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 课题 | 读懂彼此的心 | 单元 | 第一单元 | 学科 | 道德与法制 | 年级 | 五年级 |
| 学习 目标 | 知识与技能: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 过程与方法:能够用实际行动为爸爸妈妈分忧,学会体谅父母,少给父母添麻烦。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理解父母的心,知道父母的行为中蕴藏着对我们的爱 | ||||||
| 重点 | 能够知道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不同,我们同长辈在兴趣爱好、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家人的爱。 | ||||||
| 难点 | 懂得换位思考,知道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有不同,但都蕴藏着父母对子女的爱 | ||||||
| 教学过程 | |||
| 课前准备:布置调查“我们的变化”的小调查 准备信纸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寓言故事导入 提问: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过渡:这个世界上与我们最亲密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可是很多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经常发生矛盾,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家人的心。 | 思考并回答寓言故事的启示 | 学生知道懂得彼此的心最重要 |
| 讲授新课 | 一、彼此的心声 1、读一读《李晓欣的周记》 思考:李晓欣为什么会感到烦恼呢? 分享:你是不是有时候和李晓欣有一样的烦恼呢?说一说你和家人之间发生过的不愉快,当时你有怎样的感受? 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个视频,视频中的少年说出了你们的心声 播放:我们喜欢什么样的父母 过渡:与父母的关系发生改变,不仅仅是我们的感受,有个思想家马克·吐温和我们有一样的感受,他还有过一个名言,我们来读一读?为什么我们原本的关系变得紧张了呢? 总结:原来,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做决定,而我们的父母却不放心,过多的干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会逆着父母的意愿。 师:你有没有逆反心理呢?你是如何看待逆反心理的? 总结:我们要辩证看待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逆反不是孩子的错。大人也会有错误。 过渡: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同,所以经常会发生矛盾,那我们的父母是怎么想的呢?我们来看看书上的两位妈妈的心声,大家齐声读一读并思考,妈妈们为什么感到烦恼呢? 师:妈妈们觉得我们的变化太大了,我们的关系变得很紧张,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觉得?那么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原本的关系变得紧张了呢?课前,我们已经分小组进行了调查,现在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调查结果。 总结:我们的变化确实非常的大呀!因为我们在不断的长大,有了自己的主见,父母的干预让我们觉得不耐烦。 过渡:除了因为我们的长大,还有就是父母和我们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所以在兴趣爱好,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也会有较大的不同,请描述一下你和你家人的不同。 总结:父母与我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性格、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方面等。也是因为这些不同,导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应该换位思考。 二、体会父母的爱 过渡:接下来,让你们站在父母的角度,看看发生下面情况,你的父母会对的你说些什么呢?并思考为什么父母会这样回应。 总结:虽然父母的回应不同,但是都蕴藏着对我们相同的爱。 过渡:下面,我们看一个小女孩和她妈妈的故事,看看能不能找到你们的影子? 提问: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分享给大家 总结:父母是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人。 读一读:父亲和女儿的对话,我们是不是和这个小女孩一样,总是把父母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其实并不是,那都是源于父母对我们的爱。 活动:小小朗诵者,朗诵P5的对话 师:同学们,长辈们做这些都是源于对我们的爱,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活动:走进生活 思考当你处于下列情景中时,你会怎么做。 过渡:看来同学们,现在已经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看看这个视频又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 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过渡:既然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父母对我们的爱,那么平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向我们的长辈表答爱呢? 师:最后,让我们拿出信纸,以“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为主题,给家长写一封“三行情诗”。 | 阅读,回答 观看视频 回答问题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分享家人和自己的不同 观看公益视频 情景分析 观看视频 | 通过读李晓欣的日记,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为后面后面分享环节做铺垫 直观的感受到自己的心声,为后面懂父母的心做铺垫 通过调查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心声,汇报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明白父母和自己的不同,为父母的行为找到解释 直观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 学以致用 学生明白随着我们的长大,父母逐渐老了,我们要孝敬父母 |
| 课堂小结 | 虽然我们有那么的不同,但是我们爱彼此的心是相同的,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彼此的心,彼此的爱。 | ||
| 板书 | 读懂彼此的心 一、彼此的心声 二、体会父母的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