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4页,满分120分;另有附加题10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计入后总分不得超过120分。2.答题时间120分钟。3.所有答题内容须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分)
(2)潮平两岸阔,□□□□□。□□□□□,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
(3)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1分)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A.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chī xiǎng( )。
B.又像一个rěn jùn bù jīn( )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
C.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wēn qíng( )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D. 天上的云,zī tài wàn qiān( ), 变化无常。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B.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华民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C.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友好相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D.相同的思想、观点、趣味及理想,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合,一见面就感到一种相互理解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去掉“通过”或“使”)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一个人能否成为正真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养成”前加上“是否”)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删去“为”)
5. 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4分)
例句: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
二、阅 读(4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6—8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不亦说乎/著书立说
C.思而不学则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人善任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9.A.《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第①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C.孔子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来告诫弟子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D.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9—11题。(9分)
陈晋之读书法 清• 陈善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遂无书不读( )②初若可喜( )③然旋读旋忘( )
10.翻译下面句子。(3分)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11.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2—14题。(10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2. 选文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并摘录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3分)
13.从写作特色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话。(4分)
(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14.文中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什么作用?(3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5—18题。(17分)
乡间的荷塘 钟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折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折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折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中华活页文选》2015年第6期)
15.孩提时“我”在荷塘里玩耍,除了放纸船之外,还有 、 、 等游戏。(4分)
16.这篇散文以荷塘为线索,按 顺序,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玩耍的情形,后描绘了家乡荷塘的 ,给我们展现了风雨荷叶、 、 三幅荷塘美景图。(4分)
17.第⑦段是从哪两方面描写风雨荷叶的?画线的句子描写十分优美,请简要分析原因。(5分)
18.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三、写 作(40分)
19.按要求作文。(50分)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花儿是泥土的微笑。”在大千世界中,每一个生命,每一种体悟,每一段时光,甚或每一次破茧而出、痛并快乐的经历,都值得我们以微笑迎接,以微笑倾听,以微笑包容,以微笑纪念和珍藏……
题目:以微笑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1—3题。
(A)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这两首小诗选自作者 写的《 》 《 》(2分)
2.(A)诗中诗人由 的风雨联想到 ,作者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4分)
3.(B)诗中,诗人把 比作“花”,把 比作“泪泉”。诗人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哲理?(4分)
广东省惠城市惠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4页,满分120分;另有附加题10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计入后总分不得超过120分。2.答题时间120分钟。3.所有答题内容须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分)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1分)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A.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chī xiǎng(痴想)。
B.又像一个rěn jùn bù jīn(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
C.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wēn qíng(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D. 天上的云,zī tài wàn qiān(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B.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华民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C.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友好相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D.相同的思想、观点、趣味及理想,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合,一见面就感到一种相互理解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去掉“通过”或“使”)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一个人能否成为正真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养成”前加上“是否”)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删去“为”)
5. 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4分)
例句: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尚;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可以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
二、阅 读(4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6—8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3分)
A.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不亦说乎/著书立说
C.思而不学则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学而不思则罔/博学而笃志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第①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C.孔子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来告诫弟子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D.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9—11题。(9分)
陈晋之读书法 清• 陈善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遂无书不读(于是,就)②初若可喜(好像,似乎)③然旋读旋忘(但是)
10.翻译下面句子。(3分)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即使一年不曾记得一百二十字,更何况一天呢?
11.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读书只有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
【参考译文】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 陈晋之一天只读书一百二十多字, 于是没有什么书不读了。 这就是说一天(读的书)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现在谁不读书, 每天将要背诵几千字, 开始很高兴,然而读过之后随即就忘了,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 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 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2—14题。(10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2. 选文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并摘录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3分)从上到下:山尖 山坡 山腰。 从下到上: 河面,空中,半空中,天上
13.从写作特色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话。(4分)
(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1)“卧”字写村庄,写雪,写他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1分),营造了一种安适、恬静的氛罔。(1分)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得”将水人格化,将水富有了灵气(1分);突出了绿,写出了“绿”的可贵、可爱、美丽。 (1分)
14.文中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什么作用?(3分)
和文章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点题,抒发了作者对特定季节对济南特有的美景的热爱与赞美;简洁有力,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