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制:
审核:
会签:
标准化:
审批:
执行日期:2009/10/10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空调器用内螺纹铜管的品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2、引用标准
GB/T 5121-1996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5231-1985 加工铜一化学成份和产品形状;
GB/T 6397-19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GB/T 228-1987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 242-1997 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GB/T 244-1997 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
JIS H3300-1997 铜和铜合金无缝铜管
GB/T 246-1997 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
GB/T 8888-19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GB/T 17791-1999 金属管清洁度试验方法;
GB/T 5248-1998 铜及铜合金元缝管涡流探伤方法;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圆度
同一垂直面铜管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的差值。
3.2米克重
每1m长度内螺纹铜管或者光管的质量。单位:克每米(g/m)
3.3清洁度
铜管每平方米内表面积残留物质量。单位: 克每平方米(g/㎡)
3.4内螺纹铜管
外表面光滑,内表面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规则螺纹的铜管。
3.5平均厚度
指内螺纹铜管按称重法算出相应公称外径的无缝光管的壁厚值。
3.6圆度
同一垂直面铜管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的差值(管材任一端面上测量的最大与最小直径之差)
4、产品分类与命名
4.1产品分类
热交换器用铜管的种类及牌号见表1。
表1 铜管的种类及牌号
| 供应形式 | 铜管种类 | 铜材名称 | GB/T85 | JISH3300 | 牌号ISO1190-1 | ||
| 牌号 | 状态 | 牌号 | 状态 | ||||
| 直料(卷料(LWC) | 光管/内螺纹管 | 纯铜或者无氧铜 | T2 | 硬(Y)、 半硬(Y2)、 软(M) | C1100T | 软质(O) 轻软质(OL) | Cu-ETP |
| 磷脱氧铜 | TP2 | C1220T | Cu-DHP | ||||
4.2.1卷料内螺纹铜管标识
示例1:内螺纹铜管,外经Φ9.52mm、底壁厚0.27mm、齿高0.16mm、齿数70、螺旋角18度、供应形式(LWC),牌号TP2,铜管供应状态M,执行标准GB1527。
标记为:内螺纹铜管 Φ9.52×0.27×LWC 0.16×70×18 TP2M GB1527。
示例2:内螺纹铜管,外经Φ9.52mm、底壁厚0.27mm、齿高0.16mm、齿数70、螺旋角18度、供应形式(LWC),牌号C1100T,铜管供应状态OL,执行标准JISH 3300。
标记为:内螺纹铜管 Φ9.52×0.27×LWC 0.16×70×18 C1100T OL JISH 3300。
4.2.2卷料光身铜管标识
示例3:光身铜管,外径Φ9.52mm、壁厚0.45mm、形式LWC,牌号T2,铜管的状态M,执行标准GB/T 85。
标记为:光身铜管Φ9.52×0.45×LWC T2 M GB/T 85 。
示例4:光身铜管,外径Φ9.52mm、壁厚0.32mm、供应形式LWC,牌号C1100,铜管的状态OL,执行标准JIS3300。
标记为:光身铜管Φ9.52×0.45×LWC C1100 OL JISH 3300。
5、技术要求
5.1外观要求
5.1.1内外表面要求
管材的内外表面无针孔、裂缝、起皮、气泡、粗拉道、夹杂、海绵、铜粉、积碳层、绿锈、脏污、水珠和严重的氧化膜(内螺纹铜管内表面齿型均匀、无划伤)。
内外表面颜色要求不得呈(灰)黑色、蓝色,呈轻微灰黑色时不能被擦除,不能有油污流出。用气吹内外表面不得有粉沫,且吹后表面不得变成白色。不允许存在明显的划伤、凹坑和斑点等缺陷。
5.1.2 管才质量
管材不应有分层和明显呈暗裂状粗燥感。
5.2结构尺寸
5.2.1内螺纹铜管管结构尺寸要求
内螺纹铜管的尺寸、规格应符合表2的规定
| 序号 | 规 格 | 外径D/㎜ | 内径d/㎜ | 底壁厚TW/㎜ | 齿高H1/㎜ | 总厚度TWT/㎜ | 齿顶角α/° | 螺旋角β/° | 螺纹数n条 | 米克重(g/m) |
| 1 | φ7.00×0.25+0.18-40-18 | 7.00 | 6.06 | 0.25 | 0.18 | 0.43 | 40 | 18 | 50 | 57±2 |
| 2 | φ9.52×0.27+0.16-30-18 | 9.52 | 8.66 | 0.27 | 0.16 | 0.43 | 30 | 18 | 70 | 82±2 |
| 3 | φ9.52×0.30+0.20-53-18 | 9.52 | 8.52 | 0.30 | 0.20 | 0.50 | 53 | 18 | 60 | 97±2 |
光身铜管的尺寸、规格应符合表3的规定
| 序号 | 规 格 | 平均外径偏差/㎜ | 壁厚偏差/㎜ | 米克重(g/m) |
| 1 | φ6.35×0.50 | 6.35±0.05 | 0.50±0.03 | 82±2 |
| 2 | φ6.35×0.65 | 0.65±0.03 | 104±2 | |
| 3 | φ7.00×0.30 | 7.00±0.05 | 0.30±0.03 | 56±2 |
| 4 | φ7.00×0.41 | 0.41±0.03 | 76±2 | |
| 5 | φ7.00×0.50 | 0.50±0.03 | 91±2 | |
| 6 | φ7.00×0.65 | 0.65±0.03 | 116±2 | |
| 7 | φ9.52×0.30 | 9.52±0.05 | 0.30±0.03 | 78±2 |
| 8 | φ9.52×0.32 | 0.32±0.03 | 82±2 | |
| 9 | φ9.52×0.35 | 0.35±0.03 | 90±2 | |
| 10 | φ9.52×0.50 | 0.50±0.03 | 126±2 | |
| 11 | φ9.52×0.70 | 0.70±0.03 | 173±3 | |
| 12 | φ12.7×0.60 | 12.7±0.06 | 0.60±0.05 | 203±4 |
| 13 | φ12.7×0.75 | 0.75±0.05 | 251±5 | |
| 14 | φ15.88×0.80 | 15.88±0.07 | 0.80±0.05 | 338±5 |
| 15 | φ19.05×1.00 | 19.05±0.07 | 1.00±0.08 | 501±5 |
圆度表格4
| 铜管外径D/㎜ | 圆度/㎜ |
| 6~12.7<D | ≤0.30 |
| 12.7≥D | ≤0.40 |
5.2.1压扁试验
观察压扁后的试样,试样不应有肉眼可见的微小裂纹。
5.2.2扩口实验
铜管进行扩口试验时,从铜管的端部切取适当的长度作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铜管的扩口试验
| D1外径/㎜ | 扩口率/% | 冲锥 | 结果 |
| D1<12.7 | 30% | 60° | 试样不应产生肉眼可见的裂纹和裂口 |
| 19≥D1≥12.7 | 35% | 60° |
表6 铜管清洁度
| 牌号 | 外径/㎜ | 清洁度/(mg/㎡) |
| T2、TP2 | ≤15 | ≤25 |
| >15 | ≤38 |
铜管力学性能与晶粒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铜管力学性能与晶粒度
| 供应形式 | 铜管种类 | GB/T85 | JISH3300 | 抗拉强度MP | 平均晶粒度㎜ | ||
| 牌号 | 状态 | 牌号 | 状态 | ||||
| 直料(卷料(LWC) | 光管/内螺纹管 | T2 | M | C1100T | 轻软质(OL) | 220~255 | 0.015~0.040 |
| TP2 | C1220T | 220~255 | |||||
铜管在弯心直径为铜管公称外径1.5倍的条件下,弯曲180 一次不应产生皱折和裂纹。
5.2.6 涡流探伤检验方法
所有铜管都必须经过涡流探伤检测。喷墨标记必须清晰可见。喷墨的长度为500mm左右。喷墨沿铜管圆周分布,且不少于2/3圆周。涡流探伤伤点不多于5个/1000m。
注:涡流探伤检验喷墨长度与喷墨标记,涡流探伤按0.3mm标准孔进行。
5.2.7化学成份
铜管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8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可以只测量Cu+Ag保证铜管材质。
表8铜管的化学成份
| 牌号 | 主要成分% | 杂质成分%(重量) | 杂质总和% | ||||||||||
| Cu+Ag | P | Bi | Sb | As | Fe | Ni | Pb | Sn | S | Zn | O | ||
| T2 | ≥99.90 | -- | 0.001 | 0.002 | 0.002 | 0.005 | 0.005 | 0.005 | 0.002 | 0.005 | 0.005 | 0.06 | 0.1 |
| TP2 | ≥99.85 | 0.013~0.050 | 0.002 | 0.002 | 0.005 | 0.05 | 0.01 | 0.005 | 0.01 | 0.005 | --- | 0.01 | 0.15 |
6.1外观质量
以目视进行检验。
6.2结构尺寸
结构尺寸用相应精度的工具进行检验。
6.3性能要求
6.3.1压扁试验
铜管的压扁试验按GB/T246的规定。
6.3.2清洁度试验
铜管清洁度参照GB/T 17791试验方法进行。
6.3.3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试验的其余测试方法按GB228-2002执行。
6.3.4平均晶粒度
铜管的平均晶粒度参照YB/T5148、YS/T 347和GB6394进行。
6.3.5扩口试验
铜管的扩口试验按GB/T242的规定。
6.3.6弯曲试验
铜管的弯曲试验按GB/T244的规定。
6.3.7米克重
取1m左右长度铜管将两端口磨平后,用卷尺测量长度,用1mg精度的天平称重,计算单位长度的重量,即为米克重;不足1m的定尺铜管将两端口磨平后,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用1mg精度的天平称重,按比例计算单位长度的重量,即为每米克重。
6.3.8化学成分分析
铜管的化学成分分析按GB/T5121的规定。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应符合GB/T 8888的规定。
7.1 标志
7.1.1在检验合格的铜管标签上应标注如下标志:供方技术监督部门的检印、合金牌号、规格、供应状态、批号、生产日期、缺陷点数、净重、毛重、执行标准、生产厂家名称、本卷材料的总长度和净重量等。
7.1.2铜管的包装图示标志及储运标志应按GB/T 8888的规定执行。
7.2包装
7.2.1铜管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包装, ,包装方式用求全部用透明塑料纸(塑料胶纸)包装,并在开头部位作明显的标识。
7.2.1直管包装应符合GB/T 8888的规定。
7.3运输、贮存
7.3.1铜管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受雨、雪的影响及受潮。
7.3.2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中。
7.3.3铜管运输、贮存应符合GB/T8888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