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种植农作物,必须考虑通风的问题,原因是( )
A.需要增加作物叶片吸收光能的面积
B.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环境的温度才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C.需要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D.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以减少细胞的有氧呼吸
花药离体培养是指把旺盛的花药细胞用人工方法利用培养基培育成单倍体植株。这一成果利用了细胞的( )
A应激性 B全能性 C变异性 D适应性
对动物体内的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C.动物细胞中的ATP都来自线粒体
D.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都由ATP直接提供
膝跳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影响,临床上常用以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关于该反射
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2是传出神经元,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最终通过2传导到效应器
B.因为在3处兴奋只能单向传导,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
向的
C.当1处受到损伤时,针刺足部仍会使足部产生痛觉
D.如刺激4处,可在1和5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糖类组成,下列关于其成分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脂质丰富的细胞膜功能复杂 B.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的细胞膜功能复杂 C.糖类的多少决定着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D.脂质含量达50%,对细胞膜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下列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 )
A.卵细胞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
C.胚细胞 D.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淀粉、脂肪、胰岛素和DNA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A C、H、O B C、H、O、N
C C、H、O、N、P D C、H、O、N、P、S
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以下是对该系谱图分析得出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家族中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有2、4、5、6、8、9、12、13
C.家族中10为杂合子的几率为1/2
D.若家族中14与一患者结婚,则他们生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3
在一条双链DNA分子中,G占27%,其中一条链中A占22%,那么它的对应链中A占( )
A.22% B.23% C.24% D.无法计算
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
C.处于图甲、图乙各时期的细胞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
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下图是人体的三个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Y代表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过程①中的X为激素,则Y代表的物质是受体糖蛋白,该糖蛋白也可存在于细胞膜内侧
B.若过程②中的X是抗原,则Y是抗体。产生Y物质的细胞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
C.若过程③中的X是食物蛋白,则Y的释放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若过程③中的X为反应底物,则Y在人体细胞内均分布于生物膜上
下图表示以某种作物中的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为杂交和测交
B.用③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
C.③培育出⑥常用的是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D.图中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植物细胞有丝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
B.在动物细胞有丝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
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
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人体内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二、填空题
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回答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______,外因是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_____________。
(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A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有两株玉米甲(aabb)与乙(aabb)分别发生了基因突变,甲植株为Aabb,乙植株为aaBb,已知A、B基因控制着优良性状,回答下列问题:
(1)若想获得优良性状纯合个体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吗?(写出思路即可)
(2)若为了达到培育(AaBb)杂交种的目的,设计育种方案。(写出思路即可)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图甲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请回答:
(1)图甲中1~5的名称依次为: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5._________,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导是_________(单向、双向)的,这主要取决于1~5中的_________(填数字)。
(2)图甲中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乙图所示结构为突触,在此结构中兴奋的传递是_________的。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_________融合,从而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应为_________。
(5)图乙中,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的反应。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_。
(6)从理论上推测,神经细胞之间“信号传导”机理的阐明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解析:通风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扩散补充,从而使光合作用增强。
答案:C
B
B
解析: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动物细胞内的ATP既可来自细胞质基质,又可来自线粒体;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细胞中绝大多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都由ATP直接提供。
B
B
D
解析 缺少一个基因可能是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基因或等位基因,也可能是染色体的缺失,还有一种可能是该细胞中缺少了一条染色体。基因突变只能改变基因的类型而不能改变基因的数目。
A
C
解析 8(母亲)、9(父亲)正常而12(女儿)和13(儿 子)均患病,可以确定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为患者,6的基因型一定为Aa;7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所以10为杂合子的几率不一定为1/2(当7的基因型为AA时,10为杂合子的几率为1/2;当7的的基因型为Aa时,10为杂合子的几率为2/3)。家族中1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占1/3,Aa占2/3,他与一患者(基因型为aa )结婚所生孩子的患病几率为2/3×1/2=1/3。
D
解析:减数无细胞周期,图甲、图乙表示有丝细胞周期,有丝无同源染色体分离。图甲中a时期和图乙中B→A时期都表示有丝间期,进行DNA复制。单倍体生物的有丝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存在。着丝点,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C
解析:过程①中的X为激素,则Y代表的物质是受体糖蛋白,该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外侧。过程②中的X是抗原,则Y是抗体。产生Y物质的细胞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过程③中的X是食物蛋白,则Y是蛋白酶,其释放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过程③中的X为反应底物,则Y是酶,在人体细胞内分布于生物膜和基质中。
答案:C
B
解析: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为杂交和自交。③培育出⑥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属于多倍体育种。图中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解析:植物细胞有丝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前期,在间期观察不到;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中加工;质粒是一种环状DNA。
答案:A
解析:A项中,由图可知,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项中,饮清水后0.5 h,细胞外液渗透压低,此时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C项中,由图可知,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项中,3 h后,通过自身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两条曲线将交叉或重叠。
答案:D
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水中的H来自于氨基和羧基。在缺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也要在细胞质基质进行③过程,产生丙酮酸,也会发生脱氢反应,进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产生乳酸。
答案:C
二、填空题
【解析】本题以物理模型的形式综合考查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甲、乙两岛环境条件的不同,并且有地理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两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其基因不能进行交流,说明这两个种群间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成为两个物种。
(3)根据遗传平衡原理,AA=0.1 ×0.1=0.01;Aa=2×0.1 ×0.9=0.18;aa=0.9×0.9= 0.81。
答案: (1)遗传变异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已形成生殖隔离
(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4)1%、18%、81% 逐渐下降
【分析】(1)杂交育种可产生新的基因型,实现的是基因重组,由于亲本中分别含有A、B基因,所以通过杂交后可使两个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个个体上,通过自交使之纯合。
(2)要想持续得到杂交种子,得有相应的纯合亲本做为保留种,若想较快得到纯合的保留种则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1)感受器 传人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 单向 3
(2)A (3)单向
(4)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 组织液
(5)蛋白质
(6)人类可以设计出具有记忆、判断、推理等综合思维能力的电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