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四川2010年6月《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6:24:05
文档

四川2010年6月《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题

科目编号:座位号□□四川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域文化试题2010年6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分数得分评卷人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四川路:公元1001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北宋政权将巴蜀故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2、川剧变脸:技法很多,较能体现川剧独特风格的是拉线变脸。先用白绸画好各种形色脸谱,上系拉线,将脸谱贴在脸上,按剧情需要,由演员层层揭下,在变脸中演员只需一转身或一摇
推荐度:
导读科目编号:座位号□□四川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域文化试题2010年6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分数得分评卷人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四川路:公元1001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北宋政权将巴蜀故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2、川剧变脸:技法很多,较能体现川剧独特风格的是拉线变脸。先用白绸画好各种形色脸谱,上系拉线,将脸谱贴在脸上,按剧情需要,由演员层层揭下,在变脸中演员只需一转身或一摇
科目编号:                                  座位号□□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域文化   试题

2010年6月

题  号

总  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四川路:公元1001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北宋政权将巴蜀故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

2、川剧变脸:技法很多,较能体现川剧独特风格的是拉线变脸。先用白绸画好各种形色脸谱,上系拉线,将脸谱贴在脸上,按剧情需要,由演员层层揭下,在变脸中演员只需一转身或一摇头迅即交换,速度之快仅在观众的眨眼之间。

3、巴金:李芾甘的笔名。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现代著名作家。曾创作了众多 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激流三部曲》,尤以 《家》更为杰出。

  得分

评卷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距今200万年前,生活在今四川地区的原始人类是(A )。 

  A.巫山人      B.资阳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最早开始修建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前期工程的( C  )。

  A.李冰        B.杜宇        C.开明        D.司马错

3.唐肃宋时期,唐代巴蜀地区的主要行政区划是(  ABC  )。

  A.剑南东川      B.剑南西川      C.山南西道      D.山川道        E 巴蜀道

4.宋代四川商业贸易十分繁荣,北宋时期,成都出现了(  C  )。 

  A.银币        B.金币        C.交子        D 铜钱

5.1997年(  A  )从四川分出,成为直辖市。 

  A.重庆市        B.涪陵市        C.万州市        D.达州市

6.1835年,在今四川自贡市境内,钻出了井深1001.42米的(  A  ) ,成为当时世界

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A.焱海井      B.自流井      C.贡井   D.压井

7.都江堰渠首部分主要由三大主体结构组成,即(  A  ) .(  B  ) 和(  C  ) ,协调发挥分水分沙.泄洪排沙和引水束水的整体功能。 

  A.鱼嘴      B飞沙堰      C.宝瓶口      D.内江

8.1921年,原国民四川省(  D  ) 卸任回乡办教育,对职业教育起到很好的

倡导作用。 

  A.吴玉章        B.蔡元培        C.黄复生        D.张澜

9.1931年,下列(ACD ) 三所学校合并组成国立四川大学。 

  A.成都大学      B.华西协和大学      C.公立四川大学      D.成都师范学校

10.佛教约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在中国逐渐形成了两大语系佛教,即

(  AB  )。

  A 汉语系佛教    B 藏语系佛教    C 印度语系佛教    D 傣族巴利语系佛教

1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  A  ) .(  C  ) .(  D  )。

  A《家》    B《雷》      C《春》      D《秋》      E《雨》

12.位于今成都市市区的著名景点有:(  AB  ) 

  A杜甫草堂        B武侯祠       C红岩纪念馆          D都江堰

13.( A   ) 是我国迄今所见最大的商周青铜铸件,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同一时代

最大的青铜人像。 

  A.青铜立人像      B.青铜头像      C.纵目人像      D.青铜面具

14.四川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历来有“(  B  ) .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之誉。 

  A 西岭天下秀            B 峨眉天下秀 

  C华山天下秀            D天山天下秀

15.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是(  D  )。

  A诗歌    B小说      C戏曲      D辞赋      E史传文学

  得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公元前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了成汉政权。(  ×  )

2.太初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历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

3.《死水微澜》是艾芜最成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它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性格鲜

明的人物形象,对人情.风俗.服饰.饮食等描写丝丝入扣,一派蜀地风情。(  ×  )

4.有“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美誉的九寨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  )

5.李时珍撰《本草纲目》问世之前的几百年中,《证类本草》一直是本草学的范本。(  √  )

6.川菜的基本味型为麻.辣.甜.咸.苦五种。(  ×  )

7.填水脚作为绵竹年画的绝活流传于世,以其画工精细著称。(  ×  )

8.四川的职业教育起源于近代学堂的“实业教育”。(  √  )

9.川剧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深厚.风格独特的地方戏曲剧种。(  √  )

10.隋唐时期,佛教已逐渐中国化,并相继形成不同的佛教宗派,其中对四川佛教影响较大

的宗派有禅宗.净土宗和密宗。(  √  )

11.苏轼词的代表作是《念双娇·赤壁怀古》,赋的代表作是《前赤壁赋》。(  √  )

12.中国天文学家对天文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其中犹以巴蜀天文学家落下闳

的贡献非常突出。落下闳是中国汉代著名的民间天文学家。(  √  )

13.元代是中国封建时期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也是巴蜀文化发展的最高峰。(  ×  )

14.苏轼的词相比他的画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他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

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

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婉约一派。(  ×  )

15.在近代的留动中,四川的留学生主要去了法国。(  ×  )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落下闳及其太初历。

答:落下闳(大约公元前156~前87年),中国西汉著名的民间天文学家,字长公,巴蜀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全国文学家。落下闳经同乡谯隆推荐,由故乡来到京城长安。改革历法的工作由太史令司马迁主持。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落下闳、邓平的改革方案,并由落下闳进行运算工作,于公元前104年制定出一部新历新历已具备了气朔、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内容。它首次提出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的原则和135个朔塑月中有23个食季的食周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推算五星位置的方法,为后世历法的树立了范例。新历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汉武帝决定采用新历于地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新历因而被称为太初历。太初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历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请简述巴蜀艺术特色。

答:(1)源远流长,历史悠久(2)内容丰富,地域色彩浓郁;(3)纳构力强,稳定性高;(4)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3、请简述三星堆文明。

答: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广汉。1980年起发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其中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是最大的青铜造像,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三星堆文化的确是中华文明最古老的的源流之一。

4、请简述川菜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答:首先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境内烹饪原料多而且广;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为各式川菜的烹饪及其变化无穷的调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四川所产的与烹饪、筵宴有关的许多酒和茶,其品种质量也是闻名中外的,它们对川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到了清代,民间婚丧寿庆,也普遍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等等。讲究饮食的传统和川菜烹饪的发展与普及,造就了一大批精于烹饪的专门人才,使川菜烹饪技艺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第三是广泛吸收融会各家之长。川菜的发展,还得益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它无论对宫廷、官府、民族、民间菜肴,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华,充实自己。秦灭巴蜀,“辄徙”入川的显贵富豪,带进了中原的饮食习俗。其后历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们的饮食习尚与名撰佳肴带人四川。特别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更多,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带进了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同时又逐渐被四川的传统饮食习俗所同化。在这种情况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长,实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继承发扬传统,不断改进提高,形成风味独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菜系。

文档

四川2010年6月《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题

科目编号:座位号□□四川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域文化试题2010年6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分数得分评卷人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四川路:公元1001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北宋政权将巴蜀故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2、川剧变脸:技法很多,较能体现川剧独特风格的是拉线变脸。先用白绸画好各种形色脸谱,上系拉线,将脸谱贴在脸上,按剧情需要,由演员层层揭下,在变脸中演员只需一转身或一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