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年级阅读课程标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18:24
文档

一年级阅读课程标准

一年级内容标准表现标准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常用词语(1)正确认读生字组成的词(2)积累本年级教材中的469个左右的词语(3)了解量词与名词要正确搭配(4)初步认识反义词(5)认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6)理解部分常用词语的意思1.1正确抄写、默写“写字表”“词语表”中的部分词语。1.2会用常用字组词。1.3在语境中正确认读熟字组成的词语。1.4正确搭配词组,如学过的数量词与名词搭配。1.5积累常见的反义词。如:高-矮;厚—薄1.6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和加“们”的多数形式
推荐度:
导读一年级内容标准表现标准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常用词语(1)正确认读生字组成的词(2)积累本年级教材中的469个左右的词语(3)了解量词与名词要正确搭配(4)初步认识反义词(5)认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6)理解部分常用词语的意思1.1正确抄写、默写“写字表”“词语表”中的部分词语。1.2会用常用字组词。1.3在语境中正确认读熟字组成的词语。1.4正确搭配词组,如学过的数量词与名词搭配。1.5积累常见的反义词。如:高-矮;厚—薄1.6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和加“们”的多数形式

一年级
内容标准表现标准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常用词语

(1)正确认读生字组成的词

(2)积累本年级教材中的469个左右的词语

(3)了解量词与名词要正确搭配

(4)初步认识反义词

(5)认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6)理解部分常用词语的意思

1.1 正确抄写、默写“写字表”“词语表”中的部分词语。

1.2 会用常用字组词。

1.3 在语境中正确认读熟字组成的词语。

1.4正确搭配词组,如学过的数量词与名词搭配。

1.5积累常见的反义词。如:高-矮;厚—薄

1.6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和加“们”的多数形式)、指示代词(“这”“那”“这里(这儿)”“那里(那儿)”“这么”“那么”“这样”“那样”。)

1.7联系生活,大致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1.71经过教师的解释,能够理解口头语言中一些词的意思。如:稀奇

1.72借助图片或演示等,能够正确理解儿童不熟悉的事物的词的意思。如:小溪

1.73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部分常用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如:前进(“上海在前进”)

1.8 试着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问问老师或同伴,尝试着解决。

2.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句子

(1)掌握简单的主谓句

(2)认识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读出句子的语气

(3)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初步读懂句子的意思

2.1认识并能按要求运用基本句型说话:谁(或什么)(在哪里)做什么;谁(或什么)怎么样;谁(或什么)是什么。

2.2 读出逗号、句号的停顿。

2.3 读出问句、感叹句的语气。

2.4正确抄写、听写短句(字数在10个左右)

2.5造句时正确运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2.6在教师提示下,用自己的话或用“谁干什么”等基本句式,说说句子的意思。

2.7会数一个自然段中有几句。

3.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然段

(1)认识自然段

(2)了解自然段的内容

3.1 知道每一自然段开头空两格。

3.2 能数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3根据提示,知道某一自然段主要讲谁(什么)。

4.在阅读儿歌、短文后知道大致内容

(1)比较正确地朗读注音课文

(2)知道一篇课文围绕一个内容讲述

(3)学习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4)积累古诗

(5)每天课外阅读不少于15分钟

4.1  能借助拼音用普通话比较正确朗读全注音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错字、不唱读、不顿读。

4.2根据教师问题的提示,尝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谁,做什么)

4.3 能按要求填空,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4.4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回答老师的提问。

4.5 围绕课题,学着提出问题。

4.6背诵本年级所学全部古诗和部分课文(课后要求)。

二年级
内容标准表现标准
1.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常用词的认识。

(1)正确掌握本年级教材中810个左右的词语。

(2)积累部分常用词、成语。

(3)在实际中认识动词。知道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动词的搭配要正确。

(4)初步认识近义词。

(5)认识疑问代词。

(6)理解部分常用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7)运用部分常用词语造句。

1.1正确认读、默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1.2 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常用的词语、成语。

1.3 正确搭配词语。如: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词语连线等。

1.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5找出意思相近的词或选词填空。

1.6正确运用合适的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哪儿)”“怎么”“怎么样”)提出问题。

1.7在教师指导下,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71会选择“近义词调换、用与不用的比较、词的感情色彩、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1.8 照样子,用上指定词语仿写句子。

2. 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句子的了解。

(1)正确朗读长句,停顿合理。

(2)继续巩固、掌握常用句型。

(3)认识把字句和被字句。

(4)掌握逗号的用法。

(5)认识冒号、引号,初步了解其一般用法。

(6)了解用上修饰成分(形容词、方位词、数量词等)可把句子写具体。

(7)学习圈划词句,知道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方法。

(8)根据句式概括长句的意思

2.1 读句子时,词语连读或按句子结构停顿。

2.2认识下列句型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有的……,有的……;“……像……。”不是……,是……;……,不然(否则)……;“(既)是……,又是……;又……又…… )

2.3 能按要求正确改写“把”字句、“被”字句。

2.4 抄写、听写句子、理词成句、造句时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2.5 根据冒号、引号的提示区分提示语和人物的语言。

2.6 按要求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把句子写具体。

2.7把两句话(主语部分或谓语部分相同)合成一句话。

2.8根据要求,运用规范、清楚的符号圈画词句。

2.9用“谁做什么”“什么怎么样”等基本句式说清长句(含有2个以上逗号的句子)的主要意思。

3.在阅读中逐渐了解自然段的内容。

(1)了解一个自然段中讲同一内容(意思)的可归为一层。

(2)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复述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内容。

3.1根据给出的提示,说说层意。

3.2 根据提示,说清某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3找出总分结构的自然段中的总起句。

3.4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板书或重点词语,试着复述感兴趣的句群或段落。

4.阅读过程中逐渐了解课文内容。

(1)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

(2)正确目读课文。

(3)围绕课题,提出疑问。

(4)对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标点等提问题。

(5)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

(6)知道一个故事往往有“起因、经过、结果”。

(7)初步了解可以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事物。

(8)积累古诗、名言。

(9)每天课外阅读不少于20分钟。

4.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全注音课文,做到段落、句子之间适当停顿。

4.2在教师指导下,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4.3 听他人朗读课文时,能目读。(不用手指读)

4.4 围绕课题,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不同角度提问。

4.41提出的问题意思清晰、说得完整。

4.42在老师帮助下学习给所提的问题排序。

4.43 能带着问题读文,试着寻找答案。

4.5试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或不理解的地方提问题。

4.6借助句式“什么时候,谁干什么”或“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尝试说说课文内容。

4.7按照提示(填空、板书等)说清课文大致内容。

4.8背诵本年级所学全部古诗和部分课文(课后要求)。

三年级
内容标准表现标准
1在阅读过程中正确理解常用词的意思,积累常用词语。

(1)正确掌握本年级教材中0个左右的词语。

(2)积累近义词、反义词。

(3)归类积累成语、四字词语。

(4)初步学习运用注释、工具书和资料来理解词义、

(5)学习圈画句中的关键词并加以理解。

(6)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提问

1.1正确抄写、默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1.2在教师帮助下,对于课文里的某些生词,能够从学过的词里举出它的同义词或反义词来。

1.3能够说出课文中的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思。

1.4正确搭配词语。(偏正、主谓、动宾结构)

1.5词语按要求归类(或按归类要求写出词语)。

1.6掌握理解词语的各种方法(查字典、近反义词替换、词素分析、联系上下文等),能灵活运用。 

1.7根据词意从注解条里给加点字选出合适的解释。

1.8 知道什么是关键词句,会围绕文中的关键词句提问并理解。

2.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句子间的关系,体会表达效果。

(1)掌握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的复句。

(2)初步了解递进、条件、转折关系的复句。

(3) 体会“连动式”句子一般表示动作承接紧密

(4)认识比喻句,在语境中体会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5)认识反问句,懂得其意思,在语境中感受表达效果

(6)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7)正确使用冒号、引号、顿号、省略号

(8)根据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标点提问

(9)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句子

2.1读句子,正确判断前后句的关系。

2.11能根据所给的原因写结果,或根据结果补写原因。

2.12正确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写句子。(一边……一边……;既……又……)

2.13读懂前后句关系,选择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接句子。(因果、并列、条件、递进、转折)

2.2用上几个合适的动词,仿写 “连动”句。

2.3找出文中比喻句,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在语境中的作用(为什么要这样比)。

2.4根据提示写简单的比喻句。(本体、喻体清晰)

2.5找出文中反问句,读出“难道”“怎么”的反问语气,能改写为陈述句,句意不变。

2.6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补充定语、状语、补语等)

2.7在语境中正确使用对话的三种形式,标点正确。

2.8能记录预习中的问题,要做到:问题表述清楚,句子完整,标点正确。

2.9会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句子的含义。

3.在阅读过程中认识逻辑段

(1)了解一段可分为一层或几层

(2)初步认识逻辑段

(3)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4)掌握基本的构段方式

(5)归纳段的主要意思(段落大意)

(6)详细复述课文重点段落

3.1判断典型的构段方式。(总分总或先概括后具体;承接;并列;转折)

3.2运用总分(总)、承接的方式按要求写一段话。

3.3 用摘句、层意归并等方法概括段意。

3.4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句子成段。

3.5用摘句法(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等)写出段落大意。

3.6根据提示(重点词语、句式)归纳段落大意

3.7运用重点词语,详细复述指定的段落。(可参照句式,但不可一字不差的背诵。)

4.在阅读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默读课文。

(3)知道课文记叙顺序,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4)认识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5)理解中心句的作用。

(6)根据提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7)找出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提出问题。

(8)积累古诗、名言。

(9)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1正确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读文.

4.11朗读课文时,做到重音、停顿、语调、速度都符合课文的内容。

4.12在教师指导下,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有比较明显的感情色彩的句段。

4.2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4.3按一定顺序详细复述课文

4.31按照提纲或板书复述课文。

4.32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内容

4.33依据课文内容想象故事情境,详细复述。

4.4正确找出文中过渡句,体会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4.5正确找出短文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

4.6通过片断式的“叙述、议论、描写”来试着表达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对事情、人物的评价。

4.7试着联系上下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8 根据提示练习概括

4.81根据提示,用合适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82用词或句概括人物的品质或某一地方的特点。如(  )的刘伯承;(    )的悉尼歌剧院

4.9熟记教材中的名句,背诵本年级所学全部古诗和部分课文(课后要求)

四年级
内容标准表现标准
1.培养预习习惯。1.1按要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2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遇到的问题。

2.提高朗读能力。2.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注意句子、段落的停顿,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把体会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提高默读能力。3.1边读边思,划出能回答问题的有关语句。

3.2边读边思,学会抓住课文的重点,分清内容的主次。

3.3边读边思,对课题、课文内容、重点词句等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或同伴讨论,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

4.培养复述能力。4.1根据提纲详细复述重点内容。

4.2抓住细节详细复述某项活动过程或场景。

4.3列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4.4列小标题简要复述课文。

4.5按事情发展线索简要复述课文。

4.6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要素简要复述故事。

5.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5.1补充句子练习归纳小节的意思或逻辑段的意思。

5.2根据已划分好的段落提示,归纳逻辑段的意思。

5.3拓展过渡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5.4连段义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5.5找中心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5.6根据提纲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6.积累教材“词语表”中列出的以及教材或其他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值得积累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6.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6.2在运用中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屹立、矗立、耸立”“强烈、激烈、猛烈、热烈”“判定、断定”“清亮、清脆”“揭开、翻开、打开”“理睬、理会”“果然、居然、突然”等近义词的区别。

6.3能体会文中关键词语的作用。

6.4常用词语能运用。

6.5按教材的要求积累其他词语,不断增加词汇量。

7.理解并积累语句,体会并学习运用句式。7.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7.2学习教材中的常用句式,能比较句子的不同点,能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的作用,能学习运用,把句子写具体。

7.3能熟记教材规定的名句,能背诵并默写全部古诗,能背诵教材规定的课文片断。

8.学习使用标点符号。8.1学习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8.2了解顿号、冒号、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9.主动开展课外阅读。9.1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并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9.2能根据学习需要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9.3能在阅读过程中,做阅读摘要,能根据阅读内容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9.4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30分钟;全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课程标准的规定。

五年级
内容标准表现标准
1.继续提高朗读能力。1.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注意句子、段落的停顿,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把体会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继续提高默读能力。2.1边读边思考问题,划出能回答问题的有关语句,写批注——读文时的疑惑和体会。

2.2边读边思,学会抓住课文的重点,分清内容的主次。

2.3边读边思,对课题、课文内容、重点词句等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或同伴讨论,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

2.4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

2.5限定时间默读:增大视距,学会行视,不重复读,不停顿读,提高默读速度,逐步达到250字/每分钟

3.培养复述能力。3.1抓住细节复述某项活动过程或场景。

3.2根据提问复述课文重点内容。

3.3变换人称,按事情来龙去脉创造性复述。

3.4复述选择性事件并给予主观评价的创造性复述。

3.5发挥想象,补充情节,丰富作者言语的创造性复述。

4.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4.1拓展过渡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2连段义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3找中心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4根据提纲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5从描述事物几个方面的特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6连接人物所做的事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7列小标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5.积累教材“词语表”中列出的以及教材或其他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值得积累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5.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5.2在运用中能辨析“捐助、募集、募捐”“惊恐、惊异”“折磨、消磨”“竟然、居然”“宣布、宣告、宣读”“尖利、锋利、锐利”“持续、连续、继续”“欣赏、观赏”“蕴藏、珍藏”“精致、精巧”“困窘、困难、困苦”“厌恶、讨厌、厌烦”“要挟、要求”“出世、出现”“艰巨、艰难”“回击、回答”“温顺、温暖、温和”“歧视、蔑视、轻视”“强烈、猛烈、激烈”“发明、发现、发觉”等近义词的区别。

5.3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的感情和作用。

5.4常用词语能运用。

5.5能在课内外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不断增加词汇量。

6.理解并积累语句,体会并学习运用句式。6.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含着的感情。

6.2学习教材中的常用句式,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修辞手法的句子的作用,部分句式能学习运用,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6.3能熟记教材规定的名句,能背诵并默写全部古诗,能背诵教材规定的课文片断。

7.学习使用标点符号。7.1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和感叹号。

7.2掌握顿号、冒号、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8.主动开展课外阅读。8.1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并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8.2能阅读一定数量的名家名作,能主动与别人交流读书心得。

8.3能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和阅读作文。

8.4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30分钟;全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课程标准的规定。

文档

一年级阅读课程标准

一年级内容标准表现标准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常用词语(1)正确认读生字组成的词(2)积累本年级教材中的469个左右的词语(3)了解量词与名词要正确搭配(4)初步认识反义词(5)认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6)理解部分常用词语的意思1.1正确抄写、默写“写字表”“词语表”中的部分词语。1.2会用常用字组词。1.3在语境中正确认读熟字组成的词语。1.4正确搭配词组,如学过的数量词与名词搭配。1.5积累常见的反义词。如:高-矮;厚—薄1.6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和加“们”的多数形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