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试论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06:38:16
文档

试论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

试论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左文,毕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女性家园的失落、女性生命的潦草、女性话语的困惑、女性救赎的虚幻四个方面表现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使她及其作品具有独有的魅力与价值。关键词:萧红;女性苦难意识;家园;话语;救赎中图分类号:K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X(2003)02-0047-03OnXiaohongsConsciousnessofWomensSufferingZUOWen,BIYan(Collegeof
推荐度:
导读试论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左文,毕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女性家园的失落、女性生命的潦草、女性话语的困惑、女性救赎的虚幻四个方面表现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使她及其作品具有独有的魅力与价值。关键词:萧红;女性苦难意识;家园;话语;救赎中图分类号:K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X(2003)02-0047-03OnXiaohongsConsciousnessofWomensSufferingZUOWen,BIYan(Collegeof
试论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

左 文,毕 艳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 女性家园的失落、女性生命的潦草、女性话语的困惑、女性救赎的虚幻四个方面表现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使她及其作品具有独有的魅力与价值。

关键词: 萧红;女性苦难意识;家园;话语;救赎

中图分类号:K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X(2003)02-0047-03

On Xiaohong s Consciousness of Women s Su ffering

ZUO Wen,B I Yan

(College of Literature,Hunan Normal Universi ty,Changsha,Hunan410081,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Xiaohong s consciousness of women s suffering from four aspects:the losing of women s homeland,the haste of women s life,the confuse of women s discourse,the illusion of the women s being saved.The author confirmed Xiaohong s consciousness of women s suffering,which endo wed Xiaohong and her works the alone-possessed glamour and value.

Key words: Xiaohong;consciousness of women s suffering;homeland;discourse;being saved

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是清醒而自觉的。她自己曾多次表白: 我最大的悲哀与痛苦,便是做了女人 ,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与不幸都是因为我是女人 。在她 诗一般的神秘的和狂喜的 各种文体创作中,一直关注着女性苦难,她哀叹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1]。在萧红有限的小说、散文和诗歌创作中,都弥漫着浓郁的女性苦难意识,她对女性苦难的关注是真诚的,对女性苦难的体验是深刻的,对女性苦难的救赎的探索是可贵的。与张爱玲相比,萧红女性苦难意识少了几许浮躁,多了几分真切;与丁玲相比,萧红又少了几许迷茫,多了几分沉重。深刻的女性苦难意识使萧红及其作品获得了独有的深度和魅力。笔者认为,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应该作为萧红研究的一个亮点予以凸现。

一 女性家园的失落

对家园的企盼,是女性亘古不变的主题。家园的失落,是萧红女性苦难意识的最初来源。

童年的萧红是孤独的,父母及祖母的虐待,对萧红的童年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她对那所谓的 家 充满了恐惧和厌恶。当天伦之乐的亲情已经荡然无存的时候,我们分明已经看到,萧红家园的失落,并不是从她父亲宣布开除她祖籍开始的,而是自小就从这个家族里开始了永远的自我放逐,家不能给她以幸福,她对家也了无眷恋之情, 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真切 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 ,所以她要远远地离开那个生育了她却不能给她幸福的家,哪怕是混迹人间、浪迹天涯,她也早已认定自己 命定了要一个人独自走路 , 胸中积满了沙石,因此我所想望的只是旷野、高天和飞鸟 [2]。萧红在祖父 长大了就好了 的抚慰中长大了,但这时她已远离了祖父,远离了后花园,她形单影只地追寻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固然不是坐吃山空的汪家少爷所能给予的,也不是端木蕻良所能给予的,甚至也不是萧军所能给予的,萧军开始是作为一个颇具骑士风度的拯救者形象出现的,他这样发誓: 我必须不惜一切牺牲和代价 拯救她!拯救这个美丽的灵魂,这是我的义务! [3]他博大的胸怀和宽厚的肩膀,无疑是萧红躲风避雨的港湾,她似乎看到了理想家园中温馨的灯火和袅袅炊烟。但是六年相濡以沫的厮守竟然在弹指间匆匆而逝,他们的矛盾与日俱增,已知 两个刺猬在一起,太靠近了,就要彼此刺得发痛 。萧红百般无奈,终于在端木蕻良出现之后,微笑着对萧军说出了那句话: 三郎 我们永远分离罢! 近在咫尺的精神家园终于转瞬即逝,留给萧红如青杏般的苦涩和 说不出的痛苦 ,继之而来的端木并非她的真爱,青岛、武汉、都没有她的家园,的浅水湾只是她骨灰的归宿。

2003年3月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Mar.2003第28卷第2期Journal of Changde Normal Uni 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8No.2

收稿日期:2002-12-10

作者简介:左 文(1978-),男,湖南湘乡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毕 艳(1978-),女,湖南澧县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萧红自己的家园永远失落了,在作品中,她也没有赋予笔下女性以幸福的家园,而是让她们承受家园失落的苦难,来返照她们卑微的地位和多桀的命运。她们的物质家园无一例外地贫瘠,她们 家 的组成简单而凄凉。 后花园 中的王寡妇, 小城三月 中的翠姨, 朦胧的期待 中的李妈,无不在对家的企盼和家的失落中,饱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煎熬。

萧红理想的家园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令她痛苦并且不可解除,于是她所期待的女性家园永远处于失落状态。而萧红骨子里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认为 人须要为一种理想而活着 , 即使是生活上很琐细的小事,也应该有理想 。因此她把爱当成了女性家园的全部和女性自身价值的全部,并且误把同情当作爱。真正给过她家的感觉的萧军,是因为同情她而拯救她的。这意味着他们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鲁迅先生说过: 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 恩格斯曾经指出: 现代性爱 第一特征在于 它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 [4]。但是萧红的爱 她的家园是从不平等、不自由开始的。萧红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又无法摆脱,这就造就了萧红世界中女性家园失落的必然性。

二 女性生命的潦草

萧红笔下女性的生命是潦草的。她们承受着底层人所有的苦难,并且还额外地承受着生产的痛苦。悲凉、阴暗、凄寒是她们生命的氛围,贫穷、疾病、瘟疫是她们生命的主题,坟墓是她们生命过早的归宿,女性成了苦难生命的代名词。

在萧红女性苦难意识的驱动下,她笔下的女性的青春往往被缩短了。她们的青春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苦难。 生死场 中的月英 本来是打鱼村最美丽的女人 ,但是她家是最穷的,又嫁了个穷丈夫,所以她的美 完全消失了 。 小城三月 中的翠姨本来充满了青春的幻想和活力,后来却在无可奈何的顺从和沉默中得病,迅速死去。或许原本 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 吧,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更不会为萧红时代的女性停留。

女孩夭折是萧红笔下常有的意象,萧红把这一意象作为女性生命潦草的明证。 生死场 中成业才出生一个月的女儿被他亲手摔死了;三岁的小女孩菱花被上吊而死, 小脖颈和祖母并排悬着,高挂起正象两条瘦鱼 ;王婆的女儿小钟三岁时因得不到照管而摔死在铁犁上。

没有夭折的女孩长大成女人,继续承受着苦难,而在所有苦难中,生产的苦难是造物主赋予女性的独特苦难。这一点在萧红作品也有淋漓尽致的渲染。她一写到女人生产,就要写到死亡的威胁,仿佛每个孩子都难产。女人生产的痛苦在 生死场 中有专节描绘:即将诞生的新生命并没有给任何人带来惊喜,相反全家人都被死亡的恐怖所笼罩着,他们能做到的只是为正在生产的女人 预备葬衣 全家为死亡的黑影所骚动 。

萧红把女人生产的日子称为 刑罚的日子 ,并且在写人的生产时,总要写到动物的生产。 生死场 中这种场景屡见不鲜: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可见,萧红在写女性生产时,有意识地模糊了人与动物的界线,女性独特的苦难在这种与动物的平等一致中更加触目惊心地凸现在人们眼前,这种生产意义上的女性苦难意识,已超越了生与死的界线,超越了人与动物的界线,因而表现出罕见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坟场 是一切人的归宿,但在萧红笔下,这一意象似乎成了所有苦难女性归宿的独特象征。生活中只要一丁点关于生命终结的暗示,她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或被想到要投向那个 乱坟岗子 ,那是她们 生死场 中的 死场 。她们都匆匆地挤进那个 地主施舍给贫苦农民死后的住宅 ,只有这样她们才能从此与大地同在,与苦难无缘。

王婆服毒自杀,但并没有立即死亡,众人围观,但无人抢救,就连她丈夫赵三,此时也不见踪影,原来他跑出去了, 乱坟岗子上,给她寻个位置 ,这可远比抢救妻子的生命重要,坟墓成了王婆迫不及待的归宿,即使她并不想去。

萧红在 生死场 中这样描述坟场: 坟场是死的城廓 陪伴着说不尽的死者的永久的寂寞。 当坟场变成了女性生命最后也是惟一的指向时,女性的苦难已得到了不言自明的凸现。那片乱七八糟的 乱坟岗子 是女性潦草生命的潦草终点,她们并不知道这是女性在生命终极意义上的苦难,她们总是 蚊子似地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死,乱七八糟地死亡 [5],她们不会也不知去责怪谁。鲁迅先生说: 假如造物主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委实将生命造得太滥,毁得太滥了。 [6]

三 女性话语的困惑

女性话语的困惑体现了女性在更高层次即精神上的苦难。对女性话语困惑的认识,是萧红女性苦难意识在更高层次上的自觉开掘。在萧红的生命历程和话语体系中,女性的话语困惑在于:绝大多数女性,她们的话语表达千百年来一直处于缺席状态,一方面被父权、夫权等封建强权话语所压制,另一方面她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不容压制和剥夺的话语权。现在萧红觉醒了,她自觉而高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但是这声音并没有为她带来福音,相反倒成了她精神苦难的新根源。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把萧红对女性话语的困惑纳入到她的女性苦难意识中来。

生理、心理上的双重苦难,已使萧红笔下的女性无话可说、无处可说,这是女性话语缺席的外在表征。小说 王阿嫂的死 中,王阿嫂在沉默中死去;在 生死场 中,月英只能呼唤和呻吟;王姑姑的姐姐难产时,丈夫却借酒发疯,她只是 无言地坐在那里 ; 小城三月 中翠姨爱自己的堂兄,却至死不敢对他表白。

萧红小时候无所谓话语权,她往往在父亲 高傲的斜视 下噤若寒蝉,长大后萧红写出了 生死场 、 呼兰河传 这样 有着天才闪光 [7]的作品,得到了包括鲁迅、胡风等在内的名人称赞,她成了文坛新星,成了爱国抗日女作家,成为名人,她的话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显扬,许广平在评萧红的 生死场 和萧军的 八月的乡村 时提到鲁迅曾 认为在写作的前途上看起来,萧红先生是更有希望的 [8]。胡风也常当着萧军的面夸萧红: 她在创作才能上可比你高

但是,萧红女性话语权的显扬并不构成她幸福的充要条件,相反,这使得她自己在精神上开始了新一轮苦难的流放。因为萧军并不希望她写出如何伟大的作品,他只希望她做自己安分守己的妻子,贤淑体贴、相夫教子,但与此构成绝对矛

48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8卷盾的是萧红是一位视写作为生命的作家。萧军指责她说: 你,写肚子疼,就跟着肚子疼,写喝卤水,就跟着喝卤水。你拿写这些东西当成命啦! 萧红平静地回答: 我写的是命。 正因为如此,萧红的创作经常遭到萧军这样的嘲讽: 她的散文有什么好呢? 我看别让你写 商市街 ,你应该去写童话,写童话最适合你这样的人。 端木蕻良也同样蔑视过萧红的写作: 你又写这样的文章 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 这种嘲讽和蔑视里明显包含了男性话语对女性话语的争夺、侵犯与压制。萧红当然不能容忍,于是矛盾、争吵、家庭破裂接踵而至,萧红终归没有逃脱精神上的苦难。她的话语权在艰难显扬的同时又受到了另外一种致命的束缚,因为她始终没有走出夫权的阴影,她无法不把自己当成男性的附丽。日本友人池田不无感慨地追问: 进步作家的她,为什么另一方面又那么比男性柔弱,一股脑儿被男性所支配呢? [9]绿川英子认为 火上加油的仍然是男性至上的封建遗产 在民族自由与妇女斗争的行程上,她没有披沐胜利的曙光,带着伤痕死去了,那作家的生活,也没有能够完成 [10]。也就是说萧红作为女作家的话语使命没能完成。在日寇炮火的威胁和自己疾病折磨之外,又增加了一重新的精神苦难 这是女性话语无法逃脱的困惑导致的。

四 女性救赎的虚幻

应该说,萧红女性苦难意识的觉醒,首先是她作为现代女性所具有的现代意义上的自我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她试图去探索千百万苦难女性的救赎之道。她已经超越了个人苦难,超然地居于人世之上,悲悯地注视着人间苦难的女性,她在想:救赎之道在哪里?这样,萧红的个体苦难经验就转化成了群体的苦难经验,并得到了宗教意义上的升华。

这种升华对于萧红来说是伟大的。但是如果绝大多数女性仍然麻木地生老病死,周围仍然死气沉沉,如果贫穷、疾病、难产、逃难、早死仍然是她们不变的主题,那么这种升华实际上是一种虚幻,因为萧红世界中的女性已经被吞噬了主体性而沦为了环境的囚徒,同时自己又是构成这一环境的一分子。她们是鲁迅笔下被杀的人,又是鲁迅笔下围观杀人的看客。她们和所有呼兰河人一样不以悲剧为悲,并有一套阿Q式的对生命苦难的自我消解机制。在 呼兰河传 中,瘟猪肉只要说是淹猪肉,油污污的麻花只要说一句 真干净,油亮亮的 ,人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食用。她们如所有中国人一样喜欢围观,围观投河而死的女人和小团圆媳妇都能使她们 个个眼睛发亮,人人精神百倍 。品头论足之后又期待着下次更精彩的 盛况 。

女性作为苦难的展品供人围观,同时又作为看客围观女性的苦难,没有人想到怎样让苦难的女性不再苦难,让围观的女性不再围观。只有饱受苦难并且超然于苦难的萧红为力地看着她们,看着她们苦难的生命在生老病死的渊薮中单调地轮回。 呼兰河传 中的她们对生老病死的理解永远那么简单,这是她们注定要承受苦难并得不到救赎的内在原因,她们以群体存在,却没有群众观念,更没有自我观念。这正像西蒙 波娃所指出的: 她们之所以组成一个散漫的集团不过是由于命运的相同,这样的集团,并无完整的结构。 [9]阿Q式的自我消解机制和群体、自我意识的匮乏,是鲁迅国民性批判的对象,也是萧红感到救赎女性苦难之为虚幻的根本原因,萧红自己这样表达她的绝望: 我觉得我不配悲悯他们,恐怕他们倒要悲悯我咧! 美国学者葛浩文认为萧红具有佛家眼光,因为她总是把人生描绘成生老病死的无边苦海,这是很有见地的。作为觉醒者的萧红在娜拉式的出走之后,饱受了颠沛流离之苦、骨肉分离之苦、劳燕分飞之苦,盛年早死之苦,这实际上已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现代女性自我救赎的势单力薄和所要付出的惨痛代价。更何况那沉默着的大多数女性根本连自我救赎的意识都没有呢?为力的萧红想到了普渡众生的佛,但这同样被证明为虚幻。 生死场 中的 尼姑 那一节就颇具象征意义:走投无路的金枝终于决定 要做尼姑去了 ,但她未能如愿, 金枝又走向哪里去?她想出家,庙庵早已空了 !庙庵已空,佛将焉存?

这实际上也表明了萧红是因为在心底里认定现实救赎是虚幻的,而求助于宗教解脱,但后者依然是对自己和普天下苦难女性的一种慈悲为怀的精神抚慰。

五 结 语

他是苦恼的夜莺, 苛待他罢,使他因此常常唱出甜美的歌来 [10],这是鲁迅引用过的裴多芬的诗句。萧红就犹如一只苦恼的夜莺,但她并没有唱出甜美的歌来。 呼兰河传 是她生命永远的休止符,而的浅水湾并不是她理想的栖居之所。一生苦难的萧红,让自己笔下的女性都带上了苦难的枷锁,今天我们读来,仍不免感到触目惊心的恐惧和深入骨髓的悲凉,但是正如斯达尔夫人所说: 对弱者的怜悯,对不幸的同情,毫无功利目的的心灵激扬,这些都远比政治道德更符合妇女的本性。 [11]在萧红女性苦难意识的深处,涌动着一种可贵的觉醒、抗争和召唤,在萧红女性苦难意识的背后,闪烁着女性对于生命尊严和人生价值的永恒渴望。

参考文献:

[1][美]葛浩文.萧红评传[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152.

[2]萧红.萧红自集诗稿[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3).

[3]丁言昭.萧红:萧萧落红情依依[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7.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3.

[5]胡风.生死场读后记[A].萧红全集[C].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1991.

[6]鲁迅.呐喊 兔和猫[A].鲁迅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98.

[7]许广平.追忆萧红[A].萧红文集(第3卷附录)[C].合肥:安徽文

艺出版社.

[8]王小妮.人鸟低飞:萧红流离的一生[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5.

[9]西蒙 波娃.第二性 女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10]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序[M].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公

司,1935.

[11]舟群.心灵的炼狱[J].文艺评论,1993,(5).

(责任编辑:许小主)

49

2003年第2期左 文 毕 艳 试论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

文档

试论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

试论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左文,毕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女性家园的失落、女性生命的潦草、女性话语的困惑、女性救赎的虚幻四个方面表现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使她及其作品具有独有的魅力与价值。关键词:萧红;女性苦难意识;家园;话语;救赎中图分类号:K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X(2003)02-0047-03OnXiaohongsConsciousnessofWomensSufferingZUOWen,BIYan(Collegeof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