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目 | 语文 | 年级 | 五 | 课题 | 14.刷子李 | 主备人 | 课时 | 2 | ||
| 辅备人 | ||||||||||
| 【学习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刷子李的特点。 2.了解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 | ||||||||||
| 【学习重难点、关键】 1.了解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 2.引导学生联系《人物描写一组》,两篇课文进行对比,梳理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并发现本课表现人物特点的独特方法。 | ||||||||||
| 【课前预设】 求同存异教学策略。《人物描写一组》与《刷子李》两课结合学习,引导学生梳理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和独特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 ||||||||||
| 学习流程(第二课时) | 【课上生成】 | |||||||||
| 【自主学习】 一、注意力集中,抓关键语句,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 1.勾画出直接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特点的语句,并作批注。 2.勾画出通过曹小三的所见、所闻、所想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特点的语句,并作批注。 刷子李技艺高超 | ||||||||||
| 直接描写 | 侧面描写(曹小三所见所闻所想) | |||||||||
| 动作 | ||||||||||
| 语言 | ||||||||||
| 神态 | ||||||||||
| 外貌 | ||||||||||
| 心理 | ||||||||||
【合作探究】
1.关注直接描写刷子李的语句,感受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特点。
预设:
①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②刷子李里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两处语言描写,表现了刷子李对自己高超技艺的自信。
2.关注描写曹小三的语句,感受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特点。
预设:
①“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②“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这两句相照应。第二句通过曹小三的所见,对刷子李动作、外貌的描写,表明关于刷子里的传说似乎一点儿都不假。
③“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页面雪白的屏障。”
这句话通过曹小三的所见,对刷子李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刷子李刷墙时的轻巧和节奏感。
④“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心理描写)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心理描写)
“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动作描写)
“发怔发傻”(神态描写)
这几句通过曹小三的心理、神态、动作描写,说明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名不虚传。
【展示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刷子里的“技艺高超”和曹小三由“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
【达标检测】
1.比较《人物描写一组》与《刷子李》两课表达方法的异同。
| 《人物描写一组》 | 《刷子李》 | |
| 不同表达方法 | ||
| 相同表达方法 |
附:板书设计
14.刷子李
表达
直接描写+侧面描写 → 人物特点
(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
| 【课后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