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山东三箭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2015年8月10日
1、工程概况
本项目是由青岛华恒翰林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上海开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华恒翰林学府1#-6#楼、商业网点A、B、C及地下车库工程,项目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双珠路以北,
本工程包括6个住宅单体(1#--6#楼), 3个商业网点(A、B、C)及地下车库工程,住宅为剪力墙结构,网点及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其中1#楼17层,2#--6#楼18层,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为80308.49㎡,地上建筑面积为59653㎡,地下建筑面积为20655.49㎡。
2、编制依据
2.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2 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及规程
2.3.有效施工图与施工合同
2.4.施工现场情况与工程相关函件
3、组织机构
3.1 根据本工程规模及平面、竖向结构特点确定所需配备的测量人员。
3.2 根据人员特点,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
3.3 进行相应的技术、合同、工期等的交底,确保本工序依计划要求顺利进行。
3.4 确定本组织机构的归口管理及协作部门,以保证工作的质量与协作。
3.5 测量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图与测量人员表
| 职 务 | 姓 名 | 职责范围 |
| 测量负责人 | 测量复核 | |
| 测量技术员 | 范富贤 | 测量内业 |
| 测量组员 | 高旭 | 现场测量 |
| 测量组员 | 钱向华 | 现场测量 |
4、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4.1.1 因施工现场与城市坐标测量控制点、城市水准测量控制点距离较远,进行坐标高程引测时误差较大,经测绘院同意,由测绘院引测至施工现场,并进行复核,经确认后作为施工测量控制的基准使用。
4.1.2 参与图纸会审,熟悉建筑、结构细部的平面、标高尺寸,进行施工图纸测量坐标的复核、换算工作,确保内业计算的准确性。
4.1.3了解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及各施工阶段的的现场布置情况,分析各施工工序交接平面、竖向的尺寸及标高变化情况,并根据施工现场踏勘具体情况确定建立轴线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的最佳方案
4.1.4根据确定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方案选择测量路线、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协作人员及测量所需材料。
4.1.6 准备所需测量工具,协作人员及技术资料。
| 名 称 | 型号或规格 | 精 度 | 数 量 | 备注 |
| 全站仪 | TPCON-S602 | 2mm+2ppmm | 1 | |
| 经纬仪 | TDJ2E | 2″ | 1 | |
| 水准仪 | DS24 | ±2mm | 2 | |
| 塔尺 | 铝合金5M | 3 | ||
| 钢卷尺 | 50M | 3 | ||
| 大铅锤 | 5KG | 4 |
4.2 现场准备
4.2.1保证施工测量所需的现场材料:木桩、水尼、红砖、砂石料、红油漆、钢卷尺、铁锤等的到位及准备
4.2.2保证现场平整通视,清除影响测量定位的障碍物。
4.2.3 准备好保护控制桩所需的相关材料、人员。
5、测量分项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建立平面、高程控制网→报验→复核无误→配合楼层放线、抄测标高→报验→复核轴线、标高→无误后进入下一层→中间复核控制网→配合结构楼层放线、抄测标高→报验→复核无误→装饰放线、全程标高测量→报验→外墙垂直度控制→无误进入下一工序→竣工图绘制
6、建立平面控制网及工程定位测量
根据本工程施工总平面图,结合施工现场各阶段部平面布置图,采用全站仪直角坐标法,将总平面图上标示的坐标角点放样出,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轴线控制网的布设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基础施工平面图、首层平面图及现场条件等合理布设。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轴线控制桩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的依据,必须进行保护。应在永久路面、墙面留设控制点。在路面上留设控制点可用水泥钉钉牢。并用油漆作出标记。在墙面留设控制点可用墨斗弹出墨线。在现场土壤中作定位桩,采取木桩钉牢,浇筑混凝土。
如图所示:
施工现场主轴线控制方格网
6.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建立二级平面控制网来控制工程的整体施工。首级控制采用建筑方格网;再根据建筑方格网加密成各单体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作为二级控制。两控制网等级均确定为二级。
6.2建筑物定位桩测设
本工程建筑物定位桩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勘察测绘院测定,现场共测设4个点。经测量人员对建筑物定位桩的角度、距离关系进行复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结合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按照测绘院给出的坐标点及总平面规划图,对现场KZ01、KZ02、KZ03、KZ04坐标点进行核验,经反复核验无误后设永久控制点,因坐标点位于现场周边砼硬化道路上,因此在坐标位置用不锈钢钢钉钉入砼中并用红漆标记。
场区控制点平面示意图
场区控制点设好后,依据施工现场主轴线控制方格网,结合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测设各单栋建筑物主轴线交点(角点)桩,角、交点桩的测设采用全站仪直角坐标法,将全站仪架设于场区KZ03控制点,后视KZ04控制点,复合,KZ01、KZ02点,经检查无误后,按插图四坐标系的坐标点放样各点。
7、建立高程控制网
将己有水准控制点的高程KZ01、KZ04,采用三级水准测量标准,往返测并进行闭合校算,并在场区内选择六个合适的地方作水准点控制网点,水准控制网点的布设位置如下插图六,水准网点的埋设形式详下图所示:
水准控制点布设位置示意
水准网点埋设好后,待其稳定后将高程引测至其上,对整个水准控制网点进行高程平差(到同一绝对高程上),形成记录,经复核无误后报请验收,验收无误后派专人负责保护。
8、各施工阶段的施工测量
8.1 平面控制
8.1.1 基础施工平面定位测量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8.1.2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复测,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8.1.3 校测仪器采用测量精度 2″级、测距精度3mm+2ppm 的全站仪。
8.2平面放样测量
8.2.1、轴线投测。平面楼层混凝土浇筑并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现场测量人员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控制轴线标识示例:
细部线放样示例:
本工程1#-6#楼为高层,基础形式为平板式筏型基础,商业网点A、B、C为一层结构,基础形式为基础。初步定位1#-6#楼同时开工,车库与主楼同时施工。在基础开挖的过程中由于挖土、运土机械、车辆的频繁移动,会造成开挖灰线的破坏,在挖土过程中,随时采用经纬仪对开挖白灰线进行恢复,确保基坑、基槽的开挖平面尺寸、位置符合要求。
在基础挖土到人工清理时,可采用经纬仪将主轴线投测到基坑、基槽底,打轴线控制桩,拉钢卷尺以指导基坑、基槽的清理。
基坑、基槽验收合格后,依据现有的基坑、基槽底轴线桩,定出基础砼垫层施工的模板线。垫层施工完毕后可将轴线直接投测到垫层上,用墨斗弹出主轴线、主轴线经复验无误后,由勘察院进行校验复核,校验无误后将中心线、模板线、洞口等各构件施工时所需平面基准线依次弹出,经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基础底板、承台、地基梁施工完毕后,将主轴线投测量到底板、承台、地基梁上,复验无误后依次弹出轴线、中心线、模板、洞口等基准线,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6#楼地下室墙体及顶板的平面定位尺寸可依底板上的轴线,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工序交驻作业多,工期较紧,因而上部结构的平面控制采用结构“内控”法:即在各结构层上选定的位置预留洞口,采用“垂准仪”可将底层平面轴线尺寸上选定点(“内控点”)垂直传递到上面各结构层操作面上,架设经纬仪将各点投测出来形成控制轴线。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并报监理验线,验线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8.2.2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 项 目 | 允许误差(mm) | ||
| 主轴线 | L≤30m | ±5 | |
| 30m<L≤60m | ±10 | ||
| 60m<L≤90m | ±15 | ||
| L>90m | ±20 | ||
| 细 部 轴 线 | ±2 | ||
| 承 重 墙 梁 柱 边 | ±3 | ||
| 非 承 重 墙 | ±3 | ||
| 门 窗 洞 口 | ±3 | ||
8.3.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1000mm 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8.3.2模板垂直度检测
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
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8.4 ±0.00 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8.4.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8.4.2、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用水准仪将标高引测至护坡桩挡土墙上,再用钢卷尺量至基底所需标高,引测点不得少于三处,进步和测量无误后,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护坡桩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8.4.3、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施工标高点测设在墙、柱外侧立筋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标高点标记示例:
8.4.4、标高抄测的精度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下表所示:
| 项 目 | 允许误差(mm) | |
| 每 层 | ±3 | |
| 总 高 | H≤30m | ±5 |
| 30m<H≤60m | ±10 | |
| 60m<H≤90m | ±15 | |
商业网点A、B、C主体结构施工主轴线的投测:采用现有的建筑矩形轴线方格网采用经纬仪仰视法将主轴线投测到结构层操作面,在操作层上采用经纬仪联测符合平面轴线尺寸并向下对控制点进行符合,确保主轴线平面定位尺寸的准确性。每次投测前须对所用主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
8.5.1 主体采用“内控法”投测主轴线:
筏板施工完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各建筑物内做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2-3个内控基准点)。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如左图所示。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15cm×15cm) 。
8.5.2内控点如下图:
8.5.3各楼号“内控点”布置示意图见下图:
1#楼“内控点”平面布置图
2#楼“内控点”平面布置图
3#楼“内控点”平面布置图
4#楼“内控点”平面布置图
5#楼“内控点”平面布置图
6#楼“内控点”平面布置图
8.5.4竖向投测前,应对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 高 度(m) | 允许误差(mm) |
| 每 层 | 3 |
| H30m | 5 |
| 30m | 10 |
| H>60m | 15 |
8.5.6接收靶示意图:
主楼轴线投测示意图
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柱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米线或结构1米线。(1米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8.6装饰工程施工阶段施工测量
本工程装饰工程主要为内、外墙抹灰、外墙涂料及面砖、大理石等一般装饰装修工程,此阶段的平面及立面控制较为细致,在砌体施工完成后,可将楼层主轴线清理出来,必要时可将主轴线弹到墙体、柱子上,室内门窗、洞口、抹灰冲筋规方可依此线,室外的抹灰可见建筑物外墙大角垂直度控制方法。 你
9、 高程控制
9.1 基础施工阶段标高控制
本工程基础为筏型基础结构,现场已开挖至标高-4.000左右。地下室基础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开挖至基底标高以上200mm左右,再进行人工开挖。本阶段标高控制为基坑、槽开挖深度、基础底面、顶面标高,基础砌墙皮数杆标高刻度线等。
基坑底标高控制用水准仪直接抄测标高基准点,约15平方米一个,基准点采用40CM长圆10钢筋头打入,留出地面20CM,拉线尺量控制整个基底平整度。此基准点也作为砼垫层施工基准。基础砌墙的标高采用立皮数杆控制。地下室底板模板、砼面标高,墙体标高等采用水准仪直接抄测。
9.2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结构主体二层以上楼层标高控制采用大钢卷尺挂大铅垂从塔吊、外架及楼梯向上引,每层楼至少引测三个不同位置的标高,在楼层上架设水准仪进行闭合复核,验收合格后可引测在楼层操作面上相对固定的地方,以这几个基准点来控制模板、钢筋、砼的标高,结构拆模可将标高弹在柱子上,作为砌体施工依据。
9.3 装饰、安装施工阶段
在主体结构完工后,将各楼层的柱墙上标高清理出,作上明显标识,作为结构验收的依据。同时也作为装饰施工地面标高、坡度的标高控制依据。
9.4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 项 目 | 允许误差(mm) | ||
| 主轴线 | L≤30m | ±5 | |
| 30m<L≤60m | ±10 | ||
| 60m<L≤90m | ±15 | ||
| L>90m | ±20 | ||
| 细 部 轴 线 | ±2 | ||
| 承 重 墙 梁 柱 边 | ±3 | ||
| 非 承 重 墙 | ±3 | ||
| 门 窗 洞 口 | ±3 | ||
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 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9.6高程的传递
9.6.1首先从两个高程控制点复合无误后,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弹出墨线,并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基准标高线标识示例:
9.6.2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基准标高线竖直量取。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同时采用对角线法对标高引测进行检测校正。
9.6.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
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9.6.4当每一层平面标高抄测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
层标高抄测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验线,验证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9.6.5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如下表:
| 项 目 | 允许误差(mm) | |
| 每 层 | ±3 | |
| 总 高 | H≤30m | ±5 |
| 30m<H≤60m | ±10 | |
| 60m<H≤90m | ±15 | |
本工程主体沉降观测由专业沉降观测单位进行沉降观测
10.1测量基准点
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以外,基点底部在冻土层以下,应坚实稳固,便于观测。
10.2沉降观测点
在每个楼的墙角外侧,沉降缝的两侧,分别设置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与水准基点通视良好,不影响施工和建筑的美观。沉降观测点的精度等级为四级,采用S3级自平水准仪往返测。
10.3观测周期
本工程应地下部分施工完毕测量一次,地上主体结构每施工三层观测不少于一次,回填土后观测一次,发生较大不均匀沉降后增加观测次数;结构封顶后到竣工: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二次每三个月沉降量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交工前观测一次,有较大降水时观测一次。
10.4塔吊基础沉降观测
10.4.1塔吊属于重要机械设备,其基础稳定对于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必须进行塔吊基础沉降观测。
10.4.2固定支脚安装时,吊起装配好的固定支脚和塔身节整体,浇筑混凝土。在塔身节的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上挂铅垂线,保证预埋后塔身节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垂直度≤1.5/1000。
10.4.3在塔吊基础施工时,在其基础四个角埋设四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点顶要做成圆球面。
10.4.4从现场已知水准点引测至塔吊基础两个永久性水准基点,测其标高,两个水准基点较差,做好记录。两个基点标高要定期与已知水准点进行闭合较差。
10.4.5塔吊基础施工完毕,对四个沉降观测点进行观测一次,做好记录,作为沉降观测对比的原始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