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称为(D )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2.法律义务表现为法律关系主体( B)
A.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 B.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 C.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作为 D.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行为
3.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内容是(B )
A.维护所有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B.维护资产阶级的财产权 C.维护代议制 D.维护三权分立制度
4.在西方法学史上,最先提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思想家是(B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查士丁尼
5.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等,可以将法律划分为不同的(B )
A.法律部门 B.法系 C.法的历史类型 D.法律体系
6.法的执行的主要原则包括依法行政原则和(A )
A.效能原则 B.行政权优先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行政权原则
7.在我国,有权解释的机关是(A )
A.全国常委会 B.全国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专门委员会
8.下述文件中,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D )
A.营业执照 B.判决书 C.委任书 D.《民法通则》
9.关于部门规章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B )
A.部门规章的效力等同于行规
B.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行规
C.总理签署公布部门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是(D )
A.习惯法 B.普通法 C.地方性法规 D.
11.以下诸项中,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正式渊源的是(D )
A. B.行规 C.国际条约 D.执政党
12.关于法律编纂和法规汇编的法律性质的正确表述是(C )
A.二者都是立法活动 B.二者都不是立法活动
C.前者是立法活动,后者不是 D.前者不是立法活动,后者是
13.在我国,有权制定行规的行政机关是(B )
A.总理 B. C.各部委 D.法制局
14.我国法律在对人的效力方面采取的是(C )
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D.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15.罚款和罚金(C )
A.均属行政制裁 B.均属刑事制裁 C.前者属行政制裁、后者属刑事制裁 D. 前者属刑事制裁、后者属行政制裁
16.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精神财富和(C )
A.事实 B.权利 C.行为 D.非物质财富
17.按照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划分为字面解释以及(A )
A.解释和扩充解释 B.自由解释和目的解释C.扩充解释和文释D.文释和体系解释
18.划分法的部门的首要标准是(C )
A.人们研究和理解法律的需要 B.各法律部门的稳定和平衡
C.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 D.法律调整的专门机制
19. 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C )
A.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 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
C.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支持 D.二者相互,互不依附
20.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 B)
A.国家权力 B.物质生活条件C.人类理性 D.文化传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二战”以后,资本主义法制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ABCDE )
A.立法重点从私法转向公法,公私混合法大量增加
B.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转向现实主义、利益多元论和折衷主义
C.两大法系逐步靠拢,出现了超国家组织的法律
D.更多地采用单行法、特别法等立法形式
E.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2.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法律有( ABCDE)
A.公司法 B.产品质量法 C.价格法D.审计法 E.税法
3.关于法和道德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CD )
A.法与道德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B.法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
C.法与道德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D.法的规范性程度比道德更高一些
E.道德的调整范围小于法律
4.国家权力机关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AC )
A.立法监督 B.行政监察 C.监督 D.社会监督 E.监督
5.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BCDE )
A.法不是社会调整的唯一手段
B.法的稳定性与社会生活变动性之间存在矛盾 C.有些社会关系不适宜于由法律调整D.有些事实在法律上不能确定 E.法的实现要与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相配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立法
立法是指关于立法主体的构成与其权限划分的制度
法律实效
称法律的成效,是指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规范在实际中被执行、适用和遵守的情况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指中国党领导人民依照和法律道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并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通常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的立法程序有哪几个基本步骤?
(1)法律案的提出;(2)法律案的审议;
(3)法律案的表决;(4)法的公布;
2.法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法决定于经济基础,法的内容、性质和发展变更都决定于经济基础;
(2)法服务于经济基础,第一、法对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起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第二、法对与其矛盾的旧的经济基础加以改造和摧毁。
3.法的产生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1)认可制定实施和保障法律特殊公共权力系统即国家的产生。
(2)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出现分离。
(3)法律诉讼和司法出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与党的的异同:
社会主义法与作为我国执政党的党的是一致的,它们共同作我国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共同的阶级的本质,共同的历史使命,这有共同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经济基础等。
社会主义与党的区别主要有:
第一,从制定的机关和程序来,法是由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而党的是党的领导机关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制定不具有国家意志属性。
第二,从实施的方式和手段来看,我国法以公开的方式公布于众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党的靠宣传教育实施,以党规党纪保障。
第三,从表现形式和基本要求来看。法有特定的表现形式以、基本法律,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行规等表现;党的以党的决议、决定、纲领、命令等表现。
第四,从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和对人的效力来看,一般讲党的调整社会关系比法律要广泛。
第五,法比党的稳定性要大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