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 态:
XX产品/项目名
测试报告
本文件为XX公司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印或传播。
XX公司
2019年1月
文件基本信息
| 文件编号 | 创建日期 | ||
| 编 制 人 | 完成日期 | ||
| 审 核 人 | 审核日期 | ||
| 批 准 人 | 批准日期 | ||
| 备 注 | |||
| 日期 | 版本号 | 修订说明 | 修订人 | 审核人 | 批准人 |
| 初稿 | |||||
| 修订版 | |||||
| 最终版 | |||||
1.引言
本测试报告为XX系统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本报告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项目管理人员。
2.测试参考文档
《XX需求规格说明书》
《XX概要设计》
《XX详细设计》
……
3.测试设计简介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用例的设计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错误推测等方法……,详见《XX测试用例》
测试环境与配置(视具体情况增减填写项目)
| 1.服务器端 | 2.PC网络端 | 3.手机移动端 |
| ✧机型: | ✧机型: | ✧机型: |
| ✧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 |
| ✧CPU: | ✧CPU: | ✧CPU: |
| ✧内存: | ✧内存: | ✧RAM: |
| ✧显卡: | ✧显卡: | ✧ROM: |
| ✧硬盘: | ✧硬盘: | ✧分辨率: |
| ✧分辨率: | ✧分辨率: | ✧浏览器: |
| ✧其他: | ✧其他: | ✧其他: |
本次测试采用黑盒测试方法。
4.测试情况
测试执行情况
(1)测试版本
XX系统V1.0
XXappV1.0
(2)测试机构和人员
测试组 XXX
(3)测试时间
2018-4-28~2018-5-7
测试覆盖
(1)功能测试
| 序号 | 用户需求(概要) | 模块名称 | 功能指标达成情况 |
| 1 | 管理控制台 | 达成 | |
| 2 | 视频预览 | 达成 | |
| 3 | 人脸汇聚 | 达成 | |
| 4 | 微卡口 | 达成 | |
| 5 | 群防群治 | 达成 | |
| 6 | 信息发布 | 达成 |
| 序号 | 测试类型 | 测试数据 | 竞品测试数据 | 是否建议优化 |
| 1 | 压力测试 | 达成 | ||
| 2 | 寿命测试 | 达成 | ||
| 3 | …… | …… | 达成 |
| 序号 | 测试类型 | 测试数据 | 是否通过 |
| 1 | 密码安全 | 是 | |
| 2 | 数据库安全 | 是 | |
| 3 | …… | …… | 是 |
| 序号 | 测试类型 | 当前描述 | 建议修改 |
| 1 | 界面布局 | 达成 | |
| 2 | UI风格 | 达成 | |
| 3 | 用户使用 | ||
| 4 | …… | …… | 达成 |
所属模块——
| 子模块 | Bug标题 | 严重程度 | Bug类型 | 重现步骤 | Bug 发现日期 | 缺陷状态 (日期) |
| 事件总览查看 | 事件总览查看信息不全 | 严重 | O 其他 | [步驟]点击数据采集->租房通信息 [結果]信息缺失联系号码,退出再登陆又好了;或者有时候显示无更多数据闪回上个界面也是退出再登陆才行 | 2017-10-25 | 已关闭2017-10-30 |
| …… | …… | …… | …… | …… | …… | …… |
结论
无重大问题,可以进入交付阶段。
建议
bug细节需要改进。
测试人签字: 日期:
6.审核
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 日期:
7.附录
缺陷状态定义
| 缺陷状态 | 描述 |
| 已关闭 | 缺陷确认者(一般为问题生成人)验证后认为问题已解决属实 |
| 已拒绝 | 被拒绝的缺陷经缺陷确认者确认,确实不需要修复或不是缺陷 |
| 被拒绝 | 测试人员认为是系统缺陷或者是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开发人员认为不是缺陷或者不需要优化的问题 |
| 延迟处理 | 问题的分析者认为是缺陷,但是不影响业务办理的进行延迟处理。 |
| 严重等级 | 描述 |
| 严重 | 缺陷对系统的影响可能是非常致命的;或者可能是一个停止器——即终止用户继续使用系统;与需求规格说明不一致;或者影响测试工作继续进行的缺陷等。 |
| 一般 | 系统基本能正常工作,但同一错误现象频繁出现;或者问题不解决时会给后续工作带来较大风险等。 |
| 微小 | 不影响系统功能,但影响系统的易用性(如界面美观问题、操作建议等);或产出物的一些非技术性质量问题(如:文档排版,错别字等)。 |
| 缺陷类型 | 描述 |
| C(一致性) | 由于配置管理、版本管理、变更管理引起的问题;需求、设计、可运行系统等存在的不一致性问题。 |
| D(需求) | 需求获取中存在的缺陷。如需求获取不完整,获取的需求歧义等。 |
| E(编码) | 编码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引起的缺陷,如程序错误,计算错误等。 |
| P(性能) | 不满足系统可测量的性能属性值,如:执行时间、事务处理速度等。 |
| S(数据结构) | 数据表、字段、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
| U(用户界面) | 不合理的界面布局、色调、缩进、对齐方式,注释和拼写错误;不适当的错误提示信息、人机交互方式;指定的功能键不能工作;不正确的菜单导向;缺少必要的效验;没有联机帮助等。 |
| O(其他) | 不属于前面六种类型缺陷的缺陷。如开发环境、操作系统、硬件引起的缺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