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6:39:28
文档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孙湖燕1,孙震2※(1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710024;2天地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75)摘要:通过对西安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绿地系统组成、植物体系规划的分析,展现了浐灞生态区绿化生态系统规划的主要特色。关键词: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部,包括浐河、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形区域,南起绕城高速南段,北至渭河南岸,东以灞河的蓝田、灞桥为界,西以浐河流域为界,规划区总面积129km2,其中
推荐度:
导读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孙湖燕1,孙震2※(1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710024;2天地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75)摘要:通过对西安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绿地系统组成、植物体系规划的分析,展现了浐灞生态区绿化生态系统规划的主要特色。关键词: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部,包括浐河、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形区域,南起绕城高速南段,北至渭河南岸,东以灞河的蓝田、灞桥为界,西以浐河流域为界,规划区总面积129km2,其中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

孙湖燕1,孙  震2※

(1 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710024;

2 天地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

摘    要: 通过对西安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绿地系统组成、植物体系规划的分析,展现了浐灞生态区绿化生态系统规划的主要特色。

关键词: 西安市; 浐灞生态区; 绿地系统; 规划

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部,

包括浐河、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形

区域,南起绕城高速南段,北至渭河南

岸,东以灞河的蓝田、灞桥为界,西以

浐河流域为界,规划区总面积129 km2,其

中集中治理区为89 km2,是一个生态型

的滨水城市新区。该区气候属暖温带半

湿润性气候,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整个区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根据浐

灞生态区的总体规划,区内的绿地率将

达到48.5%,人均公共绿地35.6 m2/人,规

划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为1956.1 hm2。浐灞

生态区是西安主城区中最注重生态绿化,

以“生态”为名片的区域,建成后将成

为西安市最大的一块城市绿色肺叶,在

城市生态格局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

“绿心”地位。1浐灞生态区绿化生态系统规划

的主要特色

大水大绿、大疏大密是浐灞生态区作者简介: 孙湖燕(1976—),女,山西汾阳人,工程师。E-mail: szshy111@163.com。※通讯作者。

绿化生态系统规划的主要特色。浐灞生态区的绿地系统规划以恢复健康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尽可能增加绿量、调整绿地布局结构、完善绿地类型。绿地系统结合浐灞生态区的地形地貌、水网格局精心布置,同时考虑西安及浐灞区文脉的传承,充分运用自然山水资源,实现城市的绿化和美化,按照城乡结合、公共绿地与专用绿地结合、大中小结合、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使全区公共绿地星罗棋布,专用绿地遍地展开,绿色环带层层互套,蓝带绿带交织成网,形成以乔木为主体,乔、灌、地被和水生植物相结合的多层次群落结构,以增强城市绿叶和绿肺功能。通过对滨河绿廊和护林带一起构成的网络状绿化生态走廊,各生态绿地、生态湿地公园的打造,逐步恢复和再现“八水绕长安”胜景和关中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景观。2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绿地系统规划将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有机地组织起来

纳入到一个有序的整体之中,从而使城市绿地散而不乱、

多而不杂、组织有序、结构合理、管理方便,以期使绿地更好地美化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形象并使其整体的生态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浐灞生态区地处渭浐灞河流域,周围南方农业

带状生态廊: 沿浐、灞河两河四岸形成100 m到500 m不等的连续滨河绿带,沿铁路线和快速道路同样形成100 m到500 m的宽阔生态廊道,构建成第一级带状生态网,该生态廊道作为连续的生态开放空间,是将郊野新鲜空气引向城市纵深的主要通道。

面状生态湿地公园: 在浐灞河进入规划区的上游区域,依山就势营造大型面状生态绿地,成为生态区门户生态景观区,为园区生态化提供良好环境准备和景观背景。广运潭生态景区位于浐灞三角洲的灞河东岸,总规划面积约13 km2,建成后将成为园区中部的大型主题湿地公园,也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 灞河入渭河口的湿地公园保护区,是本生态园区的尾部面状绿化节点,通过湿地保护和湿地环境的再造,减轻城市污染。

网状生态绿廊: 主要的交通干道两侧均控制宽达30~50 m的绿化带,在与滨河绿地交汇处则放大绿化空间,使滨河水景能通过侧向廊道引入地块纵深; 核心区面积较大的区域通过60 m景观大道设置总宽达100 m的绿化走廊,形成地块纵深的特色亚生态系统,与滨河绿廊和防护林带一起构成网络状绿化生态走廊。以上系统叠加,形成多层次、疏密有致的绿化生态体系。

3绿地系统组成

规划中的绿地根据目前该区的城市定位,及其在西安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地位,参考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进行分类,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四个大类。

3.1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主要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等。

综合公园: 浐灞生态区规划在渭河湿地保护区南侧建成综合公园,其中包含多种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息区。

社区公园: 为满足居民日常游憩活动的需要,在综合性公园不能充分覆盖的地域,规划建设社区公园,设置多项居民日常游憩的健身、体育、游乐设施,满足居民日常活动的需求。

专类公园: 有一定专类游憩设施和景观特色的绿地,规划包括有米家崖度假园、广运潭风景区生态湿地公园。

滨河带状公园: 是城市规划范围内的线形绿地,是点状绿地、块状绿地的连接枢纽,相对成片,具有隔离、装饰河岸、街道和供短暂休憩的作用,园内设简单的休憩设施,创造生动惬意的休闲绿化空间,结合南北向河堤路的建设形成滨河旅游观光通道。植物配置充分考虑与河流水域的关系,是塑造滨水风光的要素。

规划总图街旁绿地: 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包括城市绿地广场、城市入口绿地,以及城市中心区和工业区内街旁绿地等。面积小,分布广,对城市道路起到防护隔离绿化的作用,也为行人提供休息步行的良好环境。

3.2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是专为城市绿化而设的生产科研基地,包括苗圃、花圃、草圃及专属果园和林地。结合西安市和浐灞生态区的具体情况,规划充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沿浐、灞河两岸开辟城市绿化所需的植物材料供应基地,要建成具有“森林公园”外貌的园林苗圃内容的生产绿地。在确保苗木供应基础上,对外开放,增加经济收益。生产与实验推广相结合,逐步实现城市绿化苗木良种化,主要植物材料乡土化,引种推广植物适生化。加强苗木种类和苗木质量的指导和控制力度,大力培育地带性植物种类,并适度增加适应性强的外来观赏植物种类的引入,丰富城市植物景观效果。

3.3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指为改善区域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而设置的防护林地,规划区范围内有两条铁路及多条城市快速路通过,对生态区的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方面的污染比较严重,宜设置多条防护林带减轻有害因素对城市环境的破坏。沿国道、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分别设置宽度50~300 m的防护绿带。城区主干路两侧设置宽度为30~50 m的防护绿带。滨临城东工业区和纺织城工业区的地块结合用地改造,通过土地置换,增加防护绿化。其它城市生活区与商业、工厂之间,根据具体情况,设8~15 m、15~25 m、25~50 m宽度的防护绿带。防护绿地内的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选择本地适宜的乡土树种,以及对污染气体抗性强,总体适应性强的树种。

3.4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各类附属绿地广泛分布于生态区的各类用地中,其质量和分布情况直接体现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是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4植物体系规划

进行植物体系规划是为了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浐灞生态区园林绿化主要应用品种作出科学规划和特色设计,优化城市树种结构,建立生态性植物群落,提高绿化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的机能,营造体现浐灞生态区特点的山、水、城现代城市绿地景观。各种植被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生态的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使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各行其能,充分利用空气和阳光、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和谐有序、稳定多样的群落生态系统。

4.1基本原则

(1)保护多样性原则

保护生态区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态区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包括有丰富乡土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荒废地、湿地、低洼地、沙地等生态脆弱地带; 保护乡土树种及稳定区域性植物群落组成,有节制地引种; 保护生态湿地系统。

(2)植物生态学原理原则

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和稳定的生态系统。

(3)适地适树原则

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植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以乡土树种、秦岭植物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引种和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

(4)统一规划原则

根据生态区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各种风景林的布局。

(5)经济性原则

生态区的建设同时兼顾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多种经济

南方农业作物林、密植小规格速生乔木,为浐灞地区以后的绿化建设提供更多的苗木资源。同时为改变现在单一的滨河景观,加大滨水植物的培植以及树木的栽植和培育力度,增加绿化覆盖面积。

4.2树种选定

绿化种植上,讲求以生态区边界带状背景林与成片的植被景观为基础,以小片的种植为点缀,并考虑不同季节开花植物的搭配,使四季有不同的观赏景观,同时在成片的植被种植时,进行色叶的协调与对比,以形成优美的观景林。特别注意在水岸与大片草地的边界,以各树种的季相、色相、树形及轮廓线变化,形成滨河区特色景观。

(1)基调树种

基调树种是代表一个城市绿化风格的树种。规划中提出采用在西安市园林绿化中应用最为广泛,为广大市民所喜闻乐见、树形优美、生长健壮的乡土树种或已扎根落户的外来树种,如垂柳、杨树、槐、桧柏、白皮松、云杉、银杏、女贞为为基调树种。

(2)骨干树种

骨干树种是指有优异的特点,在园林绿化中发挥骨干作用的,作为重点繁殖和应用的树种。规划中选择30种乔木为骨干树种,其中常绿树种有油松、雪松、青扦、龙柏、广玉兰、桂花、石楠、火棘,落叶树种有垂柳、毛白杨、臭椿、香椿、胡桃、玉兰、杜仲、合欢、刺槐、三角枫、鸡爪槭、栾树、全缘叶栾树、柿树、白蜡、榆树、红叶李、樱花、碧桃、杏、紫荆、珊瑚树。

(3)一般树种

常绿树种可选用华山松、翠柏、铺地柏、侧柏、蚊母、海桐、锦熟黄杨、胡颓子,落叶树种可选用杨、榆树、胡桃、枫杨、皂角、水杉、楝树、刺楸、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杏、梅、山桃、木瓜、乌桕、丝棉木、陕西卫矛、元宝枫、灯台树、红枫、牡丹、紫叶小檗、蜡梅、太平花、月季、贴梗海棠、郁李、榆叶梅、绣线菊、棣棠、胡枝子、木槿、结香、石榴、红瑞木、丁香、迎春、连翘、猬实等。

配置的植物在区内要能够达到生态平衡,而不能造成生态灾难。尽量采用针叶阔叶混交林,即使在景观植物层片相对单一区域,也要适当建立其他植物的混合系统,保持群落的复杂性与稳定性。

生态区景观用地布局生态区绿地系统功能布局生态区重要自然景观节点分布

文档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孙湖燕1,孙震2※(1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710024;2天地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75)摘要:通过对西安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绿地系统组成、植物体系规划的分析,展现了浐灞生态区绿化生态系统规划的主要特色。关键词: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部,包括浐河、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形区域,南起绕城高速南段,北至渭河南岸,东以灞河的蓝田、灞桥为界,西以浐河流域为界,规划区总面积129km2,其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