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现场核查细则
环境保护部
2011年12月
一、铅锌冶炼行业现场核查细则
二、铜冶炼行业现场核查细则
三、铅蓄电池行业现场核查细则
四、皮革行业现场核查细则
五、聚氯乙烯行业现场核查细则
六、铬盐行业现场核查细则
七、电镀行业现场核查细则
三、铅蓄电池行业现场核查细则
1.铅蓄行业有关产业及标准
1.1有关
1)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发展改革委令2011第9号)。
2)《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
4)环境保护部《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第54号)
5)2011年2月18日批复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
2.2标准
1)GB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GB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GB11659-《铅蓄电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4)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5)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6)GB13746-2008《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
7)GB15562.1-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8)GB15603-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9)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10)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11)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
12)GBZ2.1-2007《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
2、铅蓄电池行业产污环节
我国铅蓄电池企业众多,但大多数都为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环保设施不完备、污染严重。铅蓄电池的生产主要分为两种工艺:外化成工艺和内化成工艺。当企业采用外化成工艺生产极板和组装时,熔铅铸板、制粉、和膏、涂板、外化成、电池冲洗、分片及组装等工序分别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危险废物污染物;当企业采用内化成工艺生产极板和组装时,制粉、和膏、涂板、熔铅、铸板、分片刷片、切刷耳、配组、焊接【阻】密封内化成、电池冲洗等工序分别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危险废物污染物。由图1和图2所示。
图1铅蓄电池外化成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图2 铅蓄电池内化成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3.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核查要点
3.1产业核查
2011年6月1日起,淘汰开口式普通铅酸电池项目;2013 年年底前,淘汰含镉高于0.002%的铅酸蓄电池。
3.2核查方法:
通过查阅企业相关材料(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评审批文件、环保验收文件、排污许可证、生产记录、销售记录)以及现场调研等方法确定企业产品类型、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等是否符合国家产业。
通过检查企业生产用铅合金进货检测单据中各金属含量来判断。
表1所示为铅蓄电池企业核查要点。
表1 铅蓄电池企业核查要点
所属
| 工序 | 序号 | 核查要点 |
| 制粉工序 | 1 | 铅烟无组织排放情况:熔铅炉是否封闭,与废气处理设施是否连接,集气罩是否在负压下运行? |
| 熔铅锅,铅液面是否采用减渣剂? | ||
| 2 | 铅粉机从铅粒到铅粉是否全过程封闭 | |
| 3 | 铅粉是否采用密闭输送,球磨机、铅粉机排放口是否与废气处理设施连接 | |
| 4 | 所有原料和半成品的存放是否有专门的存放地点 | |
| 铅尘处理,一级处理?或二级处理?袋式除尘器,其布袋有无破损?破损个数?比例?有无配置湿法除尘器?或静电除尘器? | ||
| 铅烟处理:有无配置湿法除尘器?或静电除尘器? | ||
| 合金工序 | 5 | 铅烟处理:熔铅锅是否局部封闭,是否与处理设施连接(熔铅锅上方是否有铅烟收集管道),是否采用减渣剂?集气罩是否在负压下运行? |
| 6 | 固废处理:熔铅锅旁是否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 |
| 铅烟处理:有无配置湿法除尘器?或静电除尘器? | ||
| 板栅工序 | 7 | 铅烟无组织排放情况:铸板机熔铅炉是否密闭,并与废气处理设施连接 |
| 8 | 铸板机板栅压制成型上方是否设有集尘罩,是否与铅烟处理设施相连接 | |
| 9 | 集气罩是否在负压下运行? | |
| 10 | 铸板机熔铅炉加料口在不加料时是否关闭【加料口有无挡板,并能自动遮挡关闭?】 | |
| 11 | 熔铅炉旁是否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 |
| 12 |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板栅和边角料,是否及时定点收集存 放,以便及时回用 | |
| 和膏工序 | 13 | 进粉和膏是否在封闭环境下进行(和膏机是否全封闭运行) |
| 14 | 和膏过程中,铅膏是否外泄,如有铅膏外泄是否及时回收(和膏机外部及地面是否有铅膏) | |
| 涂板工序 | 15 | 涂板过程中,铅膏是否外泄,是否与冲洗水一起进入废水处理站 |
| 16 | 涂板机和传送装置清洗、维护会产生铅膏,这些废铅膏是否妥善回收处置(涂板机旁是否有铅膏残留) | |
| 17 | 淋酸废水是否进行收集(涂板淋酸机下方是否有废水收集槽) | |
| 18 | 淋酸废水收集后是否进入废水处理站,收集废水槽出现外溢时, 是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水流入工作车间 |
| 极板分片工序 | 19 | 分片机是否配有集气罩,是否与处理设施连接 |
| 20 | 打磨机是否配有集气罩,是否与处理设施连接 | |
| 21 | 产生的废极板、废极耳是否及时回收 | |
| 22 | 集气罩是否在负压下运行 | |
| 极板称片及叠片工序 | 23 | 称片机(工位)是否配有集气罩,是否与处理设施连接 |
| 24 | 叠片机(工位)是否配有集气罩,是否与处理设施连接 | |
| 25 | 集气罩是否在负压下运行?集气口朝向和效果是否合理? | |
| 组装工序 | 26 | 铸助焊机(工位)是否有集气罩,是否与处理设施连接? |
| 27 | 采用手工焊接的,焊接工位是否有集气罩,是否与铅烟处理设施连接 | |
| 28 | 集气罩是否在负压下运行 | |
| 29 | 废极板是否集中收集处置 | |
| 铅零件加工工序 | 30 | 熔铅炉是否配有集气罩并直接与处理设施连接 |
| 31 | 集气罩是否在负压下运行 | |
| 32 | 熔铅炉旁是否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 |
| 化成车间 | 33 | 外化成化成槽是否封闭,是否与硫酸雾处理设施连接 |
| 34 | 大容量电池内化成水冷槽是否封闭,是否与硫酸雾处理设施连接 | |
| 35 | 小容量电池内化成设备是否配有硫酸雾处理设施 | |
| 36 | 化成槽、水冷槽配置的集气罩是否在负压下运行 | |
| 37 | 电池清洗废水是否有专门管道收集去往废水处理站 地面清洗水收集处理? | |
| 管式铅蓄电池制造工序 | 38 | 采用灌粉工艺的灌粉工序是否在车间内进行 |
| 39 | 灌粉机是否封闭,是否与铅尘处理设施连接 | |
| 40 | 采用挤膏工艺的造粒机与挤膏机是否封闭,是否与铅尘处理设施连接 |
| 地面粉尘处理? | ||
| 综合管理 | 41 | 雨污分流和循环水、污水是否分流 |
| 42 | 初级雨水收集池是否规范,容积是否满足初级雨量要求 | |
| 43 | 厂区污水收集和排放系统等各类污水管线设置清晰,并采取防渗、防漏和防腐措施 | |
| 44 | 生产过程中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 |
| 45 | 有酸水产生的生产车间地面要采取防渗、防漏和防腐措施,厂区道路要经过硬化处理 | |
| 废水处理 | 46 | 检查废水来源,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否分开处理,厂区内淋浴水和洗衣废水必须作为含铅废水处理,不得排入生活污水管网 |
| 47 | 各废水产生源水量与废水处理站进水量是否一致(铅蓄电池企业生产废水主要产生于涂板、化成、电池清洗三个主要工序,三个主要工序的废水负荷分别约占到全部生产废水的10%、20%、60%,其他废水占10%。),检查废水处理站进水水质(进口铅、镉污染物浓度) | |
| 48 | 是否建有与生产能力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判定处理工艺能否满足废水稳定达标排放要求(废水处理站如设置斜板沉淀池,则处理效果较好;长期不处理沉淀污泥将影响出水水质) | |
| 49 | 废水处理使用的构筑物是否进行防渗、防腐处理 | |
| 50 | 每日的废水进出水量、水质,环保设备运行、加药及维修记录等是否记录齐全 | |
| 51 | 以耗电量来判断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处理装备有无用电计量?】 | |
| 52 | 污泥产生量,判断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一般采用石灰调节pH 值时,污泥产生量较大,使用氢氧化钠则污泥产生量较少。) | |
| 53 | 废水处理站出口水量及水质的达标排放情况,特别是铅和镉的达标情况 | |
| 54 | 污染物排放口的数量和位置、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污去向与企业排污申报登记、环评批复文件是否一致 | |
| 55 | 是否存在偷排漏排或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废水现象。检查是否有偷排口或偷排暗管;是否存在将废水稀释后排放 | |
| 废气治理 | 56 | 各生产工序集气罩安装是否合理,是否建有与污染物产生负荷相匹配的处理设施,处理设施能否使废气达标排放 |
| 57 | 废气处理设施是否长期正常运行 | |
| 58 | 废气处理设施是否定期清理维护 | |
| 59 | 废气收集设施与机械通风装置设置位置是否合理(原则上禁止在集气罩开口方向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 |
| 60 | 湿式除尘器的循环水或设备废水是否定期进入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 |
| 61 | 废气采样口的设置应符合《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并便于采样监测 |
| 资源利用 | 62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0% |
| 环境应急设施 | 63 | 应急设施和措施是否完善,应急物资与设备是否配备 |
| 环境应急管理 | 是否制定环境应急预案,是否具备铅污染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 |
| 65 | 定期进行环境事故应急演练 | |
| 环境监测 | 66 | 是否建立自行监测制度(内容包括每日对本企业排放污染物状况进行监测、保存监测数据、建立重金属排放档案),每月是否向当地环保部门报送自测报告 |
| 内部管理 | 67 | 是否制度环保规章制度,是否设置专门的内部环保管理机构,是否建立企业领导、环境管理部门、车间负责人和车间环保员组成的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 |
| 档案 | 68 | 相关档案是否齐全,每日的废水、废气处理设施运行、加药及维修记录是否完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