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授课时间 | 2013年春季 第 1--12 周;周二第1大节 周五第四大节 | 授课地点 | 5401 | 实到人数 | 175 |
| 授课题目 | 第五章 语言测试与成绩分析 | 授课专业 班级 | 2010182/200 | ||
| 教学目的 与 教学要求 | 了解测试的性质、特点;了解测试的目的、类别;了解测试的功能、原则;会对测试的质量和成绩做出必要的分析。了解HSK考试的一些基本信息。 | ||||
| 主 要 内 容 | 第一节 测试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测试的目的和类别 第三节 测试的功能和原则 第四节 测试质量分析 第五节 测试成绩分析 | ||||
| 重点与难点 | 对测试的质量和成绩做出必要的分析。 | ||||
| 教学方法 手段(教具) | 同第一讲 板书;提问;互动; | ||||
| 参考资料 | 1.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12 2.高顺全.对外汉语教学探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刘询.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 ||||
| 课后作业与 思考题 | (紧密集合本次课所学的重点、难点布置作业;) | ||||
| 教学后记 | (围绕授课的创新点、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以及教学心得等;) | ||||
| 教学过程 | 时间分配 |
| 第五章 语言测试与成绩分析 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可以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 ( 或选择 ) 、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之一 , 是语 言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语言测试时评估学习者语言能力和语言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语言研究,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根据)重要工具。作为一位语言教育工作者或语言研究者,必须了解和掌握语言测试的一般原理,以及有关测试结果分析的科学方法。 语言测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体经历了4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传统时期或前科学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这一阶段语言测试基本上不是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开发的,测试结果主要靠考试实施者的直觉来评判,缺乏科学性。 第二阶段为心里测量——结构主义时期或科学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到70年代),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理论以及心理测量学的原则和方法对语言测试起了重要指导作用。这一时期测试方法主要为分立式测试,特别重视测试的信度。 第三个阶段为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时期或后现代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理论基础由结构主义语言学转向社会语言学。测试更多地关注如何从功能性、社会性和语言应用的角度考察被试者,测试方法从分立式走向了综合式。这一时期测试效度得到了重视。 第四个阶段为交际法语言测试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语言学界很多人士认为测试要以语言水平为中心,而语言水平表现为交际能力。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建立在交际理论基础上的《功能意念大纲》和《交际大纲》。这些文件对语言测试开发有指导作用。但时至今日,还未看到真正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公认的、可靠的、有效的大规模标准化语言测试。 从语言测试发展历史来看,语言测试与语言理论特别是语言教学理论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人们的语言关不同、语言教学观不同,测试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和手段也不同,任何一种语言测验都是特定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具体操作。 第一节 测试的性质和特点 一、测试的性质 语言测试,是对被试者的语言能力做出的科学评定(评估)的一种测量。无论是小型的课堂测验,还是大型的标准化考试;无论是集体笔试,还是单个进行的口语考试,所有的语言测试,本质上都是对被试者的语言能力作出客观准确的测量。 二、测试特点 对外汉语测试具有一半语言测试所具有的客观性、科学性、目的性等特点。具有以下特点: 针对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这也是所有大型标准化考试的特点。 第二节 测试的目的和类别 一、测试的目的 目的性是语言测试的主要特点之一。对外汉语测试的目的,概括地讲,就是为考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应试者是否具备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所需的汉语能力。 二、测试的类别 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可以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 ( 或选择 ) 、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之一 , 是语言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测试有不同的目的 , 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测试的 要求、内容和方法的各异。按照不同的测试目的 , 可以将语言测试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1) 水平测试 水平测试 (proficiency test) 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 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 ,水 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 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 , 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因此 , 水平测试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 不考虑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课程特点。水平测试跟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由于水平测试不需要考虑测试对象的特点和他们的学习过程 , 所以同一种水平测试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测试对象。也因此 , 水平测试的结果也可以作为新生入学分班的依据。 (2) 成绩测试 成绩测试 (achievement test) 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 ,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 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 因此 , 成绩测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或若干个教学单位之后 , 或在期中、期末进行。结业考试或毕业考试也是成绩测试。由于成绩测试是课程测试 , 因此 , 它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这种相关性体现在成绩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一般跟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相一致 , 跟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相一致。不同的教学单位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 也有不同的考试制度、考试方法 , 试题的难度以及评分标准往往也不尽相同。因此成绩测试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 , 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 , 这是因为同样的分数并不能反映同样的语言水平。 (3 )诊断测试 诊断测试 (diagnostic test) 是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 以期发现受试者在学习某一具体内容或语言知识中的困难或不足之处; 同时也检查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预期的要求;从测试中可以反映出教和学双方存在的问题 , 以便在教学中采取措施 , 加以弥补、改进。诊断性测试一般不受教学进度的 , 随时可以进行 , 以尽早发现问题。诊断性测试的测试内容可以相对集中 ,突出针对性 , 以观察课堂教学中随堂观察或成绩测试中不易发现的现象 , 并获得相应的数据。 (4) 潜能测试 潜能测试 (aptitude test) 也称为学能测试、预示测试或素质测试。这种测试 的目的在于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这种能力一般包括模仿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 具体而言指辨音的能力、模仿语音的能力、词汇记忆的能力、解释语法现象和理解语句的能力以及归纳学习的能力等等。潜能测试的内容一般根据测量这几方面的能力的需要来确定。测试用的语言必须是受试者从未接触过的语言 , 并在教学之前进行测试 , 以测定受试者在多大程度上适合学习第二语言。潜能测试既不能反映受试者第二语言学习己达到的水平 , 也不能反映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 但是它具有第二语言学习能力的预测作用 ,因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测试类型。 第三节 测试的功能和原则 一、测试的功能 检测、评估教学 测量学生实际水平、为高校及国际单位用人提供参考。 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二、测试的原则 公平性和可行性 对各类学生、各种规模、各种时候都平等。 成绩评定公正 测试材料广泛 测试的原则(续) 科学性和真实性 以科学理论指导、测试真实水平 题型设计、内容选择时充分体现交际性、实用性、互动性等特点。 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结合 试题主观题和客观题结合 答案不能因被试文化背景不同而不同。 几种常见测试简介: 1 HSK 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HSK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设计研制,每年定期在中国国内和海外举办,凡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 等级:国家级 2 BCT (商务汉语考试·北大) 1)定义:商务汉语考试是为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从事商务活动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2)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国北京大学开发。英文名称为 Business Chinese Test,简称BCT。 3)对象:BCT考试服务于全球需要评价相关人员商务汉语水平的各类机构及个人。 公司、各类与中国有商务往来的企业、国际商务机构、银行、保险公司、饭店、旅行社、职业培训机构等等 各种需要使用汉语工作的外籍管理者、销售人员、技术人员、办公人员、求职者等等。 4)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1、2、3、4、5级。 3 YCT(少儿汉语考试·汉办) 简介: 少儿汉语考试是为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少年儿童所具有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 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开发,英文名称为 Chinese Test for Young Learners,简称YCT。 少儿汉语考试考查应试者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应用汉语的实际能力。实用性、趣味性、知识性是考试的主要特色。 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1、2、3级 第四节 测试质量分析 一、分析的项目 二、分析的方法 三、分析指标 效度(validity) 指测试的有效程度,也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目的。 难易度(facility value) 指试卷的难易程度。 计算公式:P=R/N=答对人数/考试总数 例:某阅读考试共11人参加,某题9人答对,其难易度为? 区分度(discrimination) 指试卷能不能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计算公式:D=H-L/n H为高分组答对人数 L为低分组答对人数 N为一个组人数(一般取正数27%或倒数的27%) 例:某HSK考试,有800人参加,其中一题,高分组300人答对,低分组25人答对,该题的区分度如何? 第五节 测试成绩分析 一、集中量数 是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如:一次考试中,学生成绩分布如下: 63 73 76 77 78 79 81 81 82 86 94 算数平均数——以均值为参量 中位数——以中间位置数为参量 奇数时:M=(n+1)/2 偶数时:M=(n/2+(n+1)/2)/2 例:0 73 76 77 78 79 81 81 82 86 94 0 63 73 76 77 78 79 81 81 82 86 94 二、离散量数 是代表几组数据的分布趋势的统计量。 如:一次考试中,学生成绩分布如下: A班:71 74 76 77 77 78 79 80 81 82 83 B班:50 65 68 75 77 78 80 85 88 92 100 全距: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差 A班:83-71=12 B班: 四分位差 将数据大小排列;然后分为四等份;分割点Q1、Q2、Q3 公式:Qn=1/2(Q1-Q3) 2013年11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