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24:32
文档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15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教学重点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课前准备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3
推荐度:
导读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15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教学重点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课前准备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3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

15 古诗二首

导学案设计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3.搜集春天的相关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了解诗人,解释诗题(用时:5分钟)1.出示诗人杨万里的图片,指名说一说对杨万里的了解,教师小结。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3.理解题目,点拨重点字的意思。

1.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诗人的资料,背一背杨万里的诗。

2.齐读课题,读准字音:“慈”是平舌音,“寺”也是平舌音。

3.先理解“晓”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1.在了解杨万里的相关资料时,教师可适当点拨杨万里擅长写景。

2.在读题目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停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用时:13分钟)1.组织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教师适当地评价字音、语速、节奏。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晓、慈、毕、竟、映。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4.全班汇报比较难记的字,结合语境识记,积累词语。

5.多样练习,巩固生字。

(1)抽读词语卡片:毕竟、慈爱、分晓、倒映。

(2)送小青蛙回家游戏。

课件出示:每片荷叶上都有一个生字,顺利读出荷叶上的生字就能送小青蛙回家。(晓、慈、毕、竟、映。)

6.引导学生交流古诗的意思。

7.全班汇报,学生质疑,教师相机点拨词语的意思。

8.介绍背景。

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反复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在小组内先读一读本课的生字,然后再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4.给难字组词,丰富词汇。

5.在练习中反复认读生字,记住生字。

(1)开火车读,齐读。

(2)读准荷叶上的生字,注意“慈、竟、映”的读音。

6.结合课文插图,与同桌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画下来向老师请教。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诗的意思。(到底是西湖六月的景色最美,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阳光下的荷花特别艳丽鲜红。)

8.了解写作背景:杨万里的好朋友林子方连升两级,将要离开杭州去上任。

1.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先把字音读准,再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古诗的节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画一画节奏。

2.在交流生字自学情况时,对于重点的字音教师要适当强调。如“竟”和“映”都是后鼻音。

3.交流诗意时,可根据学生的质疑释疑,点拨重点词语的意思。(毕竟:到底。接天:与天相接。映日:与太阳相映。别样:特别。)

三、深入学习,品悟古诗(用时:10分钟)1.课件出示前两句,启发学生思考,进行质疑。

2.组织学生默读后两句,寻找“不同”之处。

(1)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想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面。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播放西湖六月荷花、荷叶的视频,引导学生谈感受。

5.出示图片,配上音乐,指导朗读。

6.组织学生练习背诵。

1.自由读一读前两句诗,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作者只写六月的西湖?六月西湖的景色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2.先自己默读后两句,画出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认为与众不同之处。

3.(1)先说一说自己找到了哪些关键词语,再说一说自己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2)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诗句,读出画面之美。

4.欣赏画面,感受荷塘之美,用一两句话抒发自己的感受。

5.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6.自由背一背,同桌互相检查。

1.在感悟西湖六月美景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从“接天”“无穷碧”可以想象到荷叶碧绿碧绿、挨挨挤挤的样子;从“别样红”可以想象到荷花鲜红艳丽的画面。

2.在指导朗读时,对于语速、声调都要做恰当的指导,摒弃矫揉造作的朗读,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四、自主观察,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湖、莲、穷、荷。指名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学生认为比较难写的字。

4.指导学生练习。

5.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交流反馈。

6.练习书写词语。

西湖 莲叶 无穷 荷花

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观察教师书写生字的过程,注意笔顺,认真倾听书写要领。

4.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5.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导书写的不足,并改正。

6.认读词语,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观察,找到生字的书写要领。可引导学生关注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和关键笔画所在的位置等。如“湖”要注意三部分的占位,“氵”位置偏左,“古”字瘦长,在三部分中位置最高,“月”要窄,竖撇在竖中线右侧,和“古”有穿插关系。

五、背诵古诗,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1.引导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上一幅画。

1.给家长背诵古诗。

2.给古诗配上一幅画。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注重诗词的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播放《春之声圆舞曲》,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春天的相关诗句。

3.出示相关诗句引导学生诵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导入诗题,板书诗题。

1.仔细观察,交流自己发现的春天的足迹。

2.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积累的与春天有关的诗句。

3.在老师的引导下诵读、积累诗句,感受春天的美景。

4.齐读诗题。

  教师可先从春天的美景入手,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引入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用时:8分钟)1.教师范读古诗。

2.介绍写作背景。

3.出示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自学要求:(1)初读古诗,画出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2)自主交流识字方法。(3)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

4.引导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相机指导难懂的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5.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点拨。

1.学生认真倾听,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被平定了,天下太平,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

3.学生读自学要求,并按要求进行自学。

4.小组汇报自学情况,并提出自己没读懂的地方与同学交流。同时交流体会画面的意境。

5.交流识字方法,认识多音字“行”,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到各小组活动中去,了解学习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方法的指导。

2.学生在交流识字方法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形声字识字法识记“鹂、岭、泊”,想象法识记“鸣”,一只鸟儿张口叫,顺口溜识记——今天有物口中含。

三、感悟欣赏,诵读古诗(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诗句。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汇报。

(1)找一找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找一找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3)找一找诗中表示数量的词语。

(4)作者都描写了哪些近景、远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适时进行评价。

4.引导学生给诗配画,深入理解。

(1)根据诗意,引导学生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给哪一句配画,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2)小组交流展示画作。

(3)请四名同学分别展示四句诗。

5.指导背诵古诗。

1.抓住诗中描绘的事物,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

2.默读古诗,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词语的妙处。

(1)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2)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3)表示数量的词语: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4)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门泊东吴万里船。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指名读古诗。

4.(1)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画画。

(2)小组内说一说自己作画的内容。

(3)展示自己所画的内容,朗诵诗句。

5.练习背诵。

1.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大自然之中。

2.给诗配画环节,要求不可过高,只要能够画出诗中描绘的事物就可以。关键是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化诗句为美丽的画面。

四、指导书写,练习写字(用时:10分钟)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吴。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并讲解重点字书写要点。

“绝”的第四笔起笔要比“纟”起笔高。竖弯钩的底部低于“纟”底端。

“含”的“人”的撇捺要舒展。第三笔点的收笔在竖中线上,“口”略扁。

4.组织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1.认读生字:绝、含、岭、吴。

2.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关键笔画。说一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观察教师书写笔顺及运笔方法,跟随教师书空。

4.观察范字,描红临写。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例字的结构,要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用。

2.教师给学生示范书写,并进行指导。

五、课堂小结,引导背诵(用时:2分钟)

1.教师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引导背诵古诗。

学生背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背诵。

文档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15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教学重点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课前准备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3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