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将豌豆某一性状的显性类型进行自花传粉,对其后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 ②后代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③后代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④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隐性类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现有三株西红柿甲、乙、丙,其中甲和乙结红果,丙结黄果。为了鉴定这三株西红柿是否为纯种,先将甲和乙的各一朵花去雄,再受以丙的花粉,得到两个果实F甲和F乙。再将F甲和F乙的种子进行种植,结果F甲种子种植后全部结红果,F乙种子种植后有的结红果,有的结黄果。由此可知这三株西红柿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
C.甲、丙 D.乙、丙
3.关于细胞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与b图所示细胞染色体数不同,染色单体数相同
B.b图和c图所示细胞各含有2个四分体
C.c图和d图所示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不同的染色体组数
D.图中所有细胞可以属于同一生物体
4.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线粒体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
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5.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色盲基因的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没有色盲基因
B.1个,位于一个染色体中
C.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D.2个,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6.某种病存在“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的遗传现象,而白化病没有这种现象。表现正常的妻子与只患某种病的丈夫,生下一个两病兼发的女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只得一种病的概率是
A.3/16 B.3/8 C.3/4 D.1/2
7.右图中横坐标1、2、3、4表示某种哺乳动物(2n)在有性生殖过程某些时期的细胞。图中a、b、c表示各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内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a、b、c表示的结构和物质分别为DNA、染色体、染色单体
②l细胞可能是精原细胞,也可能是处于减数某一时期的细胞
③1、2、3、4可分别表示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
④2细胞内四分体的个数、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染色体组数分别为n、8n、4
A.②③④ B.③ C.①④ D.③④
8.有一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已知一株开紫花的植物自交,后代开紫花的植株180棵,开白花的植株142棵,那么在此自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组合方式有多少种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
9.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B.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10.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各项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A.蛇的黄斑为隐性
B.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的黑斑蛇基因型相同
D.F2的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11.下列关于孟德尔成功揭示出遗传两大定律的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选用异花传粉的豌豆作试验材料,豌豆各品种之间有稳定的、易区分的性状
B.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首先针对两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
C.主要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并从中找出了规律
D.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并设计新试验来验证假说
12.下列对遗传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对基因为杂合的植株经过多年自交,其后代绝大部分为纯合子
B.某遗传并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该遗传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C.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一定为3/8
D.紫茉莉质体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13.玉米幼苗绿色(G)对白色(g)为显性,将杂合子自交产生的800粒玉米种子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其中一组种子萌发后给予光照,另外一组始终在黑暗环境中.800株玉米幼苗中, 绿色与白色的比例为
A.3:5 B.5:3 C.3:1 D.1:3
14.西班牙长耳狗的耳聋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位西班牙长耳狗育种专家在一窝正常的长耳狗中发现下列倩况:母狗A同雄狗C交配所得后代都是正常狗,母狗B同雄狗C交配所得后代中有耳聋狗。若该育种专家想淘汰掉耳聋基因,则他应该淘汰哪些
A.A和B B.B和C C.A和C D.只有C
15.水稻中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蓝褐色,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褐色
B.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
C.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褐色,1/4呈红褐色
D.F1测交后所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
16.果蝇黑身对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纯种灰身果蝇和纯种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A.1∶1 B.2∶1 C.3∶1 D.8∶1
17.摩尔根成功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与他当时的研究过程不符合的是
A.以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B.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
C.他敢于怀疑,勤奋实践 D.引用荧光标记这一新技术对基因进行定位
18.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含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是
A 1/2 B 1/ 4 C 1/8 D 1/16
19.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20.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A EeFfGg × EeFfGg B EeFfGg × eeFfGg
C eeffGg × EeFfGg D eeffgg × EeFfGg
21.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皮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正常表达(两对基因遗传)。现有基因型为WwYy 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22..父亲将其染色体通过儿子传至孙女体细胞中大约有多少条
A.23条 B.46条 C.0—23条 D.0—22条
23.孟德尔研究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得出F2的分离比接近9:3:3:1。在豌豆实验中,如果只有在2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才能决定某一性状,则F2的分离比为
A.9:7 B.13:3 C.9:3:4 D.12:3:1
24.下图是两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基因(a)控制的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X染色体上基因(b)控制的隐性遗传病。若将两种病同时研究,则Ⅱ7和Ⅱ8婚配后,产生的后代中,两种病同时患的概率以及患病的概率分别为
A.7/24;5/12 B.1/24;1/1
C.1/24;5/12 D.7/24;1/12。
25.下图的五个精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26.己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某次杂交结果如下所示。下列哪种检验方法和结果可以确定白眼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亲代:♀红眼 × ♂白眼
↓
子代:♀红眼、♀白眼、♂红眼、♂白眼
A.上述图示即可说明,不必再进行杂交实验
B.子代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其后代雄果蝇全是白眼,雌果蝇全是红眼
C.子代红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其后代红眼和白眼之比是3﹕l
D.子代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1﹕1﹕1
27.将精原细胞的一个DNA分子用15N标记,并提供14N的原料,则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没有放射性同位素15N的有
A.0个 B.1个 C.2个 D.4个
28.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遗传。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紫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I紫:6红:9蓝。若将F2中的红色植株的花粉两两融合,培育出的融合植株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种类分别为
A.3种,6种 B.2种,3种 C.4种,4种 D.2种,4种
29.已知一批豌豆种子的基因型为AA与Aa的种子数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3∶2∶1 B.4∶4∶1 C.3∶5∶1 D.1∶2∶1
30.在研究同一种哺乳动物的三个个体的两对相对性状时,发现其基因组成是甲:DBb,
乙:DdBB,丙:dBb。则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xkb1.com
A.甲、乙、丙三个生物的体细胞在细胞增殖后期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B.D和d位于X染色体上,B和b位于常染色体上
C.三者的基因型为甲:BbXDY;乙:BBXDXd;丙:BbXdY
D.甲、乙、丙分别形成4、3、4种配子
31.以下四图均是某种动物的细胞模式图,在正常情况下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图
32.某植物细胞的基因型为Aa,该细胞在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①减数第Ⅰ次正常,减数第Ⅱ次不正常
②减数第Ⅰ次不正常,减数第Ⅱ次正常
若上述两种情况中不正常时染色体都移向一极,下列有关配子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
B.两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或aa
C.第①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第②种情况下,配子基因型为Aa
D.第①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为Aa,第②种情况下,配子基因型为AA或aa
33.如果发现一个动物细胞中出现了染色体两两配对的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细胞的染色体上具有染色单体
B.这种细胞可能来自肝脏
C.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与母细胞保持一致
D.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是体细胞的一倍
34.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35.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时分离
36.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如果下列所示基因状况的生物自交,其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9:3:3;1
的是
37.下图为一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在进行正常的某时期的示意图,已知基因A位于1上,基因b位于2上,则该细胞产生Ab配子的可能是
A.12.5% B.25%
C.50% D.100%
38.某家族中有白化病和色盲的致病基因,右图为基因型为AaXBXb个体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基因型细胞的产生属于基因重组
B.由于次级卵母细胞过程中出现异常而产生该细胞
C.和属于同源染色体
D.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0
39.下图表示细胞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a、b、c分别进行减数、受精作用、有丝
B.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受精作用
C.JK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
D.CD与OP的染色体数相同
40.在小鼠细胞中,基因A’决定黄色,且胚胎期纯合致死;基因A决定灰色,基因a决定黑
色,A对A、a显性,A对a显性。假定Aa×Aa中,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
行A'a与A′A杂交,则每一窝生小鼠的数量、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比
A.8只,黄色:灰色:黑色=2:4:2 B.6只,黄色:灰色:黑色=2:2=2
C.12只,黄色:灰色:黑色=6:3:0 D.6只,黄色:灰色:黑色=4:2:0
二、非选择题
41.某校高三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皮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统计的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 双亲全为双眼皮(①) | 仅父亲为双眼皮(②) | 仅母亲为双眼皮(③) | 双亲全为单眼皮(④) | |||||
| 性别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 双眼皮人数 | 59 | 61 | 31 | 29 | 30 | 30 | 0 | 0 | 
| 单眼皮人数 | 38 | 36 | 28 | 28 | 27 | 29 | 56 | 53 | 
(1)根据表中________组调查情况,你就能判断出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根据表中________组调查情况,能判断人的眼皮遗传是________染色体遗传。
(3)第①组双亲基因型的所有组合是________ 。
(4)下图是张同学(5号个体)所在家庭的眼皮遗传图谱,请推测张的哥哥(4号)与她嫂子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5)表中①的数据为双眼皮∶单眼皮=120∶74,这个统计数据为何与理论上的推论有较大误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单眼皮女生到美容所做了双眼皮,该双眼皮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下图为某生物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 。
(2)图乙为细胞 期图像。
(3)若2号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与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 号,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
43.已知某植物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植株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遗传。以纯合的高杆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矮杆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的F1种子,得到的F1植株自交,单株收获,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发现绝大多数株系都出现了高杆与矮杆的分离:而只有一个株系(A)全部表现为高杆。
(1)从理论上说,在考虑两对相对性状的情况下,上述绝大多数株系的基因型有和表现型分别有 ____种。
(2)据分析,导致A株系全部表现为高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分析A株系的抗病性状,因此需要对A株系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是____ 。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该株系的表现型为____ ,其基因型是____ ;如果是由于父本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该株系的表现型为 ,其基因型是 ;
(3)正常株系中的高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下一代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
高三生物月考一答案
1—10 A C D D A D D D B D 11—20 D C A B B D D D C D
21—30 C D A C A B C A A D 31 —40 B C A D D B D C D D
41.(1)①双眼皮 (2)①②;常 (3) AA×AA、AA×Aa、Aa×Aa
(4)2/3 (5)实际调查的群体较小(6)不能遗传,该女生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42.(1)a-h (2)有丝 后 (3)6 它们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分离形成的
43.(1)9 、4
(2)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全部感病 DDtt 抗病和感病 DDTT DDTt DDtt
(3)4: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