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分)(2014•济南)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是图中的( )
| A. | 西红柿 | B. | 西瓜 | C. | 面包 | D. | 太阳系 |
| 考点: | 原子的核式模型.. |
| 专题: | 压轴题. |
| 分析: | 原子内部的结构类似于太阳系的结构. |
| 解答: | 解: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 故选D.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
2.(2分)(2014•济南)下列各种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 A. | 太阳能 | B. | 潮汐能 | C. | 地热能 | D. | 天然气 |
| 考点: | 能源的分类.. |
| 专题: |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
| 分析: |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
| 解答: | 解: 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D. |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3.(2分)(2014•济南)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 A. | 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 B. | 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 |
| C. | 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 | D. |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
| 考点: | 液化及液化现象.. |
| 专题: |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
| 分析: |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据此分析. |
| 解答: | 解: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故选A.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
4.(2分)(2014•济南)如图所示为国外生产的一款“体重计”,有趣的是这款“体重计”的刻度盘上标示的不是数字而是一些动物.当一名中学生用这款“体重计”测体重时,“体重计”的指针会指向( )
| A. | 猫 | B. | 羊 | C. | 牛 | D. | 象 |
| 考点: | 质量的估测.. |
| 专题: | 估算综合应用题. |
| 分析: | 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估计中学生的质量,并估测猫、羊、牛、大象的质量,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
| 解答: | 解: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猫的质量约为2.5kg,牛的质量约为500~1000kg,大象的质量约为6000kg,一只羊的质量大约50kg与中学生的质量差不多,因此当一名中学生用这款“体重计”测体重时,“体重计”的指针会指向羊. 故选B. |
| 点评: | 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
5.(2分)(2014•济南)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如图是几种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受到地震的动物是( )
| A. | 狗 | B. | 猫 | C. | 蝙蝠 | D. | 海豚 |
| 考点: | 超声波与次声波.. |
| 专题: | 声现象. |
| 分析: | 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分析表格数据,看哪种动物的听觉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即是符合要求的动物. |
| 解答: | 解: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图中的狗听觉频率是15Hz~5000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所以狗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应; 故选A.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次声波的频率,结合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即可判断哪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 |
6.(2分)(2014•济南)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F与P之间的某点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选项中的( )
| A. | B. | C. | D. |
| 考点: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 专题: | 透镜及其应用. |
| 分析: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分析. |
| 解答: | 解: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的地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小的实像. 由图可知,A是正立放大的实像,故不符合题意; B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题意; C是正立缩小的实像,故不符合题意; D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 点评: |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掌握及应用,首先要正确掌握凸透镜焦距的概念,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判断成像的特点. |
7.(2分)(2014•济南)物理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如图所示各器具中,与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 A. | 动圈式扬声器 | B. | 电磁起重机 | C. | 动圈式话筒 | D. | 电话 |
| 考点: | 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
| 专题: | 电和磁. |
| 分析: | (1)动圈式扬声器是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工作的. (2)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3)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 (4)电话的构造,即话筒和听筒以及电池组组成.电话的话筒通过电磁感应把声音的信号变为强弱变化的电流,而听筒是把强弱变化的电流通过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转化成声音. |
| 解答: | 解:A、动圈式话筒是对着话筒说话时,膜片振动引起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符合题意. B、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C、变化的电流通过动圈式扬声器时,变化的电流导致线圈磁极和磁性不断变化,线圈磁极和永磁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使线圈振动引起纸盆振动产生声音.所以动圈式扬声器是根据磁极间的作用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D、最简单的电话装置是由听筒、话筒组成,它们应串联在电路中.电话的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强弱变化的电信号传递出去,再通过听筒把强弱变化的电信号变成声信号,把传输的声音还原出来,这就是电话的工作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 点评: | 生活中有很多的用电器,仔细观察,弄清各用电器的工作原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体会到物理是有用的. |
8.(2分)(2014•济南)在学习了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后,老师用同一只灯泡给大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要求大家根据实验中的现象提出一个科学问题.经过讨论,大家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
| A. | 同一灯泡中电流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是否有关? | |
| B. | 同一灯泡发光的亮度跟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 |
| C. | 同一导体总电流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 |
| D. | 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及其电阻有什么关系? |
| 考点: |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
| 专题: |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
| 分析: | 比较两次实验的不同条件,根据观察到的不同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是实验探究的一般规律. |
| 解答: | 解:(1)若此实验仅得出同一灯泡中电流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是否有关的结论,电流的大小此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仅从亮度比较电流不符合易于探究的要求,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2)比较甲乙两个实验发现:乙实验中电源电压是甲实验中电源电压的2倍,乙实验中灯泡的比甲实验中灯泡的亮度大,说明乙实验中的电流大;所以实验比较直观的说明同一灯泡发光的亮度跟跟它两端的电压的关系,故选项B符合题意; (3)同一灯泡的发光亮度是指灯泡的实际功率,仅根据灯泡亮度的不同不易直接得出“同一导体中电流的大小跟它两端的压的关系”这一普遍规律,选项C不符合题意; (4)比较甲乙两个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不符合控制变量法探究的要求,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题关键. |
9.(2分)(2014•济南)在汽车刹车时,坐在车里的乘客会向前倾倒.这种现象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来解释:
①乘客猝不及防,向前倾倒.
②汽车很快停止运动,乘客下半身也很快随车停止运动.
③乘客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然向前运动.
④坐在车里的乘客随汽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情况立即刹车.
以上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 A. | ④①②③ | B. | ④②③① | C. | ④③②① | D. | ④②①③ |
| 考点: | 惯性现象.. |
| 专题: | 运动和力. |
| 分析: |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解释惯性现象时,注意运动状态的变化先后顺序. |
| 解答: | 解:结合惯性知识,正确的解释顺序为: ④坐在车里的乘客随汽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情况立即刹车. ②汽车很快停止运动,乘客下半身也很快随车停止运动. ③乘客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然向前运动. ①乘客猝不及防,向前倾倒. 故正确的顺序为:④②③①. 故选B.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10.(2分)(2014•济南)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所示,则这4个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
|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 考点: |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
| 专题: | 应用题;浮沉的应用. |
| 分析: | 由图知,甲、乙球为漂浮,丙球为悬浮,丁球沉入容器底部,根据浮沉条件得出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而4个小球的质量相同、重力相同,可得4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 |
| 解答: | 解:由图知,甲、乙球为漂浮,丙球为悬浮,丁球沉入容器底部, ∵漂浮和悬浮时,F浮=G=mg,4个小球的质量相同 ∴甲、乙、丙球受到的浮力: F浮甲=F浮乙=F浮丙=G, 丁球沉入容器底部时,F浮丁<G, F浮甲=F浮乙=F浮丙=>F浮丁, ∴丁小球的浮力最小. 故选D.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公式、物体的浮沉条件,利用好漂浮和悬浮条件是本题的关键. |
11.(2分)(2014•济南)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这个实验说明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增大 | |
| B. | 这个实验说明物体内能可用来对外做功 | |
| C. | 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
| D. | 这个实验基本反映出了热机的工作过程 |
| 考点: |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
| 专题: | 热和能. |
| 分析: | (1)利用酒精燃烧的内能加热,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能量的转移; (2)当管内的压强大于管外的压强时,塞子被弹出,气体对塞子做功,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属于能量的转化; (3)热机就是利用内能做功的装置,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
| 解答: | 解:A、图中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白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图示的实验中,软木塞被顶起,蒸汽对木塞做功,说明可以利用蒸汽的内能来做功,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中软木塞被蒸汽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热机就是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 点评: | 本题来源于课本插图,考查了学生对内能的利用的理解,知道热机就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装置. |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2.(3分)(2014•济南)下列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 A. | 一般日光灯管的功率为40W | B. |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37℃ | |
| C. | 纳米级导线的直径小于1nm | D. | 我国家庭用电的频率为50Hz |
| 考点: | 电功率;温度;长度的估测;交流电.. |
| 专题: | 估算综合应用题. |
| 分析: |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
| 解答: | 解:A、一般日光灯管的功率为40W,符合实际,说法正确;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37℃,变化范围很小,说法正确; C、纳米级导线的直径一般指5纳米到几百纳米之间的导线,而不是小于1nm,说法错误; D、我国家庭用电为交流电,其频率为50Hz,说法正确. 故选ABD. |
| 点评: |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13.(3分)(2014•济南)从所用资源的能量形式分析,下列各种发电方式与“水力发电”不同的是( )
| A. | 火力发电 | B. | 风力发电 | C. | 核能发电 | D. | 地热发电 |
| 考点: | 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 |
| 专题: |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
| 分析: | 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或可重复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不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或不可重复利用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据此分析答题. |
| 解答: | 解:水能、风能、地热是可再生能源; 火力发电使用的是煤做燃料,煤和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C与“水力发电”不同. 故选AC.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判断能源的种类,是一道基础题,知道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即可正确解题. |
14.(3分)(2014•济南)电动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关于电动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车把套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 B. | 前后刹车装置多次用到了杠杆 | |
| C. | 电源指示灯用到了半导体材料 | D. | 电动机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 |
| 考点: |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半导体的作用;杠杆的应用;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
| 专题: | 其他综合题. |
| 分析: | 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电动的刹车装置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3)半导体是指材料的导电能力界于金属与绝缘材料之间的材料; (4)根据电动机的制作原理判断. |
| 解答: | 解: A、电动车的车把套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正确; B、电动车的前后刹车装置多次用到了杠杆,故B正确; C、半导体是指材料的导电能力界于金属与绝缘材料之间的材料,电源指示灯用到了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 D、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来工作的,故D错. 故选ABC.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增大摩擦的方法、半导体的作用、杠杆的应用、电动机工作原理的了解与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体现了学以致用,有意义! |
15.(3分)(2014•济南)“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由“长征二号”FT1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分别于2011年11月3日、2012年6月18日和2013年6月13日成功实现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的交会对接,如图所示;目前已超出设计寿命,处于超期服役阶段;将来“寿终正寝”时,在指令控制下落向地球,在大气层烧尽或落进海洋.则“天宫一号”( )
| A. | 在发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 |
| B. | 在运行期间,靠电磁波完成信息传递 | |
| C. | 在对接过程中,相对于飞船是运动的 | |
| D. | 经大气层下落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 考点: |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电磁波的传播.. |
| 专题: | 其他综合题. |
| 分析: | (1)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当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2)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 (3)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4)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
| 解答: | 解:A、火箭发射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因此不是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飞行器在空中与地面控制中心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在对接的过程中,“天宫一号”和飞船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保持相对静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飞行器经大气层下落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因此会出现在大气层烧尽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
| 点评: | 本题通过火箭发射以及飞行器对接考查其中的相关知识,注重了物理知识与科技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 |
三、非选择题(共94分)
16.(4分)(2014•济南)物理学中,通过其效应对自然界中看不到的事物进行研究是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我们虽然看不到空气,但可以通过它运动产生的效应﹣﹣树叶的摆动“观察”到它的存在.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就是通过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灯丝中有无 电流 通过;通过小磁针是否偏转来判断某个空间是否存在 磁场 .
| 考点: | 物理学方法.. |
| 专题: | 其他综合题. |
| 分析: | 对于看不见的事物,人们是通过某些“效应”去研究的,实际是物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转换法,把看不见的或现象不明显的转化成看得见的明显的现象去感知. |
| 解答: | 解: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采用的是转换法; 通过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来判断空间中是否存在磁场,采用的是转换法. 故答案为:电流;磁场. |
| 点评: |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
17.(4分)(2014•济南)湿地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功能.近年来,济南市已建立各级湿地公园17处,有力地保护了我市湿地生态系统,改善了我市的生态环境.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能调节空气的湿度,是因为大量水 汽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可以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湿地能调节空气的温度,是因为水的 比热容大 .
| 考点: |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
| 专题: | 热和能. |
| 分析: |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可以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2)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 |
| 解答: | 解:(1)湿地含有水,水会不停的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所以可以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调节空气湿度; (2)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故答案为:汽化;比热容大.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汽化的特点以及水的比热容的特点,通过本题可使学生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本题构思巧妙,是一道好题. |
18.(4分)(2014•济南)“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是唐代诗人高骈的诗作《山亭夏日》,堪称文学与科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全诗四句皆与物理知识有关.请你分别在下面每句的重点词语下加上着重号,并写出相应的物理知识.
| 诗句 | 相应的物理知识 |
| 水晶帘动微风起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 满架蔷薇一院香 |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
| 考点: | 力的作用效果;分子的热运动.. |
| 专题: | 其他综合题. |
| 分析: |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 解答: | 解:(1)水晶帘动微风起,帘子原来是静止的,风把它吹动了,说明力改变了水晶帘的运动状态; (2)满架蔷薇一院香,整个院子里都能闻到蔷薇花的香味,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 故答案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
| 点评: | 认真审题,从题目的文字中发现提示性的信息,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
19.(4分)(2014•济南)大量研究表明,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而自然界中能量的总量是 不变 的;但由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 方向 ,因而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仍然要注意节约能源.
| 考点: | 能量转化与守恒观点的应用.. |
| 专题: | 机械能及其转化. |
| 分析: | (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填空.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不能反过来转化. |
| 解答: | 解: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不能反过来转化; 故答案为:不变;方向. |
| 点评: |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掌握生活中能的转移和转化,同时要注意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方向性. |
20.(3分)(2014•济南)如图所示,小球受到的重力为10N,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在斜面上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 考点: | 重力示意图.. |
| 专题: | 图像综合题. |
| 分析: | 重力的示意图就是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线段的起点在重心为力的作用点,方向竖直向下. |
| 解答: | 解:小球的重力作用点在球的中心,大小为10N,从球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重力的方向,如下图: |
| 点评: | 论物体放在斜面上还是其它地方,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在作图时学生容易把重力的方向画成与斜面垂直. |
21.(3分)(2014•济南)自动售票公交车后门两侧的扶手上各装有一个红色按钮,如图甲所示.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其中任何一个按钮,装在车内的电铃就会响起,以提醒司机停车并打开车门.请你再图乙的虚线框内画出这个电路的电路图.
| 考点: | 电路图设计.. |
| 专题: | 作图题;电流和电路. |
| 分析: | 根据“乘客只要按下任何一个按钮,电铃就会响起”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判断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 |
| 解答: | 解:只要按下任何一个按钮,电铃就会响起,说明这两个开关互不影响,是并联的; 如图所示: |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的判断,解题时要抓住关键字词“任何一个”判断两开关为并联. |
22.(8分)(2014•济南)如图是中国人民装甲兵目前装备的,被誉为“中国豹”的国产主站99式坦克,曾于1999年建国50周年大阅兵时首次公开亮相,其相关性能数据如表所示.
| 质量 | 54t |
| 成员 | 3﹣4人 |
| 单条履带的触地面积 | 1.8m2 |
| 发动机功率 | 1100kW |
| 最大越野时速 | 60km/h |
| 基本作战行程 | 450km |
(1)该坦克到达目的地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该坦克在赶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发动机做了多少功?
(3)该坦克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多大?
| 考点: |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 |
| 专题: | 其他综合题. |
| 分析: | (1)知道坦克的速度和距离目的地的距离,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变形就可以算出坦克行驶的时间; (2)知道坦克的功率和行驶的时间,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p=变形就可以求出坦克做的功; (3)知道坦克的质量可以求出坦克对地面的压力,知道履带的面积,结合压强的计算公式p=求出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
| 解答: | 解:(1)∵v=, ∴坦克到达目的地最快的时间: t===0.5h (2)∵p=, ∴坦克的发动机做功:W=pt=1100×103w×0.5×3600s=1.98×109J; (3)坦克的质量是m=54t=54000kg,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坦克的重力,即F=G=mg=54000kg×10N/kg=5.4×105N;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两条履带的面积,即S=1.8m2×2=3.6m2 所以该坦克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1.5×105Pa 答:(1)该坦克到达目的地最快需要0.5h; (2)该坦克在赶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发动机做功1.98×109J; (3)该坦克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5×105Pa. |
| 点评: | 本题以坦克为切入点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功的计算、压强的计算,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的考查,属于中考的热点. |
23.(8分)(2014•济南)家庭照明既可使用白炽灯,也可以使用普通节能灯或LED节能灯.小强同学从相关资料中了解到60W白炽灯、12W普通节能灯与5WLED节能灯的照明效果相当,并收集到这几种照明用灯具的有关数据如表:
有关数据
| 类别 | 额定电压/V | 额定功率/W | 使用寿命/h | 每只售价/元 |
| 白炽灯 | 220 | 60 | 2000 | 1 |
| 普通节能灯 | 220 | 12 | 8000 | 20 |
| LED节能灯 | 220 | 5 | 30000 | 55 |
(1)60W的白炽灯正常发光时,其工作电流多大?
(2)60W的白炽灯正常发光时,其灯丝电阻多大?
(3)在已知白炽灯的使用寿命内,使用5W的LED节能灯比使用60W的白炽灯可以节约多少电能?
(4)按照国家等五部委2011年发布的《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的要求,我国从2012年10月1日起逐步淘汰普通照明白炽灯.从今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60W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请你通过相关数据的比较,说明我国为什么要逐步淘汰普通照明白炽灯.
| 考点: |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的计算.. |
| 专题: | 电能和电功率. |
| 分析: | (1)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根据P=UI求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根据P=求出白炽灯正常工作的电阻; (3)根据公式W=Pt可求节约的电能. (4)阅读题目中的文字和表格可以发现,LED灯功率小,使用寿命长,故可从以上几点进行分析其优点. |
| 解答: | 解: (1)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功率P=60W=0.06kW,电压U=220V, 由P=UI可得才,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0.3A; (2)由P=可得,正常工作的电阻:R==≈806.7Ω; (3)∵白炽灯的使用寿命为t=2000h, ∴在白炽灯的使用寿命内可节约电能△W=△Pt=(0.06kw﹣0.005kw)×2000h=110kw•h. (4)阅读题目中的文字和表格可以发现,LED灯和白炽灯相比有明显的优点: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LED灯不必要达到很高的温度就能发光,电能基本上不转化成内能,几乎全部转化光能,因而发光效率高;LED灯额定功率小,节约能源.故优点可从发光效率高、节能降耗、环保、使用寿命长等以上任意写出一点即可. 答: (1)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3A; (2)它正常工作的电阻为806.7Ω; (3)使用一盏LED灯比一盏白炽灯可节约电能110kw•h; (4)LED灯发光效率高、节能降耗、环保、使用寿命长. |
| 点评: | 本题考查电流、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和消耗电能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本题同时告诉我们使用LED灯的优点,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节能的好习惯. |
24.(6分)(2014•济南)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因为这样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乙.对这两只蜡烛的要求是 高度、粗细相同 .
(3)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 甲 (选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
(4)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 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换较簿的玻璃板 .
| 考点: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
| 专题: |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
| 分析: | (1)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蜡烛甲、乙的关系和原因. (3)平面镜成虚像. (4)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 (5)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
| 解答: | 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物体与像的大小相等,因此甲、乙蜡烛必须高度、粗细完全一样,否则无法比较物体与像的关系; (3)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甲的一侧观察; (4)无论如何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说明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时,像也不和桌面垂直,所以不会重合; (5)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可以换较簿的玻璃板.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高度、粗细相同; (3)甲; (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换较簿的玻璃板. |
| 点评: |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 |
25.(6分)(2014•济南)大家知道,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就会产生压强.小丽和小梅想:把一些水倒进容器里,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水的不同部分之间也会相互挤压.那么,液体内部是否也会产生压强呢?针对这一问题,她们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小丽的猜想:液体可能会产生向下的压强.
小梅的猜想:液体可能会产生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1)请你写出一个支持小梅猜想的生活事例: 液压机 .
(2)小丽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和水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证明:液体会产生向下的压强.
小梅说:“再有一盆水,我直接使用你的装置就能验证液体会产生向上的压强.”小梅的做法是:将玻璃管中的水倒掉,把玻璃管 带橡皮膜 (选填“开口”或“带橡皮膜”)的一端竖直向下插入水盆中,她观察到的现象是: 橡皮膜向内凹 .
(3)小丽说:“不用橡皮膜我也能验证液体会产生向上的压强.”于是,小丽快速取下橡皮膜,将一张薄卡片放在玻璃管的下面并把玻璃管插入水中,看到薄卡片被水向上压在玻璃管口而不掉落,如图乙所示.
小梅却说:“你的这个实验虽然能够表明水对薄卡片产生了向上的压强,但不如我的实验好.”
小梅这样说的理由是: 橡皮膜的凹凸程度可以体现液体压强的大小 .
(4)经过讨论她们发现,其实用一盆水和一个透明塑料瓶,稍加处理就能验证她们的全部猜想.她们的做法是: 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去掉,扎一橡皮膜,在同一高度的不同部位扎几个孔,然后扎上橡皮膜,放入水盆中,插入盛水的盆内,此时橡皮膜将向上凹或向内凹 .
| 考点: |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
| 专题: |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
| 分析: | (1)根据液体可能会产生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2)本实验中液体的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橡皮膜的凹凸的程度体现的.因此应该把玻璃管带橡皮膜的一端竖直向下插入水盆中观察现象; (3)根据橡皮膜可以凹凸变形和薄卡片不能凹凸变形来分析; (4)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去掉,扎一橡皮膜,装满水,在同一高度的不同部位扎几个孔,然后扎上橡皮膜,放入水盆中,观察现象即可. |
| 解答: | 解:(1)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被称为帕斯卡原理.生活生产中应用这一原理的实例有:万吨水压机、千斤顶,液压机等工具. (2)要验证液体产生向上的压强,是通过橡皮膜的凹凸的程度体现的.因此应该把玻璃管带橡皮膜的一端竖直向下插入水盆中,她观察到的现象是橡皮膜向内凹; (3)通过橡皮膜的凹凸程度可以体现液体压强的大小,橡皮膜的凹凸程度越大,压强越大,橡皮膜的凹凸程度越小,压强越小; 而薄卡片被水向上压在玻璃管口而不掉落,只能体现水对薄卡片产生了向上的压强,不能液体体现压强的大小关系. (4)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去掉,扎一橡皮膜,插入盛水的盆内,此时橡皮膜将向上凹进,是因为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 在同一高度的不同部位扎几个孔,然后扎上橡皮膜,放入水盆中,此时橡皮膜都向内凹进,由此说明液体会产生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故答案为:(1)液压机; (2)带橡皮膜;橡皮膜向内凹; (3)橡皮膜的凹凸程度可以体现液体压强的大小; (4)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去掉,扎一橡皮膜,在同一高度的不同部位扎几个孔,然后扎上橡皮膜,放入水盆中,插入盛水的盆内,此时橡皮膜将向上凹或向内凹. |
| 点评: |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并能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定性的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
26.(6分)(2014•济南)小军通过观察发现,电风扇通电后,它的转速是由慢逐渐变快的.他想: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电风扇的电流是怎样变化的呢?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小军找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其中玩具电风扇的铭牌上标有“1.5V,0.42W”的字样.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小军实验的实物图电路连接起来.
(2)小军连好实验电路,检测无误后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发现电风扇通电后转速由慢逐渐变快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与电阻通电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差不多.他推测:会不会是因为过程短暂,导致了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判断不出电流实际变化的情况?
小民认为用小灯泡替换电流表会大大改善实验的效果.于是,小军和小民将电流表换成了小灯泡,同时改用两节电池串联做电源,重新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刚闭合开关时,灯泡最亮,之后则逐渐变暗,最后稳定在一个较暗的亮度上.小军和小民的实验表明:“电风扇通电后,通过电风扇的电流的变化情况是 先较大,后减小,后不变 .”
(3)比较这两次实验,你认为在实验中用电流表和小灯泡来显示电流各有什么好处?在以后的实验中如果需要,你会怎样选择?
| 考点: | 实物的电路连接;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
| 专题: | 电路和欧姆定律. |
| 分析: | (1)根据电流流向法,将各元件进行串联即可,注意电流表接线柱的正进负出; (2)灯泡与风扇串联,二者电流相同,灯泡越亮,说明电路中电流越大,灯泡变暗,说明电路中电流变小; (3)电流表可以准确读出电流的大小,而灯泡的亮度也能直观反映电流的变化.灯泡有一定的电阻,关键时可保护电路,电流表电阻几乎为零,当短路时会有烧坏的危险. |
| 解答: | 解:(1)由电风扇的铭牌“1.5V,0.42W”可知, P=UI,所以I===0.28A, 因此,电流表选择小量程. 根据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开始,将各元件进行串联即可,电流表接线柱要正进负出,选择小量程.如图所示. (2)灯泡与风扇串联,二者电流相同,灯泡越亮,说明电路中电流越大,故根据观察现象可知,电风扇通电后,通过电风扇的电流的变化情况是:先较大,后减小,后不变; (3)电流表和灯泡有不同的特点,电流表可以准确读出电流的大小,而灯泡的亮度也能直观反映电流的变化.灯泡有一定的电阻,关键时可保护电路,电流表电阻几乎为零,当短路时会有烧坏的危险. 故在选择时,在需要准确测出电流值时,选择电流表;在不需要准确测量电流值,且电路其他元件可能会有短路危险时,选择灯泡. 故答案为:(1)如上图; (2)先较大,后减小,后不变; (3)电流表可以准确读出电流的大小,灯泡有一定的电阻,关键时可保护电路; 在需要准确测出电流值时,选择电流表;在不需要准确测量电流值,且电路其他元件可能会有短路危险时,选择灯泡. |
| 点评: | 本题通过探究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实验,考查了实物电路的连接,电流变化的判断,以及设计实验时不同仪器的选择技艺等,实用性强,值得我们关注. |
