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24:43
文档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进度计划周次教学内容节次1《阿里里》22《金色发秋天》23《金色发秋天》24《阿凡提骑毛驴》25《阿凡提骑毛驴》26《大钟小钟一起响》27《过新年---剪窗花》28《蒙古小夜曲》29《蒙古小夜曲》210《望月亮》211《丰收锣鼓》212《丰收锣鼓》213《DOREMI》214《DOREMI》215《贝壳之歌》216《小拜年》217《雪花飞舞》218期末测试2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
推荐度:
导读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进度计划周次教学内容节次1《阿里里》22《金色发秋天》23《金色发秋天》24《阿凡提骑毛驴》25《阿凡提骑毛驴》26《大钟小钟一起响》27《过新年---剪窗花》28《蒙古小夜曲》29《蒙古小夜曲》210《望月亮》211《丰收锣鼓》212《丰收锣鼓》213《DOREMI》214《DOREMI》215《贝壳之歌》216《小拜年》217《雪花飞舞》218期末测试2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教学内容节次
1《阿里里》  

2
2《金色发秋天》2
3《金色发秋天》2
4《阿凡提骑毛驴》2
5《阿凡提骑毛驴》  

2
6《大钟小钟一起响》2
7《过新年---剪窗花》

2
8《蒙古小夜曲》2
9《蒙古小夜曲》2
10《望月亮》2
11《丰收锣鼓》2
12《丰收锣鼓》2
13《DO RE MI》

2
14《DO RE MI》

2
15《贝壳之歌》  

2
16《小拜年》 

2
17《雪花飞舞》 

2
18期末测试2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班上的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ⅩⅩ”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长短,并且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4、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情意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第一课   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阿里里》 2.听《阿细跳月》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

二、歌曲学习

1.学习歌词

(1)你们去过云南吗?(2)就象同学们说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

(3)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  

(4)听歌曲一遍

2.学习旋律

(1)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              

(2)(阿里里,撒小秧)

(3)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4)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

  3.学唱歌词

(1)纳西族的小朋友还喜欢边唱边跳!         

(2)老师示范声势

(3)学生模仿          

(4)学生分句接唱

(5)自由交换动作演唱     

(6)集体演唱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  金色的秋天     

教学目标:

1.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

2.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

3.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   

 2.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

1.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律动《摘果子》

教学用具:

钢琴、磁带、录音机、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1=C—1=F   3/4

1 3  5   6  | 5— — |1 6   6 6  6 | 1 5    5 5  5 | 6 4  3 2   1 ||

秋风在 唱   歌,    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

小河在 唱   歌,    la la   lala la   lala   lala  la  lala  lala  la.

2.节奏训练

2/4   X  XX | X  X | X X  X X | X  X |

X  XX | X  X | X X  X X | X —||

要求:拍准十六分音符

2/4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

要求:拍准八分音符,掌握节奏

2/4   X X  X X  |X X  X  | X   X  | X —||

三、新课教学

(出示课件——多媒体展示果园情景)

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瞧,果园里传来一首欢乐的歌,咱们去听听吧!

1.师范唱;   2.带学生朗读歌词;  3.带唱歌曲;  4.全班齐唱。

四、总结下课

1.师:美丽的秋天,丰收的果园,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2.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

第三课  阿凡提骑毛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小毛驴》,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

2.能力目标: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能用轻快、诙谐、风趣的声音表现我骑驴赶集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用动作表现歌曲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

教学难点:引导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以及吐准字音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音乐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1.律动激趣。播放音乐《大风车》,师生律动。

【设计意图:以游动画城为主题线索拉开有序的音乐课堂,建立良好的音乐氛围,律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训练节奏。播放课件,出现一扇大门,门上有一首节奏。

X X X X  X  X   |  X  X   X  X  |  X   -  ||

咕噜噜噜 噜 请     把  门  打 开   吧  !

【设计意图:以“打开动画城的大门”为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会暗号的欲望,进行节奏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前把难点解决。】

二、听唱结合,教授新歌

1、初识旋律

出示课件,让学生玩“摘音乐果”游戏。

⑴动画城小主人:Hi!小朋友们好!我是动画城的小主人SNINA。欢迎你们来到动画城。今天,我将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度过愉快的一天,首先请小朋友们玩一个摘音乐果的游戏。

⑵老师示范摘音乐果。

⑶请学生摘音乐果。

⑷老师弹奏旋律,让学生唱出旋律。

⑸老师按《小毛驴》歌谱顺序弹奏,请学生排列。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掌握歌谱的练习,为后面学习歌曲作好铺垫。】

第四课  大钟小钟一起响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用平稳的声音、饱满的时值和准确的音高演唱歌曲。

2.初步学习轮唱技巧。

3.能正确认识五线谱的五线、四间。

教学重、难点:   五线谱的线、间位置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资料、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引趣

1.师生节奏问好

2.导入:利用录像、图片展示钟表店在整点时大钟小钟一 起响的情景和声音,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并理解歌曲轮唱所要表现的音响效果。

二、学唱歌曲《大钟小钟一 起响》 

1.录音范唱,进一 步感受歌曲的音响效果。

2.采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注意提示学生演唱长时值音符时声音要平稳、气息要饱满、尽量保持稳定的音高。

4.单独练习模仿钟声的长音:“叮当”,要求口形要圆、竖起来。

5.请学生试着和琴声做二声部轮唱练习。

三、听听音乐《快乐的罗梭》

1.初听全曲,感受弹拨乐合奏的艺术魅力。2、学唱乐曲主题。

           第五课   过新年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窗花舞》

2.学唱歌曲《过新年》

3.表演歌曲《过新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窗花舞》,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来表达乐曲轻盈活泼、欢快的情绪,并通过动作体验音乐作品“剪窗花”的形象与“喜儿”的期盼“爹爹”回家过年的喜悦心情。

2.听唱法学习歌曲《过新年》,引导用轻快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体验过新年的热烈气氛。

3.通过游戏和创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模仿“打击乐器”演奏动作的创编,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节奏练习

2/4XXXX|XX|XXXX|X0|

XXXX|XXX|XXXX|XXX||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歌曲《窗花舞》

1.导言(简明扼要地介绍“白毛女“剧情;让以后让学生明白“剪窗花、贴门神”对于贫苦家庭是唯一洋溢着过年气氛的含义。)

2.初听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欢快、活泼)

3.复听让学生自编动作(模拟“剪、贴窗花”动作)表演对歌曲的理解。

(二)学唱歌曲《过新年》

1.教师范唱歌曲《过新年》;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歌后谈谈对歌曲的理解;明白“咚咚咚咚锵”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2.提示式学习歌谱,(结合节奏练习模仿学习歌曲旋律)活跃课堂气氛。

3.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4.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过新年》

1)动作创编;模拟打击乐器“锣、鼓、镲的动作;

2)按句创编动作;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3)录音、歌表演结合起来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六课  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节奏乐器并参与演奏,体验探索与创造的愉悦。

    3.能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其伴奏。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

学具准备:

1.两块竹板或两把竹筷子2.一串废弃的钥匙或啤酒瓶盖

3.一把梳子或带波纹的尺子4.两把铁勺或两根铁筷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老师在琴上弹一串小音符,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它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情景?(教师刮奏下行音阶)

学生:像滑滑梯,还像下楼梯。

教师:现在,老师请你把你的凳子当做滑梯,伴随着老师的演奏,咱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好不好?但有一点,千万别让你的滑梯发出声音来。准备——听音乐!(教师再次刮奏下行音阶,学生参与表演)

教师:好,别动!接着再听一段旋律,听听它又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情境?把你想到的跟随老师的演奏表现出来,好不好?(学生随乐慢慢起来)

教师:老师弹得越来越高,越来越慢,说明我在干什么?

学生:爬山。

二、熟悉歌曲旋律

1.初听旋律,并画出旋律线

教师:对,音乐可以带领我们翻山越岭、上下台阶。现在,老师放一段乐曲,在听的时候,老师会将乐曲的旋律线画出来,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画,好吗?

教师:像什么?(旋律山)

2.律动表现旋律

教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随音乐用动作来表现这些旋律吧。(带领学生随乐做律动)

教师:让我们再听一遍乐曲,用动作将它表现出来。

3.模唱旋律

⑴用lü模仿牧羊女的笛声。

⑵用lu模仿牧马大叔的马头琴声。

4.视唱旋律,教师做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唱歌谱并逐句做渐强与渐弱处理。

           第七课   望月亮       

 教学目的: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

2.能够配合歌词、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

4.能够运用线条记录声音或音乐。

教学重点: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能够配合歌词、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教学难点:能随三拍子的音乐节奏,用动作或拍击物体做出比较正确的反应。

教学过程:

一、学唱新歌:

1.初听歌曲,体验音乐意境:

孩子们唱得真好,我真替你们高兴,今天老师就把一个最漂亮的月亮送给你们,好不好?(出示月亮图)播放歌曲。

2.学歌词:

刚才我们不但看到了美丽的月亮,还听到了一首非常优美的歌,这首歌就叫《望月亮》。

(1)、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歌词吧!孩子轻声读歌词,找出不认识的字。谁能告诉他这个字怎么读?同桌一起练习,并加入适当的动作。

全班一起表演:边读边做动作。

(2)、数一数,这首歌每小节有几拍?(三拍)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探索音响:怎样表示出音的强弱呢? 

学生自寻音源:拍手、拍肩、拍腿、拍胸、拍桌子、跺脚、摇摆身子等等。

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为歌曲伴奏吧!(放录音)

A、随伴奏用“啦”轻声齐唱。

B、跟录音轻声齐唱。

C、跟录音伴奏轻声唱。

           第八课   丰收锣鼓                 

教学目的:

一、通过民族乐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族乐器的表现功能。

二、通过乐曲欣赏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三、通过乐曲欣赏来表现农村丰收的场景,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重点:感受农村丰收的景象。

教学难点: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用敲锣打鼓来庆祝。中国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与西洋管弦乐器。

    2.介绍中国民族乐器

   3.分乐段欣赏《丰收锣鼓》。

乐曲分四个部分:

(放第一部音乐)

设问:在你眼前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①展现了一幅热烈,欢腾,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锣鼓部分)节奏明快,速度较快,情绪更为高涨,尤其是最后的锣鼓部分,情绪更为高涨,这首乐曲就叫《丰收锣鼓》。

(放第二部分音乐)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②这一部分优美、抒情。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继而转入由弦乐组和笛子先后演奏的

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然后笛子与弹拨乐以轻快的节奏和跳跃

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欢快心情。

(放第三部分音乐)

③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之后,笛子以明亮的音色,采用散板的旋律,展现出优

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的柔和音色和琶音旋律,犹如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

(放第四段音乐)

④这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收的宏伟场面。一开始,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奏

出气势磅礴的音响。在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打击乐又运用锣鼓表现紧

张、急促、激烈场面,构成第三段的锣鼓。乐曲在快速、强的全奏中结束。

第九课    DO  RE  MI  

教学目标 

 1.在各种音乐活动中认识七声音阶的唱名及音高。 

 2.通过学唱歌曲《音阶歌》,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并学习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3、认识并区别1和i。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唱准歌曲《音阶歌》。 

教学难点:唱准音阶中的七个唱名。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培养学生的音准概念。 

让学生认识1和i的区别。 

通过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1和i的区别。 

四、延伸学习。 

五、课堂总结。 

   

  

         第十课   贝壳之歌        

教学内容:贝壳之歌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新内容时,让学生在感受三拍子音乐的流动中,充分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歌曲演唱的音乐创作。

2.巩固时所学附点二分音符的认识。

3.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掌握不同节奏型的表现。

教学重点:在老师的指挥下,学生能随音乐伴奏准确的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掌握3|4拍子的节奏,能准确的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唱问好歌。

二、歌曲新授《贝壳之歌》

1.导入新课

出示大幅色彩美丽的赶海挂图:眼前是广阔、蓝蓝的大海,美丽的贝壳(选择夸张手法)和海底的鱼群陷约可见,沙滩上有的小朋友在拾贝壳,有的小朋友在游泳,同时,播放《贝壳之歌》的歌曲录音,让学生们在这五彩斑澜的海洋世界里听着《贝壳之歌》,带着无限的遐想进入课题。

②师问:刚才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感受得到蓝蓝的大海中美丽贝壳的心情吗?)

生答:略

师问:你听到了相同音高的旋律吗?你能唱唱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首歌曲。

③学习歌谱,指导学生听电子琴演唱2—3遍, 要求音准,然后师生对唱练习。

④学习歌词,在老师的伴奏下配词演唱,要求吐字清楚。

⑤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

2.音乐活动

①认识音符,(附点二分单符)

②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找一找,歌曲《贝壳之歌》中,有几个附点二分音符?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并唱出所找到的附点二分音符的音高。

3.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1)出示各种乐器,并创编伴奏节奏。

碰铃:×  0  0

铃鼓:×  ×  ×

三角铁:0  ×  ×

(2)分组练习。

(3)合奏。老师指挥。

小结评价整体表现

三、小结下课

      第十一课   小拜年

教学目标 :  

通过学唱歌曲《小拜年》,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欢度春节的习俗。并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 

重点、难点:学唱歌曲,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 

  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喜庆热闹气氛的表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锣鼓打击乐、电子琴。 

教学过程 

  | 随着《春节序曲》的音乐,教师带学生扭秧歌,感受喜庆的气氛。 

 一、情景导入 |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听着这欢快的音乐、扭着秧歌,你们觉得什么日子要到了?学生回答:过年、国庆、… 

(2) 你们喜欢过年吗?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学生回答:喜欢。风俗习惯有:包饺子、放鞭炮、… 

(3) 过年的风俗习惯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拜年,很有意思,很热闹。你们听,湖南的小朋友来给我们大家拜年了,请同学们仔细听,他们是如何拜年的。 

学生听音乐。 

(4) 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谁来说说,他们是如何拜年的? 

学生回答:热烈、欢快、活泼的气氛。他们拜年有耍狮子、舞龙灯… 

二、寓教于乐 

1.同学们讲的很好,他们过年还敲锣打鼓呢!今天老师也带来了锣和鼓,想敲吗? 

学生敲一敲,感受一下。 

2同学们敲的很高兴,但如果有节奏的敲就更好了!下面听老师有节奏的敲一敲,你们来模仿。 

    咚 咚呛 咚咚呛 咚咚呛呛 咚咚呛 

学生练习,再用锣和鼓敲一敲。 

3.学唱歌曲 

4. 同学们敲的很好,下面我们能不能用歌声把这首歌曲里欢快的情绪表现出来呢? 

学生回答:能。 

5.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自己学唱这首歌曲,看哪位同学学的最快。(幻灯6) 

学生跟音乐学唱歌曲。 

6.下面,我们不跟音乐,自己练习唱,遇到不会的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学生练习唱 

7.刚才,有的同学唱的很好,但有的唱的还不够准确,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再练习一次。 

  学生随音乐唱。 

8.会唱了吗?请哪位同学来试试。 

    部分同学唱。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9.请同学们完整的跟琴唱一唱。 

10.同学们学的真快,要是把拜年时的高兴心情表现出来就更好了,想一想,怎样才能唱得更好? 

  学生回答:应欢快的唱,用有弹性的声音唱``````` 

  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三、创造表现 

1.唱的真好,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更好的表现这首歌,使拜年的气氛更热烈? 

学生回答:锣鼓伴奏、舞蹈表演、、、、、 

2.现在我们分组合作表演。 

 学生分成舞蹈、唱歌、锣鼓伴奏三组自己创作表演。 

    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唱起来、敲起来、跳起来吧! 

  学生随音乐表演。 

四、完美结课  最后让我们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第十二课  雪花飞舞

教学目标 

1.欣赏《雪花飞舞》,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舒展的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2.复习歌曲《雪花》 

3.创设情景,学生自主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雪花飞舞》感受音乐意境,同时引导学生在结合已学的歌曲《雪花》用肢体语言表现下雪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知识能力:

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表演、朗诵、歌唱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创编动作并表演  

教学重点: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欣赏乐曲《雪花飞舞》,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具准备:课件、雪花头饰、沙巾、雪人、手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与学法:  情景教学法、导入法、直观感受、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阶段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听音乐进教室 

教师操作:放歌曲《雪花》伴奏 

学生活动:听音乐进教室 

提出评价标准 

教师导语:刚才我们听了欢快的音乐进教室,谁来说说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歌曲啊? 

学生回答:《雪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让我们一起(用欢快的情绪歌唱雪花吧!)唱起来,跳起来! 

教师操作:播放课件。 

学生活动:师生一起舞歌唱。 

一、 欣赏《雪花飞舞》 

阶段目标:

1.欣赏乐曲《雪花飞舞》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肢体语言表现雪花在空中飞舞时轻盈、纯洁的形象 

(1)初听2分半 

师:刚才同学们唱的这么欢快,动作这么可爱,真棒!那么今天我们 来欣赏一首关于雪花的乐曲,名字叫《雪花飞舞》。请你听一听这首乐曲和歌曲雪花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你听到音乐后心里有什么感受?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雪花飞舞》 

学生活动:初听乐曲,感受音乐情绪。 

教师评价:学生每组的情况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心里的感受? 

学生可能有的回答:安静、优美、漫漫的飘下来…… 

(2)再听2分半 

师:小雪花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再次欣赏乐曲,你仿佛看到了小雪花怎样在空中飘落下来?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雪花飞舞》 

学生活动:听音乐想象雪花飞舞的样子。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评价:学生每组的情况 

(3)三听——音乐片段(截一段)1分钟 

l    师:小雪花这么可爱!假如你是一片小雪花,你会怎样从空中飘下来?谁 

      来说一说,做一做? 

学生活动:学生集体讨论雪花飘舞的样子。 

师:刚才同学们模仿出这么多雪花飘舞的样子,现在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来表演小雪花。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雪花飞舞》 

学生活动:听音乐自由表演  

(l)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可请表演好的同学来演示。 

师:大家想一想音乐中表现的小雪花是什么样的?我们模仿雪花的动作也应该是……速度……力度…… 

学生回答:慢的、轻的。 

师:让我们再表演一次,看看谁真的象小雪花? 

l    再次表演1分钟 

师:你们想变成小雪花吗?看看你的座位后边有什么?看哪个组能最快的把自己变成小雪花? 

教师评价各组 

师: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飞舞吧! 

教师操作:戴头饰听音乐和学生一起表演 

学生活动:戴头饰听音乐表演 

阶段目标:小组讨论表演顺序,培养学生自信的音乐表演能力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听音乐想象情节 

l    评价学生表演  

师:刚才小雪花们舞姿真美,我也情不自禁的和你们一起变成了小雪花。 

听音乐想象情节 

初听 

师:小雪花有的飘到了房檐上,有的飘到了树上静静的看着小朋友们,那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哪?让我们听一段以前欣赏过的音乐,请同学们来表演一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教师操作:播放音乐。 

学生活动:音乐表演 

2.音乐表演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欢快的歌曲《雪花》,欣赏了一首美妙乐曲《雪花飞舞》,还表演了一段非常优美的音乐,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用这三段音乐串联起来给大家表演个小故事。 

教师操作:到学生中巡视,辅导。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编排表演。 

师:哪组先来? 

教师操作:按学生表演顺序播放课件。 

学生活动:分组表演。 

二、    课堂小结 

师:谁来说说今天的收获?  

文档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案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进度计划周次教学内容节次1《阿里里》22《金色发秋天》23《金色发秋天》24《阿凡提骑毛驴》25《阿凡提骑毛驴》26《大钟小钟一起响》27《过新年---剪窗花》28《蒙古小夜曲》29《蒙古小夜曲》210《望月亮》211《丰收锣鼓》212《丰收锣鼓》213《DOREMI》214《DOREMI》215《贝壳之歌》216《小拜年》217《雪花飞舞》218期末测试2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