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决定于 (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生育率
2、人口增长模式类型中,“原始型”和“现代型”的相同之处是 ( )
A、高出生率 B、低自然增长率
C、高死亡率 D、低出生率
3、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与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最接近的是 ( )
A、韩国 B、埃及 C、拉丁美洲 D、非洲
4、造成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B、自然环境的改变
C、出生率的上升 D、死亡率的下降
5、我国“五一黄金周”,大批山东游客前往青岛旅游,这种现象属于 (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6、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 )
① 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 ② 东南部劳动力不足
③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④ 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 (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的是 ( )
A、北美洲 B、拉丁美洲 C、大洋洲 D、欧洲
9、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是 ( )
A、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
B、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多,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
C、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多,原因是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D、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原因是城乡收入差别较小
10、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 )
A、人口迁移规模加大,流动频繁
B、人口迁移流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C、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D、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文化因素
11、二战后德国和沙特阿拉伯都吸收了大量的移民,关于两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因老龄化吸引移民
B、都因资源的大量开采吸收移民
C、都因经济发展吸引移民
D、都因气候优越吸引移民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2—14题
1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 )
A.1 B.2 C.3 D.4
13、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
A.埃及 B.中国 C.新加坡 D.德国
14、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岁、
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回答15-16题。
1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
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
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 )
A、70% 鼓励生育 B、60% 计划生育
C、15% 采取移民 D、30% 鼓励人员出国
17、下列人口迁移对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使劳动力不足,不利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B、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使迁入区得到发展并使综合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C、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D、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环境的影响更广泛
18、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 ( )
A、团块状 B、带状 C、点状 D、线状
19、福鼎市市区的地域形态是 ( )
A、团块状 B、条带状 C、放射状 D、不确定
20、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边缘,主要是因为 ( )
A、地价便宜 B、环境优美
C、交通方便 D、城市总体布局的需要
21、从经济因素考虑,城市的各种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 )
A、工业区 商业区 工业区 B、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C、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D、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22、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建设规划图”,其中正确的是 ( )
23、城市服务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是 ( )
A、城市的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B、城市的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的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的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24、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
A、城市人口比重 B、城市人口数量
C、城市地域规模 D、城市经济增长速度
25、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26、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
27、世界人口增长最迅猛的时期是
A.产业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20世纪70年代后 D.20世纪80年代
28、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导致世界人口的流动方向是
A.从亚洲到欧洲 B.从西欧绕过非洲南端到南亚
C.从拉丁美洲到北美 D.从亚欧非到美洲
29、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是 ( )
A、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B、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中小城镇发展缓慢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中小城镇发展缓慢,人口增多
3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 )
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拥挤 ③住房困难 ④失业人口增多
⑤水旱灾害频繁 ⑥水土流失严重 ⑦社会次序混乱 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⑦
福鼎三中2009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答题卷
班级: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答案 |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答案 |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答案 |
二、非选择题(每空1.5分,共40分)
31、读下面甲、乙两图,根据所学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9×1.5=13.5分)
(1)甲图反映的是___ ___这一经济因素对城市土地租金、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乙图反映的是城市土地租金的变化,受____ __的影响。
(2)甲、乙两图中位于市中心的是___ ___区,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城市中各类经济活动支付租金的能力不同,____ __付租能力仅次于商业,所以在靠近市中心的位置形成___ ___,该区选择这个区位,既可____ ________,又能___ _________。
(4)乙图所示,在市中心附近会出现住宅是因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2、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较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9×1.5=13.5分)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 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 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___ _____的逐步完善,出现了___ ____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农村和____ ____回流,大城市中心区___ _____,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6分)
| 年龄 | 0—14岁 | 15—59岁 | 60岁以上 | 总计 | |
| 甲 组 | 人口数 | 200 | 550 | 250 | 1000 |
| 死亡率 | 0.5% | 0.6% | 2% | 0.92% | |
| 乙 组 | 人口数 | 350 | 600 | 50 | 1000 |
| 死亡率 | 0.8% | 0.7% | 2.2% | 0.81% | |
(2)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高或低)。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 。
(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 。
34、读下图,回答问题:(9分)
(1)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国家历史上和 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
(2)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序号),这种分类是以人口迁移的 为标准来划分的。
(3)若甲、乙代表城市,丙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填写图中序号)。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次月考试卷参
一、选择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C | B | A | A | B | B | C | D | A | D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C | D | B | B | C | B | B | A | B | B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C | B | D | A | A | B | C | B | A | D |
31、(1)接近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老龄化社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略
32、(1)上海、北京、广州,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社会保障完善、交通便利,
(2)石油资源的开发,边境贸易的发展。
(3)减轻人口对本地的环境的压力,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地区差异,
(4)流动人口,务工和经商。
(5)重视农民工的安置问题,关爱农民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再教育
33、(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通达度
(2)商业区,商业愿意支付的租金高,接近消费群体
(3)住宅,住宅区,方便职工上下班,接近消费市场
(4)远离主要公路,通达度低
34、(1)A,B
(2)晚,低
(3)基础设施,逆城市化,小城镇,萎缩
(4)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41.(1)高 (2)低 (3)甲组老年人的比重高
(4)人口老年化严重
42.(1)发达、发展中
(2)2、3、4; 1、5; 地理范围
(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