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社交网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6:23:56
文档

社交网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社交网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SNS定义···································································11.1.SNS的理础·······································································11.2.SNS的理论基础································································21.3
推荐度:
导读社交网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SNS定义···································································11.1.SNS的理础·······································································11.2.SNS的理论基础································································21.3
                                           

社交网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SNS定义 ··································································· 1

1.1.SNS的理础······································································· 1

1.2.SNS的理论基础 ································································ 2

1.3.SNS的任务································································ 2

1.4.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站点分类·····························3

1.4.1.校园生活型······························································3

1.4.2.休闲娱乐型······························································3

1.4.3.职业商务型······························································3

1.4.4.垂直细分型······························································4

1.4.5.交友婚恋型······························································4

2.SNS(P2P)的特点优势和应用·············································5

2.1.SNS的特点优势··························································· 5

2.1.1.节约成本·······························································5

2.1.2.独创的模式·······························································5

2.1.3.技术时间优势·······························································5

2.1.4.以创造信息为最大价值················································5

2.1.5.更高的诚信度·······························································6

2.2.SNS(P2P)带来的崭新应用···································· 6

2.2.1.SNS(P2P网络电视)························································· 6

2.2.2.SNS(P2P内容收费化)························································ 6

2.2.3.SNS(P2P个人信息中心)····················································· 7

2.2.4.SNS(P2P企业工作流中心)················································7

2.2.5.SNS(P2P基础硬件市场)················································7

3 SNS(P2P)的市场与竞争·········································· 8

3.1.SNS的市场定位 ······························································ 8

3.2.SNS的市场总印象··················································· 8

3.3. SNS的主要营销策略简介················································9

3.3.1.定价·······························································9

3.3.2.结盟·······························································9

3.3.3.地点·······························································10

3.3.4.促销·······························································10

4.SNS的发展趋势························································ 11

4.1.开放源代码的SNS平台················································11

4.2.SNS平台与商业系统的融合················································11

4.3.行业类SNS平台·······························································11

4.4.SNS应用开发·······························································12

4.5.3G手机上的SNS平台··························································12

4.6.SNS结语·······························································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SNS定义

SNS源自英文缩写的翻译,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互联网本质上就是计算机之间的联网,早期的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的问题,至今它也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同时它也是网络社交的起点。BBS则更进了一步,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疆界是BBS的访问者数量)。BBS把网络社交推进了一步,从单纯的点对点交流的成本降低,推进到了点对面交流成本的降低。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更像是前面两个社交工具的升级版本,前者提高了即时效果(传输速度)和同时交流能力(并行处理);后者则开始体现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信息发布节点开始体现越来越强的个体意识,因为在时间维度上的分散信息开始可以被聚合,进而成为信息发布节点的“形象”和“性格”。比如从RSS、Del.icio.us、flickr到最近的、Digg、Mini-feed、Twitter、Video-Mail都解决或改进了单一功能,是丰富网络社交的工具。

  随着网络社交的悄悄演进,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这时候社交网络出现了。

交友只是社交网络的一个开端,就像Google的开端只是每个网页的backlinks那么普通一样,社交网络的开端只是获取你的个人资料和好友列表。社交网络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早期概念化阶段──SixDegrees代表的六度分隔理论;结交陌生人阶段──Friendster帮你建立弱关系从而带来更高社会资本的理论;娱乐化阶段──MySpace创造的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注意力的理论;社交图阶段──复制线下真实人际网络来到线上低成本管理的理论。整个SNS发展的过程是循着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流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这让虚拟社交越来越与现实世界的社交出现交叉。

1.1.SNS的理论基础: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尔格伦(1934~1984)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

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的早期理解。

技术基础:

1.2.SNS的技术基础:

SNS(P2P)是一个采用分布式技术,通俗地说是采用P2P技术,构建的下一代基于个人的网络基础软件。SNS通过分布式软件编程,将现在分散在每个人的设备上的CPU、硬盘、带宽进行统筹安排,并赋予这些相对服务器来说很渺小的设备更强大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计算速度,通信速度,存储空间。

SNS的技术起源:在互联网中,PC机、智能手机都没有强大的计算及带宽资源,它们依赖网站服务器,才能浏览发布信息。如果将每个设备的计算及带宽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与共享,这些设备就有可能具备比那些服务器更为强大的能力。这就是分布计算理论诞生的根源,是SNS技术诞生的理论基础。

任务:

1.3.SNS的任务:

当普通人通过安装SNS软件都可以拥有媲美网站服务器的计算及通信资源时,那些投资了大量服务器的互联网公司将怎么办呢?他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会不会有更多的新型的互联网公司出现,而且他们的后台他们的前端有没有可能完全不是现在的Google、EBby、新浪模式呢?甚至包括盛大网络游戏这样的运营商,他们引为骄傲的强大的3万台服务器集群,是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呢? 是开始的时候了!中心任务就是:通过SNS让10多亿台电脑发挥他们自己的作用,让用户去创造和控制自己的信息。中间不需要公司的服务器来摆布我们。

1.4.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站点分类:

   SNS进入中国最重要的是形态是社交化。社会网络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在国内被称为社交网站。中国的社交网站从初期的单纯模仿、定位相似而进入服务细分,开始会出现针对特定人群的SNS网络。目前,国内主要的SNS站点有以下几种比较大的类型。 

1.4.1、校园生活型 :

以校园生活人群为核心,已经出现巨头化趋势。主要站点有:

  校内网 www.xiaonei.com 面向全国学生群体。

  占座 www.zhanzuo.com 面向全国学生群体。

  同学 www.tongxue.com 面向全国学生群体。

  大学生 www.daxuesheng.com 西安为主的学生群体。

1.4.2、休闲娱乐型 :

以休闲娱乐人群为核心,目前仍处在上升发展阶段,为突破赢利瓶颈有重心向游戏转型的趋势。主要站点有:

  51 www.51.com 交友,个人空间服务比较有特色。

  海内 www.hainei.com 面向白领服务,目前活跃人群以IT人士主体。 

  开心网 www.kaixin001.com 面向在职人士的娱乐化的社交游戏。

  一起网 www.yiqi.com 休闲城市社区,以海量商业搜索为基础,信息量较大。

  蚂蚁网 www.mayi.com 交友,变动一直比较大。

  千橡互动开心网 www.kaixin.com 为应对kaixin001.com推出的与校内网互补性的产品,尚处在内测期。

1.4.3、职业商务型 :

以职业商务交流人群为核心,目前部分站点发展态势已经放缓,部分站点有休闲娱乐化转型的趋势。主要站点有:

  中国行 www.xing.com

  宾至 www.binzhi.com

  若邻网 www.wealink.com 以商务活动为核心。

  天际 www.tianji.com 以商务活动为核心,专门为职业人士服务。

  联络家 www.linkist.com 以商务活动为核心。

  5G www.5gme.com 以招聘为核心,重点面向IT专业人士。

  精锐城市 www.zhicity.com 为专业广告人提供团队合作服务。

1.4.4、垂真细分型:

以特定人群为核心。SNS以人为核心,地缘特征并没有论坛/BBS明显,所以把地方SNS站点并入垂真细分型SNS。

  王家人 www.wangjiaren.com 以同姓氏寻根交友为主题的社区SNS网站。

  西屯儿网 www.xitown.com 西安地区的一家专为西安人提供同城交友的门户型sns网站。

  落伍者站长俱乐部 www.im286.net 面向站长人群提供的。

  汇SNS www.huisns.com SNS研究社区,面向SNS研究及关注人士。

  生日网 www.shengri.com 以生日为主题的社区交友网络。提供实用的生日提醒,祝福定制服务。

1.4.5、交友婚恋型:

以交友婚恋为目的人群为核心。主要站点有:

  爱情公寓 www.ipart.cn 交友。

  天丰网 www.skyfa.com 交友。

  世纪佳缘 www.jiaoyuan.com 婚恋。

  天生一对 www.perpair.com 恋人空间和情感。

  

2.SNS(P2P)的特点优势和应用

2.1.SNS的特点优势:

SNS是新生事物,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能脱围而出,迅速地发展,它的蓬勃生命力和优势已得到业界的认可。

2.1.1、节约成本

SNS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营成本。SNS是构筑网络基础的软件,经营它不需要购买投入硬件资源和其它软件资源。

  QQ,MSN,盛大网络游戏、新浪门户网站、GOOGLE式搜索引擎、EBAY集中拍卖网站、集中下载内容网站这类互联网公司都需要大量的硬件投资和人力运营成本。他们无一不是风险资本注入之后才得以发展的。他们的这类应用同样可以体现在SNS之上,但SNS与他们显著的区别是:SNS运营这些应用是依靠用户的机器和网络带宽,而不是依靠SNS这家公司。

2.1.2独创的模式

SNS的商业模式具有独创性。其它早期发展而来的企业的模式已定型,很难转变模式来跟SNS企业竞争。烧钱而成的互联网公司不可能放弃既得利益,并与SNS在同一层次上竞争。不可想象有朝一日,QQ会放弃它已经建立起来的包含3万多台服务器的网络,并自我毁坏与电信运营商业已达成的收入模式。这会毁掉这家上市公司,会使内部大量的服务人员无饭可吃。SNS没有任何这类包袱,SNS的任务就是寻找雇佣最好的软件人才。

2.1.3、技术时间优势

SNS的技术时间的领先就是绝对优势。SNS以两人之力,就已经在应用上创造了比MSN、QQ、BT这类软件更强大的功能。加以市场推广的少许投资,MSN、QQ、BT之类的软件在产品层次上更无优势。SNS创始人而且不是在这一个方向上与他们竞争,而是要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P2P网络产业。技术的起始点及目标非这类相关竞争者可以相对比,除非他们也像SNS这样来创造一个新的互联网平台。

2.1.4、以创造信息为最大价值

从微软到IBM,甚至于很多做P2P软件的专家,他们都不像SNS创始人那样“偏激”地看待市场的潮流。大多数人都认为P2P很有用,但是他们没有看清楚:P2P比Web互联网更能激发创造信息的能力,而信息的丰富程度及质量是互联网赖以发展的根基,而不是机器或软件。机器或软件是为创造信息的人服务的。

SNS的创始人制定的一系列计划都是围绕着:如何发挥个人的创造信息的能力,最后才是帮助那些制造信息的公司如何公正地向消费者提供信息。

2.1.5、更高的诚信度

SNS是具有更高诚信度的网络交友模式SNS的中文含义是“社交网络”。顾名思义,它就是社交关系的网络化。将我们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根据不同的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 通过朋友认识朋友的形式,迅速建立起一个自己的基于信任的朋友圈子。在这个圈子里,相互之间具有较高的诚信度,区别于第一代交友模式的满无目的性。 SNS可称为“第二代交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结交的都是相对可靠的朋友,由于用户可以搜索的对象都是起朋友的朋友,因而从诚信和安全的角度上来看,它给了用户更大的信心和保障。此外,在SN中,不经朋友介绍和用户确认,用户的个人资料是不能被陌生人看到的。因此,对个人的隐私的保障性增强了。

2.2.SNS(P2P)带来的崭新应用

2.2.1、SNS(P2P网络电视):

  美国有150家左右的大公司在网络电视领域内进行投资,包括MS等巨头。有5000多个网站已经开始进行网络电视的实验播放。

  按照目前服务器/客户端的互联网模式,在最近3年内,如果电信运营商不能将集中带宽大幅度降价(100MB独享带宽从56万/年降低到5万/年),并将客户端带宽普遍提升到4MB,用户还不能真正看到网络电视。但通过SNS,用户则将看到200KB/S级的网络电视。这一标准正是目前网络电视商努力希望达到的。而且SNS不需要改变现有的任何基础设施。

基于服务器的网络虽然可以购买大量硬件软件资源以使网络电视应用化。但这一成本是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去的。

2.2.2、SNS(P2P内容收费化):

  那些共享资料中盗版的用户,通过类似BT这样的多点下载P2P网络已经看到了P2P网络应用的有趣之处。但是,打击盗版会使那些专业的BT网站关门。这给SNS带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因为SNS可以实现内容的收费化,并让那些拥有有价值的内容供应商从中获益,而毋须架设多余的服务器及带宽。例如,一首歌曲的下载成本是1毛钱的话,那么在SNS上则是零。

中美两国的法律界已经宣判提供盗版内容有罪,现在是考虑是否从网络中去除BT这样的技术应用的时候了。而SNS可以对网络中的数字版权内容进行管理。

2.2.3、SNS(P2P个人信息中心)

  前面提到的个人网络电台及个人电视台是SNSP2P个人信息中心的应用化举例。通过SNS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像网站服务器那样的能力。这就彻底改变了互联网需要服务器的逻辑,服务器和集中带宽不再是阻碍有创造力而没有钱和IT技术者的力量。

这是目前除了SNS之外,还不可见的应用。SNS目前的用户均可拥有自己的音乐电台了。其个人信息中心的应用开发都能在6个月内不断推出。

2.2.4、SNS(P2P企业工作流中心)

每个企业只需要对SNS进行简单的配置,就可以顺利地建立自己的工作流P2P网络。而且他们的管理核心即可是自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式。因为没有中心服务器,他们只需要对自己的管理应用程序进行控制。这就大大压缩了企业管理网络所需要的硬件及管理人员的投资。  

2.2.5、SNS(P2P基础硬件市场)

  当电信骨干网运营商意识到P2P网络的威力之时,他们就要着手改造他们目前基于服务器构造的基础设施。例如提供P2P网络可视电话机,P2P网络路由器,甚至P2P网络移动电话网。这将为这些走投无路的电信运营商带来新的赢利途径。

事实上,像INTEL这样的公司早在1998年就开始设计基于SNS这样的P2P网络硬件设计。他们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如果能生产P2P芯片,那么他们就不会因为摩尔定律的失效而没有饭吃。所谓P2P芯片就是将单一的奔腾处理器变成是有1亿10亿片P2P方式的奔腾处理芯片协同计算。这种芯片的出现,将从根本上解决单台设备计算能力不够的局面。以后人们不再认为购买更高级的芯片,才能得到更快的处理速度,而是去购买INTEL的计算费用,就像购买多少度电力那样。

3.SNS(P2P)的市场与竞争

3.1.SNS的市场定位

  SNS不是一个应用产品,而是一个像WINDOWS那样的技术平台。SNS可以在自身的平台上开发与很多应用产品开发商类似的产品,但这不是SNS的核心市场价值。SNS是为那些没有服务器资源,但有强大的信息创造能力,需要大量免费的网络应用程序的个人及小型公司提供的新型网络操作系统。那些拥有一台或几台设备的个人或公司,一经安装SNS就可进入一个崭新的网络世界。在这里,没有服务器统治信息的概念。

SNS的市场定位:帮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手上的设备,在网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中间不需要服务器的管制。

3.2.SNS市场总印象

  从1990年开始,在技术界前沿,就已经开始有人研究SNS(P2P)技术的可行性,通过15年的发展,适合P2P网络的土壤(更强大的电脑和宽带的普及)已经产生。互联网技术从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到WEB服务走过了一段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现在的公司也意识到,没有用户更深的参与,仅提供象广告页那样的网站,赚不到钱,即使EBAY也存在这类问题。GOOGLE也还只能从广告中获得收入,因为用户搜索到的信息绝大部分是公司提供的广告信息(包括媒造的所谓新闻)。但是那些让用户参与的网络应用,例如网络游戏及即时通信,却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拷牢用户的本事远远大于其它应用。

  市场是有人创造的,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不是以公司为本。公司只能为个人服务,但不能控制人们的行为。控制越多,信息创造力越低,越低的信息创造力,那就会造成生产设备、维护基础设施、包括制造可消费信息的媒体都看不到前途。

互联网的根在信息利用的价值,那就是谁能个人的信息创造力,谁就能站在互联网浪潮的前面。SNS个人社会网络的市场原则就是顺应这一很多公司自以为是,还看不到的浪潮。

3.3.SNS的主要营销策略简介

  3.3.1.定价:

  SNS面向个人消费者是免费的,只面对战略结盟者收取少量软件准入许可费,所以SNS进入市场的战略是结盟掠夺式和侵略性的,掠夺基于服务器的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资源。它产生了以下影响:

  (1)使MSN、QQ、SKYPE这类即时通信商永远也不要指望他们可以依靠卖注册号码赚钱,也不要指望依靠广告获得收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这类应用根本不需要开发者的成本,放大他们的服务器成本,使他们的服务器拷牢用户的战略破产。

  (2)使EBAY、GOOGLE这样的网站在SNS的面对面,个人对个人的模式下,凸现出他们的弱点。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互联网应用就在自己的机器上的印象。将他们培育的用户顺利地转移到SNS上来。同时,使他们的服务器和带宽成本放大。

  (3)使盛大这样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不敢面对游戏制作者霸道。利用SNS开发P2P游戏,使游戏商发行游戏,不在依赖大量的服务器。从而打乱盛大这样的游戏运营商的垄断梦。让游戏制作者叫好,让消费者获得更便宜的游戏体验。

  3.3.2.结盟:

(1)与电信运营商结盟:免费许可他们在SNS广泛地建立电信传统业务,例如QQ短信,免费许可移动运营商使用,而不收取运营商的分成费。但SNS要收取他们的按用户数许可的人头费。

  (2)与银行结盟:使在SNS上进行交易的人们可以方便地利用银行的支付系统进行交易活动。SNS许可支付运营商直接在SNS上从事这项业务,而且免费。但SNS要收取支付运营商面向交易者收取的手续费中的一部分,而且作为代理方式获得。

  (3)与有形产品供货商、交易安全保险商结盟:那些卖书、卖技术、卖飞机大炮的供货商等等都可免费从SNS这里获得相关应用程序,并获得SNS的商品登陆目录服务。SNS就是一个EBAY那样的系统,但完全免费开放给供货商。、内容供应商使用。其中有需要交易安全保险服务者,可以购买与SNS合作的保险公司的服务业务。但SNS针对保险服务商收取他们的保险费中的一部分代理费。

  (4)与个人信息创造者结盟:那些乐于创造信息的个人,他们需要的应用程序可以委托SNS开发,也可以是第三方厂家开发。都是免费的。SNS从他们个人那里收取6%的分成费。

  (5)与SNS应用程序及服务商结盟: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SNS开发库,他们所开发的应用程序及服务所获得收益由他们自行处理。但SNS要他们在推广市场时和我们一起促销。

结盟运动的中心只有一个:将SNS发展为一个事实上的标准平台。打击那些已对生产信息销售信息提供服务的传统生产者和服务者的网站,让生产者和服务者,个人站在我们这一边。

3.3.3.地点:

  SNS作为一个软件的特征就是营销全球化,没有地域的。但与伙伴的结盟运动是有地点的。SNS通过当地的合作伙伴完成在地面上进行推销任务。

  3.3.4.促销:

SNS不上门向用户推销,SNS软件服务的模式是免费的,不等同于SNS促销活动。促销活动是有合作伙伴来完成的,因为他们推销的是自己的业务,推销SNS只是因为SNS被捆绑在其中。

4.SNS的发展趋势

现在的SNS行业呈现规模化,集中化。风险投资商可以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小。可以预见在未来两年内,SNS领域中将出现如下细分产品:

4.1开放源代码的SNS平台

例如前期我们的新闻管理系统CMS,博客BLOGS,论坛discus在历经了大规模成功应用之后,现在每个小型网站几乎都可以免费获得此类系统的源代码,成为一个网站的标准配置。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小型网站也将出现各种SNS平台,SNS平台将成为建造网站的必备功能,国内也将出现一些比较成功的SNS平台提供商,包括asp.net,php,java。

4.2.SNS平台与商业系统的融合

ERP,CRM之类的成熟软件在未来,也将融入SNS理念,在一个中型以及大型的公司内部,SNS将得到很好的应用,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并且企业的知识管理也将在SNS平台上得到很好的发扬光大。

4.3.行业类SNS平台

在每个行业未来也应该出现SNS平台,例如游戏行业,汽车行业,房地产中介行业等。这些行业的SNS平台的特点是专业化,提供标准SNS没有的行业化的应用,聚合同一个行业或者同一个爱好的朋友圈。

4.4.SNS应用开发

在未来会有专职的公司进行一个应用开发,并且融入到各大SNS平台之中,赚取服务费。未来软件行业的趋势是一个大公司围绕着很多个小公司为其作配套,与目前的汽车行业类似。SNS在未来是需要一个大资金进入的行业。

4.5.3G手机上的SNS平台

3G平台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交朋友,随时随地关注朋友的动态。在未来,手机和电脑的差异将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成熟应用会大规模的转移到手机上。

4.6.SNS结语

从市场角度分析,SNS属于在国内刚起步的新兴网络模式,已在互联网成为了燎原之势,正在烧遍每一个角落。研究SNS软件目前取得成功的原理有助于研究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以及移动计算的发展趋势。SNS软件将成为新一轮的互联网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樊兰.SNS的海内路径[J].互联网周刊,2008,(01)

[2]马琨.二代交友受宠 盈利模式亟待完善[J].深圳特区科技,2006,(03)

[3]王欣.校内网—SNS网络整合重塑校园营销[J].中国广告,2008,(02)

[4]古玉立,李大鎏.从到校内网:我国校园SNS网站发展分析 [J] .南方论刊,2008,(07)

[5]张瑞.“校园SNS”火爆的学理思考[J].传媒观察,2007,(02)

文档

社交网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社交网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SNS定义···································································11.1.SNS的理础·······································································11.2.SNS的理论基础································································21.3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