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论大学生心理冲突及其应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6:19:31
文档

论大学生心理冲突及其应对

第15卷第5期2010年10月新余高专学报JOURNALOFXINYUCOLLEGEVo.l15,NO.5Oct.2010100论大学生心理冲突及其应对孙萍(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其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社会角色以及所处的特殊时期,基于其身份和角色所负担的社会期翼,使得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症状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有助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心理冲突;原因探究
推荐度:
导读第15卷第5期2010年10月新余高专学报JOURNALOFXINYUCOLLEGEVo.l15,NO.5Oct.2010100论大学生心理冲突及其应对孙萍(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其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社会角色以及所处的特殊时期,基于其身份和角色所负担的社会期翼,使得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症状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有助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心理冲突;原因探究
第15卷第5期2010年10月

新 余 高 专 学 报J OURNA L O F X I NYU COLLEGE

V o.l 15,NO.5

O ct .2010

100

论大学生心理冲突及其应对

孙 萍

(淮阴师范学院 文通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摘 要: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其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社会角色以及所处的特殊时期,基于其身份和角色所负

担的社会期翼,使得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症状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有助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心理冲突;原因探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 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65(2010)05-0100-03收稿日期:2010-09-10

作者简介:孙萍(1982-),女,山东烟台人,讲师,硕士。心理学家认为,青年期可分为初、中、高三阶段。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年龄在18~25岁之间,处于青年中期年龄段。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努力成才的黄金时代,同时大学时代也是他们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心理变化比较明显的时期。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态者占34.4%,轻度心理障碍占14.5%,严重心理障碍者占3.0%。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达到真正的成熟,因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冲突和矛

盾。

[1]所以,作为一个体面而又令人担忧的群体,大学生群体心理冲突的探究不仅具有个体意义,同时也具有极其重要而复杂的社会意义。总体来看,目前大学生群体所存在的心理冲突表现相当明显。

一、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每一个成长着的年轻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大学生富于想象,勇于追求,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自我评价能力的不足,他们往往会发现现实远非自己想象的那样完善,自己也远非想象的那样出色,从而产生挫折与矛盾。

2.与依赖的冲突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获得了较为自由和开放的环境,自我意识迅速提高。他们要求摆脱家长的束缚,反对包办代替。但是由于经济上尚未,加上这一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里给予他们的是周全的呵护,导致他们无法依靠自己力量来处理好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依赖于家庭、学校和老师。这种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常常使大学生陷入极端苦恼。

3.心理闭锁与交往的冲突

大学时代,是个既渴望友情又追求的时代。大学生由于思维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加上性与自尊心的发展,心理活动出现闭锁性,在同学之间不容易找到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常常感到不容易被人理解,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可以说,大学生群体心理冲突表象的根本原因是多元的,但是各种原因从一定程度或者层次来看又是有规律的,遵循这些规律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冲突产生的原因又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来。显然,抓住规律性和独特性原因,是我们今后在教育改造和积极应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层面、度的,既有必然的因素,也有偶然的成分,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互动的结果。本文主要针对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来分析。1.个体内部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马克思指出,人是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的高度统一。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客观事实。

第一、心理因素。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儿时起,生活上依赖父母照顾,学习上依赖老师指导,一直在顺境中长大。因此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兴趣、情感及交往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对因性格、兴趣、生活习惯等差异所导致的人际摩擦不能正确对待,导致怨恨、

悲观等不良情绪。[2]

还有一部分的大学生性格都属于内向型的,胆小害羞,他们怕到公共场合,也害怕接见陌生人,更有甚者有自闭倾向,不愿与老师同学交往。这使得他们感到孤独无助,没有朋友,也没有倾诉对象。同时也为自己的害羞而惭愧、郁闷。另外,大学生意志薄弱,心理耐挫能力差,固执任性,感情脆弱,情绪易大起大落,在生活、学习、事业上稍有挫折,其心理上就产生强烈的震荡,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而痛苦,随之而来的是自暴自弃、悲观失望。

第二、生理因素。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已经性成熟,有了性的欲望和冲动,这时期机体内的激素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专

2010(第15卷) 孙 萍:论大学生心理冲突及其应对 第5期

101

家认为远远超过性成熟后的正常情况。然而由于社会道德、法律和理智的约束,这种欲望被和压抑着,由此出现了性困扰,在情感上难以自拔等这些都会造成心理失调。还有学生个体的缺陷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男生的个子矮小,女生的身材肥胖等等,都易造成学生的自闭、自卑的心理。

2.外部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人的心理是在个性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社会生活经历形成的。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家庭环境。任何人的心理发展形成差异的最初根源是家庭环境。首先,经济状况对个体打下深深的烙印。我国现行的大学收费教育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来自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与来自富裕地区、富裕家庭的大学生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以及言行举止等方面都存在差距,易使贫困学生产生心理失衡。经济的窘迫增加了贫困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其感到苦闷与压抑,产生厌世情绪,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如今许多大学生在家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小父母对他们生活宠溺,过分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对他们的心灵关爱及对他们的尊重过少,对他们的日常行为、品德规范教育放松,这样,一方面造成他们任性、依赖、骄横的心理,适应能力差、社交能力弱,另一方面造成他们心理脆弱,行为放纵。还有,家庭结构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息息相关。家庭的不合,父母离异,亲子关系紧张等因素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嫉妒、逆反和怀疑、否定别人的心理。第二、学校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另外一个环境因素就是学校。经过高考的拼搏后,部分学生带着 连续作战 的心理定势进入大学校园,为了重新获得并保持在中学时代的优势,再次投入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但是,由于大学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一些学生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导致许多人考试不及格,学习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考试恐惧症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心理失调。另外,大学的竞争与中学时代的竞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学习,更多的诸如交往能力、体育、艺术才能、组织能力等,使一些以前在高中时代的佼佼者,在大学中只成为普通的一员,这种落差使他们

感到失落、自卑,从而导致心理失衡。[3]

并且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中缺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与认识分析能力,从而产生失望与迷茫的情绪。

第三、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与其所受的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社会环境通过各种直接与间接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迅速涌进许多新事物、新观念,使得当代大学生处于多种文化交叉、价值观冲突的时代。然而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心理发展还处于 第二断乳期 ,对客观世界还缺乏深刻的认识,政治思想上尚不成熟,因此在面对选择时,大学生常常感到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充满了疑惑与混乱,心理产生失衡。另外,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也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不良影响,如滋长了学生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价值观,导致学生认知失调,甚至堕落。社会责任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也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当然,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发展,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肯定不止以上所述,而且,各个因素在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构上不会是浅近或者单纯的。但是,依循探究原因、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路,上述讨论显然能为我们提供一种途径去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探究

大学生正处在以生物属性为主导向社会属性为主导的转化、交换的关节点。他们的成人感、感、自信心、自尊心迅

速增长,他们迫切希望以 成人的角色 进入社会。[4]但是处于心理 断乳期 的大学生往往只有 主人翁 的想法和要求,

而没有完全的 主人翁 的精神和行动。他们由于经验、能力、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当他们的许多人遇到实际困难时,往往会惊慌失措。因此需要学校、老师以及整个社会在心理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具体帮助。

1.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机制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有成效、有秩序地开展,首先要开展心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在高中开设心理学课程的学校很少,因而大学入学新生受过心理学课程教育者几乎没有,所以有必要在高校开设普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系列课程。通过心理学课程学习,大学生可了解基本的心理现象和规律,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

在大学生活期间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5]

其次,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包括编制、人员队伍、经费场地及时间安排等。

构建大学生心理监控体系,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预警机制,构建校、系、学生三级心理健康辅导服务网络,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加强教育引导,防止心理问题扩大化,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做好心理成长记录。人的成长需要用档案进行记载,心灵成长也不例外。档案的记载可以对全体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所了解。学校还要定期开展调查工作,及时把握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再次,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校报、橱窗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在校园内大力营造关心大学生心理

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6]2.坚持预防性、发展性以及持续性的干预方针

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会导致类似清华大学的刘海洋硫酸泼熊、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赵承熙变态杀人等极端恶性事件。因为个体的心理问题从产生发展到严重程度,都会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就能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7]

预防性干预的目的即是 防患于未然 。新生进入校园后,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做到对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以及对心理危机的早期察觉和干预。尤其要把表现异常、身心不健康、困境无助的学生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发展性干预是通过对当事人主观认知的干预,调整当时人对事件的看法,增强其心理力量,培养其自助与自我调适的能力,协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持续性干预是为了强化心理辅导效果而作的后续工作。与当事人保持联络并定期的回访,对当事人保持一定程度的关注。一旦遇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情况恶化。这种持续性的干预方式有利于巩固心理辅导的效果,还有利于促使

第5期

新 余 高 专 学 报 2010(第15卷)

102

当事人的心理得到成长。

3.理论讲授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 知行合一 ,注重在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种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经验,促使他们实现从理解规范到实践规范的转变,最终才能帮助大学生达到自己合理的内在控制。

四、结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注,促进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改善。参考文献:

[1]黄英.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成因及其教育对策[EB /OL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www .ji ngpi nke .co m.

[2]曹士云.我国高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现状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

[3]王文.教师心理健康读本[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41.

[4]安文丰.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外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5]王珏.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6]程景春,史华楠,顾小虎.大学生心理教育与管理[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28.

[7]欧晓霞,曲振国.大学生心理健康[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6.

(责任编校:林 斌)

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onflict and response

SUN P i n g

(Hua i y i ng N or m a l Insti tute , H uaiy i ng 223001 China)

Abstrac t :The st udents i n the juvenescence phase have specia l i den tificati on ,so cia l ro l e and soc i a l expectation based on its sta t us and

ro le of the soc ial burden ow i ng to t he ir be i ng i n the spec i a l period ,whose psycho l og ical hea lt h draw sm ore and mo re atten tion .T h i s pa per ana l yses the ir psycho l og ical hea lth prob le m s and puts fo r w ard some suggesti ons to he l p their hea lthy g row t h .K ey word s :studen ts ;psycho log ica l conflict ;exp l o ri ng causes ;counte r m easures

文档

论大学生心理冲突及其应对

第15卷第5期2010年10月新余高专学报JOURNALOFXINYUCOLLEGEVo.l15,NO.5Oct.2010100论大学生心理冲突及其应对孙萍(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其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社会角色以及所处的特殊时期,基于其身份和角色所负担的社会期翼,使得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症状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有助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心理冲突;原因探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