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
1.机械是能使我们________或方便的装置。像剪子、钉锤等构造简单的机械又叫________。
2.升国旗时用到了________滑轮;塔吊上的吊钩运用了________滑轮。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相结合,用起来既能________,又能________。
3.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他说这句话的依据是________机械的科学原理。生活中很多工具用到了杠杆原理,如________。
4.像螺丝刀这样,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该机械在________上用力可以省力。
5.工人利用木板把油桶滚到货车上,运用的是________原理;螺丝上的螺纹也用了该机械原理,螺纹越紧密,越________。
6.自行车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把我们脚蹬的力量传递到车轮上。大齿轮32个齿,小齿轮16个齿,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________圈。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7.杠杆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 )
8.杠杆的支撑点离物体越近,离用力点越远时,就越省力。 ( )
9.杠杆有的是省力的,如老虎钳;有的是费力的,如镊子。 ( )
10.将一颗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钳子最方便省力。 ( )
11.斜面是一种能省力的机械。 ( )
12.把一楼的楼梯做成两折是为了美观。 ( )
13.运用轮轴时,轮越大越省力。 ( )
14.利用斜面能省力,也就是说斜面越斜就越省力。 ( )
15.螺丝刀的刀柄粗是省力的主要原因。 ( )
16.门把手利用的是轮轴的原理。 ( )
三、选择题
17.如图所示,杆秤由秤杆、刻度、秤砣、提纽、秤钩(或秤盘)组成。根据杆秤的构造,小明用筷子i细线、螺帽、纸盘等四种材料自制了一个小杆秤。
(1)像杆秤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 )。
A. 杠杆 B. 轮轴 C. 斜面
(2)图中,提纽的位置是( )。
A. 支点 B. 阻力点 C. 用力点
(3)当在秤钩上挂上重物时,调节( )的位置可以使杆秤保持平衡。
A. 秤钩 B. 提纽 C. 秤砣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句话说明了杆秤是一种( )的机械。
A. 省力 B. 费力 C.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5)如图所示,如果秤砣重1牛,杆秤处于平衡状态,这时重物的重量( )。
A. 小于1牛 B. 等于1牛 C. 大于1牛
(6)关于“自制小杆秤能测量的最大重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与提纽的安装位置有关系
B. 只与秤砣本身的重量有关系
C. 与提纽的安装位置和秤砣本身的重量都有关系
18.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块较光滑的木板搭成一个斜坡,并在斜坡顶部安装了一个能自由转动的滚轮。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重物用一根细绳栓(shuan)住,然后将重物A放在斜坡上,重物B挂在滚轮下。
(1)实验中,斜坡是一个机械装置,称为( )。
A. 杠杆 B. 斜面 C. 轮轴
(2)实验中,滚轮是一个机械装置,称为( )。
A. 定滑轮 B. 动滑轮 C. 轮轴
(3)实验中,滚轮的主要作用是( )。
A. 能省力 B. 能改变用力方向 C.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4)实验中,当双手离开重物后,重物A最可能的状态是( )。
A. 保持静止不动 B. 沿斜坡向上运动 C. 沿斜坡向下运动
(5)实验中,如果将木板表面做得更光滑,其他条件不变,那么重物A会( )。
A. 保持静止不动 B. 沿斜坡向上运动 C. 沿斜坡向下运动
(6)实验中,如果减小斜坡的坡度,其他条件不变,那么重物A会( )。
A. 保持静止不动 B. 沿斜坡向上运动 C。沿斜坡向下运动
(7)重物A沿着斜面运动产生的摩擦力称为( )。
A. 移动摩擦力 B. 滑动摩擦力. C. ,滚动摩擦力
(8)实验中,如果将重物8换成弹簧测力计,那么用弹簧测力计慢慢拉动重物A沿斜坡向上运动时,( )。
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重物A的重量
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重物A的重量
C.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重物A的重量
四、分析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19.标出下列杠杆类工具的三个点,并判断是否省力。
用力情况( )
用力情况( )
20.填写下列工具中利用了哪些机械原理。
( )
( )
( )
五、实践探究
21.小明为了研究杠杆的工作原理,利用杠杆尺进行实验,在杠杆尺处于平衡状态时记录了以下数据,请根据小明的记录完成分析。
| 左边(阻力点)情况 | 右边(用力点)情况 | 用力情况 | ||
| 钩码数(个) |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 钩码数(个) |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 A.省力 B.费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
| 2 | 4 | 4 | 9 | |
| 5 | 2 | 2 | 5 | |
| 3 | 3 | 3 | 3 | |
(2)根据以上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
(3)当小明在左边4格处挂3个钩码,请问在右边如何挂钩码,杠杆能保持平衡?(至少写出3种方案)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填空题
1.【答案】省力;简单机械
【解析】【解答】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分析】牢记机械的定义,能够识别简单机械的例子。
2.【答案】定;动;省力;改变力
【解析】【解答】升国旗,绳子围绕固定点旋转,是定滑轮。吊钩的旋转点和绳子一起运动,是动滑轮。动滑轮和定滑轮相结合,即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分析】绕着固定点旋转的滑轮是定滑轮;绳子和旋绕点一起运动的是动滑轮。滑轮组是动滑轮和定滑轮共同组成。既可以省力,有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答案】杠杆;橇棍、镊子、筷子、天平等
【解析】【解答】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分析】绕着固定点旋转的滑轮是定滑轮;绳子和旋绕点一起运动的是动滑轮。滑轮组是动滑轮和定滑轮共同组成。既可以省力,有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4.【答案】轮轴;轮
【解析】【解答】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分析】像螺丝刀一样又一个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叫做轮轴。
5.【答案】斜面;省力
【解析】【解答】工人利用斜面把捅运到货车上,用了斜面省力的特点;螺纹越紧密,越省力。【分析】绕着固定点旋转的滑轮是定滑轮;绳子和旋绕点一起运动的是动滑轮。滑轮组是动滑轮和定滑轮共同组成。既可以省力,有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6.【答案】链条;齿轮;2
【解析】【解答】自行车通过链条和齿轮结合在一起,把力量传到车轮上;大齿轮的个数是小齿轮的两倍,所以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2倍。【分析】牢记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的倍数计算方法。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7.【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有的是费力杠杆,不省力。【分析】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8.【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杠杆的支撑点离物体越近,离用力点越远时,就越省力。【分析】杠杆分为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是否省力看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杠杆分为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是否省力看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老虎钳是省力杠杆;镊子是费力杠杆。【分析】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10.【答案】错误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解析】【解答】把螺丝钉从木头取出,使用滑轮是最好的。【分析】滑轮能够围绕某一点,把钉子从木头之中取出。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11.【答案】正确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解析】【解答】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分析】斜面能够省力,是一种省力器械。
12.【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把一楼的楼梯做成两折是为了加固稳定性。【分析】在日常的建筑中,安全第一。利用器械原理让建筑更安全。
1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分析】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14.【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分析】省力的程度还和坡度有关。
1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省力的主要原因是运用的轮轴的原理【分析】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16.【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门把手利用轮轴原理,把大齿轮和轴结合使用。【分析】牢记轮轴的例子,多积累轮轴的有关器械。
三、选择题
17.【答案】(1)A
(2)A
(3)C
(4)A
(5)C
(6)C
【解析】【解答】: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是阻力乘以阻力臂等于动力乘以动力臂。
18.【答案】(1)B
(2)A
(3)B
(4)A
(5)B
(6)B
(7)B
(8)A
【解析】【解答】斜坡是一个斜面装置,能够省力。围绕一个固定点不动的装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省力。摩擦力分为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分析】能够区分斜面、滑轮以及轮轴的区别。是经常考查的点。
四、分析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19.【答案】标出杠杆三个点:略|用力情况:核桃夹省力, 筷子费力
【解析】【解答】筷子的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是费力杠杆;核桃夹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分析】杠杆分为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是否省力看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20.【答案】轮轴|杠杆|斜面
【解析】【解答】水龙头利用了轮轴的机械原理;镊子利用了杠杆原理;铅笔刀利用了斜面原理。【分析】牢记各种器械所代表的机械原理。
五、实践探究
21.【答案】(1)B A G
(2)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反之费力,两者相等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3)右边4格处挂3个钩码;右边3格处挂4个钩码;右边2格处挂;6个钩码;右边6格处挂2个钩码;右边1格处挂12个钩码;右边12格处挂1个钩码。
【解析】【解答】杠杆分为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是否省力看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分析】要让杠杆平衡,需要让阻力臂和阻力的乘积等于动力乘以动力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