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8页,分Ⅰ、Ⅱ两卷。答题时间为60分钟。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全卷共100分。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涂)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填写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说明:本卷共4页,25个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字母代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1.长期在海上作业的人,因不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容易患( )
A.佝偻病 B.坏血病 C.夜盲症 D.脚气病
2.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能保持体温的营养物质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3.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混合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少量麦芽糖、无机盐、脂肪酸、纤维素。这些物质最可能是从哪里取出的(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4.受4.5级地震影响,4月15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茶埠镇沟门村一口正在施工中的深井发生坍塌,一男子被埋在井中。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钻了两个“生命之孔”,及时向被困人员输送营养液。该营养液中主要功能物质是( )
A.水 B.葡萄糖 C.维生素 D.氯化钠
5.下面是张华为妈妈设计的几份午餐食谱,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 芹菜、排骨、馒头 B. 大虾、牛肉、鸡蛋
C.米饭、白菜、芹菜 D.肥肉、冬瓜、面包
6.某兴趣小组欲“观察猪的小肠绒毛”,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
A.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生理盐水中观察
B.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
C.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
D.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浓盐水中观察
7. 关于肺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肺泡数量多
B.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痰是在肺泡内形成的
D.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8.下列各处氧气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①吸入的空气 ②细胞 ③血液 ④肺泡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9.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
10.在一次人工呼吸的模拟训练中,李明同学采取了如下急救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流通的场所 B.让被救者侧卧、头后仰
C.清除口鼻内异物和污物 D.捏住被救者鼻孔,口对口用力吹气
11.人体吸收的氧最终去向是( )
A.用来构成组织细胞 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D.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
12.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试分析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 )
A.前后径增大,左右径缩小
B.前后径缩小,左右径增大
C.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增大
D.前后径和左右径均缩小
13.饭后由小肠流出的血中,氧气、二氧化碳和养料的变化是( )
A.减少、增多、减少 B.增多、 减少、增多
C.减少、增多、增多 D.减少、减少、减少
14.给重症病人静脉滴注的营养液中不可能含有下列哪种成分( )
A.氨基酸 B.甘油 C.麦芽糖 D.维生素
15.李君同学扁桃体发炎,周末持“新农合医疗本”在镇医院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他先后进行了皮试、肌肉注射、打了吊瓶,你知道这是分别“扎”了什么部位和结构吗?( )
①皮肤下的静脉 ②皮肤下的动脉 ③皮肤内的毛细血管 ④肌肉内毛细血管
A.②④③ B.②④① C.②③① D.③④①
16.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但糖类的热价更高,所以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少量饮酒有益于健康,过量饮酒造成的伤害更大
C.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器官只有肾脏和皮肤,肛门不是排泄器官
D.心肌梗死发病突然,胸骨后有持久的剧烈疼痛,多伴有呕吐、四肢厥冷、血压急速上升现象
18.人体在剧烈运动时( )
A.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增加 B.频率加大,深度变浅
C.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减小 D.频率变慢,深度加大
19.血液流入肾脏后形成尿的正确途径是( )
A.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
B.血液→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20.在一次医疗事故中,医生错误的将B型血输入A型血的病人体内,造成病人的上肢静脉内出现了大量的红细胞聚集团。这些红细胞团最有可能堵塞病人的( )
A.脑部毛细血管 B.肺部毛细血管
C.肾小球毛细血管 D.胃部毛细血管
21.如图是人体血液中某物质含量变化情况,Ⅰ、Ⅱ、Ⅲ、Ⅳ表示血液流经的器官或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物质为氧气,则Ⅲ表示组织细胞
B.若该物质为二氧化碳,则Ⅰ表示肺
C.若该物质为尿素,则Ⅲ表示肾单位
D.若该物质为营养物质,则Ⅰ表示小肠
22.人体每时每刻都有尿液生成。下列关于尿液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肾小球和紧贴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
B.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壁薄,利于重吸收
C.正常人尿中应含有少量的葡萄糖
D.排尿是为了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
23.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这部分水一定不会经过的器官是( )
A.心脏 B.肺静脉 C.肾动脉 D.肾静脉
24.空气中PM2.5的含量是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人体吸人后经呼吸道进入肺,甚至进入血液,引发疾病。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布PM2.5指数能引导公众关注空气质量
B.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C.咽喉炎、咳嗽、哮喘等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与PM2.5无关
D.PM2.5自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细胞
25.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唾液淀粉酶性质的实验,实验仪器、材料、过程及结果如下:
试管编号
| 实验过程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 注入物质 | 2ml淀粉糊 | 2ml淀粉糊 | 2ml淀粉糊 | 2ml淀粉糊 |
| 加入物质 | 1ml蒸馏水 | 1ml唾液 | 1ml唾液 | 1ml唾液 |
| 水温处理 | 37℃ | 10℃ | 60℃ | 37℃ |
| 滴入碘液 | 变蓝 | 变蓝 | 变蓝 | 不变蓝 |
A.受温度影响 B.受酸碱度影响 C.具有高效性 D.具有专一性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生物试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说明:本卷共4页,6个大题。需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案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26.(7分)如图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吃下去的鸡蛋清消化是从[ ] (填序号)开始的。
(2)吃下去的植物油是在 (填序号)分泌的 的乳化作用下,变成微小的颗粒,然后在 (填序号)所分泌消化液中含有的脂肪酶作用下,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 (填序号)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因其内表面有大量的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这些绒毛状突起有哪些结构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7.(8分)下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 ]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
(2)图中②表示__________的扩散过程,扩散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是由________________运送的,①是由__________运送的。
(4)气体进出肺泡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5)空气中的氧气到达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至少要穿过 层细胞膜
28.(10分)刘伟同学在“五一”长假期间,大部分时间泡在人声嘈杂、卫生条件极差的游戏厅和网吧,后来出现了发高烧等症状,医院让他化验血常规和尿常规,下面是他的血常规和尿常规化验报告单,分析回答:
****医院尿液检验科报告单 (2) No.201505061
| 姓名 刘伟 性别 男 年龄 16 | ||
| 主要成分 | 患者尿液 | 正常人尿液(克/100毫升) |
|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 95 0.1 0.0 1.2 1.7 | 90~100 0.0 0.0 1.1~1.3 1.6~1.8 |
(1)医生在给刘伟验血时,向刚采集的新鲜血液中加入了少量柠檬酸钠溶液,轻轻摇动后静置一段时间,血液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溶液是 ,他血液中的血细胞是主要由 产生的。
(2)从报告单(1)的测定值可以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验结果初步判断他患有 。
(3)医生综合血常规、尿常规化验单等结果诊断,刘伟得的是急性肾炎,他的 可能发生了病变,使其通透性 。
(4)护士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把青霉素滴注到手臂上的“青筋”内,根据分类,该血管属于 ,该血管内面有 能防止血液倒流。
(5)青霉素需首先到达心脏的 (腔),该药物需要 次到达心脏,然后再由心脏经体循环才能到达患处发挥消炎作用。
29.(9分)下图是人体新陈代谢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不同的系统;a、b、c、d、e表示不同的物质;①、②、③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应表示____________系统,[D]表示 系统。
(2)物质[b]表示 (气体),该气体进入[B]是依靠 完成的;物质[a]表示 (气体),它的产生是组织细胞进行______作用的结果。
(3)①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实现的,③过程表示 。
(4)e、d表示排出体外的物质,共同的有 。
30. (6分)如下图所示的A和B示意皮肤中血管的舒张、收缩与散热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汗腺、毛发指甲等属于皮肤的 。
(2)当夏天从气温高于35 ℃的室外进入20 ℃的空调屋内时,皮肤内血管的情况应是图中 表示的情况,此时汗液的排出量会相应的 。
(3)汗腺分泌汗液除对调节人体体温有重要作用外,还具有 。
(4)“痤疮”又叫“青春痘”,有些同学在挤压“青春痘”时会有少量的血液流出,为什么?
31.(10分) 2015年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中国已禁止在公共场所中吸烟,为了了解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分别从刚出厂的一包青州“八喜”牌香烟中随机抽取1支、2支、3支剥出烟丝,分别加入甲、乙、丙三个烧杯中,然后在烧杯中加50毫升蒸馏水浸泡一天,制成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A、B、C。
操作步骤:
1.用滴管将水蚤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记录水蚤在正常情况下的心率;
2.分别将烟草浸出液A、B、C滴加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水蚤的心率;
3.设计表格,观察并记录水蚤的心率。
4.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对该实验做出假设:
(2)为使步骤1和2的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应
(3)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记录表
(4)吸烟除了对心率造成影响外,你认为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影响,试举两例。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生物试题参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答案 | B | B | C | B | A | B | C | A | B | B | D | D | C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 答案 | C | D | B | B | A | C | B | B | A | D | A | A |
27.(8分) (1)[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二氧化碳 气体的浓度差(气体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或答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浓度均得分) (3)血浆 红细胞
(4)呼吸运动 (5)5
28.(10分)(1)血浆 骨髓(造血干细胞) (2)白细胞数目增多,血红蛋白减少(不全不得分) 有炎症和贫血 (3)肾小球 增大
(4)静脉 静脉瓣 (5)右心房 两
29.(9分)(1)循环 泌尿 (2) 氧气 扩散作用 二氧化碳 呼吸
(3)呼吸运动 吸收 (4)水、无机盐、尿素(不全不得分)
30.(6分)(1)附属物 (2)B 减少 (3)排泄作用 (4)皮肤真皮内含有血管,挤压时血管受损,导致血液流出(2分)
31.(10分)(1)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没有影响、烟草浸出液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越快、烟草浸出液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越慢等答案均得分)(2分)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分)
(3)参考课本P60,(满分4分:其中实验环境正确得2分,缺清水得1分;知道多次实验的(2次、3次或以上都成)给1分;有平均值栏目的给1分)
| 第一次心率次数 | 第二次心率次数 | 第三次心率次数 | 平均值 | |
| 清水 | ||||
| 烟草浸出液A | ||||
| 烟草浸出液B | ||||
| 烟草浸出液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