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规范工程小口径管道及支吊架制作安装,切实提高施工工艺质量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适用范围:DN≤65mm的机务专业管道,建筑专业暖通、消防、上下水等管道,电仪专业仪表管路的安装。
一、
一、施工准备
1、合金钢管子管件和支吊架安装前必须进行材质复查,并在明显部位作出标记,安装结束后应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并记录签证。
2、小口径管道尽可能使用热压弯头。
3、弯管制作,若不采用加厚管,应选取管壁厚度带有正公差的管子。
4、管子弯制后管壁表面不应有裂纹、分层等缺陷,不圆度不得大于5%。
5、Ф57及以上碳钢和合金钢管安装前采取喷砂除锈,Ф57以下碳钢管及不锈钢管采取压缩空气吹扫,碳钢润滑道采取酸洗合格后再压缩空气吹扫的清理方式,确保安装的管子畅通,内部清洁。
二、管道安装
1、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布置且需满足以下要求:
(1)在符合设计要求前提下,布置合理,与周围管道、设备、建筑物协调相称。
(2)管道坡度方向及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疏水畅通。
(3)小口径管道的安装应充分考虑保温和建筑地面制作,避免无法保温和影响地面施工。
(4)满足管道膨胀要求。
(5)方便通行,便于操作,利于检修。
(6)节约空间,不占用大的空间,尽可能靠墙、柱、设备旁边布置。
(7)在不违背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尽可能集中布置。
2、Ф57及以下管道下料使用切割机,不准使用气割方式。
3、不锈钢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必须加不锈钢垫片隔离。
4、相同压力、温度介质参数的管路尽可能呈管束布置,支架牢固、间距均匀。
5、集中布置的两管道外皮距离至少大于50mm,防止管道之间的摩擦。
6、热体管道安装应有足够吸收管路膨胀的弯管。
7、热体管道安装保温外皮应离开道外皮50mm以上。
8、热体管道外保温与架空电缆应保持足够距离,控制电缆与管道平行敷设:不小于500mm,交叉敷设:不小于250mm;动力电缆与管道平行敷设:不小于500mm ,交叉敷设:不小于200mm。
9、疏放水管道严禁穿过沟道盖板进入地沟,应从盖板下侧面接入。
10、沿地面水平布置管路中心距正式地面距离为250mm。杜绝影响运行检查及检修通道紧贴地面的管道布置。管道在过道上的水平管安装高度至少2m(基准面0m),不影响过道。
11、穿过各层水泥平台及砖墙的管子应加套管,套管直径不小于两个档次管子直径,避免影响管子膨胀。
12、所有带压放水支管都应顺介质流动方向呈45°插入放水母管。
13、为防止翻水翻汽,各转动设备盘根滴水、所有汽侧安全阀排汽管的放水管、水侧安全阀出水管、轴加风机底部排水应直接接入管沟,不得接入附近的疏放水管道或有压、无压放水母管。
14、设备的道在安装时,不得将路埋入土或混凝土中,且进回应有2%的坡度。
三、阀门及附件安装
1、阀门安装方向应正确。
2、阀门手轮不易朝下,且便于操作和检修。
3、安装前要对集中布置的阀门组排列做统一规划,包括位置、间距、排列,使大阀与大阀在一起,小阀与小阀在一起。一般一次门高度1.4m(基准面0m),二次门高度0.8m,管路中心距柱、墙外皮为250mm。
4、法兰螺丝方向一致,紧固螺丝应对称均匀,松紧适度;螺栓露出长度一致,露出螺母2~3扣(包括“U”型管夹的螺丝露出长度)。
5、焊缝与开孔的间距不得小于50mm。
四、支吊架制作安装
1、安装前支吊架的型式、材质、加工尺寸应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
2、对供货的支吊架外观检查,确认无漏焊、欠焊、裂纹等缺陷。
3、对于DN50及以上阀门组使用[10支架,DN50以下阀门组使用[8支架,中间支撑使用L50角钢,详见附图1。
4、生根使用的规格在[8及以下的槽钢或L50及以下的角钢,应使用切割机下料;其上规格生根槽钢、角钢,使用气割下料,但端部必须平直,外露端部磨平齐。
5、拉杆
(1)拉杆应平直无弯曲,螺纹部件无断齿、伤痕。
(2)调整好拉杆长度使其受力,拉杆必须保持垂直。
(3)拉杆间的连接使用连接螺母或倒正丝,严禁搭接焊。
6、支吊架安装宜与管道的安装同步进行。
7、支吊架必须生根在可靠的构筑物上。
8、支吊架根部焊接应牢固,焊缝饱满,严禁漏焊及仅点焊现象。
9、支吊架管部位置不得与管子对接焊缝重合,焊缝距离支吊架边缘不得小于50mm,对于焊后需作热处理的接口,该距离不得小于焊缝宽度的5倍且不小于100mm。
10、滑动支架和限位支架不得作成固定型式,必须保证支吊架安装型式的正确性。
11、所有活动支架的活动部分均应裸露,不应被水泥及保温层覆盖。
12、支吊架调整后,各连接件的螺丝丝扣必须带满,锁紧螺母应锁紧,防止松动。
13、支吊架弹簧严禁错用代用,弹簧的固定销应在严密性试验及保温后方可拆除。
14、支吊架安装形式应规范化,沿地面水平布置和安装于柱侧的管路支撑不允许直接焊接,应加管托或“U”型管夹。
15、支吊架生根铁件采用14mm厚的剪切钢板,四角均为90°,铁件长宽尺寸按黄金分割比例(0.618),一般按以下二种规格:200×120,240×150 mm制作。
16、支吊架生根结构上的孔应采用机械钻孔,严禁气割开孔。
17、生根铁件上螺丝孔中心距边缘距离20mm、上下左右对称,膨胀螺栓应露出螺母2~3个螺距,同一铁件上使用同一规格的膨胀螺丝。详见附图2。
18、布置于同一处的阀门组其支架“U”型管夹应处于同一标高。
19、支吊架布置应合理,与同一区域管道、设备和支吊架协调相称,并不得影响管道膨胀。
20、支吊架根部管部防腐一般要求:防锈漆两度,调和面漆两度,不得遗漏。
21、小口径支吊架间距参照下表。
| 管子外径(mm) | 建议的最大间距(m) | |
| 保温 | 不保温 | |
| 25 | 1.1~1.5 | 2.6 |
| 32 | 1.3~1.6 | 3.0 |
| 38 | 1.4~1.8 | 3.4 |
| 45 | 1.6~2.0 | 3.7 |
| 57 | 1.8~2.5 | 4.2 |
| 76 | 2.2~2.8 | 4.9 |
| 2.4~3.7 | 5.3 | |
1、 热控管路尽可能分区域集中布置。
2、 热控管路的固定:
(1)支架下料采用无齿锯,端部清理干净。
(2)应采用可拆卸的卡子,固定在支架上,严禁点焊在支架上和构筑物上。
(3)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承压容器、管道和需拆卸的设备上安装支架,应用螺栓固定。
(4)多根仪表管集中敷设时,应做角钢支架,角钢规格统一为L30-L40固定,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5)仪表管两端挂牌,标识要清晰。
3、 管子弯制与连接:
(1)仪表管应采用弯管器冷弯。
(2)不同管径的管子对口焊接,内径差不宜大于1mm,否则应采用变径管。
(3)相同管径的管子对口焊接,不应有错口现象。
(4)铜管宜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必须焊接时,采用卡固、承插、套管工艺。
4、外观要求:
(1)管路布置应在没有机械损伤的空间,严禁仪表管相互摩擦、碰撞。
(2)路离开热表面保温外表面距离应大于150mm,严禁平行布置于热表面上。
(3)管路敷设在地下及穿过平台或墙壁时应有防护管、罩。
(4)管子坡度应美观、合理,能保证排除气体或凝结液。
(5)测量气体的管子应从取压处向上,若向下时亦应先向上600mm后再下行。
(6)管路敷设应满足主机的热胀要求。
(7)差压管路正负压管应平行敷设,不能分开。
(8)管路敷设应做到转弯最少。
(9)排污门应从母管下半部引出,最低点应设排液装置(仅对仪用压缩空气管道)。
(10)多根仪表管集中布置时,应统一间距,布置美观。
5、仪表管路的安装应充分考虑保温和建筑地面制作,避免无法保温和影响地面施工。
6、变送器的排污就近引入落水管中,燃油、真空系统的变送器禁止加排污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