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序号 | 步骤 | 要求及说明 |
| 1 | 拆模后涂刷隔离剂 | 上次拆模完成,即以铲刀清理试模后即涂刷。 隔离剂尽量少涂,以免影响试块养护效果。 |
| 2 | 试模拼装、检校 | 涂刷后立即拼装、校验、码垛存放,以备下次使用。 |
| 3 | 混凝土取样 | 试样应从同一搅拌车抽取。取样时试样应在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3/4之间采取。取样数量为所需用量的1.5倍,且不少于0.02m3。 |
| 4 | 混凝土拌制 | 取出的砼应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以达到均匀。混凝土,无论一块、还是一组、还是一个检验批,都是追求“均匀”。 |
| 5 | 第一层装样 | 每次装料约为1/2,保持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 |
| 6 | 第一次捣棒插捣 | 捣棒(用φ16的圆钢,长600mm,端部磨圆)应保持垂直,插到试模底部,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捣棒捣插不少于27次。 |
| 7 | 第一次敲击试模 | 不论次数,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关键是大气泡不再冒出为止。气泡,是砼内部的空间,有空间就不可能密实。 |
| 8 | 第一次铲刀插入 | 用铲刀紧贴试模内壁,插入到试模底部,四个面均插入。目的是释放试模经敲击后,跑到试模壁四周附近的气泡。 |
| 9 | 第二层装样 | 装样时要高出试模约1㎝。 |
| 10 | 第二次以捣棒插捣 | 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20~30mm,其余同第一次。 |
| 11 | 第二次敲击试模 | 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大气泡不再冒出为止。 |
| 12 | 第二次铲刀插入 | 目的是清除敲击后跑到内壁四周的气泡,以增加密实度。 |
| 13 | 去除表面砂浆 | 因敲击使上部的碎石下沉了,约3㎝高度内只剩砂浆,为达到混凝土均匀应将砂浆去除,再补上混凝土,以泥板拍实。 |
| 14 | 第三次敲击试模 | 直至补上的混凝土密实、无气泡冒出为止。敲击试模勿疼力气偷懒。 |
| 15 | 大致抹平 | 用长20㎝的4×6木方大致抹平,使混凝土高出试模上缘约5㎜,以留出初凝闭水过程中的收缩余量。否则,最终几何尺寸不能保证,影响试压结果。 |
| 16 | 压平、抹光 | 待初凝(用手按下能留下印迹,但手上不沾为宜)后,以泥板按试模高度压平、压光。(最后压光的时机随季节、或试块制作环境不同而不同,应掌握好恰当火候,早了、晚了均达不到最佳效果) |
| 17 | 作标识 | 终凝前,将强度等级、制作时间、代表部位等刻于表面。刻迹深度1㎜为宜。应掌握最佳时机,勿过早过晚而致过深过浅。 |
| 18 | 塑料薄膜覆盖 | 薄膜盖好后用泥板将薄膜压在砼表面贴紧,以防水份蒸发。 |
| 19 | 进行养护 | 试块在20±5的环境下静置24±2h(气温较低或砼凝结时间大于24h的,可适当延长但不应超2d),对试件进行编号、拆模。试块硬化拆模后,应及时送往标准养护室(标准养护龄期为28d是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养护。拆模时间不得超24h。 同条件养护试块,成型后即应覆盖其表面,试件的拆模时间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但不能完全相同,因试块的体积和外表面与构件的体积和外表面不成比例,其温度和湿度不可能与构件一样,若相同条件养护,同养试块必然吃亏。 |
| 20 | 制作时间要求 | 试块的制作应在混凝土运到交货地点开始算起40分钟内完成。 |
1制作操作人员不宜频繁调换,要选择有一定技术素质、有较强责任心的同志上岗操作。
2试模拆卸、清渣、拼装过程要认真,检查其紧固程度和尺寸误差,隔离剂要涂刷均匀,沉淀的油渍要揩抹干净。
3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后,应检测其坍落度。坍落度过大,通常是造成试块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技术处
201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