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作目标:充分吸出痰液,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2.规范要点:
a.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b.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c.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呼吸机参数、SpO2、气道压力和痰液的颜色、量及粘稠度,按需吸痰。
d.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e.吸痰前、后给予100%的氧气吸入2min,如患者的呼吸道被痰液堵塞、患者窒息,应立即吸痰。
f.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
g.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h.插入吸痰管时不要带负压。吸痰时应旋转上提吸痰管,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避免反复上提。每次吸痰时间<15s。
i.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
3.标准:
a.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并配合操作。
b.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二.操作流程
1.操作准备
a.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b.用物准备齐全。
2.解释评估
a.查对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
b.吸痰器放置适当的位置。
3.试吸
a.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
b.打开开关,检查吸痰器。
c.协助患者头转向操作者一侧并向后仰。
d.打开吸痰器包装袋,右手握包装袋露出吸痰管尾端。
e.左手握住吸引管接头,两手将吸痰管与吸引管对准衔接。
f.左手持吸引管,右手撤掉包装袋,用持物钳夹住吸痰管前端,吸取少许生理盐水,湿润吸痰管前端并查看吸力。
4.吸痰
a.吸痰前可增加氧气吸入。
b.经口腔吸痰:吸痰管由口腔颊部插至咽喉部15cm左右,在无吸力的情况下,乘患者吸气时,平稳快速地将吸痰管插入。
c.经鼻腔吸痰法:如口腔吸痰困难,可采用经鼻腔吸痰法(颅底骨折患者禁用),在患者吸气时,吸痰管沿鼻道插至咽喉部,其深度20~25cm。
d.手控吸引力,旋转退管吸痰(防止固定一处吸引)。
e.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将口启开,若患者有舌根后坠的情况,在吸引前将下颌托起,用舌钳将舌拉出。
f.第一次吸痰不超过15s。
g.可反复进行至痰液吸净(吸痰管提出后可用生理盐水吸引,冲洗管插入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内吸取少许溶液冲洗管腔)。
h.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将吸引器管头放置呋喃西林溶液瓶内保留。
住:插管、吸痰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面色。
5.观察
a.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是否改善。观察痰的性质、颜色。
b.吸痰器储瓶内液体不可超过瓶体的2/3。
6.清理记录
a.擦净患者的面部。
b.倾倒储液瓶的内容物。
c.整理用物,记录痰量及性质。
三.流程说明
1.备吸痰盘,治疗碗一个(盛放生理盐水或凉开水)、镊子(或持物针)一把,无菌纱布数块、吸痰管数根(一次性)、注射器一个。电动吸引器(置100ml清水,按吸痰量投放含氯消毒剂,以达到有效消毒浓度),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引时由深至浅,已抽出的吸痰管不可以重复插入吸引。
3.吸痰时防止内套脱出,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1/2,防止负压过大出现肺泡萎缩。
4.呼吸衰竭患者吸痰前,可加大氧浓度3~5min,再给予吸痰,以防止吸痰后出现低氧血症。
5.吸痰盘及用物每日更换消毒一次。每吸痰一次更换一根吸痰管,不可反复使用。吸口腔或鼻腔的吸痰管切忌进入人工气道内吸引。
四.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项目 | 标准 分值 | 质量标准 | 评分等级 | |||
| A | B | C | D | |||
| 操作 准备 12分 | 4 2 3 3 | 1.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2.检查吸引器性能及吸痰管连接是否正确。 3.洗手、戴口罩。 4.按需要备齐物品,并放置合理。 | 4 2 3 3 | 3 1 2 2 | 2 0 1 1 | 1 0 0 0 |
| 评估 10分 | 4 3 3 | 1.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及呼吸道分泌物情况。 2.了解患者的口腔、鼻腔情况以及合作程度和心理反应。 3.与患者沟通时用语文明,态度和蔼。 | 4 3 3 | 3 2 2 | 2 1 1 | 1 0 0 |
| 安全与 舒适 8分 | 2 3 3 | 1.环境安全、舒适、整洁。 2.帮助患者选择合理、舒适的体位。 3.向患者做好操作前的解释工作。 | 2 3 3 | 1 2 2 | 0 1 1 | 0 0 0 |
| 吸痰 45分 | 6 6 10 10 5 5 3 | 1.试启动吸痰器,观察导管是否通畅。 2.插管手法正确:鼻至咽喉或口腔至咽喉。 3.吸引的方法正确:插管后吸引、从深部左右旋转、上提吸引。 4.吸力大小、时间适度(每次不超过15s)。 5.注意观察吸痰效果及气道通畅情况。 6.痰液不易吸出时处理正确。 7.吸引结束后协助患者擦净面部。 | 6 6 10 10 5 5 3 | 5 5 8 8 4 4 2 | 4 4 6 6 3 3 1 | 3 3 4 4 2 2 0 |
| 操作后 10分 | 3 4 3 |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后洗手。 2.记录吸痰效果及痰液性状、量等。 3.用物处理得当(导管、贮液瓶等)。 | 10 4 | 7 3 | 5 2 | 3 1 |
| 关键缺陷 | 负压状态下插吸痰管。 | -10 | -20 | -30 | -40 | |
| 整体印象 10分 | 5 5 | 1.动作轻巧、准确,吸痰效果好。 2.患者无特殊不适主诉。 | 5 5 | 4 4 | 3 3 | 2 2 |
| 提问 5分 | 5 | 5 | 4 | 3 | 2 | |
| 总分 | 1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