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A、安全性要求 B、可预防的范围 C、制定的规章制度 D、人们的承受程度
A、本质 B、重点 C、根源 D、关键
A、安全第一原则 B、动力原则 C、能级原则 D、激励原则
A、以人为本 B、安全第一 C、预防为主 D、安全优先
7、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 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8、“三同时”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 措施,是一种 保障措施。
A、内容 B、方法 C、制度 D、程序
10、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应编制安全技术 ,其核心是 。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全生产事故的一大特点是普通事故多,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较少。 ( )
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完全是根据生
4、从事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等活动的企业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2.安全生产检查有哪几种类型?检查哪些内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制定了如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防爆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请问: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齐全?如不全,请补充?
2、某化学品经营企业从化工厂购进一批(10吨)氢氧化钠(固碱),存放在一座年久失修的库房中。一天晚上,大雨倾盆而下,库房进水,氢氧化钠泡在水中,部分泡在水中的氢氧化钠开始深入水中并顺水流入地沟。仓库保管员发现后,及时报告了单位主管领导。
请问:如果你是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当检查到这一现场,你要重点检查什么?
一、单选题
二、判断题
1-5 对 错 错 错 对 6-10 对 错 错 对 对
三、简答题
1、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企业为了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本年度或一定时期内根据需要而确定的改善劳动条件的项目和措施。包括:(1)措施名称和所在车间;(2)目前安全生产状况及拟采取的安全措施;(3)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和来源;(4)项目完成后的预期效果;(5)设计单位或负责人(6)开工及竣工日期。
2、安全生产检查分为经常性检查、安全生产大检查、专业性、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后的检查等。包括:查思想认识、查现场隐患、查管理查制度、查整改。
四、论述题
1、答案提要:缺少以下制度:动火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2、答案提要:(1)是否制定了这种危及情况下的应急预案;(2)仓库保管员报告后,主管领导是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3)在应急抢救的同时,是否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主管上级、当地安全生产监管管理部门、、环境保护、质检等部门)报告。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职业病
2.事故
3. “四不放过”原则
4. 危险物品
5.“三同时”
6. 伤害频率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企业安全生产中的法律义务、责任包括哪些内容?
2. 什么是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四.论述题(第1题15,第2题25分,共40分)
1. 生产岗位职工安全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一. 简答题
1.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行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2.事故:在生产区域内或工作时间中从事与生产有关的劳动或工作时,由于来自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事故。
3. “四不放过”原则
就是“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4.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5.“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中的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投产使用。
6. 伤害频率
伤害频率表示被统计单位在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河。其计算公式为:
百万工时伤害率(A)= ×106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简述题
1、企业安全生产中的法律义务、责任包括:
●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和标准。
●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
●改善劳动条件,提供劳保用品
●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的劳动保护
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企业为了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本年度或一定时期内根据需要而确定的改善劳动条件的项目和措施。包括:(1)措施名称和所在车间;(2)目前安全生产状况及拟采取的安全措施;(3)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和来源;(4)项目完成后的预期效果;(5)设计单位或负责人(6)开工及竣工日期。
四、论述题
1.生产岗位职工安全教育一般有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五新”作业安全教育,复工、调岗安全教育等。
(1)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是厂矿企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安全教育制度和主要构成。它包括厂级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为特种作业人员。
(3)日常安全教育。如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月、安全会议、安全技术交流、安全水平考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等。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应该切实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情况,有的放矢,以加强教育效果。在安全教育中,安全思想、安全态度教育最重要。
(4)“五新”作业安全教育。“五新”作业安全教育是指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即进行“五新”作业时所采取的安全教育。
(5)复工和调岗教育。“复工”安全教育,是针对离开操作岗位较长时间的工人进行的安全教育。离岗1年以上重新上岗的工人,必须进行相应的车间级或班组级安全教育。"调岗"安全教育;是指工人在本车间临时调动工种和调往其他单位临时帮助工作的,由接受单位进行所担任工种的安全教育。
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条件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基础保障和管理保障。
⑴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
①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②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③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
④ 特种作业人员。
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
① 安全投入。
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三同时”
③ 建设项目的安全论证和安全评价
④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⑤ 劳动保护用品
⑥ 工伤保险
⑶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管理保障
① 安全警示标志的管理
② 设备的安全管理
③ 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
④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⑤ 安全出口的管理
⑦ 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
⑧ 租赁承包的安全管理
⑨ 现场安全检查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事故
2.伤亡事故
3.危险因素
4.有害因素
5.职业病
6.安全生产管理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安全生产检查有哪几种类型?检查哪些内容?
2.简要列举伤亡事故处理的主要程序。
四.论述题(第1题25,第2题15分,共40分)
1.论述安全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安全目标体系设定的内容、依据和原则。
2.论述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基本内容。
一. 简答题
1.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2.伤亡事故:在生产区域内或工作时间中从事与生产有关的劳动或工作时,由于来自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事故。其中,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称作工伤事故。
3.危险因素:能对人或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4.有害因素:能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5.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行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6.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 二、判断题
三.简述题
1、安全生产检查分为经常性检查、安全生产大检查、专业性、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后的检查等。包括:查思想认识、查现场隐患、查管理查制度、查整改。
2、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结案归档
四、论述题
1. 安全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安全目标体系的设定、安全目标的实施和安全目标考核与评价。
(1)目标设定的内容
① 设定的指标
● 重大事故次数,包括伤亡事故、重伤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急性中毒事故等。
● 死亡人数指标。
● 伤害频率或伤害严重率。
●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工作日损失天数,工伤医疗费,死亡抚恤费等。
● 作业点尘毒达标率。
● 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计划完成率、隐患整改率、设施完好率等。
● 全员安全教育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等。
● 安全教育措施,包括教育的内容,时间安排,参观人员规模,宣传教育场地。
● 安全检查措施,包括检查内容,时间安排,责任人,检查结果的处理等。
● 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整改。
● 安全评比。
● 安全控制点的管理。
(2)安全目标体系设定的依据
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主要应依据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本企业安全生产的中、长期规划,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数据,企业长远规划和安全工作现状,企业经济技术条件等。
(3)目标设定原则
① 突出重点,体现组织安全工作的关键问题。
② 具有先进性,目标要略高于我国同行业平均水平。
③ 具有可行性,目标制定要结合本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实保证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④ 具有全面性,制定目标要有全局概念、整体观念,目标设定既要体现组织的基本战略赫、基本条件,又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⑤ 尽可能数量化,有利于对目标的检查、评比、监督与考核。
⑥ 目标与措施要对应,目标的实施需要具体措施作保证。
⑦ 要具有灵活性,所设定的目标要有可调性。
2.论述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基本内容。
(1)开展职业因素对女性生理机能影响的科学研究。
(2)根据女性生理安排从事无害女性健康的工作。
(3)女性生理机能变化过程中的保护。“四期”保护(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劳动保护)
(4)建立女职工扶住、托幼设施。
(5)宣传普及女职工劳动卫生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