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24:58
文档

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

修订一览表序号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修订口期修订者备注1.目的: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a.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b.产品的服务、服务的变更控制过程
推荐度:
导读修订一览表序号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修订口期修订者备注1.目的: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a.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b.产品的服务、服务的变更控制过程

修订一览表
序号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修订口期修订者备注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 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 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 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 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产品的服务、服务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服务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i.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 作指南。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 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 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品管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 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 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措 施表》。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 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営销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 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考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定义:

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 不确定性事件。

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 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 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 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 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 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 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 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 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4.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 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4.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 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

4.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 业务风险等。

4. 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4. 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4.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釆取措施,风险系数二 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5.作业内容: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5.1. 1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服务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 门应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措施表》。

5.1.2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 服务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 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a.对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b.服务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c.设备、工装夹具对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

d.产品售后的风险;

e.产品认证的风险;

f.过程失效的风险;

g.环境污染的风险。

5.1.3 一般情况下需考虑的风险有:

1)    质量风险:

a直接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换货、修理等风险。

b间接质量风险:产品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其它财产权或人身权,应 负民事赔偿责任。

2)    环境风险:

a产品销售淡季及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生产,考 虑库存。

b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 同。

C环境:国家宏观经济、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 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d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3)    经营风险:

a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 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b员工风险: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 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

c设备:生产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茯至损坏等。

d供销链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 等风险。

e法律纠纷:消费者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

4)    市场风险:

a市场容量: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 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得产品的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b市场竞争力:对竞争对手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产品市场的竞争 力高估或低估,引发期望值风险。

c价格风险:产品的价格风险受产品的成本、质量和声誉、顾客消费等的 影响。

d促销风险:促销风险包括促销活动的成本的控制、效果预测失误以及对

品质的怀疑等。

5)财务风险:

a融资/筹资过程中的风险:比如风险筹资的费用很高,而且受到限 制较多,加大了筹资的不确定性。

b资金偿还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受到利率的影响,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增 加偿还风险。

c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

d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了坏账的出现率。

e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 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5.2建立风险/机遇管理团队

5.2. 1建立分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 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的,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 险和机遇评估小组”,总经理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 下的职责:

a.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

b.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c.编制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措施表;

d.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总经理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 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并赋予评估小组组长以下职 责:

a.策划并实施风险和机遇的管理,并编制《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措施 表》表。

5.2. 2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任职要求

为确保参及风险和机遇识别和评估的人员,其人员资质符合要求,能够胜 任并且参及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制定应对相应的应对措施,风险和机 遇评估小组人员应具备以下的能力:

a.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

b.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c.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

5.3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措施表

评估小组组长应组织策划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措施并编制《风险和机遇 的应对控制措施表》,指导操作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以及对风险的可接受性 准则规定。编制《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措施表》时,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 容:

a.计划的范围,判定和描述适用于计划的产品和寿命周期阶段;

b.职责和权限的分配;

c.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

d.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危害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险准则;

e.验证活动;

f.有关服务和服务后信息收集和评审的活动。

5. 4风险评估

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 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 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5. 4. 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

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 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以下包 括但不限于风险产生后会导致的危害:

a.法律法规、产品及客户要求;

b.风险发生时导致的人身伤害;

c.财产损失的多少;

d.是否会导致停工/停产;

e.对企业形象的损害程度。

注:在对风险进行严重程度判定时,推荐扩大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层面, 以便于更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部分消除风险乃至完全 消除的目的。

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 重度分为以下五类:

•非常严重

b.严重

C.较严重

d.—般

e.轻微

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

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

严重

程度描述

法律法规、

产品及其他

要求

人身伤害财产损失

(万元)

停工/停产企业形象
非常

严重

违反法律法 规、国际/国 家标准、客 户标准死亡、截肢、

骨折、听力 丧失、慢性

病等

财产损失2

10

不可恢复重大国际、

国内影响

5
严重省内标准、

行业标准

受伤需要停 工疗养,且 停工时间鼻

3个月

10<财产损

失25

需较长时间

调整后才可

恢复

省内、行业

影响

4
较严

地区标准受伤需要停

工疗养,且

5<财产损

失 $0.5

间歇性恢复地区性影响3
停工时间V

3个月

一般企业标准轻微受伤,

包扎即可

财产损失<

0.5

可短时恢复企业及周边

范围

2
轻微不违反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不影响1
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 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 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 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措施表》中。

5.4.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

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 度定义为5级,如下所示:

a.极少发生;

b.很少发生;

c.偶尔发生;

d.有时发生;

e.经常发生;

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 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

发生频定义等级
极少发

发生概率W0. 001%

1
很少发

0. 001%<发生概率W0. 1%

2
偶尔发

0.    发生概率W1%

3
有时发

1%<发生概率W10%

4
经常发

发生概率210%

5
发生频度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度不一致 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发生 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生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 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措施表》 中

5. 4. 3风险的可接受准则风险可接受准则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风险系数来判 定风险是否可接受,通过对风险的严重度和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后,通过计算 风险系数确定是否对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的计算如下公式:

风险系数二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频度等级

风险系数的大小决定是否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如下表要求:

严重金、非常少 发生很少发 生偶尔发 生有时发

经常发

非常严重510152025
严重48121620
较严重3691215
一般246810
轻微12345
使用风险系数作为参考值,下表为风险风险系数的范围及当风险系数达到

一定值时应对风险采取的措施:

风险

系数风险等级及应釆取的措施
风险等

风险措施
15-2

5

高风险应立即采取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
5-15一般风

需釆取措施降低风险
1-5低风险风险较低,当采取措施消除风险引起的成本比风

险本身引起的损失较大时,接受风险

风险的应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当潜在的风险可有效的釆取规 避措施进行规避风险时,应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确认风险规避措施并予以执行, 直至部分消除或完全消除风险。当尚无可行方案进行规避风险时,应采取有效 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下表为识别风险系数后,对风 险等级的判定应急应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对照表:

非常少很少发偶尔发有时发经常发
发生1
非常严重一般风 险一股风 险高风险高风险高风险
严重低风险一股风 险一般风

高风险高风险
较严重低风险一般风 险一般风 险一般风 险高风险
一般低风险低风险一股风

一般风 险一般风 险
轻微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一般风 险
在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过程中,应保持风险措施的方案和实施结果的

跟进应记录,记录的保持依据《记录控制程序》文件执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

对措施的详细内容应记录在《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措施表》中,便于后续的

查阅和跟进。

5.4风险应对

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 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

a.风险接受;

A.风险降低;

c.风险规避。

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 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 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

法。

5.4.1风险接受

是指企业本身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 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

a.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b.造成的损失较小且重复性较高的风险;

c.既无有效的风险降低的措施,又无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时;

d.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低于5的低风险。

5. 4. 2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即采取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坏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单 位应制定的详细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风险降 低方法:

a.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b.无法消除风险或暂无有效的规避措施规避风险时;

c.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为5至15之间的一般 性风险。

5.4.3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 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 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 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5.4.4风险管理的监督及改进

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是用于识别风险并综合考虑对风险应采取的有效措 施,当风险系数过高时应釆取风险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以减少风险所带来 的危害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有效的措施并予以执行,在制定 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a.制定的措施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执行和可落实的;

b.制定的措施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应完成的内容应得到明确;

c.应指派一名负责人为措施的执行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进,确保采取的措施 被有效的落实。

5. 5风险和机遇的评审

品管部应按制定的周期组织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 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和机遇的识别是否有效且完善;

b.风险应对措施的完成情况和进度;

c.对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潜在影响。

5.5.1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

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年度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当出现以 下情况是,应当适当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

a.及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b.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

c.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

d.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他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

e.其他情况需要时。

5. 5. 2风险和机遇评审的实施

5.5.2. 1实施前的准备

在风险和机遇评审会议之前,各部门应整理本部门对风险和机遇分析的资 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内容以及风险应对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等记录进行汇总分析。

5.5. 2. 2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的评审

品管部按策划的要求组织个部门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保留评审的 记录以及评审所确定的决议,包括后续的改善机会。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形成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实施效果评价表;

b.持续改进的机会;

c.剩余风险分析及改进措施。

6.相关文件:

6.1《记录控制程序》

7.相关记录:

7. 1《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措施表》

编制审核批准

文档

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

修订一览表序号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修订口期修订者备注1.目的: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a.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b.产品的服务、服务的变更控制过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