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推拿技术》
适用专业:中医康复保健美容方向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推拿技术》是中医康复保健美容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课程性质是理论与技术结合的应用类专业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中医推拿理论与技术操作的应用能力,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是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重点及特色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分析职业岗位(群),进行课程定位;校企合作开展工作过程分析,以实际工作流程及职业素质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依据推拿项目流程及典型工作任务中的重要性和难易度排序,结合学生特点、老师特点及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载体和序化教学内容;校企共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学校、社会、行业、企业相结合的新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医美容工作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对企业实践、工作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职业素养;尽快地适应企业需求、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和提供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达到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技能的应用型推拿人才”的目标。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各类基本手法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技能;各类手法在人体各部位的运用;推拿的治疗原理、治疗原则。熟悉各类手法的定义及基本要求;推拿常用的检查方法。
2、职业技能目标:掌握各类基本手法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技能;各类手法在人体各部位的运用;推拿的治疗原理、治疗原则。
3、职业素养目标: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备高尚的服务意识,通过对不同患者的心理分析,结合按摩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道德修养,培养学生逐渐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 单 元 | 教 学 内 容 | 教学要求 | 教学活动参考 | 参考学时 | |
| 理论 | 实践 | ||||
| 第二章 推拿手法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 1、一指禅推法 2、法 3、揉法 实验一:摆动类手法操作练习 | 了解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实验实践 | 1 1 1 | 5 |
|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 1、摩法 2、擦法 3、推法 4、搓法 5、抹法 实验二:摩擦类手法操作练习 | 熟悉 掌握 掌握 掌握 熟悉 熟练掌握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实验实践 | 0.5 1 0.5 0.5 0.5 | 5 |
| 第三节 挤压类手法 | 1. 按法 2. 捏法 3. 拿法 4.捻法 5. 拨法 实验三:挤压类手法操作练习 | 熟悉 掌握 掌握 熟悉 掌握 熟练掌握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实验实践 | 0.5 0.5 0.5 0.5 1 | 5 |
| 第四节 振动类手法 | 1. 抖法 2. 牵抖法 实验四:振动类手法操作练习 | 掌握 熟悉 熟练掌握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 1.5 1.5 | 5 |
| 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 | 1. 拍法 2. 击法 3. 弹法 实验五:叩击类手法操作练习 实验六:推拿手法总练习 | 掌握 掌握 熟悉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 1 1.5 0.5 | 5 5 |
| 第二章 全身保健按摩 第一节 头面部保健按摩 | 1. 头面部保健按摩 实验七:头面部保健按摩操作练习 | 掌握 熟练掌握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实验实践 | 3 | 5 |
第二节 上肢部保健按摩 | 1. 上肢部保健按摩 实验八:上肢部保健按摩操作练习 | 掌握 熟练掌握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实验实践 | 3 | 5 |
| 第三节 下肢部(仰卧位)保健按摩 | 1. 下肢部(仰卧位)保健按摩 实验九:下肢部(仰卧位)保健按摩操作练习 | 掌握 熟练掌握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实验实践 | 3 | 5 |
| 第四节 颈肩、腰背部保健按摩 | 1. 颈肩、腰背部保健按摩 实验十:颈肩、腰背部保健按摩 | 掌握 熟练 掌握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实验实践 | 3 | 5 |
| 第五节 臀及下肢部保健按摩 | 1. 臀及下肢部保健按摩 实验十一:臀及下肢部保健按摩操作练习 实验十二:全身保健按摩总练习 |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实验实践 | 3 | 5 5 |
| 第一节 内科病症 | 1.头痛 2.腰痛 实验十三:内科头痛病症推拿手法治疗练习 实验十三:内科腰痛病症推拿手法治疗练习 |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实验实践 | 3 3 | 5 |
第二节 骨伤科病症 | 1.落枕 2.漏肩风 实验十四:骨伤科落枕病症推拿手法治疗练习 实验十五:骨伤科漏肩风病症推拿手法治疗练习 |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实验实践 | 3 3 | 5 5 |
1.教材编写
(1)根据本课程标准要求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加强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PLC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加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教学方法
(1)基于工作岗位,将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潜移默化的教学设计思路
以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实际工作中典型任务的工作流程,分析工作任务,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各学习情景中,如团队合作、服务意识、创新思维等。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都能得到提升。
(2)集中式“教、学、做”一体的现场教学方法
以项目教学为主体,根据职教规律、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课程特点,课程教学安排在实训室进行,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使学生在“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环境下,掌握推拿技术的操作技术。
(3)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
将企业的真实项目,按照教学要求重新整合成,按照工作过程和特点将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每个任务都将对项目进行功能上的拓展,通过每个任务中对于项目的不断拓展来推动整个项目的完成。教师讲授和学生操作融入任务中,教师在任务阶段集中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集中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完成任务。
(4)案例分析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使同学们明白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技能点,才能完成此工作任务,已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分组讨论法
将班级中学生分成若干工作小组,由教师提出任务,通过小组分析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工作计划,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相应项目。这样既锻炼学生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组内、组间互评及老师评定的考核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教学评价建议
(1)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法与手段,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评价。
(2)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评定综合成绩。
(3)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单位,每学习完一个项目即进行与项目相关的项目单元考核。考核方法多元化,小组互测、教师考核等多种方法。各考核成绩按大纲要求,按比例计入总成绩。
项目考核方案:学生自评占20%;学生互评占20%;教师考核占60%。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1)重视实验实训指导书及教材的开发应用
(2)加强实践环境建设,丰富完善了实验实训硬件设备,同时配备了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及相关软件,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随时到实验室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上网,如经常光顾工控网、自动化网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发挥网站平台优势,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换。同时本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包括教学课件、视频演示、图文教学、参考书籍等丰富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