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 姓名 号次 得分
一.书写(共6分:抄写4分,卷面2分):请把下面句子抄在方格内,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zhuó( )越 点zhuì( ) 静谧( ) 和mù( ) chàng( )谈 葱茏 ( ) 预zhào ( ) 贪lán ( )
3.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错别字并加以纠正。(8分)
①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改成( )
②既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看着她。( )改成( )
③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由然而生,( )改成( )
④我开始了军旅生崖。( )改成( )
4. 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C.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D.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5. 下列各项中的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作家
B.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东坡居士——宋朝
C.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朝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
6.古诗默写。( 8分)
①(4)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 , 。
②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7. 名著阅读,写出《水浒》中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4分)
大闹五台山___________ 风雪山神庙__________
怒杀阎婆惜__________ 醉打蒋门神___________
三、阅读《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下面这篇文章,完成8-13题。(20分)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田。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洒“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
8.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达方式。 (3分)
9.“盛”的意思分别与(1)(2)相同的一项是(2分)
(1)盛情邀请 ( ) (2)盛况空前 ( )
A.参加盛会 B.盛意难却 C.身着盛装 D.盛气凌人
10.第③段中“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1.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找出来写在下面。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肥嘟嘟”等语句,十分通俗、口语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从文中再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听了贾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乔律师的话,“我”会说些什么?联系文章中心,发挥想象,把“我”说的话写在下面。(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文言文阅读。(39分)
(一)河中石兽(22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2分)
①一寺临河干 ___________ ②山门圮于河 ___________
③阅十余岁 ___________ ④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___
⑤不亦颠乎 ___________ ⑥但知其一 ___________
15、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 闻之笑曰 B. 沿河求之 C. 求之地中 D. 至石之半
16、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王冕读书(18分)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②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⑦,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①王冕:人名.②.已而:不久③曷:何.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
1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分)
①窃入学舍 ___________ ②暮而反 ___________ ③亡其牛 亡:___________ ④父怒挞之___________ ⑤闻而异之___________
1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①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一,1,略。二、2卓 缀 mì 睦 畅 chàng 兆 婪 3、诀 即 油 涯
4、B 5、B 6、略 7、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 三、8、叙述(记叙),描写(写景),抒情,议论。四选三即可得分
9、B、A 10、盼到亲人来临,内心十分激动、喜悦。 11、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 12、黄澄澄红丢丢。(或: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13、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文章中心,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给分。
参:是啊,血溶于水,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掉的,落叶终究是要归根,更何况是人呢?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希望你们能回家看看,我们非常欢迎你们!
四、(一)14、略 15、D 16、略 17、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
(二)18、①偷偷地,私下 ②通“返”回来 ③丢失 ④打 ⑤听说
19、①儿子这样痴迷读书,为什么不随着他的性子去做呢? ②韩性听到了王冕的事迹觉得很惊奇,于是录用他为自己的弟子。
20、如:王冕——刻苦好学。 韩性———慧眼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