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农村文化建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23:15
文档

农村文化建设

经济先行、文化引领--关于泉州农村新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陈昆岩(洛江区河市镇文化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省适时提出了“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要求各地要加大“发展农村新社区”的工作力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在这一方面,包括我市在内的闽南经济发达地区,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如农村新社区的文化生活问题就值得我们予以多多关注。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于此,在十六
推荐度:
导读经济先行、文化引领--关于泉州农村新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陈昆岩(洛江区河市镇文化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省适时提出了“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要求各地要加大“发展农村新社区”的工作力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在这一方面,包括我市在内的闽南经济发达地区,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如农村新社区的文化生活问题就值得我们予以多多关注。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于此,在十六
经济先行、文化引领

--关于泉州农村新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陈昆岩(洛江区河市镇文化站)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省适时提出了“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要求各地要加大“发展农村新社区”的工作力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在这一方面,包括我市在内的闽南经济发达地区,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如农村新社区的文化生活问题就值得我们予以多多关注。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于此,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而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相对城市社区居民而言,他们的观念相对落后消极,经济相对拮据,态度相对保守,时间相对空闲,需求相对迫切,人才相对匮乏,设施相对薄弱。由此可见,加强农村新社区的文化建设,开展失地农民的文化活动,既有潜力,又有难度。

加强农村新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以科技培训为手段,倡导积极就业的观念。针对农民的特殊情况,通过放科普电影、讲科普故事与开展科技讲座等方式,提高失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还可以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就业培训班的方式,及时发布岗位招聘信息,帮助他们掌握就业的技能,以尽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例如南安市蓉中村通过与福建电大梅山实验学院共建,蓉中村把大学搬到家门口,利用学院的师资,为农民培训电脑、财会、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而我镇南塘村则采取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村民培训机制,大力实施以科技种植、科技养殖、科技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先后共组织参训村民近1000人次;配合上级科技下乡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种、养殖经验现场演示等活动,同时在广播上定时播放种、养殖内容的电教片。通过以上各种方式,该村共培养实用技术能人、致富能人、农业示范户十几人,基本实现了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家家都能掌握了1-2项适用技术,使走出去的劳动力有教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劳动力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在这些能人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以白黄瓜、香菜、大白菜、大蒜等品种为主的大棚蔬菜基地。

二、以投资为主导,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老百姓最需要的文化设施是户外健身场地、图书馆(室)、体育活动室、阅览室、戏台。据此,我认为,每个有条件的行政村的文化设施,最起码应该建设一个集电视播放、图书借阅、报刊阅读、棋类、球类(如乒乓球)等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文化室或文化俱乐部,以及一定面积的位置合理的户外健身场地。所需资金由区、镇、村三级共同解决,市财政给予一定补助。由于市场经济的形成,私营业主掏钱搞文化一般已不太可能,所以必须加大经济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上而下地开展农村新社区的文化活动。每年要拨出专项文化经费用于农村新社区的文化场馆建设和设施建设;设立文化活动经费,购买一些必要的服装和小型道具,开展新社区的文化活动;并将新社区的文化活动纳入乡镇的年度工作考核目标,推动农村新社区的文化建设踏上一个新台阶。

三、以兴趣爱好为导向,建立民间艺术社团。要针对不同的失地农民按照其自身的特点来开展不同方式的文化活动,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逐步培养他们对文化的兴趣。可以组织成立包括腰鼓队、舞蹈队、柔力球队、太极球队、南音队等有专人负责、专人教授、适合他们特点的活动,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乐,同时让老年人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中青年的榜样,吸引中青年参加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可以针对新社区妇女的特点组织妇女协会,开展诸如时装表演、烹调插花、手工编织等活动;还可以针对新农村年青人的特点组织青年协会,举办篮球、足球、舞蹈、健美健身、电脑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可以随个人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类社团。我镇的南塘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建设村级文化中心、门球场、篮球场、健身场所等体育设施;组建青年篮球队、拔河队、登山队及老年南音演唱队、腰鼓队、扇舞队,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种比赛;开设幼儿南音培训班,开展老年门球赛、汽排球赛及乡村象棋赛等活动,切实促进乡风、民风朝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四、以文化广场活动为带动,破除封建迷信。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可利用会堂、庙堂、祠堂,或学校合并后闲置的校舍等,日常管理可借助村居老年人协会的力量,以充分利用资源,节省开支。针对失地农民有充分闲暇的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读书看报、南音演唱、猜谜、书画、民间鼓乐歌舞等积极健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使他们感到有事可做,生活充实。可以开展广场文艺的形式,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既精彩又贴近他们生活的文艺节目,使他们在歌声和笑声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来减少像“佛生日”、“割香”等迷信旧习俗,多点跳舞、南音、打腰鼓等健康活动。

五、以“遗产保护”为契机,开展民俗和节庆活动。我市有许多民间特色艺术之乡,如晋江市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绘画)”、晋江钱坡村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书法)”,永春县(纸织画)、石狮市蚶江镇(灯谜)、晋江市(戏曲)、惠安县(雕刻艺术)、德化县(陶瓷艺术)都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这些民间艺术是群众文化浩瀚海洋中的璀璨明珠,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年,石狮市溪前舞狮队在全国狮王争夺赛中获得“北狮王”桂冠;晋江的民间管乐队晋京表演,成为我省唯一获国家级奖励的农村民间管乐团;南安市贵峰村则被中华诗词学会命名为“中华第一诗村”,名扬海内外;我镇的“陈三五娘传说”08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此巨大的资源优势,我们可以结合本地的民俗和节庆纪念日开展文化活动,带动群文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增强农村新社区文化活动的轰动效应,大力弘扬优秀的民间文化,发展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梨园戏、高甲戏)、雕塑、手工制作等民间艺术,开展节庆活动,吸引广大农民参加,丰富他们的生活。

六、以专业文化队伍建设抓手,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素质。基层文化单位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缺乏高学历和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目前两馆一站工作人员中,对文化艺术比较内行、能指导、组织文化活动的人不多,人员配置没有专业化。二是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青黄不接,没有形成梯形结构;三是文化专干兼职过多,很多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工作上,而是被乡镇(街道)安排做其他工作。许多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低,业务不熟悉,工作不安心。一些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文艺人才难以或者不愿充实到农村、社区文化工作岗位上来,导致能独当一面的人才不多。因此,市、区文化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业务辅导,帮助新社区建立一支文化辅导员队伍,形成完善的新社区文化队伍网络。文化工作的重心要从乡镇、街道向社区下移,要以新社区为单位,开展好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七、以统筹规划为目标,开拓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渠道。增加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在村(居)级的分配比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增加对基层文化事业投入的前提下,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将更多的资金分配用于村(居)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而有效地降低农民和市民群众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的成本,提高各类文化物品的使用效益,扩大各类基层文化活动的参与面和受益面。至于对村级(居)文化建设投入的方式,可以因时、因事而异,或出资统一采购分送给基层,或以奖代拨、代补等,都可尝试。 开拓新的筹资渠道,多方面筹集农村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如通过市场手段向企业等经济主体筹集资金、文化活动冠名、广告筹集资金,接受社会各界赞助捐助等等。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甘满堂曾经这样说过:经济先行是基础,可以富民;文化引领可以凝聚人心,完善伦理道德。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从而促进了乡村和谐。走出了一条“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的基层文化建设之路是目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方向的重要引导方向。

文档

农村文化建设

经济先行、文化引领--关于泉州农村新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陈昆岩(洛江区河市镇文化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省适时提出了“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要求各地要加大“发展农村新社区”的工作力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在这一方面,包括我市在内的闽南经济发达地区,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如农村新社区的文化生活问题就值得我们予以多多关注。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于此,在十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