万吨。
2.内蒙古科尔沁
科尔沁牛业拥有种植基地和草场12万亩,育肥牛存栏12,000头,目前每年可屠宰肉牛10万头,生产冷鲜、冷冻肉2万吨。2010年9月,科尔沁牛业成为中国首家肉牛制品有机食品企业,实现了在中国境内自行养殖有机肉牛、生产有机牛肉产品。
3.大连雪龙
大连雪龙拥有“雪龙和牛”高端牛肉品种,是中国牛肉行业最大的高端牛肉制造商,每年可屠宰雪龙黑牛3万头,年产高档深加工牛肉1,000吨以上。
4.福成五丰
福成五丰(600965)是中国牛肉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每年可屠宰肉牛10万头,生产肉类制品9,000吨、饲料2万吨、有机肥3万吨。2010年,福成五丰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其中牛肉销售收入约占一半,达到2.6亿元,包括各类鲜冻牛肉(包含牛副产品)和各类熟制食品。
5.大元牛业
2010年11月,大元牛业成功并购黑龙江北大荒牛业,持有北大荒牛业80%股权。此次并购是中国牛业行业首例并购案,为中国牛肉企业并购开辟了先河。自此,大元牛业可凭借北大荒牛业品牌优势和牛源优势,结合自身的市场优势和管理优势,打造中国生态牛业基地。
七、行业前景分析
1.产业一体化
我国的牛肉产业迫切需要有集牛肉上下游产业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有效控制牛源、提高牛肉产量、生产高品质牛肉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此外,通过科学育肥等方式提高活牛畜体重量,也可大大增加活牛可屠宰量。
借鉴国外肉牛业发展的经验,实行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实行种、养、加、销一体产业化是实现我国优质高效肉牛发展的必由之路。以综合屠宰联合企业为龙头,将带动起一批中小型企业,增强牛肉生产企业竞争力。
2.销售渠道多样化
传统的农贸市场销售渠道,将与专卖店、连锁店和互联网等新兴渠道并存,建立起肉牛、牛肉和客户之间的直接交易,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此外,多种销售渠道的联合经营、优势互补,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整体牛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大连雪龙和科尔沁牛业等龙头企业,正建立起经销和直销模式,加强商超渠道的渗透,从而进一步提高品牌的营销能力。
3.终端产品更加细分
随着消费者对牛肉需求的不断增加,牛肉市场逐渐细分化,从高档牛肉到普通牛肉,从不同品牌到不同包装对牛肉进行市场细分,各种冷却分割肉、牛肉制品、小包装肉、中西式熟肉制品等进入不同的销售通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独特的需求。
对于牛肉生产企业而言,在生产过程中以更细的胴体分割手段,更精良的牛肉加工技术,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产品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