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负 责 人:
编制日期:
龙建路桥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潮州大桥项目经理部
提高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合格率的几点措施
保护层是指从受力钢筋的外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对钢筋起保护作用,是防止钢筋被环境侵蚀提高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措施,它是根据能同时满足耐久性和钢筋粘结锚固这两方面的要求规定的。它关系到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构造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控制好桥梁结构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十分必要的。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应该从各个工序抓起,它涉及到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及安装,模板设计的几何尺寸、制作方式,混凝土浇筑方法等。如何能行之有效的提高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施工准备
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应以最外层钢筋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明确设计图纸中各结构物所要求的保护层距离。施工前技术人员应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和对施工班组的技术交底,应杜绝经验操作。
2.钢筋
(1)下部及基础
钢筋的下料尺寸要准确。设计下料模具时应提前计算和规划好下料尺寸,保证每批钢筋几何尺寸一致,消除人为误差。桩基钢筋笼和墩身钢筋笼骨架制作中,是以受力主筋按一定间距固定于环形箍筋上,在主筋外侧按照一定间距盘绕螺旋形箍筋。因此控制好钢筋骨架尺寸关键在于控制环形箍筋几何尺寸,环形箍筋尺寸宜等于环形骨架半径减环形骨架钢筋半径减4mm到6mm。制作中,环形箍筋在焊接头未冷却前不得离开模架,挪移后应存放于平整场地防止变形。螺旋筋应调直并在弯曲成相近环形半径后盘旋于主筋上,应保证连贴紧密。钢筋笼为预制后安装,加固筋的放置要符合设计要求,特别应注意钢筋笼的主筋与螺旋筋之间固结很重要,因为他们需要整体刚度以防止吊装变形,应增加交叉点处的连接,可间隔一个交叉点固定。在钢筋笼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安装尺寸,因保护层允许偏差在±5mm,而轴线偏位评定标准上为±10mm,因此要想保证保护层厚度,就要把轴线偏位控制在±5mm范围内。
| 钢筋安装质量标准 | |||
|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
| 受力钢筋间距 | 两排以上排距 | ±5 | |
| 同排 | 梁、板、拱肋 | ±10 | |
| 基础、锚碇、墩台、柱 | ±20 | ||
|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 | ±10 | ||
| 钢筋骨架尺寸 | 长 | ±10 | |
| 宽、高或直径 | ±5 | ||
| 绑扎钢筋网尺寸 | 长、宽 | ±10 | |
| 网眼尺寸 | ±20 | ||
| 弯起钢筋位置 | ±20 | ||
| 保护层厚度 | 梁、柱、拱肋 | ±5 | |
| 基础、锚碇、墩台 | ±10 | ||
| 板 | ±3 | ||
(2)上部及桥面系钢筋
预制梁板钢筋绑扎、安装准确到位,采用钢筋定位架与标尺配合标记施工,确保尺寸符合要求,避免漏筋现象。钢筋的垫块用高强度梅花型砂浆垫块,绑扎牢固可靠,并加强马蹄凳处钢筋保护层控制。
桥面铺装钢筋网片较大不宜固定,应在预制梁板时预埋门字筋,门字筋按高度、大小等实际情况确定,保证好几何尺寸,使钢筋网片安装后形成整体,无论站人还是施工均不会被扰动,因此可有效控制保护层。
防撞墙钢筋应在边梁预制时预埋连接筋,在实际施工中往往扰动较大,位置偏移后使得防撞墙钢筋保护层得不到保障,如保护层过小会造成防撞墙混凝土表面裂纹增多。可在边梁预制时将预埋防撞墙钢筋绑扎成型,取消连接筋后直接与大梁翼板钢筋连接固定,确保线行顺直,尺寸准确,梁板浇筑后钢筋自然稳固直顺,且可以免掉防撞墙钢筋焊接工序,使防撞墙质量有保证。
(3)预埋钢筋时要严格量测各断面尺寸,混凝土浇筑后要重新校正几何尺寸,防止预埋钢筋尺寸的不准确导致位置的偏移使保护层不符合要求(如承台上的墩身、梁板上的门字筋、防撞墙预埋筋等),可使用预埋钢筋定位模具或拉制线绳。
钢筋骨架的运输吊装,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采用平板车运输,平板车长度不小于钢筋笼长度,吊装时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变形。
3.垫块,垫块可使用砂浆垫块或塑料垫块,立柱、墩身、梁板等可选用高强梅花形或圆锥形垫块。垫块的质量应有保障,应采用专门工厂生产的。如为砂浆垫块,其强度要达相应等级,否则会被压坏或挤坏。垫块的放置数量应视钢筋数量和规定而定,目前没有规范要求。
4.模板要有很好的刚度,在设计时要考虑它的承载能力,以保证模板在较多的周转吊装时不使其变形。模板加工时设置相应的胎具,在胎具上进行拼装,检查各项指标,合格后电焊固定,电焊过程中应考虑温度变化在模板内部形成的内应力,防止模板从胎具上落架后由于自身内应力过大而逐步变形,根据模板刚度决定一次性焊缝长度。应实行跳焊分散模板内部的温度应力,避免应力集中。模板安装要牢固,支撑应固定不变形,墩梁侧模应设拉杆固定,保证施工不发生位移,严格检查拼装质量,拼装过程中应检查保护层厚度,垫块是否有损坏,不符合要求要及时更改。
5.混凝土浇筑前应使钢筋模板及相应的固定措施形成一个整体,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避免破坏钢筋模板的整体性。尽量减轻入模混凝土对模板和钢筋的冲击力,距离高应设置串筒,必要时应设置减速板。振捣工人不可在钢筋骨架上踩踏,应设置跳板和上下专用软梯。振捣时捣棒的下落位置应保证距离钢筋10cm-15cm,禁止振捣棒碰触钢筋。
钢筋偏位或保护层厚度的偏差在混凝土浇筑后很难被发现,事后也无法进行修补。因此在绑扎钢筋骨架及浇筑振捣混凝土的过程中确保钢筋定位准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精确是提高结构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人为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施工队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也会使保护层得不到保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从设计及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程施工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