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20112632 学号:2011263243 姓名:李悦
论文摘要:登陆夺岛是一种艰难的进攻作战样式,往往伴随着惨烈的人员伤亡。这一规律对于二战中善于登陆夺岛作战的美军,也概莫能外。1994年的佩莱利乌岛登陆战,就是美军历史上伤亡率最高的一次登陆战。
关键词:伤亡率,登陆战,夺岛
一 战争前夕的准备对比
1994年夏秋之交,美军乘夺取马里亚纳群岛大捷之余威,兵锋直指菲律宾。为此,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制定了“僵局Ⅱ行动”计划,决定首先攻占帛琉群岛中的佩莱利乌岛和安尔高岛,在那里建立航空兵前进基地。
帛琉群岛是通往菲律宾的门户,由200多个火山岛和珊瑚岛组成,是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地。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帛琉群岛更成为日军在西太平洋防线上的突出部,战略地位尤显重要。1994年4月,关东军的第14师团从中国东北移防帛琉群岛。第14师团是日军的精锐,系战前日本的常备师团之一。师团长井上贞卫中将,跟其他不计后果,一味蛮干的日军将领不同,他决心充分利用这个群岛的崎岖地形,建立一套有效地纵深防御系统,尽力迟滞美军的攻势。佩莱利乌岛的石灰岩如山峰林立,又加之早期曾开采过磷酸盐矿,留下了一个完整的如同蜂窝的隧道系统,因此日军很容易就使之变成了一座天然堡垒。高耸入云的松软的岩壁上,遍布着炮兵阵地,机火力网和地堡,许多掩体都装有防备火焰喷射器攻击的牢固的铁门,这些火力网点还通过隧道连成一片。
二战中欧洲战场的美军所经历过的大战役,可以说屈指可数。不妨通过这些战役中有哪些美军参与以及它们的表现,来看看这些的作战能力。在突尼斯,美军主力第二军包括步1师、步9师、步34师以及第1装甲师,由弗雷登德尔指挥。弗雷登德尔的指挥固然糟糕之极,不过这几个师的表现也大都无足称道。在巴顿到来之前,第1装甲师和步34师都因为分散投入战斗而遭受较大的损失(这和弗雷登德尔的瞎指挥有关),特里·艾伦的步1师素质较好,虽然也是分散投入战斗,但避免了重大伤亡。步9师也是一支缺乏训练的。巴顿接替弗雷登德尔之后,对第二军进行了整顿,使的士气和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进。但第二军在此后为掩护蒙哥马利对马雷思防线的佯攻行动中,表现仍然不佳。艾伦的步1师在向埃尔盖塔的进攻中,根据事先掌握的情报,挫败了德军第10装甲师的反击,算是雪了卡塞林山口之耻。可是此后步1师反而锐气大减,莫名其妙地转入了防御。多克·赖德的步34师向丰杜克的佯攻,稍遇德军抵抗,就缩了回去。而沃德的装甲第1师则因天气原因毫无进展,不但无法东进至海边,连指定的梅克纳西也到不了。气得巴顿大发雷霆。这还导致了沃德最后被解了职(战略上还是成功的,因为第二军的行动最终调动了马雷思防线的德第2装甲师)。这一时期的美军显然欠缺战斗经验,无论和德军还是英军相比较,都显得稚嫩。此前在登陆北非的行动中,巴顿亲自指挥的步3师,也是同样的问题,整个战斗伤亡较大而无甚章法。布赖德雷接任第二军军长之后,下属各师已经逐渐进入了状态,而德军也渐渐陷入绝境之中。此后在向比塞大的战斗中,第二军的四个师表现都相当不错。不过,布赖德雷曾在给艾森豪威尔的信中提及,第二军明显的弱点是:一、士兵不敢近敌战斗;二、一旦形势不利,敌众我寡,容易很轻易地缴械投降。
二 在西西里岛的登陆战中盟军的战略损失
在盟军对西西里岛的登陆作战中,美军共投入了6个师。其中步1师是战斗力比较强的,特拉斯科特的加强后的步3师以及曼顿·艾迪的步9师(战役预备队)也算是有过战斗经验的。米德尔顿的步45师虽然号称美军中训练有素的,不过底子是国民警卫师,此前也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另外的两个师都是日后美军赫赫有名的王牌:一是休·加菲的第2装甲师(这是二战中美军两个重装师之一,另一个是第3师装甲);还有李奇微的第82空降师(这个师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次重大战役,但一战后被遣散了。1941年底重建时,布赖德雷是第一任师长,此后由李奇微接任,并成为美国第一个空降师。第101空降师的军官许多也出自第82空降师。)此役,盟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德意军虽然有30万之多,但大部分是战斗力很差的意大利(德军只有大约2万人,此后投入的德军总数最高达6万人)。其主要依靠力量是德军的两个装甲师:第15装甲师和赫尔曼·戈林师(这两个师也存在很严重的缺陷。第15装甲师实际上大部分是摩托化步兵,而这些“摩托化”的步兵却缺乏足够的汽车,尚需征用其它交通工具前送;赫尔曼·戈林师虽然坦克力量很强,可却缺少步兵,编成内只有两个步兵营)。盟军在登陆开始还比较顺利,但随之遭到猛烈的反击。反击的重点是艾伦的步1师,德意军投入了赫尔曼·戈林师以及两个意大利摩步师。步1师顽强抵抗,最后在第2装甲师以及步3师部分坦克的支援下,粉碎了德意军的反扑。我认为经历了这一仗考验以后的步1师,可以称为美陆军中的王牌了
三 太平洋战场上的伤亡概况
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却有所不同。由于在某些情况下,岛屿、丛林的作战条件了美军火力的高度发挥,美陆军在登陆战中往往不得不与顽强抵抗的日军进行接触战,这使得其中不少具有近战的经验和勇猛的精神。典型的如美陆战1师,在参加瓜岛作战以前,也是一支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不过此后在瓜岛、格罗斯特角、新不列颠岛、帛琉、冲绳等登陆战中屡经激战,成为一支作风比较硬朗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根据我军的体验,美陆战1师确实是美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陆战1师在第二次战役被分割包围以及突围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比较旺盛的战斗意志,甚至敢于和志愿军阻击进行白刃格斗,的确可以称为一支王牌。其余如陆战2师(参加了瓜岛、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之塞班岛和提尼安岛、冲绳登陆战)、陆战3师(参加了布干维岛、马里亚纳群岛之关岛、佩莱利乌岛、硫磺岛登陆战)、陆战4师(参加了马绍尔群岛之罗伊——那慕尔岛和埃尼威托克岛、马里亚纳群岛之塞班岛和提尼安岛、硫磺岛等登陆战)、步7师(参加了阿图岛、马绍尔群岛、冲绳等登陆战。但抗美援朝战争时,步7师编制不足,缺乏有经验的军官,并且混编了南朝鲜,因而战斗力不强)、步25师(参加了新乔治亚岛、吕宋登陆战,被称为“热带雷电”师,柯林斯曾任该师师长)、步27师(参加了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莱特岛、吕宋、冲绳等登陆战)都可以算是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王牌。另外一些如陆战5师、陆战6师、骑兵第1师、步24师、步37师、步41师、步43师等也都有相当的作战经验。
四 原因分析及展望
纵观整个西线盟军的战绩,我的感觉是与其强大的物质力量不相匹配的。而究其原因,固然有上述作战经验少、战斗力较差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盟军高级将领的战役指挥水平不高。无论英军还是美军,凭借其强大的人力物力,达成突破一般是不成问题的。但问题是几乎没有人懂得如何去利用突破来扩张战果,以追求达成战略战役上最高的效率。无论是艾森豪威尔、布鲁克,还是亚历山大、蒙哥马利、布赖德雷,无不小心翼翼,“遇疑即停”(巴顿大概是唯一的一个例外。不过巴顿也有自己的致命缺陷)。无论在阿拉曼、马雷思、西西里,还是法莱斯、阿登、科耳马尔,盟军几乎从没有达成过真正的包围。从心态上讲,希望不冒风险地取胜,大概是当时盟军高级将领共通的心理。从这种心态出发,总是希望使用尽可能多的力量,取得更大的优势,从而突出了后勤保障问题的严重性。而对后勤保障的依赖,又导致了盟军不愿不敢去做大规模远距离的机动。其结果,在欧洲战场,盟军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打的却是一次大战时一线平推的战争。不管是战略思想还是指挥艺术,较之欧战前期之德军与后期之苏军,不逮远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