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010-10-13
考生注意:请考生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2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水受热沸腾 B、西瓜榨成汁 C、酒精燃烧 D、车胎爆炸
2、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食物 B、火药爆炸 C、动物的呼吸 D、电灯发光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
A、有无新物质生成 B、有无发光放热现象 C、有无气体放出 D、无有颜色变化
4、下列被媒体曝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淀粉、蔗糖和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酱油、水、食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C、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
D、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把粉丝熏蒸呈白色
5、下列变化中肯定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C、动物的呼吸作用 D、蜡烛熔化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自来水 B、水银(汞) C、白酒 D、生理食盐水
7、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氧化镁 B、二氧化碳 C、冰水混合物 D、纯净的空气
8、下列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
A、水和冰 B、镁带和氧化镁
C、木材和木炭 D、铁和铁锈
9、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极大增强,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碘(I2)属于 ( )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10、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1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12、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实验
13、①加热试管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②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③使用试管给物质加热进行预热;④试管加热时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上述操作具有的共同目的是 ( )
A、使容器受热均匀 B、防止容器破裂 C、有利于反应进行 D、提高加热温度
14、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
A、放出大量的热 B、发出白光 C、有白色物质生成 D、镁带消失
15、关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但物质的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D、变化时只要有发生放热等现象产生,这个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16、在镁条燃烧的实验中,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 )
A、坩埚钳 B、胶头滴管 C、酒精灯 D、石棉网
17、化学实验室中的蒸发皿是一种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实验器材,这是利用了陶瓷的( )
A、耐高温 B、耐腐蚀 C、硬度小 D、能导电
18、下列实验中(如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 )
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为了节省火柴,拿酒精灯到另一已经燃着的酒精灯上去点火
B、在试管中盛1/2容积的液体进行加热
C、用舌头去尝药品的味道
D、振荡试管里的液体时,用手指拿着试管用手腕甩动
20、实验不小心打翻酒精灯,洒出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简单合理的扑救措施是 ( )
A、用水冲灭 B、用嘴吹灭 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用湿抹布扑盖
21、化学符号是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符号既能代表一种元素,还能代表该元素的游离态,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 )
A、Mg B、N C、O D、 Cl
22、当下列物质混合在一起时,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加以分离的是 ( )
A、食盐和蔗糖 B、碳酸钙粉末和泥沙 C、酒精和水 D、食盐和泥沙
2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氢气中氢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水中氢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24、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的质量时,误将被称量物放在右盘,而把砝码放在左盘。当游码拨至0.7g处时,天平刚好平衡,这时左盘有1个50g的砝码和1个5g的砝码,则该物质的实际质量为 ( )
A、55g B、55.7g C、54.3g D、54.7g
25、向量筒内注入水,初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时读数为a毫升,倒出部分水以后,俯视读数为b毫升,则测出水的体积为 ( )
A、(a-b)mL B、大于(a-b)mL C、小于(a-b)mL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33分)
26、用化学符号填空。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1)___;人类冶炼最多的金属元素_(2)________;有些温度计中的金属元素(3)_____;人体中最多的物质是__(4)_______;老年人缺(5)_____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多吃猪肝可补充(6)_____元素,预防贫血; (7)_________排放过量会引起温室效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8)_________
27、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以及能发生哪些变化和变化过程中的现象。请你根据观察回答问题
①水是 (9) 色,空气是 (10) 色;在常温下,食盐是 (11) 态,二氧化碳是 (12) 态;
②在压强为101kPa时,下列物质的熔点沸点如表所示:
| 物质 | 氧气 | 水 | 铁 | 金 |
| 熔点/℃ | —218 | 0 | 1535 | 10 |
| 沸点/℃ | —183 | 100 | 3000 | 2707 |
28、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熟石灰(氢氧化钙)_(15)___ _氧化镁_(16)__ 食盐_(17)_____ 氧气__(18)
29、铜锈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 ,它由_(19)______、_(20)_______、(21)_____、(22)_______四种元素组成(填写元素名称);
30、如右图所示,根据仪器图形回答下列问题。(填写编号)
①用于洗涤玻璃仪器的用具是_(23)_______。
②用作热源的仪器是_(24)_______。
③可盛放反应物作反应仪器的是(25)________。
④用于盛放和贮存液体试剂的仪器_(26)_______。
3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的小烧杯,发现烧杯内壁上有小水珠。另外再拿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1)酒精的物理性质(写四条):
①_(27)__ ; ②(28)_ ; ③__(29)___ ;④_(30)_______。
(2)酒精的化学性质(用文字方程式表示):_(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的用途:(写一条)__(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5分)
32、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水晒盐可获得粗食盐,粗食盐中含有泥沙。实验室中除去粗食盐中泥沙的过程如下: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①上述实验过程,实质是一个把 (33)(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转化为 (34)
“混合物”或“纯净物”)的过程。其中采用的分离方法有溶解、 (35) 、 (36) 。
②下列装置图中属于蒸发装置的是 (37)(填编号),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38)_
③ 过滤是分离 (39) 和 (40) __ 的操作。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2、(41)____ 3、_(42)_____
④某同学在实验前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0g,蒸发后得精盐的质量为3.9g,则该粗盐中含有精盐的纯度为__(43)__________
33、某同学在自主复习“化学是世界更美好”时,设计了下列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名称】 体验化学变化
【实验目的】 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体验化学变化,理解化学变化的_(44)______
【实验用品】 镁带、石灰水、大理石、稀盐酸、生石灰、蒸馏水、_(45)_______;酒精灯、坩埚钳、导管、试管、石棉网、火柴、_(46)_______
【实验内容】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用文字方程式表示) |
| ①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 _(47)____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48)________,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 | " (49)______________ |
| ②向石灰水中吹气 | 石灰水变_(50)__ __ | " _(51)_______________ |
| ③在大理石上滴稀盐酸 | 大理石表面_(52)__________ |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
| ④在生石灰上滴加蒸馏水,再加入酚酞试液 | 用手触摸试管感觉_(53),滴加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 " (54)__________________ |
34、小华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试验数据得出结论,还要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
2提出猜测,你的猜测是: (59)
3活动过程和记录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①将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②将另一支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③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
| 第①种情况 | 第②种情况 | 第③种情况 | |
| 所需时间 | 87s | 54s | 25s |
| 结论 | (60) | ||
35、有两瓶无色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写出鉴别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 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分别用 (63) 放在集气瓶口 | 一瓶 () 另一瓶无明显现象 | 的是 (65) 的是 (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