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年级物理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含答案解析_百度文 ...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25:48
文档

八年级物理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含答案解析_百度文 ...

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为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C.洗澡时淋浴水温为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
推荐度:
导读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为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C.洗澡时淋浴水温为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
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为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

C.洗澡时淋浴水温为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

2. 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

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3. 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图1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

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

D.温度计虽然不能用它来测量超过它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都可以测量

5. (·)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6. 炎热的夏天;在阳光的烧灼下;柏油公路会变软;这一现象说明()

A.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先变软

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已经开始熔化

D.柏油的硬度不够;不能确认柏油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7. (·山东泰安中考)图2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

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

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熔化C.汽化D.凝华

8. (·福建厦门中考)如图3所示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图3

01010038373738甲乙 图 5 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在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在段处于沸腾状态

D .到是熔化过程

9. (·长沙中考)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 .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 .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10. (·湖北黄冈中考)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 .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 .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 .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11. 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12.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4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0 ℃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3. 常用温度计上的字母C 表示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用

符号_____表示。在图5中;温度计甲的读数是_______℃;

温度计乙的读数是______℃。

14. 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长度是;然后插放在烧杯内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

银柱长度为;若用温度计去测量某液体;水银柱长度

是;则液体的温度是______℃。(标准大气压下进行的测量)

15. 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

图7 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均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16. (·江苏扬州中考)如图6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

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甲 乙 丙

图6

(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17.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

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热;而使菜窖里的

气温不至于太低。

18. 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

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7所示)放在盛有

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

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

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后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19. (·吉林中考)图8是某小组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由图像可

知海波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分钟。由此图像发现熔化时间过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请你为此提出改进方法:___________。

图8 图9

20. (·山西中考)如图9所示是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的现象;通过现象可以判定水_____

(选填“正在”或“没有”)沸腾;杯口冒出“白气”;这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1. 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

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22. (·南宁中考)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

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如图10所示)。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23. (·西宁中考)如图11所示;烧瓶内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

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图11

四、探究题(24题8分;25题10分;26题12分;共30分)

24.(·山西中考)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对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自主学习活动报告;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海南中考)小亮利用如图1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

图12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

当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________态;该物质为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6. (·福建厦门中考)小芳用如图1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甲乙

图13

(1)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芳再次实验时采取两项措施节省了加热时间;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那两项措施的图线。

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参

1. D解析: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故A选项错误;冰箱保鲜室中的温度在左

右;所以放在其中的矿泉水的温度也为左右;故B选项错误;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故C选项错误;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故D选项正确。

2. D 解析:防冻剂与水相比不易冰冻;说明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低;防冻剂与水相比不

易开锅;说明防冻剂的沸点比水高。

3. D 解析:A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正确。B图中温度

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正确。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浸在被测液体中;没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但读数方法错误。D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读数方法也正确。

4. D 解析: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这样才能准确测量

病人的体温;选项A不符合题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能准确测量液体的温度;不会偏高或偏低;选项B不符合题意。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且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这样测量值会更准确;选项C不符合题意。所测温度高于温度计能测量的最大值时;容易损坏温度计;低于温度计的最小值时;温度计也不能使用;选项D符合题意。

5. A 解析: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

气流动速度;能够加快蒸发;故A选项符合题意;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既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又减慢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蒸发;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可以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蒸发;

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可以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从而减慢蒸发;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6. A 解析: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它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的。选

项A正确。

7. A 解析: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

而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是因为冰由固态升华为气态;成为水蒸气;故选A。

8. B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物质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是段温度保持不变;

说明该物质属于晶体;故A选项错误;段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此过程固态物质变少;液态物质变多;两种状态同时存在;故B选项正确;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段处于沸腾状态;故C、D选项错误。

9. C解析:吃雪糕解暑;因为雪糕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使人感觉凉爽;A、B选项错误;

雪糕周围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10. B解析: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从而可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A选项不符合题

意;北方的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结冰时放热;能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B 选项符合题意;夏天;洒在地面的水容易汽化吸热;从而降低周围的温度;C选项不符合题意;夏天;饮料中加冰块的目的是冰块熔化吸收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降低;D 选项不符合题意。

11. C 解析:水蒸气液化是放热的;选项A错误;积雪也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选项B

错误;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选项C正确;积雪吸热熔化成水;选项D错误。

12. B 解析:冰的熔点是0 ℃;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 ℃;

A选项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选项正确;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储存在钢罐内的;C选项错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舞台上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D选项错误。

13. 摄氏温度摄氏度℃37.3 解析: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的是摄氏温度的意

思;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温度计甲越往下数字越大;表示的是0 ℃以下的温度;分度值是1 ℃;液柱在0 ℃以下4小格处(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示数为。温度计乙分度值是0.1 ℃;液柱在37 ℃以上3小格处;示数为37.3 ℃。14. 40 解析:水银柱5 cm时的温度是0 ℃;30 cm时的温度是100 ℃;所以1 cm水银柱

表示的温度为=4 ℃;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为15 cm-5 cm=10 cm;液体的温度

为10×4 ℃=40 ℃。

15. 外表面内表面解析: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夏天;装有空调

的公交车车内温度比车外的温度低;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后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冬天;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后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6. 凝华(3)解析:根据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微观特征可以判断图甲是固态;图乙

是液态;图丙是气态;则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即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固体清香剂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应选(3)。

17. 凝固放解析: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

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18. 放热液化解析:汤汁是蒸汽液化形成的;在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19. 481增加海波质量(或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

解析:由图像可知;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48℃不变;故它的熔点是48℃;它从第4min时开始熔化;第5min时熔化结束;故熔化过程经历了1min;熔化时间过短的原因可能是海波的质量太少;或是火焰太大;故要延长熔化时间;可增加海波的质量;或是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

20. 正在液化解析:水在沸腾前;由于烧杯下方水温高;气体热胀冷缩;所以水中下方

的气泡较大;越向上气泡体积越小;在水沸腾后;烧杯中水温上下都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所以从烧杯中水的气泡大小变化可以断定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杯口冒出的“白气”是烧杯中冒出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1. 凝华放出凝固解析: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冷冻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

华为霜附着在冰箱侧壁上;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放出热量。用湿抹布去擦时;抹布上的水遇到冰冷的冰箱冷冻室侧壁;发生了凝固现象;抹布会冻结在冷冻室的侧壁上。22. 风吹过时;空气流动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水分蒸发从人体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人体表面

温度降低;所以人感到冷。

解析:本题在解释时应首先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解释水分蒸发加快的原因;由于水分蒸发吸热;所以人会感觉特别冷。

23. 会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因为烧瓶内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解析:将烧瓶内水加热到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瓶内水的温度达到沸点;但由于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水停止沸腾。当向瓶底浇冷水后;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遇冷压强减小;使水的沸点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

24.(1)两个相同的碗、保鲜膜、水、勺子

(2)在两个相同的碗中用勺子加入等量的水;把其中一个碗用保鲜膜封住口;并将两碗水放在通风过道处;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碗中水量的变化。观察到没有封口的碗里的水变干;而封口的碗里仍有水。

(3)在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水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大;水蒸发越快。(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由于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所以选择任意一个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均可;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即可。

25. (1)自下而上(2)69(3)固液共存晶体

解析:(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先根据火焰的位置确定铁圈和石棉网的位置;然后根据烧杯中水的位置确定试管和温度计的位置;若顺序反了;就无法确定是否在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由乙图可知;温度计每小格表示1℃;此时温度计内液面与69℃刻度线相平;故示数为69℃。(3)如图丙;图像中水平线段表示物质的熔化过程;当加热到8min末时;物质已经开始熔化;但没有完全熔化完;

故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即熔点是80℃;故该物质为晶体。

26.(1)温度计碰到杯壁(2)温度保持不变(3)停止加热

(4)如图14所示图14

解析:(1)甲装置中温度计碰到了杯壁;会使温度计的示数偏大;造成测量错误。(2)由乙图可知;水吸热先升温;然后温度不变;温度不变的过程即是水沸腾的过程;所以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若水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需要吸热;若水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4)缩短加热时间可采用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的方法;体现在图像中应是开始时的温度比90要高一些;水的质量减少会使水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减少;但沸点还应保持不变;根据这些特点画出图像。

文档

八年级物理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含答案解析_百度文 ...

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为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C.洗澡时淋浴水温为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