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 答案 | ||||||||||||||||||
| 题号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9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
| 答案 |
1、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主要还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但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下列哪一项上是不一致的( )
A、都住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 B、共同进行劳动 C、使用打制石 D、都懂得了人工取火
3、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4、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我国的(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5、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学会建造房屋 B、掘井饮水方便 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D、自然环境的变化
6、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人 B、从中国移居海外的华人
C、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D、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帝、黄帝两部分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7、我国原始社会结束的标志是( )
A、黄帝和炎帝打败蚩尤 B、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C、夏朝的建立 D、禅让制的形成
8、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是( )
A、禅让制被破坏 B、分化的出现 C、出现了奴隶 D、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9、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创“世袭制”,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10、下列内容中表述与商汤有关的选项是( )
A、发明舟车,提倡种植五谷,建造宫室
B、建立。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开创建立国家机构
C、要求大臣勤于政事,要“有功于民”
D、迁都到殷后,统治区域不断扩大,使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11、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是( )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亲族、功臣、并封他们为诸侯
B、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作战
C、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
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税
12、以下顺序正确的是( )
A甲骨文→金文→竹帛书→大篆 B、金文→甲骨文→大篆→竹帛书
C、甲骨文→金文→大篆→竹帛书 D、大篆→甲骨文→金文→竹帛书
1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秦朝
14、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
A、原始社会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5、下列青铜器属于“三星堆”文化的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毛公鼎
16、关于司母戊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②它是商朝青铜灿烂时代的突出表现
③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④它是用来烧炭的青铜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①管仲改革 ②城濮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18、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出现( )
A、文字 B、原始农业 C、原始手工业 D、原始畜牧业
19、春秋以来,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的原因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分封制的瓦解 C、战争频繁 D、井田制瓦解
20、关于都江堰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 ②位于岷江中游
③采取了中游作堰的方法 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铁制农具的使用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手工业的发展 D、商业的兴盛
22、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它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的社会状况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
23、对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是( )
①争霸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小国被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争霸进一步消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4、下列关于我国历法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之分和闰月之分
C、相传8000年前,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25、参加夏令营的同学性格各异。小刚得到老师夸奖后做事更努力了,小强喜欢老师给他定个目标,然后完成,小勇性很强,自己设计任务,自己完成。请问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
A、有教无类 B、当仁不让 C、温故而知新 D、因材施教
26、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井田制的瓦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27、诸子百家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是( )
①孔子的“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 ②墨子的“兼爱”和“非攻”思想
③韩非子的改革意识和法制意识 ④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孔子的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 )
A、“以人治国”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
29、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的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30、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
A、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
3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B、秦国是实力最强的国家
C、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32、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
A、严酷的刑罚 B、骄傲自大 C、赋税、徭役沉重 D、失去民心
33、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3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的学派消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5、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主要原因是( )
A、采用儒家学说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加强集权,巩固大一统帝国
二、材料分析:
1、阅读材料:(11分)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代?(2分)
(2)他曾经在哪一国家进行变法?目的是什么?(3分)
(3)他变法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啊?(3分)
(4)他实施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3分)
2、阅读材料:(16分)
《沁园春 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请回答:
(1)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2)秦始皇首创了什么制度来巩固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
(3)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和文化发展?(4分)
(4)如何看待秦始皇的焚书坑儒?(2分)
(5)汉武帝又是如何加强集权的?结果怎样?(6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三: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材料四:“斧斤以时入山,树木不可胜用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1分)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3分)结果如何?(2分)
(2)材料二中的这首诗称赞的是谁?(1分)他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2分)他修建的水利工程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3分)
(3)材料三中是什么时期的哪位诗人写的诗句?(2分)其代表作是什么?(1分)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2分)
(4)材料四出自何人之口?(1分)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1分)他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