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起点桩号K162+700,终点桩号为K173+900。主要交叉公路为北裴公路。跨越主要河流为中易水河。本合同段路线全长11.2公里。其中换填砂砾段长1243m。
二、人员配置及职责
施工员 王xx:负责施工组织、班组安全教育
现场技术负责人 刘xx:负责全面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质检员 尹xx:负责质量控制、检测和验收
试验员 王 x:负责现场的试验工作。
资料员 魏xx:负责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材料员 王xx:负责砂砾来源的保证
测量员 郑xx:负责路线放线工作
安全员 赵xx:负责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和安全措施的实施
三、机械设备配置
|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 量 | 技术状况 |
| 平地机 | PY180 | 2 | 良 好 |
| 装载机 | ZL50 | 1 | 良 好 |
| 自卸汽车 | 东风 | 8 | 良 好 |
| 振动压路机 | YZ18 | 2 | 良 好 |
| 推土机 | T160 | 2 | 良 好 |
4.1 施工测量
4.1.1 路基开工前已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点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
4.1.2 中线复测:路基开工前全面恢复了中线并固定了路线主要控制桩。同时对坐标点加以保护,在路基内的坐标点在开工前重新测设以便控制路线中线。
4.1.3 校对及增设水准点:使用水准点前经仔细校核,确认实测结果未超出允许误差(闭合差为±20√Lmm 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可以进行施工。增设的水准点设在便于观测的专门埋设的牢固混凝土桩上,间距不超过150米。
4.1.4 路基施工前,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及有关规定定出路基用地界桩、坡脚等的具体位置桩。
五、砂砾填筑
5.1 材料要求
5.1.1 天然砂砾级配较好,无明显粗、细粒料分离现象。
5.1.2 天然砂砾最大粒径不超过150mm。
5.1.3 天然砂砾不含有泥块、树根等。
5.2 在清表、填前碾压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填筑砂砾。
5.3 砂砾路基根据设计断面填筑,杜绝出现因路基宽度不足造成的路基贴坡现象。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采用机械压实,分层的最大松辅厚度不超过30cm。
5.4 天然砂砾摊铺均匀,无粗细料离析现象。若有局部粗细料集中地方,用人工摊开,防止出现粗、细料窝的现象。
5.5 填筑第二层时找出横坡(尤其是低填的部位),以后每三层进行一次纵横找坡,使填筑面满足设计纵、横坡的要求。每填筑三层进行一次精确放样。实行“划格上料,标杆施工,平地机整平”。每填筑层使用推土机排压、平地机整平、压路机压实。
5.6 中途长期停工时,砂砾表面及边坡加于整理,不准有积水的地方。复工时使砂砾表层含水量接近正常,如有不适用材料,在清除且满足沉降量后继续施工。
5.7 砂砾填筑高度至上路堤顶(下路床底)。
六、砂砾压实
6.1 一般规定
每一压实层均检验沉降量,合格后再填筑上一层。
6.2 压实方法
6.2.1根据试验段数据结果砂砾压实采用以下碾压方法:采用振动压路机振压,。振动压路机以错开30cm完成全宽时为一遍,稳压一遍,强振碾压4遍,弱振碾压2遍。
6.2.2 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压路机在横向接头时重叠30cm,前后相邻两区段宜纵向重叠1.0-1.5m。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6.2.3 两段作业衔接处,第一段留下5-8m不进行碾压,待第二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碾压。
6.3 砂砾路基的检测
检测采用沉降观测法,沉降量不大于3mm,由试验室用固体体积率法对照试验标准检测。具体检测项目见后附《砂砾路基实测项目》 。
6.4 路基施工设置临时排水系统并与永久性排水系统相结合,避免积水冲刷边坡。
七、成品保护措施
7.1 砂砾填筑工程的成品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为各段路基工程的质检员。
7.2 砂砾填筑成型后,在雨季来临前完成泄水槽、拦水带等附属工程施工,防止雨水冲刷路基边坡;附属工程未能完成的,使用蛇皮袋装土,码建临时拦水带或泄水槽。
7.3 根据天气情况,对砂砾进行撒水,防止尘土飞扬和路基顶面出现浮砂。
7.4 杜绝压路机在成型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急转弯和紧急刹车,必要时设置路障。
八、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8.1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8.1.1 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特殊(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各工种应熟悉安全操作规程。
8.1.2 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负责落实,安全员进行监督检查。
8.1.3 施工中随时检查设备运转情况,遇有隐患及时解决,不得带病作业。
8.1.4 遵守有关消防规定,建立安全防火工作管理制度,动明火经批准。
8.1.5 严禁酒后作业,工作中认真、严肃,严禁打闹、玩笑。
8.2 文明施工措施
8.2.1 做好施工标牌,立于工地入口,张贴施工标语。
8.2.2 开展“三清六好”活动。
8.2.3 施工现场主要运输干线清理干净、整平、压实。
8.2.5 现场能够正常排水。
砂 砾 路 基 实 测 项 目
| 项次 | 检 查 项 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 其他公路 | ||||
| 二级 公路 | 三、四级 公路 | ||||
| 1 | 沉降值(mm) | 不大于3mm | 测振前、振后高差 | ||
| 2 | 弯沉值(0.01mm) | 不大于设计计算值 | 按JTG F80/1-2004附录I检查 | ||
| 3 | 纵断面高程(mm) | 10,-15 | 10,-20 | 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 | |
| 4 | 中线偏差(mm) | 50 | 100 | 经纬仪:每200m测4点, 弯道加测HY,YH两点 | |
| 5 | 宽度(mm) | 不小于设计值 | 用尺量每200m测4处 | ||
| 6 | 平整度(mm) | ≤15 | ≤20 | 3米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 | |
| 7 | 横坡(%) | ± 0.3 | ± 0.5 | 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 | |
| 8 | 边坡 | 不陡于设计值 | 每200m抽查4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