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季度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发展,医疗器械越来越广泛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保健和康复过程中,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诊疗手段。但限于上市前实验数据的不足,同药品一样,更多更详细的不良事件需要依靠上市后的监测才能发现。现对临邑县2016年229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表现与分布规律,指导临床、公众更加合理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及时发现、收集、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1:报告表来源
2016年临邑县共收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229份,全部来自医疗机构。上报单位共13家,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家,二级医疗机构3家,妇幼保健院1家,一级乡镇卫生院9家。报表来源分布见附表1:
附表1
| 医疗机构等级 | 上报数量(份) | 占比 |
| 三级 | 13 | 5.7% |
| 二级 | 98 | 42.8% |
| 妇幼保健院 | 90 | 39.3% |
| 一级 | 28 | 12.2% |
| 总数 | 229 | 100% |
依照《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29份报告表共涉及医疗器械17类。I类22 例;占总数的9.6%;II类105例,占总数的45.9%;III类102例,占总数的44.5%;如附表2。
附表2
3:不良事件各项数据统计
3.1 229份报告表中,严重报告23例,严重比例10.04%,无死亡病例。按事件发生初步原因分析统计,器械故障17例,患者过敏体质6例,产品老化4例,使用问题3例,工艺材料问题2例,其余均为产品质量原因。按事件初步处理情况统计,给予人工辅助7例,维修7例,停止使用7例,给予药物治疗2例,更换另一新的医疗器械206例。
3.2 按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排序,报告数量前12位的器械涉及不良事件136例,占总数的59.4%,全部为一次性使用产品,具体情况如附表3
附表3
3.3 2016年临邑县共上报严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23例,涉及器械有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一次性使用无菌脐带剪夹器等共15种,具体详见附表4。
| 序号 | 医疗器械名称 | 例数 | 主要不良反应表现 |
| 1 |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 | 3 | 无法定位、温度升高、无法扫描 |
| 3 | 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 3 | 红肿疼痛、软管弯曲 |
| 4 | 一次性使用无菌脐带剪夹器 | 3 | V型夹槽断裂 |
| 5 |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 | 2 | 数据传输及处理故障、计算机部分未启动 |
| 6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2 | 加样针断裂、光电转换信号放大器出现漂移 |
| 7 | DK手术动力装置 | 1 | 铣刀松动 |
| 8 | 磁共振成像系统 | 1 | 磁共振显卡故障 |
| 9 | 电动超声检查床 | 1 | 手术床遥控器操作失灵 |
| 10 | 电解质分析仪 | 1 | 钠电极损坏 |
| 11 | 计算机断层成像模拟机(CT) | 1 | 刹车模块故障 |
| 12 | 甲状腺功能测定仪 | 1 | 定位仪插头与电脑主机脱落 |
| 13 | 麻醉机 | 1 | 机控风箱停止工作 |
| 14 | 一次性使用导尿包 | 1 | 控制开关断裂 |
| 15 | 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 | 1 | 核磁共振相序错误 |
| 16 | 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 | 1 | 线圈或线圈通路故障 |
(1)三级医疗机构上报数量少(2)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比例低(3)有些报告上报不及时,影响了报告利用价值(4)上报单位工作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认识不足,有些该报的没有报上来。或存在顾虑,导致一些不良事件尤其是严重不良事件没有及时报上来。(5)报告不积极、各级医院上报不均衡、质量差别大的情况依然存在。
5:建议
(1)加强培训 上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认识不足,个别上报单位联络员有变动,不清楚什么样的该报,该怎么报等问题够需要通过培训解决,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培训中集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上报人员的硬实力,才能保证报告数量,不断提高报告质量。
(2)重视宣传 让监测人员了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及危害,发生的原因和监测的意义。将收集的不良事件汇总和警戒信息及时反馈给临床,让监测单位切实感受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服务公众、服务临床的作用,以消除思想顾虑和认识上的误区。积极上报,主动监测。
(3)强化督导 对上报单位尤其是监测制度不完善,上报不及时、瞒报漏报、质量差等问题比较多的单位,要加强监管,强制督导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奖惩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指导其提高报告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