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20:19
文档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第一章城市对外交通一、概况1、城市对外交通逐步形成公路为主体,铁路、水路相辅佐的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城市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26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3%,人均3.6平方米。2、对外公路交通中:2001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399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4公里/平方公里。其中等级公路线路里程27公里,包括高速公路81公里、一级公路145公里、二级公路539公里、三级公路344公里、四级公路1538公里;等级系数为3.05,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81.6%。“五纵五横”(五纵:
推荐度:
导读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第一章城市对外交通一、概况1、城市对外交通逐步形成公路为主体,铁路、水路相辅佐的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城市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26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3%,人均3.6平方米。2、对外公路交通中:2001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399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4公里/平方公里。其中等级公路线路里程27公里,包括高速公路81公里、一级公路145公里、二级公路539公里、三级公路344公里、四级公路1538公里;等级系数为3.05,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81.6%。“五纵五横”(五纵: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第一章  城市对外交通

一、概况

1、城市对外交通逐步形成公路为主体,铁路、水路相辅佐的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城市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26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3%,人均3.6平方米。

2、对外公路交通中:2001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399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4公里/平方公里。其中等级公路线路里程27公里,包括高速公路81公里、一级公路145公里、二级公路539公里、三级公路344公里、四级公路1538公里;等级系数为3.05,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81.6%。“五纵五横”(五纵:s218省道、葛丹线-S222、镇荣线、G104、S224;五横:G312、沿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S101、S321)的公路主骨架已经形成。其中312国道主城段、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已逐步成为主城内部的快速干道。城市对外交通包括区域性过境交通和城市辐射交通两部份。312国道、沿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为区域性过境道路。城市辐射交通包括镇句公路、宁镇公路、镇荣公路、镇丹公路和镇澄公路。

3、公路客运站场形成“一中心八站” 的公路客运站场枢纽布局。火车站公路客运站为中心站,南门、南水桥、黄山、电力路、中山西路站、三茅宫、东宫、大港为八个客运公用站。货运站场形成长江路、三茅宫、大港三个货运交易市场。市区客运站场总面积356平方米,货运站场总面积5000平方米。基本上实现了“车进站、人归点”、“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目标。2000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517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32367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3343万吨,货运周转量156563万吨公里。

4、城市铁路有三条,分别是沪宁铁路、老沪宁线(3#线)、镇大铁路。沪宁铁路境内全长72.416公里,全部为双轨铁路,是沪宁线间繁忙的区段之一。老沪宁线(3#线)经镇江西站穿越市区,在市区范围内与沪宁线两交接点间长6.3公里,全日有4对车次,对市区道路交通干扰很大。镇大铁路经谏壁至大港,全长24.9公里,主要承担大港地区的货运交通。原为地方铁路,现已通过置换,转让为上海铁路局。另市区范围内有厂矿专用线1及军事专用线2条,共长23.3公里。主要有:镇江焦化厂(5.6公里)、华东列电(1.0公里)、铁路采石场(2.5公里)等。铁路货场现状为“两站三场”。分别为镇江站(客运)、镇江南站、西站货场、南门货场、大港货场。2001年全年完成客运量706.1万人次,其中到达量372.3万人次,货运量424.9万吨,其中到达量316.2万吨。

5、对外航道为黄金十字水道的长江、运河。镇江港长江第三大枢纽港。镇江段长江岸线长146.5公里。南岸长105.2公里,北岸长41.3公里。镇江港为组合港,主要由:高资、老港、谏壁和大港港区组成。2001年,港口拥有码头泊位135个,其中万吨级码头泊位19个。200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 2579万吨;年客运量4.6 万人次。

6、镇江现无航空港,也无直升机起降点。对外航空主要依托南京和上海。目前距南京禄口机场约90公里,距常州奔流机场约50公里。

二、存在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公路网等级偏低,港站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城市经济和小汽车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公路里程少、等级低,公路发展滞后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公路网的整体服务功能欠佳,布局不合理;17%的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承担了公路运输总量的96.4%,公路资源使用不合理,交通峰值相对集中;航道里程少,分布不均,东西不能连片成网;航道等级低,通航条件差;龙门港区运力不足,需要扩建增容;港区疏港道路不足,联运能力差。镇大铁路技术标准低,运量小、经济效益差,需要改造。

2、对外交通运输与城市布局不尽协调。铁路及货场切割城市,严重干扰了城市交通;过江通道不足,与苏北交通联系不便;公路客货运站场规模小,布局不尽合理。

3、沪宁高速公路接线高路基分隔丹徒新区,制约城区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由沿江发展转化为沿江、沿路T型发展,高速公路接线及收费站对城市路网格局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4、水运中转枢纽地位受到冲击。水路客货运量较大幅度,水路客货源流失严重,对我市水运中转枢纽地位形成了冲击。

5、长江岸线利用有待加强控制,港区生产陆域纵深偏小,新港区生产附助设施不配套,港口能力滞后。

6、交通运输信息网络体系落后,物流技术尚未广泛推广应用。货运站场小而散,市场交易自成一体,缺乏横向协作,中心交易市场地位没有确立;货运站场设施、设备落后,基本上没有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没有形成货流、车流的信息网络系统,不能发挥综合服务功能。

7、缺乏民用机场和直升机起降点。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一体化发展,航空运输的潜在需求增大,同时高端需求的商务飞行和直升机旅游需要建设民用机场,无航空,就无交通优势。

三、规划目标

1、以需求为导向,以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环境为目标,增强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建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设施配套、高度发达的城市对外交通体系,巩固和发挥镇江的交通枢纽地位和作用。

2、适应现代交通发展趋势,根据客运高速化、货运物流化的发展要求整体规划城市对外客货运交通系统。

3、充分重视利用铁、公、水联运条件,增强集散和中转能力,以内贸为主,发展区域物流,将镇江建成连接南北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

4、充分利用润扬大桥建设契机,将镇江建成由沪宁高速公路和镇溧高速公路组成的新“黄金十字”交通枢纽城市。

四、规划布局

以沪宁高速和海溧高速公路构成的新“黄金十字“为构架,形成“一港、一场、一环、二站、六放射”的对外交通体系。

一港——镇江组合港,包括大港港区、龙门港区、谏壁港区和高资港区;

一场——地方小型机场;

一环——市区对外的沿江高速公路;

二站——沪宁铁路站和京沪高速铁路站;

六放射——由镇江至句容、扬中、丹阳和茅山、宝华、新桥的一级公路,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集聚力。

1、铁路

拆除影响城市交通环境的老沪宁线(3号线)及高家门专用线,新建六摆渡龙门港区专用线,扩建镇江客运站,增加始发车辆;建设六摆渡铁路西站,利用大桥优势吸引扬州客流,同时发挥联运优势加快西部开发。

加速沪宁高速铁路建设,对沪宁铁路电气化改造,促进铁路运输高速化。根据规划的京沪高速铁路走向在南徐分区312国道旁建设高速铁路镇江站。

加快沿江铁路建设,提高现有镇大铁路标准和运输能力,增强大港辐射能力。沿江铁路从大港到上海南翔,与现有镇大铁路相接。规划沿江铁路与沿江高速、沿江公路间距合理,公用一个通道,减少对丹阳等沿江地区地块的分隔。

配合南京都市圈建设,在312国道绕城段以北与沪宁高速铁路间规划预留沪宁快速轨道(城际铁路)通道。在高速铁路站附近建设大型换乘交通枢纽。

建设“有环放射”布局的城市轻轨系统,高资、大港在主城东西向放射线上,谷阳分区、高速铁路站、三茅中心、火车站、丁卯分区在环线上,构筑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远景建设宁镇城市间铁路交通,强化镇江与南京之间的联系。规划铁路与南京至龙潭的铁路交通相接、结合过江桥隧,跨江连至扬州铁路系统,向南与苏锡常都市圈的城际铁路相连,形成华东地区连动发展的铁路交通系统,实现都市圈之间的铁路公交化。

2、公路

新建和完善对外交通干线,提高城市通达性,合理布置客货站场。

拓宽改造沪宁高速公路,完善镇溧高速公路建设,新建沿江高速公路、南京—环太湖高速公路和镇江第二过江通道连接线等高速公路主骨架。对第二过江通道(五峰山桥位)和扬中—泰州桥位两个通道位置同时加以控制。按一级公路标准,拓宽改造312国道和沿江一级公路,建设完善滨江快速路、101省道(延伸至扬中八桥镇)、镇句公路(延伸至禄口国际机场)、镇宝公路和葛丹公路等。进一步加强城际之间,城市与各县(市)、镇之间的对外交通联系。

规划区内建设完善由沪宁高速公路、南京—环太湖高速公路、沿江高速、镇溧高速和第二过江通道连接线构成的“三横二纵”高速公路主骨架,对五峰山桥位和扬中汽渡桥位两个通道位置同时加以控制,为第二过江通道建设创造条件。

市域内规划高速公路一览表

序号名称等级长度主要控制点
1镇溧高速6车道

43上党、荣炳
2南京--环太湖高速

6车道

67春城、宝捻、延陵、导墅
3沪宁高速8车道

70现状
4沪宁高速接线4车道

5现状
5沿江高速4车道

78高资、辛丰、郫城
6第二过江通道6车道

58大港、后巷、窦庄、折柳
7宁杭高速6车道

7郭庄
8南京--太仓高速

6车道

17天王、茅山
注:长度为区域内长度,单位公里。

竭力兴建促进沿江开发的沿江高速公路,形成区内继沪宁高速后的第二条重要的对外高速干道。遵循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联网畅通工程”和国省道“网化工程”的统一部署,完成省网化工程中的区域主干线:省道101、省道321、省道218、省道224、句蜀路、句容至禄口机场、镇扬大桥接线高速公路工程。其次完成镇江市到各县、县到县、市到重点乡镇、县到重点乡镇区域内次干线的建设与改造,为配合大港港区建设,改、扩建港区一级公路。逐步形成开放式公路网骨架。

主城的对外公路交通形成“一环六放射”的格局。“一环”由润扬长江公路大桥、312国道、沿江公路、五峰山大桥组成的不闭合环,是城市的环城快速通道,拦截并分流进入市区的车流。“六放射”分别如下:

1)主城经高资、下蜀、宝华至龙潭,为西部放射。

2)主城经韦岗、东昌、陈武至句容,为西南部放射。

3)主城经西麓、上党、上会、白兔、宝堰至茅山,为南部放射。

4)主城经三山、河阳至丹阳,为南部放射。

5)大港经埤城、建山至新桥,为东南部放射。

6)大港经大路至扬中,为东部放射。

市区客运站布置采用“一城多站,分散布置”的形式。现镇江客运中心站在西部,在丁卯区内兴建直接为丁卯开发区服务的客运站,结合高速铁路客运站同步规划建设镇江汽车客运南站。此外大港、高资、丹徒新区、韦岗、上党、辛丰、葛村等地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公路客运站。货运站结合市区物流中心统一规划。

客运站规划一览表

站名地点占地面积发送能力
客运中心火车站1200012000
东门梦溪广场1540012000
丁卯谷阳路侧1800012000
大港大港镇90006000
高资高资镇90005000
高速铁路客运站南徐分区1800013000
官塘官塘桥40002000
运河路运河路50002000
南门70005000
三茅宫朱方路70004000
丹徒谷阳新区200009000
对外客运交通枢纽规划两处,分别为新老火车站,面积约0.5平方公里。该地区交通线路众多,交通地位突出,应统一规划,同时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合理组织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铁路、轨道交通、公交等换乘枢纽。

规划公路枢纽:保留镇南立交、沪宁高速公路立交;改造312国道与朱方路及沪宁高速镇江支线立交;加快建设镇溧高速公路与世业洲、跃进路、312国道、镇荣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等立交;规划新增沿江高速公路与高资通江路、园中路、镇句路、镇溧高速公路、西环路、沪宁高速公路镇江支线、312国道、东环路、谏辛路、雩龙路、葛丹公路、烟墩山路、第二过江通道等立交枢纽。

3、水运

规划港口由大港、高桥、谏壁、老港、龙门、高资、青年农场、夹江等港区组成。

完善和扩建大港港区,使大港成为以集装箱为主的长江外贸口岸;高桥港区规划为大型沿江工业企业专用深水码头区及深水公用港区。谏壁港区以货主码头为主;调整老港港区功能,适当规划建设专用旅游码头;龙门港区沿江统筹安排客、货运码头,造船工业、桥位及水源保护区;高资港区发展以公用码头和货主码头为主的承接江海轮泊位的港口。青年农场港区、夹江港区规划为企业专用码头区和公用港区。

保留龙门长江客运站及镇扬汽渡、世业洲、江心洲、大港汽渡和高资汽渡。利用水上“黄金十字”优势,疏浚大运河,苏南运河镇江段航道由四级标准提高至三级标准,并新建谏壁三线船闸,提高市区对外内河水运能力。

4、航空

近期主要依托南京航空港,改造建设镇江至禄口机场的快速通道,缩短与机场间的时间距离。

为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远期镇江应发展自己的地方机场。规划在沿江公路以南、高速公路以北,312国道以东,丹阳河阳地区兴建地方小型旅游机场,用地约4 平方公里。规划机场位于城市主导方向的南侧,距主城区约15公里。规划等级为4DJ,跑道长度2800米,可起降737以下机型。发展成市区及丹阳公用的民用机场,同时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战备机场。

5、管道

在谏壁化工区及大港工业区培植管道运输基地,利用港口优势,对油料、气体、粉煤灰等材料资源采用管道运输,逐步形成五种运输方式齐全、优势互补的联运机制。加强对国家天然气主干管和现状其它种类管道运输线路的维护与保护。协调好未来重要的管道运输线路与城市发展用地的关系。管道运输线路应协调好与城市建设用地间关系,走向尽量靠近道路一侧,尽量避开城市发展用地。

五、发展战略

镇江市对外交通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了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充分协调与城市布局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1、重视大桥和高速铁路建设,发挥镇江大区位优势

实施“三桥工程”,即润扬大桥、五峰山大桥、扬泰(扬中-泰洲)大桥,加强长江南北区域联系,逐步形成镇扬一体的都市圈。利用高速铁路站场建设,形成城市次中心,提高对苏北的吸引力,发挥镇江的区位优势。

2、合理利用岸线 ,调整港口功能,加强港口建设

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建设好市区的高资、老港、谏壁、大港、龙门四个港口岸线。高资为工业、货主码头和生活岸线,老港改造为游船码头,谏壁为工业、货主码头,大港主要为外贸集装箱码头,龙门港区为现代化综合型深水港区,主要为客运码头及为腹地承担大宗散装水泥、非金属矿石、建材、煤炭的外贸码头。

3、发挥铁、公、水联运优势,加强铁路站场建设。

建设高速铁路客运站和镇江西站(龙门站),建设龙门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上煌、大港铁路支线及编组站,改造镇江南门铁路货场。加快实施沿江铁路建设(镇江至南翔),将长江南岸沿江港口连接起来,增强港口辐射作用,使镇大铁路发挥应有的效益,拓宽改造疏港道路,建设陆域配套设施;完善港区的集疏运系统。

4、拓建出入口道路、建设“半小时”城镇圈 、“一小时”都市圈

西北部与润扬大桥接线同步建设跃进路立交,改善与扬州联系;西部拓宽改建镇句路,改善与句容交通联系;西南建设大桥接线与三一二国道立交改善南部联系;南部迁移高速公路收费站;东南建设镇大公路与横山路立交;改善城市对外出入口通道。

按超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六放射”的市域公路系统,使得在城镇圈内公路交通半小时可达,都市圈内南京、泰州、常州一小时可达。

第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

一、交通现状

(一)概况

镇江市是山林城市,现状又是沿江带状组团式结构。组团间以山体绿地分隔。京杭大运河东西向穿越主城,沪宁铁路新、老线两次分隔老城,加上地方铁路及专用线横穿南北,主城道路网布局局限性很大,形成了镇江市不规则的路网形状,除丁卯新区尚有几条直路外,其余大多曲直多弯。

1998—2002年以来,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大踏步前进,已使镇江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交通已按总体规划要求逐步实施,道路框架已现雏形。尤其是近二年,通过思想,更新观念,采用经营城市的策略,加大交通建设投资。2001年,道路交通建设投资额度超过10亿元,是前五年的总和。五年来,新增道路面积约180万平方米,人均面积由6.5平方米增至8.3平方米,增幅达24.8%。

1、至2002年,镇江市市区有主次干道42条,总长88公里,支路127条总长1公里,各类道路总长度252公里,面积602公顷。相应的路网密度及干道网密度为3.24和1.5公里/平方公里,主干道网密度约0.8公里/平方公里,次干道密度约0.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广场总用地为62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8.8%,人均道路面积8.40m2(国标10—15m2),道路面积率为8.5%。

2、在现有建城区中分布也不均衡,各区道路指标统计如下:

城区道路现状指标汇总统计一览表

区域谷阳分区南徐分区丁卯分区老城分区主城
道路长度(米)13127190982297098712

153907

线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2.633.182.872.97

2.
道路面积(平方米)481108560540650350240824100287
面积率(平方米/平方米)9.69.38.17.88.2
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80.27.57.05.36.5
中心城区道路指标汇总表

区域主城西翼东翼中心城区

道路长度(米)153907

3139667721.9

253024.9

线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2.8.972.66

3.24

道路面积(平方米)41002873386171583552.36022456.3
面积率(平方米/平方米)8.2%9.7%6.7%7.8%
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6.524.219.88.4
3、对照国家有关标准,以上指标明显偏低。近几年,虽经大力发展,但由于历史欠账多,道路状况依然不佳。次外,镇江市现有道路等级低,缺乏交通干道,全市东西向客流仍依赖于一条中山路,在高峰时刻,交通量过分集中于中山路等少数的几条干道上,造成交通阻塞。

4、规划区拥有城市立交(不含对外公路立交)4处,分别为黄山铁路立交、大港兴港路立交、路高架,南徐路黄山支路立交,尚无行人过街立交设施(地道或天桥)。行人过街不便,对交通干扰大。

5、根据交通管理规划,市区采用信号控制路口有48处,多相位信号路口约14处。环型交叉路口8处。在全部路口中,6路交叉路口有2处(含支路口),5路交叉路口有3处,T型交叉路口约42处。

6、截至98年,市区各种类型的停车场库共计46个,机动车泊位数40个,其中公共停车场占32%,泊位数2560个;配建类停车场25个,泊位数2330个。人均停车面积约0.2平方米。

7、近年来配建停车场库主要分布在大市口、四牌楼、电力路附近。

市区配建永久停车场、库一览表

序号名称隶属总面积
1永安路停车场建设局1000
2国贸停车场供销社5200
3商业城停车场商业城3800
4甘露停车场置业集团3000
5镇江宾馆旅游局3000
6凤凰岭饭店1000
7自立市场汇房地产公司5000
8新世纪商场贸易局3500
9华联商厦京口区1000
10招商市场工商局810
11招商市场天慧园610
12商业大厦4500
13五条街农贸市场振华开发公司4030
合计350
8、到2002年为止,公共停车场的建设仍处于停滞阶段。目前,空地停车场和工地停车场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公共停车场的作用。

市区社会停车场一览表

序号名称位置面积
1黄山停车场交警二大队旁800
2电力路停车场中山路铁道交叉口2000
3牌湾停车场亚西亚酒楼旁700
4金山停车场金山公园大门对面4000
5中山东路停车场菜场大门两侧300
6焦山停车场焦山大门内外3000
7甘露寺停车场北固山公园大门旁1000
8火车站停车场火车站广场6000
9二十一世纪乐园停车场二十一世纪乐园广场10000
10东亚停车场永安路口1000
11劳动大厦停车场运河路1500
9、至2002年,市区公交车营运车辆总数约450标台,人均6标台,公交线路35条,公交平均日载客量23万人次,公交出行比例约10.2%。公交拥有停车保修场3处,停车保养场总面积3公顷,远不能达到国家规划中规定的保、停车数。

10、2002年市区拥有出租车1295辆,平均空驶率40%左右。分担出行比例约3%。

(二)存在问题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服务水平低下,道路等级结构不合理,主次干道及支路比例不协调,制约了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路网密度低,尤其是支路网密度低,老城路网密度低于3公里/平方公里。老城西部路网面积率仅为2.2公里/平方公里(道路不包括巷道)

2、道路面积率小,老城区道路面积率低于7%,人均道路面积普遍小于6平方米,低于国家标准下限值。

3、道路停车场少,停车泊位总量严重不足。人均0.2平方米,远低于规范0.8平方米。

4、现状路网不完善。丁字路、断头头路太多,未能形成良好的道路网络,现状东西向仍主要依靠中山路一条路,停留在初级的、乡镇的道路网络水平上。

由于道路基础设施的不建全又导致的交通问题有:

1、公交线网覆盖率低,交通方式结构不合理,公交方式出行比重约为10%,自行车出行方式超过60%,加剧了道路交通拥挤。

2、交通管理难以开展,管理水平落后,交通需求增加,交通日益恶化。

二、规划目标及指标

建设一个外围成环,内部成网,结构合理、交通便捷,运行高速的道路网络,符合镇江城市发展要求的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协调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1、构筑城市快速干道,建成内引外联、功能明确、层次分明的道路网络系统。

2、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3、建成布局合理内外转换方便的物流运输体系。

4、建成现代化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

具体指标如下:

序号规划指标单位现状值规划值
195%居民单程最大出行时耗

(分)≥50

≤45

2轨道网长度公里0≥20

3快速干道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0.14≥0.4

4主干道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0.76≥0.9

5次干道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0.68≥1.5

6道路面积率平方米/平方米

7.0%

13%
7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5.7≥12

8万人公共汽车拥有辆(标台)6≥12

9公交线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1.66≥2.5

10公交站点服务面积率53≥70

11主次干道交叉信号控制比例≥80

12公交出行比重(%)

8≥20

13路网交叉口平均服务水平0.8≤0.6

14交通事故(人/万车)

≤15

三、交通分区

根据城市总体布局,将中心城区划分为:老城、南徐、谷阳、丁卯、谏壁、大港、高资等七个交通分区。

各分区的主要规划指标一览表

片区

编号分区名称规划

人口

小汽车

发展水平

公共停

车场指标

土地开

发策略

道路

密度

道路

面积率

万人辆/千人泊位/千人
1老城306025TOD5.3713.7
2丁卯分区209018综合开发6.5214.6
3南徐分区2010025综合开发6.415.8
4谷阳分区15.012020TOD6.8617.3
5大港分区8.510020综合开发5.614.2
6谏壁分区4.010015综合开发6.112.2
7高资分区7.58015综合开发4.712.5
1、老城分区:采取公交为主的交通模式,建设“有环放射”的轨道交通加强与周边分区的联系。控制该区小汽车增长,小汽车水平控制在每10户2辆以内。加强配建停车场及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提高该区的社会停车场泊位及交通可达性。

2、丁卯分区:完善常规公交系统,建设轨道交通换乘枢纽,重视小区配建停车场建设,适度控制小汽车发展,规划指标在10户3辆车以内。

3、南徐分区:为规划的新城区,是主城的副中心。在加强道路建设的同时,要加大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对檀山路两侧用地的交通系统采取公交和小汽车竞争发展策略。小汽车数量控制在每10户3.5辆车左右。

4、谷阳分区:采取tod开发策略,居住用地低密度开发,为主城今后的高档居住区。道路两侧用地的交通系统采取公交和小汽车竞争发展策略,布置大站快车公交线路。小汽车数量控制可适当放宽。居住区配建停车场比例加大,逐步达到35个/百户。

5、大港谏壁分区:为主城的东翼,主要为产业基地。采取公交及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模式,规划沿镇大铁路布设轨道交通线路,加强与中心区联系,重视工业地块的配建停车场建设。该区域小汽车拥有水平控制在每10户3.5辆车左右。开发区停车泊位数量占职工总人数10%以上。

6、高资分区:为主城西翼,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开展工业地块内交通影响分析工作,指导停车场建设和内外交通组织。整合现有城镇资源,高起点配套城市设施,吸引外来投资。沿规划的城中干道两侧采用公交引导土地开发模式(TOD)。该片区小汽车拥有水平长期控制在10户3辆车以内,居住区停车泊位应达到百户18个。

四、路网格局

路网体系由快速干道、主、次干道辅以支路网组成

1、城市道路结构

形成“一轨一环、三横九纵”的交通骨架体系。

一轨:“有环放射”的城市轻轨系统,并与南京、扬州及苏锡常都市圈铁路系统相连,实现都市圈之间的铁路公交化。

一环:沿江高速绕城城段,与中心城区各功能区、市区各镇相连;

三横:沿江干道、南山干道(南徐路)、312国道及沿江公路形成贯通中心城区的三横,为连接高资、主城、大港的纽带(链),为城市道路的主骨架。

九纵:高资二纵(园中路、通江路)、主城三纵(镇宝路、新城大道、经十二路)、谏壁二纵(谏辛路、雩龙路)、大港两纵(通港路、圌山路)。

2、主城采用“十字双环”的“甲”字型路网格局。

“十字”——由东西向主干道(由南徐路和丁卯桥路组成)和南北向主干道(由路、镇宝路和高速支线组成)构成交通双轴。

主城“一环”,由东西向的城南干道、沿江干道和南北向的戴家门路和横山东路相连,构成镇江主城最重要的核心环(主城交通环)。

主城“二环”,由经十二路、檀山路、新区外环和中山路构成。经十二路、檀山路、新区外环分别是丁卯、南徐、谷阳三个分区的空间发展轴,是镇江主城内部的区域发展环。

市区规划骨架道路一览表

序号路名起点终点长度宽度面积备注
1跃进路通江路润洲路1300050520000

2金山西路润洲路金山20004080000
3新河路金山二院13504054000
4长江路二院251440100560
5东吴路禹山北路267840107120
6禹山北路东吴路谷阳路330040132000
7禹山北路东段谷阳路青龙山路1300040520000
8临江路青龙山路烟墩山路520040208000
9高资城中干道通江路园中路650050390000
10南徐西路园中路镇句路780040468000
11新南徐路镇句路镇宝路510070357000
12天桥路天桥青年广场11004044000
13丁卯桥路青年广场镇大公路700060420000
14镇大公路丁卯桥路通港路1300060780000
15金港大道通港路圌山路

520060312000
16312国道

通江路镇南立交2100050840000
17沿江公路镇南立交圌山路

2400050960000
18园中路跃进路312国道250050100000

19通江路312国道跃进路1290040116000
20北路长江路中山路12304251660
21南路中山路天桥路14004258800
22镇宝路新南徐路312国道580040232000
23雩龙公路镇大路沿江公路290040116000
24粮山路沿江干道镇大路21004084000
25圌山路

临江路沿江公路880040352000
26谏辛路镇大公路沿江公路23004092000
27通港路沿江公路兴港路506060303600
28跑马山路中山路南徐路260050130000

29檀山路南徐路312国道

360050180000
30谷阳西环312国道

谷阳南环680050340000
31谷阳南环谷阳西环谷阳东环900050450000
32谷阳东环沿江公路谷阳南环516050258000
33丁卯经十二路沿江公路学府路604060362400
34戴家门路312国道

跃进路250050100000
31横山东路沿江公路禹山北路520050208000
合计2096329827140
注:骨架道路部分路段未统计在城市道路指标内。

3、快速路

镇大公路、312国道、沿江公路、横山路、戴家门路形成中心城区“两横两纵“的快速干道系统,加强主城与两翼的交通联系。快速路总长约66Km,道路红线40—60米;横段面采用两块板或四块板形式,机动车双向六车道,两侧控制绿带宽度不小于15米。快速路控制相交道路开口间距大于1公里。为减少快速路与其他道路的交叉口,两侧用地可灵活设置辅道,将车流汇集集中至一交叉口。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采用立交方式,快速路与主次干道相交可根据流量流向设置定向立交或采用渠化交叉口方式。严禁支路与快速路直接相接。建成区内快速路密度约0.4公里/平方公里。规划快速路如下表:

市区规划快速路一览表

序号路名起点终点长度(m)宽度(m)面积
1312国道城区段

通江路镇南立交21000501050000
2沿江公路镇南立交圌山路

24000501200000
3戴家门路312国道

跃进路250050125000
4横山东路沿江公路禹山北路520050260000
5镇大公路丁卯桥路通港路1300050650000
合计657002888000
4、主次干道

主干道72条,建成区干道总长172公里;其中建成区干道网密度:1.4;次干道115条,总长210公里;次干道网密度:1.7 ;支路总长353公里;支路网密度3.5;规划区城市道路网密度:6.6 。主干道道路红线不小于30米,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不小于20米。规划建城区道路网总用地为:1369公顷,占城市规划建设用地10.9%,人均13平方米。

市区规划路网指标一览表

类别条数长度面积密度
规划区中心城区规划区中心城区
快速路565.7442881860.4
主干道7227917212186601.4
次干道1153202108804801.7
沿江干道继续向东,跨丹徒镇、谏壁镇与化工区通港路相连,与城市横山路、镇大公路一起组成城市的快速通道,也是城市的车流走廊,属交通性干道。中山路、丹徒路、南山干道(南徐路)规划为城市主干道,是城市东西向的客流走廊,为生活性干道。路、黄山南北路、朱方路、檀山路为城市南北向主干道,也是城市南北向的客运走廊。

5、交叉口

城市道路交叉口主要采用平交方式。铁路线与主干道相交皆采用立交方式;少数交通流量过大的交叉口采用立交形式,人流或自行车集中的交叉口应逐步修建立交设施以提高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城市出入口干道相交处应设置立交,形式根据情况确定,用地严格控制。

立交枢纽分对外公路立交(城市出入口道路)和城市立交两类,详见附表。

6、高架路

在南徐路和丁卯桥路间规划建设长约2.5公里的高架路,跨越南门铁路货场,综合考虑与城市轨道交通并线的高架方案。在沿江干道谏壁段,考虑跨越运河和谏壁电厂规划修建长约2.6公里的高架路。

城市规划立交枢纽一览表

序号相交道路1

相交道路2

立交方式备  注

1312国道

园中路互通公路立交
2312国道

镇句路不完全互通公路立交
3312国道

檀山路互通公路立交
4312国道

九华山路不完全互通公路立交
5312国道

南环路不完全互通公路立交
6312国道

镇荣公路分离公路立交
7沿江公路经十二路互通公路立交
8沿江公路横山路互通公路立交
9沿江公路雩龙公路分离公路立交
10沿江公路通港路互通公路立交
11沿江公路谏辛路不完全互通公路立交
12镇大公路横山路互通城市立交
13镇大公路雩龙公路互通城市立交
14镇大公路谏辛路互通城市立交
15镇大公路通港路互通城市立交
16沿江干道京杭路不完全互通城市立交
17沿江干道越河街北段不完全互通城市立交
18高速接线南环路分离城市立交
19经十二路丁卯桥路互通城市立交
20南徐路檀山路互通城市立交
21中山路太古山路分离城市立交
22天桥路互通城市立交
23谷阳南路丁卯桥路互通城市立交
24镇句路宁镇路不完全互通城市立交
25沿江高速通江路互通公路立交
26沿江高速镇句路互通公路立交
27沿江高速镇溧高速互通公路立交
28沿江高速沪宁高速互通公路立交
29沿江高速312国道互通公路立交
30沿江高速谏辛路互通公路立交
31沿江高速通港路互通公路立交
32沿江高速烟墩山路互通公路立交
33沿江高速同三高速互通公路立交
34同三高速镇大公路互通公路立交
市区规划主干道一览表

序号路名起点终点长度

(m)

宽度

(m)

设计车速

(km/h)

机动车道条数面积道路两侧绿化缓冲带宽度(M)

建筑后退绿化带距离
多层高层
1跃进路1通江路戴家门路1050050606420000101015
2跃进路2戴家门路润洲路380060606228000101015
3金山西路润洲路中山北路200040504800001015
4新河路中山北路长江路135040404540001015
5长江路新河路2514404041005601015
6东吴路禹山北路2678404041071201015
7禹山北路东吴路谷阳北路330040604132000101015
8禹山北路东延谷阳北路丹徒镇450050606180000101015
9沿江路丹徒镇临江路820030804246000101015
10临江路沿江路烟墩山路520040604208000101015
11高资城中干道通江路园中路650060606390000101015
12南徐西路1园中路戴家门路465040606186000101015
13南徐西路2戴家门路镇句路325070608227500151015
14新南徐路镇句路天桥路510070608357000151015
15天桥路官塘桥路丁卯桥路11004040444000101015
16丁卯桥路环城路镇大路304060606182400101015
17金港大道通港路圌山路

520060806312000101015
18通江路三一二国道跃进路12900406041160001015
19通港路三一二国道跃进路120004040480000101015
20园中路三一二国道跃进路1250050606100000101015
21檀山路新南徐路三一二国道330050606165000151015
22跑马山路南徐路中山西路260050606130000151015
23长江路天桥路2900424041218001015
24官塘桥路新南徐路三一二国道610040606244000101015
25经十二路丹徒路沿江公路600060606360000101015
26谏辛路镇澄路镇大路2500404041000001015
27越河街谏辛路沿江干道2600404041040001015
28雩龙公路镇大路沿江公路2900406061160001015
29粮山路沿江干道镇大路210030604630001015
30大港通港路兴港路镇大路5060606063036001015
31圌山路

临江路沿江公路880040806352000101015
32朱方路中山西路南徐路31604040412001015
33镇句路南徐路三一二国道4750406061900001015
34二道河网路南徐路港前路2900404041160001015
35润洲路渡口朱方路330040604132000101015
36谷阳北路丁卯桥路禹山北路3800606062280001015
37谷阳南路丁卯桥路官塘桥路2620606061572001015
38中山西路电力路朱方路214840404859201015
39中山东路电力路环城路184640404738401015
40环城路东吴路丁卯桥路260033404858001015
41学府路环城路谷阳北路4068406041627201015
42中山北路中山西路金山西路100040404400001015
43北湖内环金山西路大东支路740040604296000101015
44黄山南路中山西路南徐路182040404728001015
45黄山北路中山西路长江路170033404561001015
46宁镇路三一二国道镇句路2600406061040001015
47团山路镇句路九华山路24004060696000101015
48凤凰山路润兴路九华山路240040404960001015
49润兴路团山路三一二国道230040404920001015
50站前路九华山路檀山路125040406500001015
51港前路润洲路戴家门路3450366041242001015
52禹山西路禹山北路丁卯桥路4100306041230001015
53莱山路谷阳南路丁卯南纬五路2800406041120001015
54谷阳大道西环路东环路7800506063900001015
55千禧路西环路金谷东路3000406041200001015
56金谷东路三一二国道金谷南路2300506061150001015
57金谷南路金谷东路华山路160050606800001015
58经四路东延金谷南路东环路5800406042320001015
59谷阳南环西环路东环路7500506063750001015
60园一路谷阳大道谷阳南环2800404041120001015
61谷阳西环路三一二国道谷阳南环5200506062600001015
62丁卯经七路丁卯桥路丁卯南纬五路3500404041400001015
63丁卯南纬三路官塘桥路经十二路5250404042100001015
丁卯南纬五路官塘桥路经十二路5300406042120001015
65丹徒路谷阳北路禹山北路东延2500406041000001015
66镇澄路丁卯桥路沿江公路7800404043120001015
67京运路沿江干道沿江公路5100364041836001015
68雩横路横山路雩山路4100366041476001015
69兴港路通港路圌山路

4800406041920001015
70烟墩山路兴港路沿江公路5900406042360001015
71青龙山路临江路镇大路3800306041140001015
72镇荣路三一二国道南环路5500406042200001015
五、城市客运交通

1、规划目标

城市客运方式包括地面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交通等,地面公交包括各种公共汽车、电车及适量的出租车。

促进城市客运交通模式合理转型,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近期居民出行实现机动化,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各区(大港、高资、丹徒)常规公交成网、区间快速轨道相连;水路、陆路并举;建立具有高效率、高质量、高速度、高科技的协调发展的综合客运体系。远期优先发展城市快速轨道线,建立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常规线路为基础,市郊铁路、城际快轨为辅助的便捷、高效的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输网,形成支持并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结合常规公交的发展,促进城市发展向公共交通依赖型转变,推动城市空间拓展与人口疏散。

2、公共交通

各区成立公交分公司,区与主城及区区之间用大站快车、轻轨相连,辅以水上快速游艇线路:分别从老城向高资、大港、谏壁、世业州、江心州、高桥发船。主要水路有运河、及长江,构筑立体的公共客运系统。

公共交通的具体指标如下:

车辆:规划期末公交车达到1400标台,拥有水平12.5辆/万人。

线路:沿快速干道及骨架道路线布置大站快车,在各交通片区内布置小公交线路,沿对外公路布设郊区线,积极发展水上旅游线。公交线网密度中心区大于3.5公里/平方公里,外围不低于2.0公里/平方公里。

站场设施:规划保养站场7处,分别位于丁卯、南徐、谷阳、龙门、高资、大港。保养场总用地不小于18公顷。规划车辆调度中心2处分别位于丁卯和南徐。

预计主城远景峰值时一日出行总量达300万人次以上,期望的居民出行方式中公交大于30%,非公交机动车不超过25%,自行车和步行不低于45%。

自行车与步行交通要通过加密支路网、调整干道横断面、建设自行车停车设施等着力解决自行车通畅、安全和停放问题。通过设置盲道、无障碍坡道、人车分隔设施、人行过街地道、通道,在有条件的商业中心、公共活动中心兴建步行街等措施塑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 

3、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方式远景承担客流比例占城市公交的30%左右。

规划建设“有环放射”的轨道交通网络。环线为环新城老城分区的轨道线。线路经中山路、学府路、经十二路、谷阳大道、檀山路、跑马山路。放射线从环上向沿江放射,西至高资,东至大港。线路经南徐大道、丁卯桥路、镇澄路、通港路,总长约65公里。

规划轨道线换乘枢纽两处分别位于南徐新分区中心区和丁卯分区地区中心。轨道交通与其他方式换乘枢纽位于新老火车站。轨道交通车辆编组站位置位于华东列电北部、长山灌渠西部、沪宁铁路线南部地区。

六、城市货运交通

1、规划目标:充分发挥港口、交通、流通、信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面向长江流域,以区域物流为重点,以国际物流和市域物流为补充,大力发展以大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使镇江成为南京都市圈的物流枢纽城市,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辅助物流枢纽城市,成为长江三角洲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

规范货运市场,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规划汽车货运交通网络,客货分流,提高运输效率。加强货运交通管理,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在货运中的应用,使城市货运实现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

2、货运交通通道

市区规划货运交通干道有:南徐路、312国道、沿江公路、长江路、镇大路、镇宝路、谷阳路、横山路、戴家门路等。中山路、路等中心区道路对货车进行交通。

规划312国道、戴家门路、沿江公路、镇大公路、横山路、镇句路、润洲路为过境货运交通通道;南徐路、路、沿江干道、谷阳路、丁卯桥路、镇句路、润洲路为出入市货运交通通道。

3、货运交通组织

大力整合物流资源。通过发展现代专业化、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将分散在镇江的物流服务资源,按大生产、大流通的要求整合起来,形成集约化的物流经营,产生规模效益。把物流业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物流设施的布局、物流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支持、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立足整合”的原则,在规划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市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既要注意与各辖市物流中心的衔接,也要加强同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物流网络的联系和合作。

加快传统储运业及批发贸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提高仓储、运输企业的装备水平,实现仓储自动化、运输现代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物流信息管理网络化,在经营理念、服务功能及服务水平上跟上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基础条件较好的铁公水运输企业、外资运输代理企业及大型外资企业应组建专业物流公司,初步建成纸及纸制品、石化产品、建材等一批具有鲜明港口型经济特色的区域物流中心。加强与国际先进物流公司合作,按照国际惯例,促进现有的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民营物流服务企业,发挥其经营观念较新、机制灵活、管理方式适应性强的优势,加强与传统储运业的嫁接和联合。大胆吸引境外物流企业到镇江独资或合资。

在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和口岸等地区,建设综合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以港口为重点,加速扩大港口规模,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建立“现代仓储、多式联运、集装箱处理、配送加工、培育市场”五位一体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

根据物流中心的主要依托,将其分为公路物流和铁路物流。规划形成三处铁、公、水物流、两处公路物流、两处市内物流。具体规划在龙门港区、大港港区附近建设大型物流基地,在丁卯、谷阳分区结合大型市场建设仓储、货运一体的配送中心,在南徐分区南部,利用交通优势建设地区级物流中心。

七、静态交通设施

1、停车场

加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建设集停车、维修、保养和燃料供应为一体的停车场所。社会停车场的布局和容量应基本满足今后的停车需求。停车场布局合理、收费公道、管理先进。

规划公共停车场分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规划公共停车场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人均大于0.8平方米。其中自行车公共停车场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加快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建设,加强配建停车场的规划管理。在市区范围内形成约2.5万个车位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面积约70万平方米。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停车泊位数大于全市车辆保有量的20%。

在城市出入口及外环路附近结合物流中心建设外来机动车停车场。

在市中心区、各分区中心及主要旅游景点附近规划建设市内公共停车场。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自行车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宜50—100米,并不大于200米。

市区规划大型停车场一览表

编  号名称位置类别
1高资1城中路南,通江路东外来机动车停车场
2高资2城中路南,园中路东外来机动车停车场
3南徐分区1润兴路东,高速铁路南外来机动车停车场
4南徐分区2润兴路东,高速铁路北综合性停车场
5龙门跃进路南,润洲路西综合性停车场
6七里南徐路南,镇句路西外来机动车停车场
7金山金山公园南风景区停车场
8北固山北固山公园入口风景区停车场
9焦山焦山公园风景区停车场
10南山南山风景区风景区停车场
11三里岗官塘桥路东,谷阳南路南外来机动车停车场
12经四路1金谷东路东,经四路北外来机动车停车场
13经四路2312国道西,经四路南外来机动车停车场
14江大丹徒镇综合性停车场
15丁卯经十四路东,丁卯桥路南外来机动车停车场
16丁卯南经十二路东,沿江公路北外来机动车停车场
17谏壁京口工业园外来机动车停车场
18加工区出口加工区综合性停车场
19烟墩山烟墩山路东,金港大道南外来机动车停车场
20大港烟墩山路东,兴港东路南外来机动车停车场
2、加强交通枢纽的建设和管理。客运交通枢纽:汽车站、龙门客运码头、火车站、旅游机场;市区客流集散点:大市口、东门广场、七里甸、青年广场;轨道换乘枢纽:六摆渡站(龙门)、镇江站、高速铁路站、南徐站、丁卯站、南徐站、大港站;公路出入口交通枢纽、戴家门互通立交、跃进路互通立交、镇南(官塘桥)互通立交、上党互通立交、横山路(沿江公路)互通立交

八、小汽车发展对策

1、发展总体思路

有序引导小汽车发展。近期鼓励小汽车进入家庭,远期、根据小汽车的拥有水平、交通容量、环境容量修订小汽车发展。

预计2020年主城的机动车保有量约为12—15万。镇江市小汽车发展的适宜指标如下:                                               

镇江市(辆/千人)江苏城市
低方案高方案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适宜值100120100100120120
门槛值150180150150180200
2、发展预测

采用15%—18%的年增长率推出2010年镇江市主城小汽车低方案和高方案预测值分别为3.5万辆和4.4万辆,根据上表,小汽车适宜保有量为6—7.2万辆。2020年小汽车数量为8.5—12万辆。

车型摩托车小型汽车大型汽车
2000年

4262884174242
2010年低方案

55000

350008000
2010年高方案

60000

44000

12000
1、机动车换算系数

车型摩托车小汽车大客
系数0.81.02.0
按方案推算,镇江市2010年机动车拥有量约为9.5—11.6万PCU。2020年机动车拥有量约为12.5—16.3万PCU。

3、交通方式结构

根据调查,分析居民出行特性,科学预测规划年的出行方式结构,采取措施控制交通需求和小汽车的出行,促进合理交通结构的形成。

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公交出租摩托单位车小汽车
2010年26—22

45—5015—203—63—51—32—3
2020年26—22

40—4520—283—52—31—24—6

文档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第一章城市对外交通一、概况1、城市对外交通逐步形成公路为主体,铁路、水路相辅佐的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城市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26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3%,人均3.6平方米。2、对外公路交通中:2001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399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4公里/平方公里。其中等级公路线路里程27公里,包括高速公路81公里、一级公路145公里、二级公路539公里、三级公路344公里、四级公路1538公里;等级系数为3.05,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81.6%。“五纵五横”(五纵: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