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卡通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认识其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
2、学生能叙说自己的故事,并尝试用卡通手法表现自己,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
3、学生能在协作的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记录、表达自己的故事,传递一定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卡通片《海绵宝宝》的形象
师:看到这个卡通形象,你能联想到它是来自于生活中的哪件物品吗?
生:海绵
师:它是把生活中一件非常普通的物品进行了卡通化的处理,变成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卡通形象,那么我们能不能也像这些卡通大师一样,设计出生动形象的卡通形象呢?当然可以,通过这节课——《我的故事—有趣的卡通》,你就明白了。
二、谈卡通,认识卡通
1、介绍,认识
卡通一词是英语“cartoon”的音译。在英语中,“animated cartoon”意为“活动的连环漫画”,动态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2、请学生谈谈喜欢的卡通片、卡通画和卡通形象,及喜欢的理由。
①、出示大量流行的、学生喜爱的卡通片海报,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
②、引导学生从卡通的形象特征、色彩、表现手法的角度畅谈卡通。
小结: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又认识了很多卡通片及卡通形象,通过一个个有趣又夸张的卡通形象,我们感受到了卡通所特有的表现手法及它们与生活的联系。
三、画卡通,表现自我
1、从学生刚才的讨论中概括归纳卡通的表现特点。
图示:人物表情:夸张手法的运用
人物动作:夸张手法的运用
特殊符号:运用简洁的符号使表现更生动
2、尝试表现自己
通过对自己形象、性格等方面的分析,为自己设计人物形象,用卡通手法画出草图,并将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卡通的表现特点之一:夸张的人物表情
卡通画一般都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人物表情的塑造也是如此。人物的五官是最能体现人物情绪的地方,人的喜怒哀乐全部写在脸上,因此,夸张的人物表情更能体现人物特征。
师:高兴得露出硕大无比的两颗大门牙、笑的快要撑破脸的大嘴、惊讶的睁开的大眼睛,这些有趣的夸张的卡通形象,让我们更清晰地感受到了它们的喜怒哀乐。
师:看来丰富的表情能够反映人的内心活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因有趣的事开怀大笑;因悲伤的事而哭泣;因恼火的事而发怒;因意外的事而受到惊吓……我为大家找到了许多能够表现你自己的各种情绪,请大家找到一个最能表现你自己情绪的词,转化成夸张的卡通人物表情。
学生尝试表现。
②、卡通的表现特点之二:夸张的人物动作
出示图片:大力水手、加菲猫、米奇等卡通形象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卡通夸张的动作特点。(肌肉发达的四肢、健硕有力的双腿、无限展开的手臂)
学生尝试表现:找到能够体现自己特点的关键词,用卡通夸张的形式表现各种动作。
③、卡通的表现特点之三:生动的特殊符号
观察书本上卡通作品里表现事物各种状态的特殊符号。
声音:放射状短线
奇怪:折线
速度:短横线
发怒:冒火
四:完成卡通
通过分析自我的性格特征,结合夸张的表情及动作练习,为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卡通形象,通过特殊符号的运用,使表现更加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